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高强度钢在高速冲击载荷下的动态响应 ?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探讨高强度钢板在高速冲击载荷下的动态行为,用12.7mm钢芯穿甲弹垂直射击CrMo、SiMnMo和CrNiMnMoB钢靶板,靶板硬度为d_(HB)=2.70~3.50mm。对穿甲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绝热剪切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在冲塞穿甲中的作用。从弹丸能量和弹坑容积的关系出发,探讨了穿甲机制和抗弹性能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穿甲机制和抗弹性能取决于钢板的厚度和硬度。在较高硬度时,由大量剪切变形而产生的绝热剪切带将导致冲塞破坏。当d_(HB)=3.0~3.2mm时,钢靶板呈现出混合型穿甲机制,并显示出较好的抗弹性能。  相似文献   

2.
穿甲试验靶板中绝热剪切带特征及与裂纹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4.5mm弹道枪发射7.6mm次口径93W穿甲弹,对603钢进行穿甲侵彻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绝热剪切带交叉分布,剪切带内变形极大且不均匀,成为微裂纹和微孔洞的起源,这些微裂纹和微孔洞相互连接,导致裂纹沿绝热剪切带萌生、扩展,最终形成沿整个绝热剪切带的大裂纹,使部分穿孔表面形成碎片,造成靶板的损伤,降低靶板的力学性能,是靶板破坏的先兆;但绝热剪切带与裂纹并不完全等同,有些剪切带由于变形量不大,不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抗拉强度对钢板抗弹性能的影响,利用12.7mm穿甲燃烧弹对18mm厚不同抗拉强度的40CrNi2Mo钢板进行抗弹性能测试。观察不同弹速下钢板出现的损伤形貌,弹坑周围裂纹和绝热剪切带的形成位置和数量,评定背面强度极限。分析不同抗拉强度钢板的穿甲机理。结果表明:抗弹性能随着抗拉强度的提高,呈现非单调变化的趋势;抗拉强度在1270MPa以下,钢板出现塑性扩孔破坏,弹坑周围基本不形成绝热剪切带与裂纹;抗拉强度在1270MPa至1700MPa之间,由于绝热剪切带的形成与扩展,钢板损伤形式由塑性扩孔向冲塞破坏转变;抗拉强度超过1700MPa,由于板内裂纹的形成与扩展,钢板出现崩落。  相似文献   

4.
作为穿甲侵彻力学的典型案例,平头弹侵切金属靶板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系统地探讨平头弹侵彻间隙式双层金属靶的真实穿甲模式,以几种平头弹侵彻单层和间隙式双层金属靶的理论模型为基础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出了剪切冲塞模式、绝热剪切冲塞模式和混杂侵彻模式下的双层靶侵彻弹道极限和剩余速度,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侵彻分析结果表明,双层靶板的混杂失效模式是侵彻破坏的真实模式,且可利用不同的单层靶板模型双层靶侵彻混杂失效模式进行组合计算,精度仍然很高。  相似文献   

5.
装甲板弹坑底部冠状裂纹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猛  黄德武  荣光  刘岩  杨明川 《兵工学报》2009,30(12):1579-1583
发射小口径杆式穿甲弹对30CrMnMo装甲钢板进行穿甲侵彻嵌入试验,并.对靶板弹坑剖面进行扫描电镜观测及能谱分析。装甲板弹孔底部剖面除了产生绝热剪切带外,还观测到弹坑底部下面深1?2mm处形成一条或几条冠状裂纹。无论穿甲弹芯是钨合金还是钨纤维复合材料,弹坑底部均产生冠状裂纹。侵彻过程中,弹体破坏变形局部化和弹芯头部材料不断销蚀,造成弹、靶接触区域局部瞬间不均匀卸载,卸载波相互作用可形成局部围绕弹坑底部的冠状裂纹。冠状裂纹与绝热剪切带在局部区域交汇,构成穿甲侵彻过程中装甲钢板破坏的前期模式。  相似文献   

