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玻璃盒子”本身作为审视建筑的出发点,从其产生、发展和价值诸方面,对现代建筑中涉及此类外在形式的建筑物及其思想理论予以剖析,探寻“玻璃盒子”与现代建筑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玻璃盒子”广泛运用现象下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赵泓 《规划师》2003,19(4):91-92
当建筑圈内圈外人士呼吁城市建筑是千篇一律的方盒子、看不到“传统形式”,要创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时代建筑的时候,作为建筑师,也颇感肩头的责任重大。但回顾自己十余年来的建筑创作历程,所做的方案在造型上几乎与“传统形式”无缘,不禁引起我的深思:是我忘记了传统,还是甲方不要  相似文献   

3.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3,(10):107-115
当密斯·凡德罗设计的西格兰姆大楼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钢结构、玻璃幕墙就注定成为现代城市建筑中的主角。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这种在阳光下明晃晃的建筑立面很快就风靡了世界各个城市。同时,在“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的催生下,一栋栋建筑形式简洁而雅致的高楼也迅速地不断抬高着城市的天际线。然而,当密斯追求建筑内部精致的细部时,浮夸躁动的都市却没有继续“模仿”,现代主义的风潮带来的是大量简单到几乎没有内容的玻璃盒子,让城市成了真正充斥着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丛林。  相似文献   

4.
走近密斯     
在“欧陆风”横扫的时候再读读密斯,自是别有一番滋味。让我们走近密斯。 纯粹 西格拉姆(Seagram)大厦;她是那么完整,很难加,也很难减;她又是那么干净,没有一丝拖泥带水:她是那么精致,怎么看都有内容;她又是那么简单,看不出任何“特别”的’手法。 用纯粹,或说纯净,来形容西格拉姆大厦是再好不过了。“当清晰的结构得到精确的表现时,它就升华为建筑艺术。”(密斯语)密斯用钢搭起骨架,再贴上玻璃,房子就盖好了。 房子的造型就是一个盒子,而且是很完整的盒子,没有任何的体量穿插组合。盒子的表面是光亮的玻璃,透…  相似文献   

5.
玻璃与建筑文化   当我们谈到建筑的时候,总是离不开玻璃,自 3000年前古埃及人发现玻璃以来,它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 1851年英国水晶宫的建成和本世纪初现代主义大师更对钢与玻璃建筑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由于玻璃的基本属性是透明,在遮蔽风雨的同时能透过光线,使生活在建筑内的人们可享受阳光和阳光所带来的一切。有围合能透明且可调可控的玻璃属性是随着人类文明进步而逐步完善的。玻璃幕墙就是把玻璃运用到极致的一种新型围合饰面。   建筑界的一大盛事就是国家大剧院方案定标。历经一年多的角逐,最后由法国人保罗·安…  相似文献   

6.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建筑技术的进步,使今天的设计在满足“适用、坚固”的要求上已无大的障碍。相应地,对建筑形式的探讨则成为理论与实践的焦点。现在,建筑形式的花样真是应接不暇。当我们面对这缤纷灿的世界,如何把持住自己呢?我一直这样想:建筑如作文。文学是用语言架构起来的,而建筑也有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文学在由语言构架的过程中有篇、章、句法等结构关系支撑,建筑也类似;文学在用语言表达意义的时候,存在文辞修饰现象,而建筑的装饰手法更是数之不尽;它们也面对同样的问题:当修饰过于华丽而扰人心魄时,本意往往被…  相似文献   

7.
每年的冬季在我们居住生活的空间都会看到窗玻璃结露的现象,每年的这个季节特别是北方地区,人们会经常在不自觉的时候说出“哎呀,我家的窗、幕墙玻璃又有结露了……”,这种现象无论是新建建筑还是原有建筑都会存在(见图1,2),但似乎是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  相似文献   

8.
现代建筑中,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倾向于大面积透光玻璃屋顶的建筑形式以达到“光、影、人”合一的视觉效果。这种建筑形式常见于商场、会所及其他大型公共场所大厅,随之产生对天棚帘的大量需求。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天棚帘产品。  相似文献   

9.
薛云  李华明 《山西建筑》2009,35(24):24-25
从社会、价值、理论影响等方面探寻玻璃建筑产生、发展的内在因素,探求玻璃与现代建筑之间结合的缘由,阐述玻璃建筑广泛出现的现象下的本质,以推广玻璃建筑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建筑的神韵与建筑风格的多元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神性的建筑人们习惯上将建筑物看作是遮风避雨的器物 ,其功用仅仅是“上栋下宇 ,以待风雨”。其实 ,这一概念在中国古已有之 ,而对现代人说来 ,却似乎更觉得言之凿凿。如我们所熟知的 ,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宗旨所在 ,这是追求建筑的实用性。所谓“房屋是居住的机器”,所谓“形式服从功能”,所谓“装饰就是罪恶”,这些激烈的口号 ,曾经令多少现代建筑师们如醉如痴。然而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建筑发展的历史 ,就会发现 ,建筑之本义并不仅仅是形而下的器物性的功用方面 ,而更多地是在形而上的精神性的理念方面。古代人们对于苍茫的宇宙、对于…  相似文献   

