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解决塔山矿区段煤柱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巷道矿压显现强烈等问题,采用相似模拟的方法对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回采后侧向支承压力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塔山矿沿空掘巷煤柱留宽度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塔山矿8206工作面煤体侧向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60~70 m,其应力降低区范围为11 m,应力峰值为41 MPa,位于煤壁内30 m处,应力集中系数为3.3;侧向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60~70 m。相似模拟结果与极限平衡理论计算结果、现场微震监测结果一致,从而得出当煤柱宽度小于6 m时巷道处在应力降低区内,即区间煤柱宽度为6 m。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特厚煤层大型综放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分布特征,以某矿大型综采放顶煤B907工作面为例,通过超前支承压力与超前巷道变形的现场观测,分析了超前支承压力的显现特征,并采用数值模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B907大型综放面因9#煤层厚度大、煤质较硬、埋藏较浅等原因,造成超前支承压力分布特征与一般地质条件下综采面不同,其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达80.5 m,塑性区宽度7.2 m,应力集中系数1.48,巷道采动影响强烈区为工作面前方0~23 m。得出B907综放面平巷超前支护距离20~25 m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该文采用KJ550型应力在线监测系统和So S微震监测系统对1306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特征及矿震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见方"期间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高于正常推进期间,工作面强矿震的出现不是单一孤立的,强矿震有丛集显现,震动与开采活动的直接相关性很强。1306工作面重点防冲区域为工作面正常推进时周期来压位置,工作面"见方"区域及断层、煤层分叉及巷道交叉等地质异常区域。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15,(10):37-40
巨野龙固煤矿1401工作面为深井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开采深度为800 m左右。为分析大采高条件下综放开采煤壁裂隙发育及煤矸放落的流动场特征,通过理论分析对3煤层综放工作面顶煤冒放性进行分析,理论证实龙固煤矿3煤层适宜采用综放工艺。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深井复杂条件下采场应力随工作面推进分布特征、顶煤塑性破坏规律的影响,为深井厚煤层确定放煤工艺参数、实现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巨龙矿井1303N综放工作面为旋转调采工作面,采用ARAMIS微震监测系统对工作面推采期间的煤岩活动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了1303N工作面微震事件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工作面旋采期间能量释放较强烈,冲击地压危险性增大,旋采期间事件多集中在工作面旋转调采的内侧,工作面微震事件主要以顶板事件为主,顶板破裂高度在100m左右,底板破裂深度在40m左右。  相似文献   

6.
张超 《煤》2020,29(2):83-84
为了提升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放煤管理水平,提高顶煤回收率,降低矸石率,通过成立放煤工作管理领导组来对放煤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管,不断分析放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最终使得工作面的顶煤回收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孙磊 《煤》2020,29(3):31-31,34
针对塔山矿8214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瓦斯绝对涌出量大的问题,通过分析成因,采取了增大高抽巷抽排风量、改进生产工艺、加强预测预报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将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流瓦斯浓度控制在0.3%以内,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8.
煤矿智能化开采是实现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特别是占我国煤炭产能比例最大的中厚及特厚煤层实现智能化开采意义重大。针对综放智能化成套设备系统可靠性、跟机自动移架及智能放煤可控性与放顶煤煤岩识别准确性三大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智能控制技术发展制约因素,提出了供液系统的多级过滤智能控制技术、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记忆放煤技术与放顶煤煤岩识别技术三大关键技术。在同忻煤矿8202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该工作面通过集成综放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采煤机22种编辑状态下的智能程序割煤、支架智能跟机、智能放煤、视频智能监控和智能集成供液等系统的融合,实现了巷道和地面调度中心的远程集控智能化控制和人工干预,突破工作面年产量1 000万t以上,工作面回采率达到87%以上,吨煤耗电量小于9.1 k Wh,产值达到46.5亿元,利润达到5.0亿元,实现了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并针对8202工作面在工业试验中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该研究成果对提升高端重大装备适用性研究与实施效果形成示范经验,对我国煤炭行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增才 《矿业装备》2022,(2):168-169
在达到一定厚度的煤层开采作业中,对于采煤机无法切割的煤层,可以通过在液压机械后增加刮板输送机来进行进一步地煤层回采,这就是煤矿综放。在实际的开采中,瓦斯的分布特征是由下自上的呈现出浓度增加的情况。并且在特厚煤层的综放中,风量、压力、进尺等都会对综放工作面瓦斯的涌出及浓度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开采作业中需要采用综合治理技术来对瓦斯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0.
