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评估广州市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流行病学负担,提出食源性疾病监测策略。方法 在广州市6区设9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医院,调查12个月腹泻病例采样率、沙门菌检测率、实验室检测敏感度,进而推算全市医疗机构相应数据;在广州市3区开展人群腹泻随机抽样入户调查,调查腹泻病例就诊率;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得监测医院和全市医疗机构沙门菌感染性腹泻报告率;利用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负担金字塔模型,通过倍数校正和不确定性分析估计沙门菌感染实际发病数,比较食源性疾病主、被动监测数据用于疾病负担分析的优劣。结果 监测医院12个月腹泻病例平均采样率38.34%,沙门菌检测率28.24%,实验室检测敏感度87.5%,人群腹泻病例就诊率23.91%,沙门菌感染性腹泻报告率42.98%;全市医疗机构推算采样率38.34%,检测率28.24%,实验室检测敏感度47.5%,报告率20.94%,估计广州市沙门菌感染病例64 586例(95%CI:44 136~101 921),年发病率508.5/10万(95%CI:347.5~802.5/10万),全年全市被动报告病例仅171例,报告年发病率1.3/10万;经估算5岁以下年龄组(3 583.2/10万)年发病率最高,15~24岁年龄组(23.5/10万)最低。结论 首次验证疾病负担金字塔模型在我国食源性疾病负担研究领域的适用性;表明主动监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食源性疾病尤其是特定病原体感染采样率、检测率、实验室检测敏感度和报告率,有助于对负担作出更准确和积极有效的估计;结果提示广州市非伤寒沙门菌感染负担较重,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负担水平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概率评估上海市非伤寒沙门菌(以下简称"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负担,为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60个街道/乡镇,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获得居民急性胃肠炎的人年发病及就诊情况。随机抽取上海市23家监测医院,获得患者采样率、检测率、阳性率等数据。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得沙门菌感染病例的报告率。根据疾病发病与报告金字塔建立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从主动监测和被动报告两种方法估计上海市沙门菌流行病学负担。结果上海市居民急性胃肠炎人群调查获得年发生率为23 261例/10万,患者就诊率为20.47%(26/127)。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采样率为21.66%(5 974/27 587),沙门菌阳性率为3.53%(211/5 974)。沙门菌阳性的报告率为81.04%(171/211)。根据被动报告病例直接计算的年发病率仅为5例/10万。被动报告概率估计的上海市沙门菌年发病率为270例/10万[95%可信区间(95%CI):185~399],估计每年发病人数6.21万(95%CI:4.25~9.18),总低估系数为60∶1。主动监测估计沙门菌感染年发病率为686例/10万(95%CI:549~843),估计每年发病人数为15.78万(95%CI:12.64~19.42),总低估系数为154∶1。经过比较,主动监测估计结果为被动报告估计结果的2.54倍。沙门菌感染具有较明显季节性,每年5~8月是沙门菌感染的高发期。结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估算沙门菌感染年发病率远高于被动报告估算的年发病率,说明主动监测在掌握疾病发病、就诊和流行病学负担估计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同时发现患者就诊率是影响沙门菌感染总病例数估计的最大因素。本研究进一步证明疾病负担金字塔模型在我国食源性疾病单病种疾病负担领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非伤寒沙门菌(以下简称“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沙门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上海市26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和沙门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集到5 580例感染性腹泻病例和其标本,沙门菌检出率为4.19%(234/5 580),其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人群的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季节是沙门菌检出的高发季节。有发热症状或者发生水样便的病例,其沙门菌检出率高于无发热症状和无水样便的病例。餐饮服务业和单位食堂的病例中沙门菌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 上海市沙门菌感染的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感染高峰出现在春夏季节。考虑到餐饮服务业和单位食堂的风险相对较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其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6—2021年温州地区沙门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为沙门菌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沙门菌进行鉴定确认和血清学分型,并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 2006—2021年在温州地区42 300份食源性疾病腹泻患者中,共分离出沙门菌1 232株,总分离率为2.91%,共鉴定出90个血清型(14个血清群),其中菌群以O:4(B)、O:9(D1)、O:3,10(E1)、O:8(C2-C3)、O:7(C1)为主;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伦敦沙门菌和德尔卑沙门菌为主;18~60岁、61岁以上和小于2岁婴幼儿是感染的主要人群;春、夏、秋季易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5~11月是食源性沙门菌检出的高峰期。