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诗十九首>男女相思主题和伤春悲秋主题直接源于<诗><骚>.与<诗><骚>不同的是<十九首>中的男女相思表现出突破功名喧嚣,向往真实生活的愿望.<十九首>里的伤春悲秋更是在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社会思潮下与生死、思乡有机融合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2.
<老子>一书,体道高妙,历来为前贤所称颂;<老子>一书,状道亦高妙,前贤却鲜有提及.孔子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为一部流传了两千多年的论道之作,<老子>言之有文,可谓信而有征.因此,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发掘<老子>"言之有文"的文章学价值,必然会促进我们对<老子>文学史意义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表达了笔者对<伤逝>和<寒夜>进行比较阅读后的所感所想,主要阐释对涓生这一人物形象的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4.
歌剧《原野》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与巨大的悲剧性的,在整个中国的歌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原野》的创作无论在音乐语言描写、人物的形象塑造上,还是在音乐的创作都推陈出新保持其独有的风格。因此,笔者针对该剧的音乐语言和歌剧音乐创作的特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影片<苏州河>最大的特色莫过于画面中充斥着大量的主观镜头,摄像机镜头作为"我"的第一视角,既能让观众更好地从主观角度去了解和体会影片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又忠实地记录和再现了导演娄烨独特的影像风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小说主要人物出发,利用生态伦理的观点挖掘小说所蕴含的主题,即人类既有创造力也有破坏力,我们应该理性地运用科学,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进一步讨论该篇小说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正确对待科学的问题,认识到人类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重要性,同时也要看到了人文科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第二交响乐——和平颂》是一部纪念南京大屠杀的交响曲,由赵季平先生创作。本文从音乐本体入手,以长音颤弓、古典乐器的运用和《茉莉花》旋律的引入来论述其创作技法。  相似文献   

8.
在<弗兰肯斯坦>中,玛丽·雪莱大量引述、改写前人和同时代人的作品,插入到自己的作品里,使现文本与前文本之间形成丰富的"互文"关系,因而整部小说可以说是由不同丈学作品构成的马赛克镶嵌画.本文将从互文的角度来探讨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与小说中嵌入的弥尔顿的<失乐园>的关系.通过细致的分析研究,笔者发现<弗兰肯斯坦>堪称为玛丽·雪莱书写的一部<失乐园>.  相似文献   

9.
春秋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面对这种时境,坚持依礼而行,以礼救世,<论语>中就具体的记述了孔子对"礼"的一些观点.在对<论语>中"礼"的集注的基础上采用整体结构分析的符号方法与具体文化语境分析的方法,按照<论语>中对"礼"的源起、发展这一流动过程来进行分类,在集注的基础上对"礼"加以解读,以期望接近孔子的原意.按照<论语>中对这一流程的记载,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一是礼之因革;二是礼之本;三是礼-乐-仁;四是礼之规定;五是礼之实践.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大词典>在编纂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历代笔记中的材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义项的设立和例证的收录方面存在一些疏漏.在此结合<涑水记闻>指出<汉语大词典>的一些瑕疵.  相似文献   

11.
<七剑>在故事主题、七位侠客的形象塑造、斗争策略、讲述战争中的爱情四个方面参照了经典影片<七武士>.同时立足于中国的武侠文化,在侠士与村民的融洽相处、侠士的独立人格、抨击恶势力的刻画上有所超越,使<七剑>成为一部典型的武侠电影,也彰显了中国侠客和日本武士文化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2.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德语国家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之一,他的艺术歌曲《魔王》更是深受听众爱戴。他创作《魔王》时的思想情感是:歌德的语言文字、《魔王》生动的故事激发了舒伯特的创作冲动;年龄的成熟给予作曲家更加丰富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体验;贝多芬浪漫的气息感染了他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鬼魂,这个恐惧的虚幻形象经常出现在小说和各种传奇故事中.比如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早期作品<睡谷传奇>和<瑞普·凡·温克尔>,中国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作品中都有鬼魂"出没".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正是这种可怕虚幻的形象让读者感到恐惧的同时又紧紧吸引着读者.本文就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毛里森的作品<宠儿>和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女勇士>里的鬼魂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4.
以士人形象转变为切入点,在分析<儒林外史>、<孽海花>、<围城>三部小说中士人形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形象改变原因.指出八股取士的没落、民族危机的深重、中西文化碰撞的加剧,使得许多士人远离了传统的士人精神,把追求的重心转向于利,他们的社会角色从操控国家政治、文化命运的传统士大夫转变为渐次游离子国家政治权力中心的新兴知识分子,而三部小说也反映了作者对自我、国家之现实与未来的冷思考.  相似文献   

15.
"渡船"与"商船"是<边城>中多重意义的交汇点,它们是湘西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是翠翠、天保或是傩送的欲望对象的替代物,也是这些主人公各自所处社会地位的象征物,同时还是小说文本内部的结构性因素.论文以文化研究的方式,通过对这两个意象的分析,试图揭示<边城>中"牧歌形象"的裂隙.文章最后认为,这两个意象构成了小说内部幻景与小说外部社会现实之间的一条隐秘通道.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些年歌剧<图兰朵>在国内的不断升温,这个外国人臆想的中国传说在其"源头"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而上世纪90年代魏明伦据此改编的川剧<杜兰朵>则让中国评论界统一地认为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本文着重从歌剧和川剧版本的结局入手,来分析其中体现出来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成因,同时往常一直被人们忽略的西方文化对川剧<杜兰朵>的影响,在本文也会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外学者对<圣经>文学性的研究牢固确立了<圣经>的文学经典地位.在此探讨了西方文学与<圣经>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基督教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中韩文学史上,以箕子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其中又以明朝与朝鲜外交活动频繁时期出现的最为集中.<皇华集>所载题咏箕子诗赋,融凭吊、纪行、外交为一体,颇显外交唱和者的现场感与身份意识.<丙寅皇华集>所载姜曰广的<吊箕子赋>和张维的<次韵赋>各具特色,后者尤其能体现外交场合中使臣的关注点,其对前者的评语则反映了朝鲜朝文人对外交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儒家内部既有共同的理念,又有分歧.后代儒家怎样阐释前儒文本、思想,值得探讨.本文以<新语>阐释<谷梁>、<公羊>两传为例,结合汉初的时代背景,论述陆贾<新语>引用两传之文、义,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新语>大部份继承了<谷梁>、<公羊>的原义,很少与两传不同.陆贾在引用两传时,提出他的政治主张,主要是要求君主修齐而治平,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希望藉此为刘邦施政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20.
<离骚>中"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中的"凤皇"闻一多先生认为就是玄鸟.但从古代字书的出,凤皇与玄鸟并非一物二名,二者是有明显的不同的.而且细考有关传说及其演变,也并未出现凤皇与玄鸟的融合.所以本文认为只能理解为受诗人之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