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桩-网复合地基沉降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桩-网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下部土体得到竖直向增强体——“桩”的加强从而形成桩.土复合地基加固区,而在该区上部得到水平向增强体——“网”的加强从而形成加筋-土复合地基加固区,并能使网-桩-土三者协同作用、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相似文献   

2.
丁劭荣 《安徽建筑》2006,13(4):129-130
复合地基是指天然软弱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置换,而粉喷桩作为复合地基处理的一种方法因其造价低廉而在地基处理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同时也存在施工质量控制难问题,文章介绍了水泥粉喷桩施工过程中对成桩质量所采取的主要控制手段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剑新 《建筑知识》2014,(4):463-463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诸多高层建筑施工项目投入建设;由于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施工要求的特殊性,对“地基”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提出较高要求;如果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的荷载需求,就需要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通过人工手段干预,增强地基的荷载力。而CFG桩复合地基作为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加固处理技术,可更好地弥补天然地基荷载力不足问题,且施工技术较为简单、成本低、工期短,值得推广使用。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施工经验,对CFG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某工程由于天然地基基底承载力不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采用人工挖孔置换桩复合地基对外框筏板地基土进行加固处理,对中筒范围采取C15毛石混凝土换填处理,在保证安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5.
复合地基从局部看,它是桩和土组成的,是不均匀的,但从整体看,它比天然地基均匀。通过用生石灰为主要原料的挤密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软弱地基,可提高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减少建筑物沉降。为确保复合地基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加强试验及检测工作,以利于推广应用。1概述挤密桩复合地基在处理建筑场地局部或全部软弱地基,由于少开挖土方,施工进度快,造价低廉等优点,特别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充分显示其优势,因而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挤密桩成孔简单,一般用简单工具,或人工成孔。我市杂填土、软弱土层埋深从地表以下一般为4~5m,如按一…  相似文献   

6.
振冲法处理软土地基是以碎石置换出部分原有土体,构筑成碎石桩复合地基.大大改善原软土地基的工程性状,增强其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其承载力、减少其沉降量、加速其固结,以满足工程的要求.该法确实是一种方便、快速、经济(石料地区)的加固处理软基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实际工程为例,依据采动后土体垂直下沉扰动对土体承载能力的影响,提出采动区桥梁地基必须进行针对性地加固处理。同时对实际工程案例提出了具体的加固设计方案,然后通过对采动地基承载能力进行验算,得出开采过程中桥梁加固地基和天然地基均能满足承载能力要求,不会发生强度破坏和失稳,这对采动区桥梁地基加固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复合地基是加固区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某高速公路既有通道开裂的原因,提出了采用树根桩与静压注浆相结合进行地基加固的治理方案,先通过静压注浆使土层强行固结,形成承载力较高且均匀的加固体,并可降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同时采用树根桩加以分担部分上部荷载,以提高地基承载力、控制沉降及涵身继续倾斜。并介绍了该复合地基的方案设计和施工。实践证明,适当运用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处理能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且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9.
刘君  侯学周 《矿产勘查》2021,12(10):2127-2131
本文依托某26层四星级酒店主楼地基处理为实际项目,由于该项目天然地基无法满足该建筑地基承载力要求,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根据综合分析比选,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考察CFG桩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中作用的影响,其研究意义在于拓展CFG桩复合地基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该项目概况和地质地层条件,然后结合工程实际详细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并阐述了其施工工艺。最后为了对成桩效果进行监测,进行了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加固地基效果较好,其沉降-压力曲线光滑平顺,场地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90 kPa,大于设计值,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陈培  房琛  丁士君 《建筑科学》2013,29(1):75-79
火力发电厂冷却塔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较高,在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要求时,一般要采用人工方法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本文通过工程实际,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区火力发电厂冷却塔地基处理工程中灰土挤密桩的设计、施工、检测,表明了灰土挤密桩在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区冷却塔地基工程中技术上是可行的,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多层建筑日益增多,天然软弱地基不能满足上部荷载的要求,需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企业标准(Q/JY06-1997)对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质检作了详细的技术规定。依据此标准,在豫西地区对天然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在100kPa左右的软土层,地基受荷为面荷载或线荷载的多层建筑,在稳定地下水位许可时,采用人工洛阳铲成孔灌注桩复合地基,可节约基础工程造价,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1工程概况偃师市火车站大厦,位于车站东侧,主楼为九层框架结构,1号附楼为六层砖结构,2号附楼为两层框…  相似文献   