《煤矿安全》2016,(1):208-211
针对特厚煤层综放采场邻空巷道超前支护段巷道大变形问题,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郭家河煤矿1305工作面回采过程,得到综放采场支承压力的分布特征,分析邻空巷道大变形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推进,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及影响范围逐渐增大,峰值点位于工作面前方10~25 m,峰值应力集中系数在1.2~3.2之间,支承压力影响范围超过100 m,影响集中区域为工作面前方60 m;采空区的存在使得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增大4倍以上,应力集中系数增大0.7~1.3,随着工作面邻近,侧向支承压力增长速度变快,应力峰值深入实体煤的距离增大;邻空巷道强矿压显现是双向高支承压力叠加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吕蒙蒙  王启宇 《陕西煤炭》2020,39(1):168-171
崔家沟煤矿2303综放工作面存在抽采难度大、瓦斯涌出量大的问题,为此进行了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瓦斯抽采技术实践。分析综放工作面瓦斯赋存情况,首先采用分源预测法对2303工作面进行瓦斯涌出量预测,然后采取本煤层钻场扇形钻孔预抽、上隅角采空区埋管抽采、回风巷钻场高位钻孔抽采及顶板高位大直径定向长钻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瓦斯抽采。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分源预测法不仅预测了瓦斯涌出量,也可以掌握瓦斯的涌出来源;该方法对瓦斯抽采效果较好,抽采率满足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可以为本矿其他综放工作面及同类高瓦斯矿井特厚煤层瓦斯抽采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开采技术,工作面装备标准,提高采出率的措施,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总结了华亭煤矿急倾斜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的实践经验,所提供的经验体会对同类矿井的设计和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深井大倾角综采面上覆岩层垮落特征、采场来压规律的物理模拟  相似文献   

15.
大倾角综放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实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煤矿回采工作面安全、高产高效开采,针对开滦赵各庄矿地质采矿技术条件,利用深基点观测法,在3237综放工作面设置矿压观测站,对大倾角综放面顶煤的不同层位的超前支承压力进行了现场观测.掌握了大倾角条件下综放面矿压显现的规律;对支架的适应性、支柱载荷、超前支承压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目的是防止掘进巷道和回采巷道顶板的灾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绿水洞煤矿大倾角煤层综采开采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水洞煤矿开采的中厚煤层 ,其煤层倾角为 35~ 5 5°。该矿过去开采技术落后 ,煤炭回收率仅 5 0 % ,安全条件差 ,效益差。经多年努力 ,成功地应用综采技术解决了开采难题 ,工作面平均月产是过去的 4倍 ,煤炭回收率由 5 0 %增至 95 % ,安全条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变工作面超前支护距离确定的盲目性,选择使用KSE-Ⅱ钢弦测力系统进行现场测试,经分析得出了综放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在后续开采的综放工作面开采中调整了两巷的超前支护范围,保证了回采安全,满足了通风和行人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金城 《煤炭工程》2006,(11):45-47
薄煤层开采是许多矿井煤炭开采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目前,我国薄煤层开采大多仍采用炮采或普采,不仅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开采速度慢,影响近距离其它煤层的开采和高产高效矿井建设。论文针对开滦东欢坨矿大倾角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大倾角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塔山煤矿工作面原有设计采用预留宽煤柱的方式,通过井下回采实践表明,此煤柱留设方式会造成煤炭资源损失率高达26%,且不利于巷道围岩的维护,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明显发现巷道受到应力挤压导致的围岩变形现象,并且巷道冒顶现象时有发生。基于上述背景,采取理论计算结合数值模拟推演计算的分析方法,明确了适合塔山煤矿赋存条件的8117综放工作面煤柱宽度为8 m。8117综放工作面通过采用留设小煤柱技术以来,有效地避免了宽大煤柱引起的围岩移进量大,进而导致巷道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且将煤炭损失率降低至12%,避免了煤炭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