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善MSBR系统脱氮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MSBR工艺是连续流与序操作 相结合的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由于它的后置反硝化设计,碳源不足制约了系统的脱氮效果。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进行了将部分原水分流至缺氧区的试验。结果表明:引入原水后,缺氧区的反硝化速率常数提高了一倍,系统的反硝化速率和脱氮率相应提高。与此同时,分流造成了厌氧区的碳源不 足,加之厌氧区的回流增加,引入了较多的硝酸盐,使磷的释放和过量吸收受到影响,除磷效果下降。另外,针对中间沉淀区暴露出的运行和设计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生物脱氮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娟  张传义 《山西建筑》2011,37(4):112-114
结合生物脱氮机理,介绍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及厌氧氨氧化等新的生物脱氮技术的机理、影响因素、代表工艺及其技术特点,指出这些技术都具有经济、高效、低耗的优势,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生物脱氮工艺。  相似文献   

3.
马华辉  袁林江 《山西建筑》2007,33(28):20-21
结合Dephanox工艺的流程及特点,从基质类型和C/N比及C/P比两方面对Dephanox工艺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分析,对Dephanox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该工艺有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Carrousel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的运行控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黄祖安 《中国给水排水》2003,19(12):101-102
根据江门市文昌沙水质净化厂的运行经验,探讨了脱氮除磷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在进水混合液配比、回流比、MLSS、泥龄、DO等工艺参数方面的调整控制,并总结了较佳的脱氮除磷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5.
CAS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强化脱氮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介绍了镇江征润州污水处理厂CAST工艺的运行情况,结合该厂实际运行状况开展了强化脱氮效果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SS和TP的去除率均能维持在80%以上,但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差;在该厂运行模式下,控制进水/曝气前30min的DO〈0.5mg/L、进水/曝气后30min的DO浓度在1.0-3.0mg/L、纯曝气DO浓度在2.0-3.0mg/L,可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硝化/反硝化作用下的共同脱氮,使脱氮效率提高了57%左右;在控制进水/曝气后DO〈0.5mg/L、纯曝气DO浓度在1.0-3.0mg/L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下的脱氮,但较难实现理想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6.
MBR组合工艺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常规MBR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尽管可以获得较低SS的出水,但对氮、磷的去除却很难达到愈来愈严格的排放要求,因此强化MBR工艺生物段的脱氮除磷功能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了MBR脱氮除磷的潜力,介绍了各种MBR组合工艺脱氮除磷的原理、特点及处理效果,探讨了MBR组合工艺脱氮除磷的研究方向,认为微生物学机理、强化内源反硝化及膜污染控制等是其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分段进水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21  
系统阐述了分段进水的生物除磷脱氮新工艺的发展情况、工艺特性和应用前景,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该工艺的处理效果并对一些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SBBR脱氮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序批式生物膜法(SBBR)脱氮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_(Cr)为100~300mg/L,TN控制在40~65mg/L,温度在23~28℃,pH在6.5~7.5左右,好氧段DO为4.0~6.0mg/L,时,所得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先好氧6h,后厌氧3h。运行一个周期,COD_(Cr)、TN去除率分别为90%、71%。其中好氧段TN去除率占TN损失的84.8%,好氧反硝化对整个周期的脱氮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厌氧段脱氮效率较低。DO控制在4.0~6.0mg/L,均可以获得一定的脱氮效果。DO= 5.5mg/L时,TN去除率达70%,脱氮效果最佳。碳氮比越大,脱氮效率越高。且随着进水有机物浓度的增加,TN去除率也相应升高。据此可推定好氧反硝化菌是一种异养型好氧菌。  相似文献   

9.
10.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总被引:152,自引:16,他引:152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法是将硝化控制在形成亚硝酸阶段,阻止亚硝酸的进一步硝化,然后直接进行反硝化。这一方法可以克服传统生物脱氮法存在的问题,其关键是在硝化阶段维持HNO2长久稳定地积累。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对形成HNO2积累的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实现短程硝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针对焦化废水的固有特性及其各种生物脱氮工艺的特点,阐述焦化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的发展过程,分析、比较各种生物脱氮工艺或其组合工艺的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并对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厌氧区是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机理研究表明:短时厌氧区(HRT=2h~3h)并不能增加污水中挥发性有机脂肪酸(VFA)的数量,在厌氧区投放填料将明显增加该区VFA的消耗.相应地投放填料的厌氧区微生物有效释磷水平在同等条件下明显低于不投填料的情况.而在后续曝气条件下,前者的过度吸磷能力却明显高于后者.由此本文推断:聚磷微生物厌氧有效释磷水平的充分与否并不是决定其在后续好氧条件下过度吸磷能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厌氧历时越长,厌氧程度越充分,微生物吸磷动力越大.  相似文献   

13.
单级生物脱氮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综述了在一个反应器中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的单级生物脱氮技术的进展,对活性污泥、生物膜和固定化细胞等单级生物脱氮工艺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目前,氧化沟工艺已成为国内外污水处理厂的主流工艺,但对于该工艺的系统研究并不多,在生物处理理论方面,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备受关注,因此对氧化沟工艺进行该方面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的强化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IMBR)处理沌口经济开发区的生活污水,考察了在四种不同的工况下生物单元对各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并确定了最优工况:曝气2 h-搅拌2 h.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IMBR系统强化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最优工况条件下,IMBR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出水COD、TN、NH4-N、TP基本上达到了GB 18918-2002标准的一级A标准;膜对出水水质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特别是在温度较低时,膜的强化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高效生物脱氮途径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5  
回顾了传统生物脱氮的一般原理,介绍了亚硝酸盐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好氧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等提高生物脱氮效率的可能途径,并分析了他们各自的原理、实现条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生物脱氮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对一体式悬浮载体膨胀床(ISCEB)生物脱氮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DO、C/N比及进水有机负荷等因素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上海某污水处理厂的生产性试验装置,研究了污泥龄(SRT)对两级生物选择反硝化除磷脱氮(BBSNP)工艺反硝化除磷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RT对BBSNP工艺的反硝化除磷效能有着较大的影响。当将SRT从7 d提高到15 d时,厌氧区的COD去除率由62.37%提高到80.32%;缺氧吸磷率均值由33.9%提高到77.9%,厌氧释磷倍数由3.11倍提高到4.13倍;总氮去除率由68.27%提高到74.05%,这表明系统内富集了大量的反硝化聚磷菌,表现出良好的反硝化除磷效果,提高了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9.
焦化废水生物脱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对厌氧-好氧(A/O)工艺、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简捷硝化反硝化工艺以及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膜-序批式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采用厌氧(A)-好氧(O)-缺氧(A) 膜出水的运行方式,1h搅拌进水进行磷的厌氧释放,0.5h好氧吸磷和硝化,0.5h缺氧搅拌进行脱氮和反硝化除磷,在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1小时的条件下,系统对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5.97%,89.18%和90%。周期试验发现,好氧吸磷和反硝化除磷对磷去除贡献率分别为72.90%和17.25%,系统有较好的反硝化除磷功能,同时系统还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对TN的去除占总去除率的16.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