12.
在砂土地基处理中,如何以最低的造价,使所处理的地基在规定的条件下,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这是广大工程建设者的基本任务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地基处理的新技术———在砂土地基处理中,利用振动沉管挤密砂石桩,对砂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形成复合地基,从而达到加固处理的目的。1工程概况最近,茂名石化公司在南海海岸边的北山岭原油罐区内,加固处理了两个特大型原油储罐的地基,每个油罐的容积为12.5万m3,罐底直径为90m,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原油储罐。由于该区域天然地基的土质主要是以中、粗砂和粉砂为主,其浅层的天然地基,不能满足油罐…  相似文献   

13.
复合地基桩型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桩型复合地基各有特点,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对于同一软土地基进行处理,选用不同桩型的复合地基,加固效果及经济效益可能差别很大。本文简要分析了不同桩型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复合地基性状,简述了复合地基中桩型的选择原则,并根据不同地质条件,不同使用要求,对桩型的选择情况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高层建筑中,经常碰到天然地基不能满足承载力及变形要求的情况,这就需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形成复合地基,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为了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建筑物复合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水平,在多层(高层)建筑中,已经进行了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15.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低或变形难以满足工程要求,需进行地基处理的情况。目前,地基处理方法很多,其中,用水泥土桩进行加固形成复合地基是一种比较新的施工技术,对于淤泥质土及含水率高的粘性土、粉土非常适宜。本刊2000年第1期已载文对其加固机理做过论述。在此结合施工经验,对其施工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工程设计实例经验,综合分析"软弱下卧层"的加固要求,引用地基处理方法中的"土体→加筋→加强"复合地基概念,直接对"软弱下卧层"进行深层加固处理,通过"软弱下卧层"的工程力学性质的改变和变形模量的修正,满足上部荷载的要求和建筑沉降变形的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复合地基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综合考虑土体双曲线本构模型、增量迭代非线性算法和动力分析中的等价线性化方法的基础上 ,对复合地基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分析。通过一算例指出 :复合地基可以有效地改善天然地基的土力学性能和动力反应特性 ,是符合实际工程需要的地基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黄刚  储红霞 《特种结构》2011,28(2):52-55
火力发电厂冷却塔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较高,在天然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要求时,一般要采用人工方法对地基进行强化处理。本文通过工程实际,介绍了在火力发电厂冷却塔地基处理工程中振冲碎石桩技术的设计、施工、检测及效果。表明了振冲碎石桩在加固冷却塔地基工程中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施工质量和处理效果上可以满足要求,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门窗》2015,(7)
地基是指受建筑物荷载影响的那部分地层。开挖基坑后可以直接修筑基础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但在工程建设中,有时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地质条件不良或软土地基,若直接在这样的地基上修筑建筑物,则不能满足其设计和正常使用的要求,所以必须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20.
路基病害是常见、多发的病害之一,高寒阴湿地区的土质又具有独特的工程性质,因此在此类地区的路基病害治理中,特别是天然地基承载力较低而设计要求承载力较高,用柔性桩复合地基一般难以满足设计要求时,CFG桩复合地基则有明显的优势。在实际工程中,除采用单一的CFG桩施工工艺外,还根据地质条件或地基处理的目的采用两种施工工艺组合或两种桩型组合,来达到改善土体物理力学性能,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