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尝试用拉康的镜像理论、无意识欲望理论和象征界对<洛丽塔>进行解读.镜像阶段既是人生必经的阶段,又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人通过镜子认识现实就会使认识与现实存在偏移与误差.正如小说中亨伯特通过自己与安娜贝尔的关系这面镜子来看洛丽塔,结果把洛丽塔作为自己童年的旧爱安娜贝尔.这就是亨伯特认识的错位,这是人的认识欺骗性的一种体现.文章通过用镜像理论对小说的解析来说明人早期的记忆对以后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的认识的错位与欺骗性.所以,要想找到真爱就必须破除这种认识上的欺骗性.  相似文献   

2.
奥斯卡·王尔德的唯一的一部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从出版之日起就备受争议,在很长时间内被称为有伤风化的怪物。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国内外学术界分别从各个角度对这部作品及作家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重新解读小说,试图解析他者对主人公道林自我形成转变过程中所施加的作用,挖掘其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3.
<暴风雨>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一些评论家倾向于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该小说,本文以文本分析为依据,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心理挣扎以及人格结构,以期对文章的社会意义和小说所蕴含的对人性的深刻刻画有更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理解视角为解读美国作家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花>,提供一种新的阅读路径,也为当代生态危机下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如何和谐共处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正是人类对物质财富和利益的盲目追求,才导致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异化,最终失去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八月之光>反映出他的思想与存在主义有相通之处,他对人的存在状态、存在价值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本文通过运用存在主义相关哲学理论对福克纳在<八月之光>中所塑造的人物乔·克里斯默斯进行分析.意在探究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存在主义倾向.进而阐明福克纳的思想与存在主义之间的联系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小说主要人物出发,利用生态伦理的观点挖掘小说所蕴含的主题,即人类既有创造力也有破坏力,我们应该理性地运用科学,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进一步讨论该篇小说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正确对待科学的问题,认识到人类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重要性,同时也要看到了人文科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丽丝·莱辛的作品总是围绕着社会上女性的切身问题展开,并不断探索女性面对困境如何寻找自我之路,蕴含着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另外那个女人>从现代文明的机器和战争的视角剖析"他者"转换问题,重现了一位女性寻找自我与摆脱"他者"地位的历程.女性并不是永远的"他者",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他者"的位置也会置换.  相似文献   

8.
杨宪益夫妇翻译的<红楼梦>,一直以来被公认是最完整地道的宏篇巨制翻译.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文本的文化内涵表达都是恰当和准确的.本文就杨译本<红楼梦>中的借代修辞格进行讨论,主要以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归化和异化进行分析,揭示杨译本中关于借代的巧妙处理,为翻译界同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疯癫意象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化符号,福柯从知识考古学的角度考察"疯癫"的历史.<李尔王>一剧,刻画一组"疯癫"群像,以福柯的理论加以分析,会发现莎翁既高扬"疯癫"的地位,借以警惕理性主义的过度发展对人的异化,又倡导公平、正义之高贵理性的复归,"疯癫"既体现宿命的悲剧性,又与理性相互纠葛、对话,达到内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是一个具有女性意识和生态意识的作家.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她的长篇小说<玛拉和丹恩历险记>,分析小说中父权制度瓦解下的男性女性形象和人把自然他者化后的环境问题,指明玛拉丹恩之旅其实就是男性与女性、人与自然二元时立模式的瓦解之旅,而旅途的终点就是和谐的精神家因.这对于现代社会里如何构建人与自然、两性之间的和谐关系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首次深入接触政治经济学的结果.对照此后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该文本正处于一个重要转折前夕,探讨其理论地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理论转向.马克思同政治经济学的这一接触也是哲学同政治经济学的接触,在文本中他以哲学的方式"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的矛盾,赋予了哲学对其对立面的绝对统治,使哲学获得空前的理论"胜利",而这一"胜利"恰恰是哲学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将李碧华的小说<青蛇>与传统的戏剧<白蛇传>进行互文性阅读,从而探究<青蛇>的意义、语言叙事以及审美效果是如何产生的.<青蛇>本身是自足的,但是,它又确实解构了<白蛇传>的情感价值,将读者置于现代生存环境的境遇中采.<青蛇>意义的苍白与追寻,带给读者再造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3.
余华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他的小说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他对死亡、荒谬、苦难以及绝望情绪主题的表达,都体现了他创造性地继承了存在主叉的言说,本文以<活着>为代表阐述其中蕴含的深层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4.
<1984>不仅是一部反乌托邦作品,在文学审美意义上更探讨了人在西方文明解体背景下的生存状态.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从空间视角切入,分别解读三种空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揭示以往研究的盲点,进一步阐发<1984>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古诗十九首>男女相思主题和伤春悲秋主题直接源于<诗><骚>.与<诗><骚>不同的是<十九首>中的男女相思表现出突破功名喧嚣,向往真实生活的愿望.<十九首>里的伤春悲秋更是在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社会思潮下与生死、思乡有机融合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6.
<女勇士>自出版以来,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小说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学经典<木兰辞>的有意"误读",成功地塑造了崭新的女性形象,为美国女性,尤其是族裔女性发出了的呐喊.  相似文献   

17.
影片<苏州河>最大的特色莫过于画面中充斥着大量的主观镜头,摄像机镜头作为"我"的第一视角,既能让观众更好地从主观角度去了解和体会影片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又忠实地记录和再现了导演娄烨独特的影像风格.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的成语丰富多彩、典雅含蓄、哲理深邃,为这部古典巨著增添了绚丽的异彩。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对《红楼梦》中四类成语的两种译文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电影产业日益辉煌的今天,商业大片铺天盖地而来,人们仿佛被大片里的蒙太奇艺术以及电脑特技弄得炫目纷繁。蒋雯丽导演的这部小众文艺电影用其独特的情感脉络及朴实的叙事手法感染着如今眼花缭乱的爱电影一族,使我们在享受大片导演带给我们震撼的同时,不忘那藏在心底最质朴的感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分析张翎小说在中西双重文化背景下体察人生境遇,描绘人情世故,讲述人生故事,在冲突中构建中西文化对话,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选择不同的人生,在超越迷茫之后获得自我认同,体现了作家独具特色的立场和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