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660 MW高压加热器的筒体接管角焊缝在焊接过程中发生开裂并扩展至筒体母材。对其进行了宏观检验、硬度测试、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以分析开裂原因。结果表明:接管与筒体角焊缝根部成形不良,存在夹渣、气孔等焊接缺陷;在焊接应力、结构拘束应力的作用下,焊接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裂纹从此处萌生并扩展开裂。采用了与筒体返修开口尺寸匹配的整体锻件返修方案,强度计算满足设计要求,并一次返修合格。  相似文献   

2.
吴磊  贾乃刚 《硅谷》2013,(7):196-197
介绍了影响Q345R(HIC)厚壁板焊接质量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些主要因素对Q345R(HIC)厚壁板在焊接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及合理的返修措施,提高焊接合格率。  相似文献   

3.
蒸煮锅是造纸行业广泛使用的蒸煮木片的制浆设备,在使用中内环焊缝出现裂纹,多数裂纹呈纵向断续分布在焊缝上,且每次返修后,使用一段时间又出现裂纹。本文对该裂纹产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焊接返修工艺,提出防范措施,有效地避免了焊缝裂纹的再次产生。  相似文献   

4.
在焊接生产过程中,由于焊接缺陷的存在,可能会造成焊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返修或报废,因为大部分的焊接缺陷都会造成焊接产品力学性能或抗腐蚀性能的下降,缩短焊接产品的使用寿命,严重的还会引发事故。由此可知,焊接缺陷不仅影响焊接产品的质量,还关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必须对其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焊接生产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焊缝缺陷进行了分类,并对常见缺陷如气孔,裂纹等的危害做了详细的分析,同时介绍了这些缺陷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现有的DR焊缝缺陷自动识别方法中,一般都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缺陷特征得出缺陷模型,而此类方法在样本数目不够的情况下误判率很高。为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DR图像本体比较自动识别新方法。首先对检测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使图像满足评片要求。其次截取焊缝区域图像进行处理,放大缺陷特征,再将图像灰度化处理并滤波,利用三西格玛准则对缺陷位置进行判定,并可根据缺陷位置像素点得出缺陷面积。检测结果表明焊缝区域DR图像经图像处理及滤波后能放大缺陷特征,可以实现对封头电子束焊缝X射线DR图像的缺陷自动识别,最小可发现直径在0.4mm的气孔及宽度在0.2mm的裂纹缺陷,为此类电子束焊DR检测提供了图像缺陷自动识别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对904L不锈钢管焊缝处的裂纹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缝处的裂纹由焊缝上的气孔起源,垂直焊缝向热影响区内扩展.焊缝处的裂纹是焊接过程中造成的,与表面明显的机械划痕没有直接联系,但钢管材料碳含量超标,导致材质塑性和韧性下降,这可能对焊缝处裂纹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金相检验和化学成分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液化石油气钢瓶瓶嘴焊缝裂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瓶嘴材质硫含量极高,在焊接过程中导致晶界严重弱化,增大了焊接裂纹的倾向性,降低了材料的可焊性,最终导致焊接热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某16MnDR钢低温压力容器在焊缝返修后出现裂纹,采用宏观分析、残余应力测试、金相检验、显微硬度测试、微观分析等方法,对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16MnDR钢低温压力容器在焊缝返修后产生的裂纹为典型的焊缝金属液化裂纹。返修操作工艺控制不当,使得补焊处显微组织异常,补焊处硬度过高、残余应力过大,导致裂纹在封底焊道底部多层焊缝的层间位置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民机用铝合金加筋壁板搅拌摩擦焊接残余应力及变形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热-力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民机用铝合金加筋壁板搅拌摩擦焊接过程,分别模拟了采用3种焊接顺序进行蒙皮-长桁焊接时,壁板温度场分布规律及焊后残余应力及变形情况。结果铝合金壁板搅拌摩擦焊接后,沿焊缝方向残余应力为拉应力,由此导致长桁及与其连接的蒙皮产生向上的挠曲变形,垂直焊缝方向,焊缝两侧的壁板向上翘曲。结论对于3种焊接顺序,采用"先两侧、后中心"由外向里的焊接顺序,得到的壁板残余变形最小。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焊接接头的含氢量、材质的淬硬倾向和约束应力的影响是焊接裂纹特别是冷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通过采用预热和后热、保持焊条的干燥和清洁、合理的焊缝设计和焊接工艺方法耒预防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研究Incoloy 800H/20g复合板焊接工艺,以解决以镍基合金复合板材为主体的设备在焊接过程中易产生裂纹、气孔及成分偏析等问题.