结论 温州地区沙门菌感染在季节分布、人群分布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应该继续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估计黑龙江省非伤寒沙门菌导致的食源性急性胃肠炎的疾病负担,为食源性疾病的管理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黑龙江省急性胃肠炎疾病负担人群调查获得急性胃肠炎的就诊率;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获得黑龙江省的监测数据,从而计算非伤寒沙门菌的采样率、检测率及报告病例数。利用上述两部分数据构建金字塔模型,并估计黑龙江省由非伤寒沙门菌导致的急性胃肠炎的病例数量及发病率。利用@Risk8.2软件对非伤寒沙门菌导致的急性胃肠炎的发病数据进行概率估计以及不确定性分析,并进一步估计由非伤寒沙门菌导致的食源性急性胃肠炎发病情况。结果 估计黑龙江省由非伤寒沙门菌导致的食源性急性胃肠炎76 224人次(95%CI:60 203~96 626),年发病率202.0/10万(95%CI:159.6/10万~256.1/10万)。结论 非伤寒沙门菌给黑龙江省造成了较大的食源性疾病负担,老年人和婴幼儿的疾病负担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2018年江西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的非伤寒沙门菌分离株的耐药特征、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的对应关系,评价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技术在耐药监测的应用前景。方法 本研究以2018年江西省食源性疾病病例分离的58株非伤寒沙门菌为研究对象,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对58株非伤寒沙门菌进行WGS,拼接后的序列经过与ResFinder数据库比对,注释耐药基因。结果 58株非伤寒沙门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77.59%,45/58),其次是氨苄西林(72.41%,42/58),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耐3类及3类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株占56.90%(33/58),最高为6重耐药菌株占3.45%(2/58)。58株非伤寒沙门菌共筛选出47种11类耐药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 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 QRDR)存在gyrA、gyrB和parC基因突变。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携带率最高为100.00%(58/58),其次是四环素类耐药基因 携带率为72.41%(42/58),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携带率最低为3.45%(2/58)。携带3类及3类以上耐药基因的菌株占77.59%(45/58),1.72%(1/58)菌株最高携带9类耐药基因。58株非伤寒沙门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与检测出的已知耐药基因总体符合率达93.43%(611/654)。除喹诺酮类外,其他类别的抗生素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符合率均高于91%,部分种类的抗生素耐药表型与基因符合率达100%。结论 非伤寒沙门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其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有很高的一致性,WGS可作为预测沙门菌耐药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食源性非伤寒沙门菌的分子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4—2010年北京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收集的100株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 100株非伤寒沙门菌通过PFGE分型分为62个不同的带型,每个带型包含1~11株菌。抗生素敏感性结果显示,100株菌中有55株菌表现为对至少1种抗生素耐药,其中多重耐药菌株15株。菌株对各抗生素的耐药率为萘啶酸40%、四环素30%、氯霉素15%、庆大霉素10%、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10%、环丙沙星9%、头孢西丁1%、头孢噻肟0%。结论沙门菌PFGE带型和耐药谱均与血清型存在很高的一致性。提示北京市食源性非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开展对该菌分子分型与耐药特征分析的联合监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非伤寒沙门菌是全球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主要通过污染的畜禽食品感染人类。本文综述了国外猪肉及其制品中非伤寒沙门菌定量风险评估研究现状,重点解析常用模型,并分析我国猪肉中非伤寒沙门菌定量风险评估目前存在的挑战,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iNTS)的基因组和毒力特征.方法 针对收集的7株iNTS菌株开展全基因组测序,通过与相关数据库进行比对检索,对菌株的血清型和基因组信息以及毒力因子进行鉴定、注释和分析.