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测井方法判识构造煤是地勘阶段评价煤与瓦斯的基础,也是地面煤层气开发井位选取的依据。本文从实验室参数测定和现场数据统计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了构造煤地球物理相应特征,指出了利用井径和电阻率联合判识构造煤的准则。  相似文献   

2.
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判识构造软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理论,结合有关地质资料,研究分析我国科学工作者时鹤壁矿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前期研究,用电测井和放射性测井技术理论判别并解释鹤壁六矿北四采区构造软煤的煤体结构。  相似文献   

3.
钻孔测井曲线判识构造软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结构煤的相关物性差异,探索钻孔测井曲线,在利用测井曲线的基础上,判识构造软煤,进而预测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识别结果初步查明研究区煤层构造软煤分层分布和瓦斯突出区预测的宏观规律。  相似文献   

4.
基于构造煤与原始煤视电阻率有明显差异的原理,利用钻孔测井曲线进行构造煤的判识,确定构造煤的厚度与分布,同时将所测数据与淮南谢桥矿井巷工程揭露情况进行比较、校正,准确地确定出构造煤的厚度和分布情况,为突出区域预测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构造煤与原始煤视电阻率有明显差异的原理,利用钻孔测井曲线进行构造煤的判识,确定构造煤的厚度与分布,同时将所测数据与淮南谢桥矿井巷工程揭露情况进行比较、校正,准确地确定出构造煤的厚度和分布情况,为突出区域预测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模拟测井曲线判识构造煤分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煤分层的预测是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的重要指标,而地球物理测井的信息又是判识构造煤分层的可靠信息。根据祁东井田地质勘探资料提供的测井曲线,利用视电阻率曲线幅值相对降低和伽玛曲线幅值相对增高并综合煤质、煤层厚度、矿物质及井径的影响来判识构造煤分层,分析了5个层煤井530个钻孔的测井曲线,判识结果:为32和6。煤层以正常煤为主,7、82、9煤层都属构造煤。  相似文献   

7.
构造煤分层的预测是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的重要指标,而地球物理测井的信息又是判识构造煤分层的可靠信息。根据祁东井田地质勘探资料提供的测井曲线,利用视电阻率曲线幅值相对降低和伽玛曲线幅值相对增高并综合煤质、煤层厚度、矿物质及井径的影响来判识构造煤分层,分析了5个层煤井530个钻孔的测井曲线,判识结果:为32和61煤层以正常煤为主,71、82、9煤层都属构造煤。  相似文献   

8.
祁东煤矿是新建矿井,判别构造煤的存在与分布,对矿井生产和安全工作有重要意义。利用勘探阶段的钻孔测井曲线的信息判识祁东煤矿5个煤层的构造煤特征,结果表明:32和61煤层的结构较完整,71、82和9煤层则十分破碎。  相似文献   