6.
发射小口径脱壳穿甲弹,对30CrMnMo钢装甲靶板产生的绝热剪切带特性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开坑和冲塞阶段,不产生绝热剪切带;在稳定的侵彻阶段,可达到绝热剪切带需要的应变量,从而产生绝热剪切带,并呈稀疏状分布,与侵彻方向大约成45°夹角。在本试验条件下,产生绝热剪切带的临界剪应变大约为0.47,临界温度大约为391℃.产生绝热剪切带后,在剪切带内变形增大且不均匀,将产生应力应变集中,和周围材料变形不协调,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易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7.
球头弹低速贯穿金属/FRP组合薄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舰船舷侧内设复合装甲结构的抗穿甲破坏机理,预测战斗部穿透内设复合装甲结构后的剩余速度,以进一步对内部防护结构进行设计,采用均质钢板后置复合材料板模拟舰船舷侧内设复合装甲结构,结合低速弹道冲击试验,分析了组合结构靶板的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靶板的破坏模式,得到了球头弹丸穿透组合结构靶板的剩余速度理论预测公式.结果表明,组合靶板中前置钢板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剪切冲塞破坏,而后置复合装甲板的破坏模式为纤维的拉伸断裂;理论预测剩余速度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截锥形弹体侵彻薄靶板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25mm口径火炮,开展了截锥形弹体撞击薄靶板的正穿甲和45°斜穿甲实验.在不同撞击速度下的正侵彻时,靶板表现出相似的变形破坏特征,而在45°斜穿甲时,高速与低速时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失效模式,弹体也表现出不同的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9.
10CrNiCu钢靶板受平头弹侵彻的变形与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10CrNiCu钢靶板在亚弹速范围内受平头弹冲击条件下的侵彻过程,讨论了应力条件对损伤和断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头弹侵彻条件下,弹孔壁材料的形变强化规律可近似用负指数规律描述;靶板内形成大量剪切带、微裂纹等形式的损伤,导致靶板发生变形和冲塞破坏;裂纹按微孔聚集型机制扩展。  相似文献   

10.
35CrMnSi穿甲弹侵彻45钢靶板的微观组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钢弹体侵彻韧性钢板的侵彻机理有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了35CrMnSi穿甲弹侵彻45钢靶板后靶板和残余弹体的微观组织,并用显微硬度仪对试样的不同部位进行了硬度测试。结果表明,从界面到靶板内部其显微组织可分为:再结晶层,细晶层,形变层及基体组织。细晶层中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的硬度最高。在侵彻过程中,弹靶相互作用,弹体边破碎、边穿甲,破碎主要是由绝热剪切带引起,靶板破坏形式主要为韧性扩孔。  相似文献   

11.
高功率微波照射下电引火头引爆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蓉  陈彬 《兵工学报》1999,20(4):365-366
高功能微波武器是近几年许多国家竞相研制的新型能束武器之一。本文通过高功率微波(HPM)照射地雷的模拟试验和地雷电引火头高功率微波感应电流的数值分析,初步探讨了高功率微波照射下地雷电不引爆机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多闪光高速摄影机的原理,着重介绍了自行研制的新型多闪光高速摄影机的主要特点.此类摄影机在高瞬态,尤其在带燃烧化学反应的高瞬态流场显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目前高速弹丸的研制状况,主要对电磁炮发射的高速弹丸有关技术问题作了较详细的综述,并述及了高速弹丸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高速运动液体燃料爆炸抛撒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速运动液体燃料爆炸抛撒模型的建立对数值模拟高速运动液体燃料爆炸抛撒形成的云雾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高速运动的液体燃料爆炸抛撒过程,建立了包含液滴蒸发、破碎、碰撞聚合等作用的物理数学模型。用高速运动液体燃料爆炸抛撒建立的模型对初速为200m/s、0m/s的燃料空气炸药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静爆所得的云雾场的参数随时间及空间变化与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证明本模型能比较有效地反映云雾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5.
高射频自动机冷却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后雷  梁世瑞 《弹道学报》1998,10(3):48-51,60
根据某型高射频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本文提出了预测身管温度变化的模型,计算和实测了身管壁面温度,结合可能折射击规范,探讨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动力水冷却方案。  相似文献   

16.
根据高膛压、高初速火炮的试验数据,着重分析了可燃药筒、装填密度、火药的性质及工艺等对膛内压力波的形成增长和消散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高性能火炮的压力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固体粒度对高能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高能推进剂固体组份粒度及粒度级配对燃速和压强指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粒度级配方,能将文中的基础配方燃速在7MPa下由9.08mm/s调节到13.04mm/s,压强指数由0.83下降到0.64.  相似文献   

18.
弹丸膛内摆动对炸药装药发射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芮筱亭  南葆华 《兵工学报》1997,18(3):230-233
通过实例计算分析,首次指出了弹丸膛内摆动对炸药装的应力分布和发射安全性有显著影响,为提高炸药装药发射安全性提供了新途径 。  相似文献   

19.
简要分析了著名的NBS(Haar-Shenker)方程,指出了它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L原理,并建立了新的状态方程。从而表明应用新的L原理克服了NBS方程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高压力指数发射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叙述了燃速和燃速压力指数的概念,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燃速压力指数的影响.由实验发现,不含硝胺的常规发射药(例如NACO发射药)也有高压力指数现象,且这些发射药在数十年应用中未发现有异常现象.内弹道计算指出:燃速压力指数为1.1~1.2的发射药能获得合理的弹道性能,但初始弹道诸元对弹道性能的影响较敏感.因此,具有较高压力指数(1.1~1.2)的发射药可广泛地应用到火炮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