焊接实验选择H1Cr16Ni21作为过渡填充金属,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焊和手工电弧焊2种形式焊接.实验结果表明,选择H1Cr16Ni21作为过渡填充金属,采用小电流、多道次焊接工艺,可得到质量良好的焊缝,焊缝宽度、焊缝余高、咬边及焊接错边均符合JB4730-94标准要求;力学性能优于20g耐热钢,焊缝成分与Incoloy800H接近.成功地解决了成分差异较大的2种材料焊接时易出现裂纹和气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某船体尾部外板装配焊接后出现一条贯穿于焊缝和母材的裂纹,通过对船板原材料进行理化性能检验和裂纹断面进行宏、微观检查,对船体外板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船体外板开裂主要是由于焊接顺序及焊接措施不当,导致船板强制装配拘束应力大,焊缝中存在较多焊接缺陷,从而使得裂纹在两条焊缝交接处的高应力区萌生并延伸扩展至母材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铝合金的焊缝抗拉强度,解决铝合金焊接过程中的裂纹缺陷。方法 采用脉冲Nd:YAG激光与半导体激光复合焊接铝合金,先用Nd:YAG激光形成焊接熔池,然后用半导体激光对熔池进行加热保温,获得无裂纹的焊缝,并对焊缝进行抗拉强度测试。结果 与单独的Nd:YAG激光焊接相比,Nd:YAG激光与半导体激光复合焊接的铝合金焊缝抗拉强度提高了50%,达到193 MPa,为母材抗拉强度的90%。结论 2束激光的结合延长了熔池的冷却凝固时间,从而有效避免了热裂纹,减少了焊接缺陷,提高了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14.
50000m3LNG储罐9%Ni钢内罐焊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000m^3全容式LNG储罐,其内罐由9%Ni钢板焊制。本文介PjT9%Ni钢的焊接难点及解决措施,以及内罐的焊接技术。内罐壁板环缝采用埋弧自动焊,且采用交流、方波电源,既提高了焊接效率,又防止了焊接过程电流对9%Ni钢的磁化影响。这种焊接方法,成功用于两台50000m^3LNG储罐的内罐焊接,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5.
张建国 《安装》2012,(4):45-46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大型原油储罐的建设越来越多。12MnNiVR主要用于10万方原油储罐的壁板。12MnNiVR钢具有较高的热强性,主要问题是焊缝及热影响区淬硬性与冷裂纹敏感性。为了减少焊接裂纹的产生,结合实践经验,本文分析了12MnNiVR钢在气电立焊焊接中裂纹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应当采取的预防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过热器出口三通管座焊缝超标缺陷的返修实例分析,阐述了在用设备缺陷返修的失败原因与影响因素,总结了缺陷返修技术防范措施与方法步骤,通过应用提高了返修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某型高速列车车体横梁与补强板的焊缝处出现裂纹并发生断裂.为确定失效机理,对断裂部位宏观形貌、金相组织、化学成分及断口形貌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横梁失效主要是由近缝区母材的液化裂纹、焊缝处的结晶裂纹、未熔合和气孔等缺陷引起的.这些缺陷主要是源于焊接线能量过大、其它焊接参数选择不当以及焊接结构设计不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0.8 mm厚的Ti6Al4V钛合金和2 mm厚的AA6060铝合金薄板进行脉冲激光焊接,分析异种轻合金激光焊接裂纹产生的机理及界面结合机理。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EDS能谱以及显微硬度计等微观表征分析方法,对焊接接头的形貌特征、成分以及显微硬度进行分析,探索焊接接头处裂纹产生的原因。结果 钛/铝脉冲激光焊接性较差,接头存在严重的裂纹缺陷,裂纹多集中在焊缝与铝母材交界处以及焊缝中心区域位置,主要以热裂纹为主;接头焊缝可能存在大量的Ti-Al金属间化合物以及少量未熔的钛,其界面层主要成分推测为层状TiAl和外层锯齿状的TiAl3;接头整个焊缝区域的平均显微硬度为HV0.1420,其硬度水平远远高于焊缝两侧铝合金母材,也高出钛合金母材很多。结论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使钛铝焊接接头焊缝区脆性增大,另外接头焊缝区存在较大的组织应力、热应力、拉压应力、拘束应力等复杂应力,致使焊缝内存在较严重的裂纹缺陷。  相似文献   

19.
采用真空扩散焊接对06Cr19Ni10不锈钢和A283低碳钢进行了扩散连接,并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6Cr19Ni10不锈钢和A283低碳钢扩散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着焊接温度的升高有增大的趋势;当焊接温度为850℃时,焊接接头的断后伸长率和冲击吸收能量达到最大。当Cr23C6析出相的尺寸较大时,将降低扩散焊接接头的韧性,成为导致该焊接接头断裂失效的裂纹源。  相似文献   

20.
镍材焊接时易形成气孔和裂纹等缺陷,严重地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为此研究了镍材焊接时适量加入还原性气体对焊接接头质量的影响;并对用这种焊接方式成形的焊缝进行了气孔、焊缝质量、力学性能及组织结构的检验,结果表明,控制好还原气体流量进行焊接得到的焊缝接头质量完全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