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无线移动环境下双链路通信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威仪  陈兵 《计算机应用》2011,31(3):621-624
针对现有切换机制和算法存在切换延迟较大、丢包率较高、不够稳定可靠等问题,提出一种双链路通信机制,给出一种双链路选择和数据传输算法,通过平滑处理获取精确信号质量,根据差值阈值控制两条通信链路在适当时机进行切换,并使用双线程进行数据转发。实验结果表明,与单链路机制相比,双链路机制不会出现延迟脉冲,丢包率接近于零,平均吞吐量提升了20%,可以应用到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具有高速移动子网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2.
针对层次移动IPv6宏切换中丢包率高、切换延迟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将隧道机制应用于层次移动IPv6的优化方案(TBFMH)。TBFMH根据切换信息提前获得转交地址,进行重复地址检测,并在建立隧道的同时完成本地绑定更新。仿真实验表明,TBFMH比层次移动IPv6至少减少50%的切换延迟,同时降低了丢包率,有效提高了移动节点进行宏切换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802.11WLAN环境给出了能够有效减少移动IPv6快速切换延迟的关键因素.描述了在实现该协议的过程中遇到的几个关键技术难点问题,提出并实现了相应的有效解决方案。本论文给出的设计以及实现对于WLAN环境下的快速移动IPv6协议标准的制定以及实现有着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IEEE 802.11协议的无线局域网(WLAN)能够为无线多媒体应用提供足够的带宽,由于无线接入点AP(Access Point)发射功率受限,其服务覆盖范围也因此受限,这使得终端在移动过程中需要在不同AP之间频繁地切换,由此带来的时延严重影响了无线多媒体应用的服务质量。因此,提出一种基于信道掩码和优先级的选择扫描策略和选择性邻居图缓存算法,增大了命中缓存的概率,减少了扫描的信道数量和系统信令开销。仿真结果表明,该切换方案可以有效降低移动节点MN(Mobile Node)在共享WiFi(Wireless Fidelity)系统中不同AP间的切换时延,满足了无线多媒体业务(如VoIP)的传输要求。  相似文献   

5.
缪毅  周志刚  卜智勇 《计算机工程》2011,37(16):251-253
对地铁列车的切换和路由技术进行研究,针对快速切换过程中的丢包问题和路由的准确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双信道异步切换和基于带宽的OLSR路由方案,并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相关的实地测试.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案的的地铁无线通信系统在带宽、丢包率等方面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引入信息学习和绑定代理的FMIPv6切换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FMIPv6和F-HMIPv6存在的切换延迟长和丢包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引入信息学习和绑定代理的FMIPv6改进方案。该方案通过引入信息学习机制,将新转交地址配置、重复地址检测DAD和隧道建立等工作提前完成;并使用隧道定时器,按需设定路由器之间的隧道生存时间;结合代理机制,使得绑定注册过程在二层切换前由路由器代理执行。NS-2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在切换延迟和丢包率方面的性能优于FMIPv6和F-HMIPv6。  相似文献   

7.
在无线局域网的快速切换过程中,当存在多个可选的目标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时,为了均衡负载,提出一种结合AP剩余带宽、信号强度以及AP当前负载比的目标AP选择方法。在所有可能的邻接AP中,若AP的剩余带宽小于移动终端所需带宽,则对这些AP不予考虑,否则,利用其邻接AP的负载比和终端接收到的AP的信号强度,计算函数,选择函数值最大的AP进行连接。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整体性能上优于其它方法,没有出现某个AP负载超载。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目前无线局域网中移动IP的快速切换技术进行讨论、对各种实现方案进行简单分析与对比,最后提出改进方案,并对基本实现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陈圣达  吴振强 《计算机工程》2011,37(18):100-102
移动终端在接入点(AP)之间切换产生的时延和抖动严重影响实时业务的质量。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接入点的快速切换方案,采用两级触发机制减轻移动终端和AP的工作量,利用改进的先应式邻居缓存机制避免频繁切换导致的AP缓存溢出问题,通过邻居AP信息表和切换决策算法找到最佳目标AP。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较低的网络吞吐量和功耗,可以减少77.1%的切换时延。  相似文献   

