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对玉树地区受损城乡居民房屋应急评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对比了该地区藏式风格的民用房屋震害情况,总结了不同结构形式房屋的灾害表现特征.结果表明,不按设计要求而自行设计的砖混、土木、砖木结构房屋普遍受损严重,框架结构是抵御地震破坏相对较好的一种结构形式.最后,对我国城镇具有地域特色的既有砖混结构的地震灾害防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灾区房屋抗震加固及设计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对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各类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受损房屋进行了分类,并就不同类型的受损房屋,提出了加固处理措施。此外,本文还详细分析了中小学校建筑的震害,对今后学校建筑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议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宁  刘轲 《山西建筑》2009,35(11):71-72
分析了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规范及砖混结构设计规范,对多层砖混结构如何提高抗震设防地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质量进行了总结与探讨,从而提高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赵琥 《安徽建筑》2022,(8):162-164
文章主要针对受撞击损伤砖混结构房屋进行检测鉴定,介绍受损房屋的鉴定程序及鉴定内容,依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 125-2016)对该房屋进行了综合分析及评定。最后,针对该房屋存在的受损情况及部分抗震构造缺失等问题提出相应的维修方案。  相似文献   

5.
表述了受汶川地震影响兰州地区房屋的破坏程度及破坏形态,分析了破坏原因。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砖混结构,框-剪-砖复杂混合结构的震害特征进行丁归纳。对兰州市及其它受低烈度地震影响地区受损建筑物的加固与维修提供一定的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村地区砖混结构较普遍。大量砖混结构的民宅及公共建筑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风险。对有潜在安全风险的房屋进行安全性鉴定,可为后期房屋的加固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砖混结构由于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多年来砖混房屋是我县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砖混结构多采用粘土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性的目的。我县属地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后,对峨眉山市区及周边村镇房屋进行应急排查.该地区大部分房屋基本为砖混、砖木结构及底框结构,震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受损.其中,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新修的房屋,此次地震中抗震性能很好.文章就所排查房屋的震害特点及震害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震后加固及后期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疆暴风雪灾害的调研,分析了村镇房屋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轻型钢结构的房屋受损特点,提出了建筑修复加固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在修复加固的同时兼顾对既有建筑保温节能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0.
根据砖混结构房屋的特点,详细分析了砖混结构房屋开裂的原因和规律,提出了在不同条件下预防砖混结构房屋开裂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根据砖混结构房屋的特点,详细分析了砖混结构房屋开裂的现象、成因和一般规律,提出了在不同条件下预防砖混结构房屋开裂的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旨在降低和防止砖混结构墙体开裂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砖混结构有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多年来砖混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其中民用住宅建筑中约占90%以上。砖混结构多采用多孔粘土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连接性的目的。在地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砖混结构房屋的特点,详细分析了砖混结构房屋开裂的原因和规律,提出了在不同条件下预防砖混结构房屋开裂的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朱彦春 《建筑安全》2009,24(12):35-37
文章根据砖混结构房屋的特点,详细分析了砖混结构房屋开裂的原因和规律,提出了在不同条件下预防砖混结构房屋开裂的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黎明 《住宅产业》2008,(9):47-49
砖混结构由于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多年来砖混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范的一种建筑形式,其中民用住宅建筑中约占90%以上。砖混结构多采用粘土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连接性的目的。在地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结合自身设计的实践经验,本文在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上提出了应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6.
曹以海 《云南建材》2011,(23):108-108
在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建筑房屋多以砖混结构为主,这类砖混结构墙体易产生裂缝。本文从分析墙体裂缝的原因着手,阐述各种裂缝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砖混结构房屋的特点,详细分析了砖混结构房屋开裂的原因和规律,提出了在不同条件下预防砖混结构房屋开裂的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董君  唐鹭 《山西建筑》2013,(34):62-63
简要介绍了砖混结构房屋主要特点,从各个方面研究和分析了对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有利的因素,并对砖混结构房屋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特别是砖混结构住宅楼顶层墙体容易出现裂缝,已成为房屋的质量通病。讲述砖混结构房屋墙体温度裂缝的几种防治方法,包括形成的原因和处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薛彩婷 《山西建筑》2005,31(8):43-44
针对砖混结构房屋中常见的温度裂缝问题,对砖混结构房屋温度裂缝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其温度裂缝的种类,从设计和施工方面,提出了预防砖混结构房屋温度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