9.
构造煤厚度自动识别有助于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分布规律或判断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煤层范围,提高采掘生产中防突措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测井曲线自动识别构造煤厚度的方法,以MATLAB6.5为平台,研制了“构造软煤厚度自动识别软件”,介绍了该软件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实际验证结果表明其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现采用的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方法不能准确判定煤层是否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问题,基于煤与瓦斯突出的演化过程,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激发过程的极限平衡方程,推导出了激发突出的判据关系式,表明突出发生与否直接与煤体强度、瓦斯压力、煤层方向应力和顶板支承压力相关,并与采高、支护作用等因素间接关联。结合典型的煤层物理力学和瓦斯参数,采用现有突出危险性鉴定方法和所建立的综合判识方法分别进行计算,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验证,得出的综合判识方法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评价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1.
构造煤由于煤体结构不稳定及低渗透率的特点影响了煤层气的开发,基于测井资料的煤体结构定量分析有利于识别构造煤,有效预防构造煤对煤层气的不利影响。利用煤岩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地质录井资料,对构造煤进行了识别。针对柿庄地区煤岩特点,首先进行测井响应参数与煤体结构之间地相关性探讨,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柿庄地区构造煤的测井响应特征主要与声波时差、补偿中子、密度及井径等4个测井参数相关性较大,相关性均高达0.8以上,相比而言,电阻率测井参数与构造煤体之间相关性较弱。基于以上4种高相关性参数响应特点并结合柿庄地区煤岩骨架测井参数基值进一步提出了煤体结构指数e作为判识构造煤的指标,当e1.8时,煤体结构普遍为构造煤。不同煤岩结构物性对比研究表明:与原生构造煤及碎裂结构煤相比,研究区构造煤具有低含气量、高演化程度及高黏土矿物含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煤炭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对陕西省宜川县石炭二叠纪集义成煤区,通过分析地球物理综合测井资料,将测井曲线组合与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取得了最显著的物性组合特征,为相似区域内煤层解释和含水层解释提供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识别我国的煤阶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石油廊坊分院煤层气岩石物理实验室的煤阶类型分类标准为前提,分析了我国现有煤阶类型的识别方法,并阐述了实验测量法、统计法(岩芯刻度测井)和测井资料交会图法的适用条件。从实际应用上认为,测井资料交会图法从机理上考虑了煤化作用演化过程中H/C、O/C含量、水分和煤大分子结构芳香性程度的变化对地球物理测井的影响,综合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和沁水盆地4个盆地6个井区的煤层气井的测井资料,在井眼条件较好,煤层较厚的情况下建立了相应的煤阶类型识别图版。通过对沁水盆地中部和恩洪盆地两个井区的实际资料处理发现,这套煤阶类型的识别图版与实验室分析的结果符合率在95%以上,证实了该套方法建立的煤阶类型识别图版应用在这些地区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屈争辉  姜波  汪吉林  李明 《煤炭学报》2015,40(5):1093-1102
基于不同变形类型和程度气煤、焦煤和无烟煤级构造煤样品的微孔(孔径<2 nm)测试结果,分析煤中微孔随煤级和变形的变化规律,探讨微孔成因。结果表明:煤中微孔孔径呈3峰分布,分别为峰1(0.457 7~0.548 0 nm)、峰2(0.548 0~0.686 3 nm)和峰3(0.785 5~0.899 0 nm);弱和中等变形作用总体对各峰孔容和峰位影响不大,对应变形煤随煤级增高,气煤到焦煤除峰3孔容小幅增加外各峰对应孔容和峰位无明显变化,焦煤到无烟煤各峰对应孔容均显著增大,峰位则差异变化;较强和强变形作用导致峰1和峰2峰位向小孔径方向偏移,孔容除无烟煤峰2外显著提高,对峰3的影响表现在气煤和焦煤孔容小幅增加,无烟煤孔容显著减小,各煤级峰位始终固定不变;推断煤中微孔成因类型应为2种,分别对应于峰1+峰2和峰3的芳香层间孔和芳环有序堆叠形成的柱状孔。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角X射线散射构造煤孔隙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不同变形程度构造煤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低温氮吸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重庆中梁山南矿不同类型构造煤的孔径、孔体积、比表面积和表面分形维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SAXS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的变形程度增强,X射线散射强度增大,煤中微孔比例增加,最可几孔径减小,孔隙表面分形维数增大,这与低温氮吸附的结果一致。但由于两种方法的测试原理不同,SAXS所测孔隙比表面积高出低温氮吸附结果 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6.
梁开华 《中州煤炭》2019,(10):79-84
随着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不断成熟,在煤炭勘探中已成为重要的一部分。对新疆沙吉海一号井田进行了一系列地球物理测井的研究,为查明井田的煤、岩层地质特征和工程、水文情况提供依据。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煤层解释方面,较为准确地反映了煤层的厚度等信息;在煤层对比方面,准确地确定了煤层的层位和编号;在煤层界面划分方面,准确划分了头屯河组和西山窑组地层的界面。  相似文献   

17.
大南湖煤田北露天煤矿区位于新疆自治区哈密市南部,地处天山—兴安岭地层区大南湖坳陷内,具有良好的成煤地质条件。由于研究区以往研究程度较低,同时煤层较多且较为复杂,制约了煤田的综合开采。采用地球物理测井对研究区开展研究工作,对矿田西山窑组中段16、18、19、20、21、22、22、23、25、27、28、29、30等主要煤层进行对比、解释,同时利用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对ZK5-6的构造形态进行研究,发现在19煤层与21煤层间存在落差为15 m的正断层,在22煤层与25煤层间也存在落差为10 m的正断层,为煤层开采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了方山—白沙煤矿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测井技术,分析了方山—白沙煤矿区地层与物性,岩、煤层地球物理特征;研究了测井技术,主要为测井仪器、设备类型,测井工作方法、测井技术条件;然后对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与解释,分析了测井资料的处理过程、岩层的识别与分层、煤层的识别与分层、断层的解释、含水层的解释,并研究了地质效果。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成果资料。  相似文献   

19.
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地球物理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预测煤层气富集区,通过地震反演和地震属性分析,获得了煤层含气量、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层顶、底板岩性和裂隙等地震地质参数,基于地球物理信息融合方法对煤层气富集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埋藏深度增加,煤层厚度增加,煤层含气量呈增加趋势;向斜轴部隆起带煤层含气量大,背斜轴部凹陷区煤层含气量相对较多;构造煤分布区一般煤层气较富集;煤层直接顶底板为泥岩,则煤层含气量一般较高;裂隙的存在会对煤层气含量有一定影响。研究认为,煤层埋深、煤层厚度、结构、构造和顶底板岩性等参数是控制研究区煤层气富集的主要地震地质因素,基于地球物理信息融合对煤层气富集区进行预测,可以避免单一地震地质因素预测的局限性,有助于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