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业界信息     
行业动态第二届中国射频识别基准测试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2008年12月15日,第二届中国射频识别基准测试发展论坛暨中国射频识别基准测试联盟成立仪式,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智能识别联合实验室、香港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研  相似文献   

2.
行业动态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9,22(1):99-99
第二届中国射频识别基准测试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各地新建近27万个城市报警监控系统;LonWorks技术成为ISO/IEC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3.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9,22(11):14-14
11月3日,由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上海张江射频识别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深圳盛世交博会展策划有限公司承办的“2009第四届中国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在国家射频识别产业化基地(上海)揭幕,中国RFID蓝皮书发布。论坛围绕这四大热门领域,组织举办了“RFID在制造信息化领域技术与应用论坛”、  相似文献   

4.
标准     
《电子商务世界》2008,(2):32-33
生物特征识别国家标准课题会议召开,第一届中国RFID基准测试论坛召开,条码和RFID通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课题会召开,企业移动信息化平台标准项目启动  相似文献   

5.
标准     
生物特征识别国家标准课题会议召开,第一届中国RFID基准测试论坛召开,条码和RFID通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课题会召开,企业移动信息化平台标准项目启动  相似文献   

6.
陆首群 《软件世界》2006,(17):26-26
中国开源推进联盟的成立起源于中日韩三国的OSS合作项目。联盟的使命就是加强东北亚地区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合作,共同推动开放源代码事业发展。2004年4月,中国信息产业部,日本国经济产业省、总务省和韩国情报通信部在北京联合主办了“首届中日韩三国IT局长OSS会议”,会上签署了《开放源代码合作备忘录》,这是三国官方合作的开始。三国达成共识,推动开源运动也需要民间力量的参与,因此要实行官民合办。日本、韩国先后成立了代表民间的开源组织,称之为开源论坛。中国则于2004年7月22日成立了中国开源推进联盟。三国还商定,从第二届论坛开始,…  相似文献   

7.
宋慧欣 《自动化博览》2010,27(12):52-53
2004年,国家将RFID的应用列入到金卡工程计划中,成立了由24个部委和30个试点城市组成的应用工作组。2005年中国RFID标准工作组成立,由125家企业参与;经民政部和信产部批准,并于同年成立了RFID产业联盟,由300个企业参加。2006年科技部会同14个部委联合颁布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15个部委就物联网在RFID应用方面达成共识、联合共推。2007年信息产业部发布《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与国际相关标准进行衔接。2009年发改委、科技部、公安部、工信部、建设部、卫生部、交通部、铁道部分别发布了物联网RFID应用的相关政策……近年来RFID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新技术而被寄予厚望,然而历经多年发展,RFID技术与应用当前发展现状究竟如何?又面临哪些机遇与瓶颈?RFID距离我们是否还很遥远?  相似文献   

8.
福建、香港、台湾三地的射频识别(RFID)产业业者近日云集厦门,共同建立三地RFID产业联盟。参会业者表示,希望在中国国内发展RFID技术之热潮中,集合三地力量,在未来适当时机共同建设两岸三地的RFID产业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发展状况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在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其理念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在我国,2004年4月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持召开了首届中国国际EPC与物联网论坛,从此物联网理论和技术正式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C*Core产业联盟在宁成立本报讯记者高飞报道4月9日,“中国C*Core产业联盟”在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电子信息技术博览会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精英论坛”上宣布成立。“中国C*Core产业联盟是围绕C*Core(32位RISC嵌入式CPU)技术,由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包括IC设计、生产、封装、测试、系统开发应用、设计服务等众多公司,以及大学和研究机构等组成的一个松散的.不排他的、开放的战略联盟和产业群体”,该联盟核心发起单位苏州国芯科技公司的相关人士是这样向ZDNet China介绍这个产业联盟的。该联盟希望通过联盟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技术和信息交流、转让与合作,形成嵌入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生产、研究良性循环,以达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目的。另悉,加入联盟以自愿为原则,目前该联盟主要有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公司等60多家成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信息化》2011,(1):78-78
2010年12月21日,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2011年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陈英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共同为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成立揭牌。  相似文献   

12.
杨爽 《程序员》2014,(1):18-19
2013年12月5书目,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BDTC)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应用驱动的架构与技术”为主题,共设立“大数据架构与系统”、“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应用”、“大数据研究与发展”、“大数据基准测试”五大技术主题论坛,  相似文献   

13.
新闻回顾: 2010年I2月21日,“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2011年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陈英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共同为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以下简称“工业软件联盟”)成立揭牌。  相似文献   

14.
近日,由中国万网倡议,国内37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企业上网服务联盟”成立大会暨中国企业信息化论坛在北京举行,2000年众望所归地成为中国的“企业上网年”。“中国企业上网服务联盟”的37家发起单位包括:中国最知名的互联网服务商,如创联万网、新浪、搜狐、网易、首都在线、统一网络、索易、视聆通、  相似文献   

15.
2006年8月7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射频识别产业化(上海)基地在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园区建立,并于当年1O月正式运行。两年来,基地利用自身的综合优势和国家、地方优惠政策及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吸收了国内外致力于射频识别创业、经营或研究的企业、机构入驻,营造了射频识别生产、研发集聚氛围,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质的RFID企业和优秀的企业家,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发挥了国内惟一的射频识别产业化国家级基地的示范作用,推动了.上海及中国RFID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6年8月7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射频识别产业化(上海)基地在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园区建立,并于当年1O月正式运行。两年来,基地利用自身的综合优势和国家、地方优惠政策及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吸收了国内外致力于射频识别创业、经营或研究的企业、机构入驻,营造了射频识别生产、研发集聚氛围,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质的RFID企业和优秀的企业家,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发挥了国内惟一的射频识别产业化国家级基地的示范作用,推动了.上海及中国RFID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铁路第五次大提速前夕.铁安联盟成立了。该联盟由中铁信息工程集团牵头组建,成员还包括Sun计算机(中国)有限公司、北京风色科技有限公司、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冠群金辰软件有限公司、北京格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信息安全厂商.铁安联盟有别于其他安全联盟,它是国内首个由成功应用的用户牵头、整合先进的技术方案、成立组织共谋发展的信息安全联盟。  相似文献   

18.
余颂源先生目前是香港EPCglobal的事务工作小组总监,长期致力于为香港工商界带来高效的产品电子代码服务。他率领的美国艾利丹尼森(Avery Dennison)无线射频识别业务部,致力于推动亚太区内的无线射频识别业务。余先生经常在有关射频识别的活动中与业界分享他在无线射频识别方面的专业知识。此次在第十三届自动识别技术展现场,记者巧遇这位射频识别界的风云人物,就有关艾利公司无射频识别业务在华发展策略进行了专访。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艾利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如何,近年来产品有哪些变化?您怎样认识中国的RFID市场?余颂源:艾利进入中…  相似文献   

19.
浅谈射频识别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射频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简单介绍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分类,以及目前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几个代表性领域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月19日,由中国万网倡议,国内37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企业上网服务联盟”成立大会暨中国企业信息化论坛在北京嘉里中心隆重举行,2000年众望所归地成为中国的“企业上网年”。 “中国企业上网服务联盟”由知名互联网服务商、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著名企业共同发起。著名的企业上网服务商、运营“中国万网”(www.net.cn)的创联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