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系半咸水一咸水湖盆沉积产物.西部的狮子沟盐湖从下第三系古一始新世开始,一直延续至上第三系中新世,以半咸水一咸水湖相为主.南翼山地区的盐湖则从渐新世开始到上新世消亡.主要的生油凹陷发育期是以微咸水一半咸水湖相沉积为主的中新世和上新世.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西部第三系生油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以混合型为主,兼有部分腐泥型和腐殖型.从二环芳烃与多环芳烃的变化关系及芳烃化合物与沉积环境和母源输入的关系来看,芳烃馏份中的蔡系、联苯系、惹烯等化合物与陆源高等植物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而菲系、窟系以及苯并花和苯并蔡唆吩则可能与低等水生生物的关系更为密切.此外,有利于形成药系和硫药系列化合物的咸水还原环境,同样也有利于蔡系化合物的保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方便快捷、经济成本低,可将芳烃馏分中的萘系和菲系化合物进行快速分离的小型柱色谱法.通过GC-MS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此方法可将芳烃中的萘系和菲系化合物得到分离和纯化富集,解决了总芳烃馏分在气相色谱易出现的UCM鼓包和多取代基萘系物和菲系物的共溢出现象.并通过GC-IRMS分析萘系和菲系化合物中单体烃碳同位素值检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方法试剂用量少、分析步骤简单快捷,可用于芳烃馏分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的前处理中.   相似文献   

3.
用 GC、GC-MS 法分析催化裂化轻柴油中双环芳烃(Fr.2)、多环芳烃馏份(Fr.3)的组成和含量,并借助 DI-MS 和 Fr-IR 法研究极性物馏份(Fr.4)中的主要化合物类型的归属。分析结果表明:催化裂化轻柴油中约90%为芳烃物质,其中3%为单环芳烃,31%为双芳烃,51%为多环芳烃,3%为极性的多环稠合芳烃。双环芳烃主要由 C_1—C_6烷基萘、C_1—C_4烷基联苯组成。多环芳烃馏份主要由 C_1—C_4烷基蒽菲及烷基笏组成。极性物馏份则主要由烷基咔唑、烷基二苯并呋喃系列及酚类和芳酮构成。  相似文献   

4.
王建伟  米镇涛  张香文 《石油化工》2005,34(Z1):178-180
近年来,石油馏分(尤其是柴油)脱除芳烃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芳烃含量高会导致燃料质量下降,柴油十六烷值降低,喷气燃料烟点增高及污染严重等问题.各国相继制订法律限制柴油中芳烃的含量.目前,研究较多的催化剂有两种负载型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及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后者的脱芳烃深度明显优于前者,但后者对原料中S和N化合物极为敏感,提高其抗硫性是该催化剂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系半成水-咸水湖盆沉积产物。西部的狮子沟盐湖从下第三系古-始新世开始,一直延续至上第三系中新世,以半咸水-咸水湖相为主。南翼山地区的盐湖则从渐新世开始到上新世消亡。主要的生油凹陷发育期是以微咸水-半咸水湖相沉积为主的中新世和上新世。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西部第三系生油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以混合型为主,兼有部分腐泥型和腐殖型。从二环芳烃与多环芳烃的变化关系及芳烃化合物与沉积环境和母源输入的关系来看,芳烃馏份中的萘系、联苯系、惹烯等化合物与陆源高等植物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而菲系、系以及苯并芘和苯并萘噻吩则可能与低等水生生物的关系更为密切。此外,有利于形成芴系和硫芴系列化合物的咸水还原环境,同样也有利于萘系化合物的保存。  相似文献   

6.
石油族组分的分离和制备过程是后续分子组成、同位素分析的基础.由于同分异构体多,传统技术制备的芳烃化合物组分仍然无法满足单体化合物的同位素分析要求.采用两种不同的分离方案对原油中的多环芳烃进行精细的分离和制备,其中"一步法"是直接将脱沥青质的原油样品经过一次氧化铝/硅胶层析柱,用不同体积比的石油醚/二氯甲烷混合溶剂进行洗...  相似文献   

7.
某些海相烃源岩中多环芳烃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环芳烃化合物在原油及岩石抽提物中普遍存在,有关参数作为热成熟度和沉积环境的标志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因子分析,研究了美国6个盆地古生代海相烃源岩抽提物中多环芳烃组成和分布1。  相似文献   

