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众所周知,钣金零件的成形加工在大量生产方式下有多种成熟的工艺方法,并在汽车、家电、食品等各种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但是这些工艺方法都需要设计和制造硬质的工模具,因此需要较长的工艺准备周期和较高的成本。尤其在公差要求严格的情况下,工模具的修改、调整,导致的成本增加和周期延长更不可低估。对于钣金类零件的原型制造以及单件或小批量生产,这些大量生产方式下成熟的工艺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常常是难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2.
快速成形材料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快速成形技术(RP技术)是一种用材料逐层或逐点堆积出制件的制造方法,目前比较成熟的有LOM、SLS、SLA、FDM等技术,比较引人注目的还有新出现的金属板材快速成形和快速制模。 RP系统由于其成形工艺的特殊性对其材料有  相似文献   

3.
用选择性激光烧结实现快速精密铸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用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实现快速铸造的方法和工艺。结果表明,将快速成形与精密铸造结合可以不用模具而获得复杂的铸件,同时降低小批量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成本,使设计、修改、验证和制造同步。通过若干实例说明快速铸造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金属零件直接成形技术、微纳激光三维成形技术、激光直写三维堆积技术、复合材料光固化成形技术等。作者认为,应当特别关注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应用来带动其研究,加速发展这些重要的先进成形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5.
金属粉末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是在快速原型技术和激光熔覆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制造技术。鉴于它与传统制造相比所具有的突出优点,各研究机构竞相研究。其中美国激光工程化近净成形(LENSR)快速制造技术、Lasform^TM技术和金属直接沉积技术(DMD)代表了当今金属粉末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发展趋势。论文介绍了我校实验室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钛合金激光快速成形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工艺参数,特别是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送粉速率对激光快速成形钛合金件表面质量影响的规律.综合比能量和粉流密度之间关系,得出激光快速成形工艺参数带;通过查询此参数图表,可快速确定激光快速成形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7.
快速成形技术在铸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竞争日益激烈,对产品的“柔性”(A high degree of flexibility)和“快捷”(Just-in-time delivery)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种新款式的电话机市场寿命一般为6个月。据我国南方一家摩托车公司概算,新产品早上市一个月,可给公司和配套厂家多创造5000万元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在金属粉末激光快速成形过程中,由于工艺参数、设备性能和材料特性等原因,会引起成形零件产生各种缺陷或不足.其中由送粉精度所致的成形尺寸精度和表面粘粉是2个主要的成形缺陷.通过试验分析可知:由送粉延迟引起的欠堆积或过堆积是影响成形尺寸精度的主要原因之一;表面粘粉程度主要受比能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快速成形(RP)技术的发展状况,具体分析了RP技术的原理和目前应用较多的立体光固化(SLA)、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分层实体制造(LOM)、熔积成形(FDM)4种RP方法,并结合该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面向21世纪的激光快速成形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国际上最近迅速发展的快速成形(即增材制造)技术,重点介绍了几种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并对有关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阐述了该技术的主要优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直接金属快速成形制造技术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当前国际上直接金属快速成形工艺的研究开发情况,认为工艺中的材料沉积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制件成形过程中热量的输入、传导以及耗散特点,而工艺中热作用的过程将对制件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精度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点提出以材料沉积方式对制件造成的热影响的差别将直接金属快速成形技术进行分类的方法,并依照该方法将目前的直接金属快速成形技术分为选区沉积、熔覆沉积和熔滴沉积三大类工艺。对这三类工艺的技术特点和主要应用方面进行了介绍,并简要探讨了各类工艺的发展方向。重点分析了目前在这三类工艺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以及目前采用的解决方法,认为改善零件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尺寸精度的根本途经是对沉积工艺中热量的输入和耗散进行更加合理的控制并尽量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