10.
以无线局域网(WLAN)和WiMAX网络融合构成的异构网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多模移动终端基于FMIPv6机制完成异构无线网络之间垂直切换的操作流程。针对垂直切换过程中使用固定门限值预切换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门限预切换机制,并详细分析了垂直切换过程中目标网络接入时延,从而为所提出的自适应门限值预切换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仿真部分,扩充了NS2仿真平台上已有的功能模块,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的自适应门限预切换机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一种WLAN环境下新的快速安全切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IEEE 802.11 WLAN环境下基于移动预测的快速安全切换方法。使用平均切换位置模型从邻居APS图中选择被扫频的AP,将重认证过程与扫频过程合并一起进行,用单播方式发送探测帧。既减少了整个切换过程的时延也保护了扫频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地减小了切换时延。  相似文献   

12.
无线多媒体网络中动态越区切换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丫丫  林闯  任丰原  付强 《软件学报》2003,14(7):1310-1317
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阈值的保护信道(guard channel,简称GC)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使新增连接和切换连接的阻塞率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从而保证连接之间的优先级和公平性,同时优化和改善了越区切换的性能指标:切换连接的阻塞率、新增连接的阻塞率以及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此外,算法的自调节特性使系统能够适应负载的动态变化,保证了阻塞率的平稳性.最后,分析与模拟的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异构无线Mesh网络层次化平滑切换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有异构无线Mesh网络缺乏对域间移动切换支持的问题,提出支持域间切换的异构无线Mesh网络层次化切换方案,区分域内切换和域间切换,降低切换时延。采用缓存策略,有效降低丢包率,支持终端的快速移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支持速度达23 m/s的终端移动,在域间切换时,平均丢包数减少66.7%~95.5%。  相似文献   

14.
无线公交车载网络切换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公交车乘客提供高质量的Internet服务可以让其在乘车过程中享受娱乐及工作,进而大大提高乘客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公交车载网络的切换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一种改进的公交车载网络结构,进而提出一种基于数据传输速率的切换触发机制。该机制可以准确触发切换,减少切换开销,改进通信稳定性。针对公交站点存在多个访问点的切换场景,本文进一步提出一种合适的切换策略-M-Handoff。M-Handoff以负载均衡为目标进行访问点选择,同时可以保证各个已连接的公交车辆的平均吞吐率。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以上机制可以较好地提高系统性能,能更好地适于公交车载通信。  相似文献   

15.
在移动IP和RSVP相互集成的方案中,为减少RSVP路径切换延迟,降低端-端路径代价,公共路由器的选择是一个关键.提出了一个适应的公共路由器选择算法(adaptive common router selection algorithm,ACRS),在满足应用连接QoS(quality of service)需求的前提下,利用控制参数A在RSVP路径切换延迟和端一端路径代价之间取得平衡.通过与其他相关RSVP路径切换方案的性能比较,结果表明ACRS可以支持适应的、快速的RSVP路径切换.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的移动IP快速切换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使移动节点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中进行快速有效的切换,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管理域的快速切换方案。该方案将多个相邻的无线局域网组成一个单独的域,采用层次管理方式,使域内各个子网通过专用的Mac桥连接,减少了移动节点域内切换过程中产生的注册时延和数据包的丢失。  相似文献   

17.
异构无线网络中垂直切换算法的评测与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敏  李忠诚  过晓冰  张德魁 《软件学报》2007,18(7):1652-1659
垂直切换作为多网融合的基础,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相关工作主要集中于垂直切换算法的研究.但由于各种算法用于自身验证的仿真评测环境各不相同,因此无法公平地予以对比.从节点运动模型出发,提出了一组适合垂直切换算法的仿真评价模型.基于所提出的仿真评价模型,对常用的迟滞电平算法和驻留定时器算法进行了性能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垂直切换算法(self-adaptive vertical handoff algorithm,简称SAVA).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垂直切换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