8.
不同沉积环境地层中的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研究不同沉积环境地层的芳烃分布,把原油和生油岩中的部分芳烃化合物分为与陆生植物有关的芳烃,与盐湖相地层有关的芳环稠合噻吩,与沉积相有关的芳构化甾烃三大类.浅海碳酸盐岩沉积物中,与树脂类物质、燃烧、煤有关的芳烃及三芳甾烃的强度很低.浅水碳酸盐-膏盐交互相沉积物中,与树脂类物质、燃烧、煤有关的芳烃强度有所增加,三芳甾烃强度仍然较低,很多样品中能见到4-甲基二苯并噻吩化合物.内陆湖相沉积物几乎与浅海碳酸盐相有相同的芳烃分布.湖盆边缘相地层中三芳甾烃,与树脂类物质,燃烧有关的芳烃强度都较高,但噻吩类化合物强度低.内陆盐湖相与湖相沉积物芳烃分布相似,只是4-甲基二苯并噻吩强度高.与火山喷发有关的沉积物中与湖盆边缘相有近似的芳烃分布,但与燃烧有关的芳烃强度更大.这些不同沉积环境地层的芳烃分布规律,可用于研究原油的油源.  相似文献   

9.
陆相原油芳烃色谱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陆相代表性原油样品,进行了芳烃色谱分析,并对原油芳烃色谱图中的芳烃化合物进行了确认,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芳烃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应用:(1)甲基萘、甲基菲及二甲基菲等指数可以识别原油的成熟度;(2)应用芳烃色谱及其组分分布图可以进行原油对比;(3)应用芳烃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的差异,区别海陆相原油等。陆相原油中较普遍存在着芳烃化合物,而从芳烃色谱图中,可获得多种地球化学信息。这是一种有应用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比研究银离子薄层色谱法(Ag+-TLC)和柱层析法对原油中不同环数芳烃的分离效果与适用范围,旨在为后续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中芳烃定量分析和单体烃同位素测试提供理论支撑。银离子薄层色谱法可以更好地富集单环芳烃,并将不同异构体的单环芳烃差异化富集于不同的组分中,但对多环芳烃的富集程度较低,损失严重,且易引入杂峰干扰;而柱层析法对双环和多环芳烃化合物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银离子薄层色谱法适用于单环芳烃的精细分离,可用于富集烷基苯和芳基类异戊二烯系列化合物,并满足测定其单体烃同位素的检测要求;而柱层析法则能较好地富集萘、菲和三芳甾烷等系列化合物,并达到了测定单体烃同位素的分离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油源浅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吐哈盆地是我国唯一发现的一个油气以煤成油为主的盆地,其中台北凹陷是吐哈盆地的主体凹陷,也是发现油气最多的凹陷。以丘陵构造带为界,可将台北凹陷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原油的特征具有典型的煤成油特征,西部原油的特征则界于湖相油和煤成油之间。从表面上看,西部原油特征具有混源特征,但从原油碳同位素、饱芳比、姥植比等指标的分布区间进行分析,西部原油这些指标值的分布区间明显小于东部原油。因此,西部原油不可能由湖相油和煤成油混合而成,而是由性质界于典型湖相泥岩和煤系源岩之间的中、下侏罗统湖相泥岩所生成。根据石油地质综合分析,胜北次凹的前侏罗系烃源岩并非台北凹陷西部原油的油源。   相似文献   

12.
饶阳凹陷古近系主要发育Es1(下)和Es32套烃源层,沉积中心具有自东南向西北迁移的特征。以原油和烃源岩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分析为基础,对饶阳凹陷新近系已发现原油与源岩的成因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饶阳凹陷目前已发现的新近系原油主要来自Es1(下)烃源岩,具有就近运移的特点。受烃源岩分布、成熟度及构造等影响,新近系原油主要来自临近生油洼槽Es1(下)烃源岩;武强—杨武寨地区Es1(下)烃源岩未进入生油阶段,新近系原油来自Es3(上)特殊岩性段;此外,马西地区存在混源油现象,新近系原油主要来自马西洼槽的Es1(下)烃源岩,混有部分Es3(上)烃源岩。   相似文献   