结果 7株iNTS菌株中有6株单相菌,包括1株鼠伤寒血清型、2株Ⅰ4,[5],12∶i∶-(ST34型)、2株肠炎血清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并对危险因素开展分析溯源,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可疑食物;通过环境卫生学方法调查追溯食品污染的过程;对病例、食物、环境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血清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结果 本起暴发事件共报告病例71例,流行曲线符合持续同源暴发模式的特点。病例对照、环境卫生调查和病因溯源研究提示学校超市售卖的三明治是引起本次事件的危险食品(OR=302.09,95%CI=75.18~1 213.97)。采集的病例、食品、环境样品中有8份(12.70%,8/63)检出了肠炎沙门菌,分离菌株的PFGE图谱条带完全一致,证实了学校超市出售的三明治使用的沙拉酱在制作过程中被肠炎沙门菌污染,是导致这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结论 本次事件是由肠炎沙门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可疑食品为被自制沙拉酱污染的三明治。建议禁止各类未经充分热处理的含生鲜鸡蛋成分的食品进入学校,相关行政部门应加强对该类食品的卫生监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查找可疑食品、致病因子及污染来源。结果 该事件共搜索198名病例,患病率为50.13%(198/395),主要症状以腹泻(90.40%)、发热(87.88%)、腹痛(66.16%)为主,平均潜伏期为13.8 h(4~47 h)。57名病例标本、3份食品、2份食品材料、1份物表涂抹样均培养出肠炎沙门氏菌,对3份食品、2份食品原材料、1份物表涂抹样随机抽取的病例标本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溯源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样品DNA指纹图谱相似度为100%。结论 此次事件为一起因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热狗沙拉面包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建议食品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对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培训,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一起因食用被肠炎沙门菌污染面包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处置类似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确定病因食品,采集病例和食堂从业人员生物标本、剩余食品和环境样品进行实验室检验,结合卫生学调查情况,综合分析暴发事件的发生原因。结果 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2021年5月20日重庆市某食品厂生产的某批次预包装面包为可疑食物,在食用该批次面包的73人中,有55人发病,患病率为75.34%,潜伏期中位数为15 h,同时,在剩余食品、相关环境样品、病人肛拭子中均检出肠炎沙门菌。结论 本次事件是一起因进食受肠炎沙门菌污染的面包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13.
沙门氏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导致人食物中毒,引发胃肠炎、败血症等疾病,严重时危及生命。建立快速、准确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是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疾病的关键,发展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于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免疫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等在食源性沙门氏菌的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综合分析,阐明各种食源性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研究进展,为优化食源性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筛选沙门氏菌检验用培养基的质控菌株,为GB 4789.28—2013标准的修订和企业培养基的质控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GB 4789.28中规定的菌株及从食品中分离的9株沙门氏菌,分别为纽波特沙门氏菌、婴儿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布里丹沙门氏菌、科特布斯沙门氏菌、亚利桑那肠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阿贡纳沙门氏菌和鸭沙门氏菌,通过定量和半定量方法测试10种不同品牌的RV肉汤、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和亚硫酸铋琼脂、HE琼脂、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分离培养基的生长率和选择性的差异,以评价市场现有培养基的质量差异及GB 4789.28—2013中所用的质控菌株是否能满足沙门氏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结果结果显示用同一株菌进行检测时,不同品牌的培养基的生长率和选择性存在差异,且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和亚利桑那肠沙门氏菌(Salmonella arizona)对培养基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结论 建议培养基生产企业及微生物实验室在培养基检验过程中,使用从食品中分离出的,对培养基质量要求高的质控菌株,同时质控方法应予以高度规范化,以保障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组织实施奶粉中沙门菌的能力验证,对国内实验室的沙门菌检测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采用人工污染的方式制备奶粉中沙门菌能力验证样品,即菌种复苏、增菌后配制成菌悬液加入配制好的复原牛乳中混匀分装,进行冷冻干燥;对制备好的样品进行均匀性检验和稳定性检验。