11.
李觅 《建材与装饰》2007,(11S):40-42
有人说,思想建筑城市。在人们的印象中,北京的红墙绿瓦是这座城市的主题,而当我们把视线拓展开去,会发现更多的现代化建筑掩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玻璃建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盒子结构建筑代表着建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它可以大幅度缩短工期 ,提高效率 ,并有可能创造新颖的建筑形式。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及工程实例按照盒子是否承载、盒子的使用方式以及所用材料分类对盒子结构建筑的发展作了介绍 ,对其特点、用途、前景以及面临的问题作了分析 ,希望能为有志于盒子结构建筑发展的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建筑复古记     
《中华民居》2012,(8):115-116
现在看来,规规矩矩、方方正正是建筑世界里最典型的存在形式,不过,如果回溯历史的话,人们就会发现,其实最开始人们的“手工”并不怎么好,奇形怪状的建筑比比皆是,什么树屋、洞穴都是其表现形式。当时尚界的复古风越演越烈,建筑界也开始闻风而动,于是,稀奇古隆的建筑形式纷纷涌现,那么,就让我们开始一场回归之旅吧!  相似文献   

14.
穿越历史的隧道——寻求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炤 《城市开发》2002,(8):61-63
建筑作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几千年来一直以其独有的形式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与文明的发展。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具有时空性和地域牲,并通过不同的建筑形式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发展水平。因而建筑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既包含着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也包含着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因而,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寓传统于现代,以现代手法发扬传统精神。”对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是建筑发展的必然。传统建筑的精髓不只是诸如檐口、角楼、坡顶等风格要素,也不只是四合院、斗拱、飞檐等表面形式……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智能材料与生命建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智能材料与生命建筑李湘洲不久的将来,当你用钥匙开门时,“聪明”的屋子便会自动打开微波炉开始做饭;当你举起啤酒杯畅饮开怀的时候,“聪明”的混凝土已探测出你住宅院墙上的裂缝并及时补愈了它;当一束束午后的阳光投射到你的电视机上,“聪明”的玻璃便会变暗;如果...  相似文献   

16.
李虎  黄文菁 《当代建筑》2022,(12):83-89
<正>在OPEN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校园中,有一座看起来很轻的建筑,如同两个暖白色的气囊,漂浮在首层透明的玻璃盒子上。两个“气囊”里分别包裹着风雨操场和游泳池,首层玻璃“盒子”是学校的食堂。建筑师将学校放置于靠近北侧城市道路的位置,以便学校在放假的时候面向周边社区开放,为快速发展的新城区提供共享的体育设施。  相似文献   

17.
“留白”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广泛存在于各种艺术领域当中,比如书画的“计白当黑”,文学的“不写之写”等。特点是强调以虚显实,追求无中生有,对于实现形象间的流动过渡,展开创造性想象起重要作用。建筑艺术是形象直观的视觉艺术,人们欣赏这类艺术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心理过程,不满足于视线停留在宁静和谐的平衡体系,更希望被激发起新的积极性,引导到一个消融于想象世界的深层次状态中去。现代建筑是以功能和结构为出发点,来刻意追求建筑空间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这比起古典建筑把形式置于内容之上的手法,无疑是一…  相似文献   

18.
时代经典     
对于艾利.塔哈瑞(Elie Tahari)而言,时尚与建筑紧密相联。他认为“二者都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塔哈瑞从Skidmore.Owings&Merrill的戈登·邦沙夫特(Gordon Bunshaft)在1954年设计的.位于纽约的玻璃盒子建筑中,学到了一种在偶然情况下产生的时代经典。  相似文献   

19.
"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的关联性:建筑文明是建筑文化的内在价值,建筑文化是建筑文明的外在形式;建筑文明尺度对建筑文化品位的内在制约,建筑文明的价值转换,充实为建筑文化的历史积淀,全球化文明散布引发的建筑文化增熵及抗衡文化增熵的三种“负熵流”。  相似文献   

20.
德国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中国学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安 《世界建筑》2002,(7):80-84
李承宽先生的一生是伴随着德国现代建筑运动发展的一生,与他同行,我们身临其境地认识了H.波尔兹克。E.门德尔松和德国的“表现主义建筑”;认识了H.夏隆。H.黑林与德国的“精神建构”和“有机建靠”;认识了“虚质核心”的“李空间”;我们通过他可以对德国现代建筑思想的源流和德国现代建筑运动的发展窥见一斑。他代表了中国留学者在海外奋斗的一生和由他们所带来的优秀中国文化在推动世界现代运动中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