13.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ude oil in the northwestern and southwestern Qaidam Basin and the Tertiary source rocks of Xiaoliangshan Sag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rtiary source rocks of N1 and E32 are the best two sets of source rocks in Xiaoliangshan Sag. The crude oil of the northwestern Qaidam Basin is sourced from nearby Xiaoliangshan Sag rather than Mangya Sag. The crude oil of N22 in the shallow strata of Nanyishan, Jiandingshan and Xiaoliangshan are mainly sourced from the source rocks of N1, while the crude oil of E32 in the deep strata is mainly sourced from the source rocks of E32.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盐湖相成烃成藏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盐湖相油气聚集是全球,特别是中国中新生代陆相地层一个有特色的石油地质现象。为丰富发展这一领域研究,文章报道了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的研究进展,通过系统的烃源岩和原油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盐湖相烃源岩的成烃和成藏特征,也为区域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典型盐湖相烃源岩发育在凹陷北部,主要层位为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简称沙三下亚段)和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简称沙四上亚段),岩性为页岩,发育“双层”结构(下层为有机质和粘土,上层为黄铁矿和方解石),生油具有早生与早排的特点。盐湖相油气聚集呈现出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共同发育的特征,其中常规油气藏具有“有序分布、差异富集”的特点,而非常规页岩和致密油气藏的发育也与盐湖相富有机质烃源岩关系密切,反映了盐湖相富有机质烃源岩对油气成藏的控制。建议下步区域勘探围绕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这两套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区展开多类型油气藏的勘探。这些认识可供其他咸化湖盆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南段荣兴屯、大平房及桃园 3个地区获得工业性油流的77口井不同层段的原油常规物理性质分析资料和随机选择的不同层段16个油样多项地球化学测试结果,综合分析确定上述地区内煤型油占有一定的优势,其次为湖相原油,部分为这两类原油轻一中度降解后形成的中一重质原油.该区发现具有工业规模的煤型油,为我国东部深埋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油气勘探增加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东濮凹陷沙一段构造演化及烃源岩研究发现,沙一段暗色泥岩在区内分布稳定,为较好—好的烃源岩,晚期深埋使前梨园、海通集、孟岗集洼陷中心附近烃源岩成熟,具备较好的生烃条件,埋藏史研究显示沙一段成藏期为明化镇沉积期—现今。通过对刘庄自生自储型油藏的油源特征、储盖特征、油气运聚及油藏类型解剖,明确了刘庄沙一段油气藏成藏过程。建立了东濮凹陷沙一段自生自储型油气藏成藏模式:近源成藏,断砂双控,高点富集,油藏规模小、数量多。研究成果对东濮凹陷前梨园—海通集—孟岗集地区沙一段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吐哈盆地煤成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根据原油生物标记化合物有关参数的聚类分析,将吐哈盆地原油分成源于侏罗纪煤系沼泽相(包括煤为源岩)的第一类原油,源于中、下侏罗统过渡相富藻碳质泥岩和富藻煤的第二类原油和源于上二叠统塔尔郎组湖相泥岩的第三类原油。根据原油中生物标记物的年代学特征,提出利用二萜烷指数将侏罗系的原油(二萜烷指数>08)与上二叠统的原油(二萜烷指数<0.5)加以区别的方法。根据不同沉积相带原油和相应源岩饱和烃组分中17降扁枝烷和5a雄甾烷以及芳烃中的三芳甾系列化合物进行了精细的油源对比,确定了本区三类原油的17降扁枝烷、5a雄甾烷和三芳甾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沉积相序关系,进一步从油源对比的角度证明了本区存在源于中、下侏罗统的具有商业价值的煤成油。  相似文献   

18.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主力烃源岩为新沟嘴组下段,梅槐桥—资福寺向斜是生油中心。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具有圈闭规模小、充满度低、环生油中心较集中分布的特点和规律,以断层为主的输导体系和储层物性是油气成藏和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江陵凹陷白垩—第三系资源探明率仅为12.4%,探明程度很低,还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荆州背斜带南缘斜坡和梅槐桥洼陷内构造—岩性及岩性圈闭、万城断裂上盘白垩系及前白垩系古潜山、公安单斜带火山岩储层及生油洼陷中的页岩油是今后一段时间油气勘探的突破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19.
将地化、地质分析相结合,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三潭深凹和保俶斜坡原油的地化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并梳理了油气成藏过程。不同构造带原油成熟度、母质来源及成藏过程存在差异:西湖凹陷原油成熟度分布在成熟-高成熟范围,中央背斜带以成熟原油为主,三潭深凹和保俶斜坡原油在成熟-高成熟范围均有分布。油源对比结果显示,中央背斜带花港组原油的源岩以花港组泥质烃源岩为主;三潭深凹花港组原油的源岩以平湖组和花港组泥质烃源岩为主;保俶斜坡平湖组原油源岩以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为主;保俶斜坡宝石组原油的源岩以宝石组泥质烃源岩为主。西湖凹陷原油普遍具有"蒸发分馏、气洗分馏"的成藏机制,以保俶斜坡原油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有很好的勘探前景,但除阿克莫木气田外,并无其他突破,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主力烃源岩层认识不清。通过对喀什凹陷9个野外剖面系统采样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下石炭统和中-下侏罗统为喀什凹陷的主要烃源岩层系,其中下石炭统Ⅱ型海相泥岩和泥灰岩为中等-好烃源岩,分布广泛,厚度大,现今处于高成熟阶段,以生干气为主;中侏罗统杨叶组Ⅱ型湖相泥岩和下侏罗统康苏组Ⅲ型沼泽相泥岩较次,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以生油和轻质油为主。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孜苇油苗、克拉托油砂和阿克1井油源均来自于石炭系,研究认为石炭系为喀什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烃潜力有限且分布范围局限,对油气成藏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