本次能力验证设计3组不同的能力验证样品,每个实验室随机发送2个样品,将各参加实验室提交的检测结果与指定值比较,评定各参加实验室的测试结果为满意或不满意(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全国共337家实验室参加该项沙门菌的检测能力验证,有满意结果的实验室323家,满意率为95.8%,有不满意(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的实验室14家,占比为4.2%。共向实验室发送674个样品,658个结果满意,满意率为97.6%;16个样品结果不满意(假阴性或假阳性),占比为2.4%。结论 采用不同组别的样品随机编号且随机发样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考核效果;本次人工污染方式制备的能力验证样品,充分考虑了目标菌、类似干扰菌和背景菌,制备的样品与实际样品一致性较好,考核效果良好。能力验证评价结果表明,全国参加考核的实验室奶粉中沙门菌检测能力总体较好,少部分实验室的检测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一种基于PCR技术的沙门氏菌快速血清分型试剂盒效用,并与传统血清学分型鉴定方法进行对比,为研究人员提供一种更高效、简便的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分型方法。方法 从本实验室菌株库中选取59株沙门氏菌,分别采用沙门氏菌血清分型PCR试剂盒和传统血清凝集法对所有菌株进行分型鉴定,比对两种分型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59株沙门氏菌均通过传统血清凝集方法完成分型,分型率100%。59株菌株均通过沙门氏菌血清分型PCR试剂盒成功分型,分型率100%,两种方法鉴定沙门血清型符合率100%。结论 沙门氏菌血清分型PCR试剂盒能达到较高的分型率,大大缩短检测时间,减少常规血清分型的工作量及昂贵的血清消耗,节约成本,可以作为一种沙门氏菌快速血清分型方法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7.
Louise Kelly Laura Murchie Bin Xia Paul Whyte Robert H. Madd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9,135(3):187-192
A quantitative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estimate the probability that a serving of food containing eggs produced on the island of Ireland is contaminated with Salmonella spp.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prevalence of contaminated eggs at the time of lay and a set of parameters which describe the pooling of eggs in the home and in catering situations. Both external and internal contamination of the eggs by Salmonella spp. was considered. The model estimates that there is a 90% chance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a serving of food being contaminated is between 0.0043% and 0.038%. Sensitivity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egg prevalence drives this low probability and that, at the current level of egg prevalence at the time of lay, pooling of eggs has a minor effec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the low prevalence of contaminated eggs at the time of lay to minimise the risk of human cases of salmonellosis from consumption of egg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湖州市市售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与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5—2021年5类1 463份样品按照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对沙门菌进行检验,对分离到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PFGE)检测,结果用Excel、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1年共检测5类1 463份食品样品,检出沙门菌菌株47株,总检出率为3.21%(47/1 463)。不同食品类别中生畜肉检出率最高,为6.61%(23/348)。共检出19种血清型的沙门菌,其中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不同食品中检出的沙门菌血清型有差别。对2019—2021年分离到的20株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和PFGE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70%(14/20)和60%(12/20)。分子分型显示,经Xba I酶切后,19株沙门菌产生11个PFGE带型,多态性较高。结论 2015—2021年湖州市市售5类食品中均有检出沙门菌,其中两类为即食食品(中式凉拌菜和散装熟肉制... 相似文献
19.
综述沙门菌分子血清分型的鉴定方法与研究进展。介绍了沙门菌编码3种抗原(O、H、Vi)的相关基因及其表达机制,阐述了以血清型特异性标记基因为靶点进行沙门菌分子血清分型鉴定的方法及应用进展。本文回顾了沙门菌血清分型的鉴定方法及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沙门菌分子血清型鉴定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