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标题新闻     
国务院11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做好扩大内需用地保障和管理(资料来源:城市规划通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连同改革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资料来源:城市规划通讯)  相似文献   

2.
地方信息     
《城市规划》2007,31(9):7-8
北京公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加快推进“三房建设”;重庆三维城市信息网开通;湖南省人大审议《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草案)》;郑州市新增建设用地不再用于开发商品房  相似文献   

3.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卢庆沙 《规划师》2006,22(3):22-25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将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城市规划区及相关地区作为重点对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空间、产业集群载体空间、基础设施导向空间、城市开发建设空间的协调,突出了区域规划的系统化、刚性化、具体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法规信息     
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湖南省公布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  相似文献   

5.
当前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状相对粗放,建设性破坏较为普遍。本文追溯了"两型社会"建设思想之哲学本原,它再现了中国水性哲学和生态哲学思想,并提升至信仰层面。运用"两型社会"理念,探索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原则和方法,涵盖城市群建设应结合气候,城市群规划师法自然,城市群理水依随湘江水系,城市群开发生态优先,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长株潭城市群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73年、1993年以及2013年长株潭城市群研究区域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在景观和景观类型2个层次选取6类景观格局指数,运用移动窗口法来分析长株潭城市群40年的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急剧增长,水域和林地面积有所增长,农田面积大幅减少;2)整体景观破碎度持续增加,但空间分布不均,破碎区集中在城乡开发建设的热点区域,主城区内部和远郊山林地的聚集度反而提升;3)建设用地增长区域和水域与林地等生态用地的破碎化区域基本一致;4)针对基本农田和林地的土地保护政策法规对景观格局有重要影响。有必要加强城市群的绿色基础设施研究和景观生态规划以解决景观破碎化问题,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7.
袁建峰  胡跃平 《规划师》2010,26(7):80-84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为中部地区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寻求中部地区合理发展模式,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分析其空间演化的基本特征及空间重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重点从流动空间、边缘空间及生态安全空间3个方面开展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对接的动力研究,并针对城市群现状发展阶段,基于两湖城市群区域合作前提,突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思路,提出其合理发展模式有走廊空间联系模式、边际空间联系模式、绿色空间联系模式等3种空间联系模式。  相似文献   

8.
行政区划调整是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长株潭城市群的构建过程中,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不断地调整以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适应区域一体化的需要,适应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推动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还将不断地调整。  相似文献   

9.
杜也  雷钧钧  卢幸芷 《城市建筑》2022,(1):90-94,12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群区域内"三生"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重心迁移等方法,分析18年来长株潭城市群"三生"空间时空分异格局.结果表明:①18年来长株潭城市群生活空间以扩张为主,生产空间保持稳定,生态空间则有明显缩减;②三类空间景观破碎程度均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源大数据,从对外交通设施区域联系水平和城市群人口联系特征方面对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可达性上,长株潭城市群由内向外形成了"公路+高铁"的核心交通网络、"高铁为主+公路补充"的扩展交通网络和"高铁为主+普通铁路和航空补充"的辐射交通网络;省外城市(群)中,长株潭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有紧密联系,对周边中小城市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省内城市中,长株潭城市群辐射范围主要集中在"3+5"城市群;内部联系上,长株潭城市群内部交互强度与成熟城市群还有差距,一体化尚处于初步对接阶段。  相似文献   

11.
2010年—2014年,通过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进行分析,得出城市群产城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动发展等对策建议,以促进环长株潭城市群产城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数字城市群若干问题的思考——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数字城市是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城市群已成为区域协同、共赢发展的必然结果。2010年5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正式批复,进一步明确了长三角地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这将更加有力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的交流、互动和协作。面对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土地瓶颈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诸多瓶颈和难题,迫切要求更加突出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体现区域一体化、推动共赢发展。从数字城市群的建设视角,提出了推进长三角数字城市群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3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服务内容:用地分析、交通规划、生态、旅游、水资源保护研究、防洪、城市开发、影响分析、重新开发、自然保护。 简要说明:国际设计竞赛邀标(三家公司)。经济带覆盖260km~2的滨水区域(包括江中岛屿),长128km,涉及长沙、株洲、湘潭三座城市(长株潭城市群)。  相似文献   

15.
信息动态     
蒋林欣 《规划师》2005,21(5):131-132
建设部机构调整 设置村镇办公室协调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建设部:国家历史名园要实行严格的景观控制;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举办“和谐社会与城市规划”座谈会;《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通过验收;长三角现代化交通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上海市景观水系规划》出台.  相似文献   

16.
长株潭城市群交通规划整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城市群交通规划特点的分析,探讨了城市群形态以及交通需求对城市群交通的影响。以长株潭城市群交通规划整合为研究基础,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现状、城市群形态(包括空间结构形态和社会经济形态)、出行需求特征等的分析,探讨城市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了城市群交通规划的整合方法及其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择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武广高铁的建设和营运对长株潭城市群地区空间结构的影响。通过梳理城市空间结构、高铁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等相关研究,找出武广高铁影响下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并得出了高铁影响下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33)
在长株潭城市群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促进中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但在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的"现代病",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现代化还存在着不匹配的问题。作为一种新兴农业模式的都市农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发展都市农业是推进长株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分析了当前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农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农业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周李  邓英滔 《中外建筑》2009,(12):77-79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国家批准。两型社会即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株潭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肩负着重要的历史重任。位于长株潭城市群腹心的九华滨江新城的城市规划决定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区域的提升目标。九华与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对接引起对两型社会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思考,本文从对九华以及周边连接地区的研究规划,以集束城市和生态城市为理念,阐述对两型社会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的理解以及一些方法,用以表达对城市规划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6)
长株潭城市群让长沙、株洲、湘潭这三个城市迸发出巨大活力,带动整个湖南的发展。同时,一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