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西南地区石炭二叠纪煤的热演化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洛帕金~韦甫斯法对鲁西南地区构造史、沉积埋藏史和石炭二叠纪煤层的热演化史作了三位一体的详细研究,提出了煤系形成后经历了四交构造演化阶段,建立了三种沉和只埋藏模式,并依次恢复了其古地温,最后,在建立地质模型和温度模型的基础上,论述了煤的变质演化,得出了煤变质的三个演化时期和各个煤质分区的主要增进期。  相似文献   

2.
北京周口店地区晚古生代煤系煤层遭受过强烈的变质与变形。与华北同时期煤田相比,它独具特色:煤级达高级无烟煤,乃至接近于超无烟煤,煤层的糜棱化构造煤极其发育。作者采用薄片、扫描电镜及X衍射诸手段对煤系及煤层的变质变形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煤变质作用发生的时间,变质作用类型和变质作用温压条件;同时探讨了煤层变形,即糜棱化作用发生时期及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3.
华北聚煤区南部煤变质作用类型及其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聚煤区南部晚古生代煤系的煤在深成变质基础上,普遍经历了古地热场的叠加作用,促使高变质煤种的形成和明显的煤变质分带性。本文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本区煤变质特征,尤其强调了区域构造格局及其演化对煤变质作用的控制。从古地热异常形成机制出发,提出热液变质作用模式以及古地热-变质系统的概念。根据变质作用类型及其控制因素,划分出三个煤变质分区:豫西气水热液变质区、永夏淮北岩浆热变质区、平顶山淮南深成变质区。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中北部龙潭组煤的变质成因和"黔中隆起"构造具有特定的关系.分析了区域热液发育的背景条件,发现区内织纳煤田的煤级呈环状展布以及镜质组反射率梯度极其异常,结合阿弓向斜个别钻孔二氧化碳浓度异常及区域重力异常特征,认为"穹窿不均一"的岩浆热变质可能是贵州中北部煤级增高的主要原因.煤变质程度明显受龙潭组与可能的隐伏岩浆岩距离远近的影响,织纳煤田由于龙潭组下伏地层抬升剥蚀程度最大,利于向上传递岩浆热,导致煤级增高,反射率梯度值达到0.3%~0.4%/100m.  相似文献   

5.
从区域资料入手,用内蒙古自治区不同时代煤变质程度的差异、煤变质程度的时间界线与岩浆活动时期、煤变质带与燕山期花岗岩体分布带的关系、煤变质程度与煤到岩体距离的关系以及已知岩浆热变质矿区煤变质作用的实际资料,论证了内蒙古自治区煤变质作用类型属区域岩浆热变质。  相似文献   

6.
哈密、淮北煤变质程度与稀土元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哈密矿区、淮北煤田为例,对煤的变质程度与稀土元素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哈密矿区变质程度相同的煤具有不同稀土元素特征,淮北煤田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稀土元素特征基本一致,这表明变质作用对煤的稀土元素不产生影响;稀土元素含量与灰分正相关,表明煤中稀土元素含量主要取决于煤的无机组分含量;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华北晚古生代沉积的特征是一致的,表明煤样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是由源岩继承下来的。  相似文献   

7.
全面分析测试了煤中15个稀土元素,发现煤中稀土元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产物。未变质煤和低变质煤中的稀土元素几乎没有发生分离和迁移,区域变质煤中的稀土元素略有分离,热接触变质煤和热液变质煤中的稀土元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分离和迁移。  相似文献   

8.
采用野外地质调查、构造要素测量和FLAC数值模拟等方法,探讨了北淮阳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对晚古生代杨山煤系变形-变质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城岩体侵位所伴随的热力和应力,不仅显著促进煤的变形-变质进程,使煤级达到半石墨化阶段(Romax〉8%),而且还对已有构造格局产生一定程度的改造.这种改造主要表现为区域构造线在岩体附近发生偏转、地层倾角增大、发育轴向与岩体边界近于平行的次级褶皱,从而导致杨山煤系构造格局复杂化并影响到含煤块段的赋存状况.FLAC数值模拟证实,岩体侵位施加放射状挤压应力在岩体周缘形成了一定宽度(约为岩体半径的1/5)的应力集中带,这是造成杨山煤系构造格局畸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涟邵煤田位于湘中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加里东褶皱带西北缘。涟邵煤田主体属推覆、滑脱构造类型,沉积盖层构造变形强烈,煤系地层赋存与控煤构造样式关系紧密。本文根据煤系赋存特征、含煤沉积特征、断裂构造展布特点,以区域性大断裂为界,将涟邵煤田划分为三个含煤区,并根据各含煤区的几何形态和形成机制,将涟邵煤田控煤构造样式划分为三大类型、八大亚类。  相似文献   

10.
南桐矿区煤层孔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压汞法和氮吸附法系统研究了南桐矿区不同煤层及同一煤层不同破坏程度分层的孔隙特征,通过扫描电镜研究将煤的孔隙类型为分六种,运用压汞法和氮吸附法研究了煤的孔径分布及孔隙结构与煤的破坏程度,煤岩组成,显微结构和煤的变质程度之间的关系,取得了一些新认识,最后还对煤层的突出倾向及瓦斯抽放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煤阶、煤化作用时间和古地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各煤层煤的反射率,推算出本区煤变质的古地温度约为200℃左右,这是由潜伏的岩浆侵入体造成的。其变质类型为深层侵入岩浆热变质型。  相似文献   

12.
构造煤顺磁共振波谱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顺磁共振技术研究了构造煤的动力变质作用特征和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浅析构造煤动力变质作用的生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构造煤动力变质作用的生烃问题,认为:①构造煤在动力变质过程中有烃气形成;②动力变质作用所形成的烃气对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的增加起着重要作用;③重烃是在构造煤动力变质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煤的岩浆热接触变质作用分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亚类。规模小、定位浅的岩体多与煤层直接接触,换热过程中热系统相对开放,传导换热快,形成窄的煤变质带。最高变质产物为天然焦。规模大、定位深的岩体多与煤层间接接触,热系统相对封闭,传导换热慢,形成宽的煤变质带。煤的次生显微组分具区域性分布特征,最高变质产物为石墨。这两亚类变质作用形成的煤,在煤岩学、煤化学和变质带的空间变化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岩体、围岩、煤层和构造条件控制着煤变质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木梓园隐伏花岗岩体的接触变质带由岩体向外依次为:角岩带—强角岩化带—角岩化带—弱角岩化带。根据变质相带的分布与脉岩的发育程度,可对隐伏岩体的埋深进行预测,而隐伏矿体多分布在其突出或拐弯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