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建文 《煤》2020,29(1):34-36
庞庞塔矿9-301工作面回采初期,轨道巷出现剧烈的矿压显现现象,主要表现为围岩松散破碎,锚杆、锚索失效,设计采用高水速凝材料对9-301轨道巷进行注浆加固,现场应用后矿压监测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后9-301轨道巷在采动影响下,顶板下沉速度最大为73 mm/d,两帮移近速度最大为119 mm/d,顶板下沉量小于400 mm,两帮总相对移近量小于700 mm,巷道变形量能够满足回采期间巷道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大跨度近距离巷道群影响变形破坏巷道的加固难题,以王坡煤矿二采区集中轨道巷为例,分析了巷道变形破坏的程度及机理,并据此提出复合注浆与锚固联合加固技术,并应用于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大跨度巷道变形破坏是在近距离巷道群、临近工作面回采、地应力环境和原支护不合理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破坏,破坏范围主要集中在顶板和两帮4000mm范围内,破坏呈现松软破碎状态。针对巷道破坏情况提出首次水泥注浆,二次化学注浆和三次注浆锚索施工的顺序加固方案,达到充填围岩破碎裂隙,恢复围岩完整性和实现围岩主动承载的目的。实践表明,巷道围岩变形顶板下沉量小于9mm,两帮收敛15mm,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大跨度近距离巷道群影响变形破坏巷道的加固难题,以王坡煤矿二采区集中轨道巷为例,分析了巷道变形破坏的程度及机理,并据此提出复合注浆与锚固联合加固技术,并应用于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大跨度巷道变形破坏是在近距离巷道群、临近工作面回采、地应力环境和原支护不合理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破坏,破坏范围主要集中在顶板和两帮4000mm范围内,破坏呈现松软破碎状态。针对巷道破坏情况提出首次水泥注浆,二次化学注浆和三次注浆锚索施工的顺序加固方案,达到充填围岩破碎裂隙,恢复围岩完整性和实现围岩主动承载的目的。实践表明,巷道围岩变形顶板下沉量小于9mm,两帮收敛15mm,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石港煤业15210进风巷围岩变形破坏严重的问题,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及实验室实验等方法,确定选用水灰比为1.5:1的高水速凝材料进行注浆加固,并设计巷道围岩浅部及深部均采用联合注浆工艺。现场应用期间,对巷道周边围岩进行矿压监测及钻孔窥视发现:浆液对于巷道顶板岩层充填、胶结效果显著,顶板最大下沉量为350 mm,两帮最大相对移近量为500 mm,巷道断面能够满足工作面回采期间正常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巷道顶板淋水造成的围岩强度低难以支护的问题,以店坪煤矿9-2052巷为工程背景,对富水顶板下的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展开研究,发现巷道直接顶为软弱泥岩,遇水易膨胀变形,且裂隙水腐蚀锚杆结构是影响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了超前预注浆加固的围岩控制方案,对注浆工艺、浆液配比及注浆孔布置等参数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约为40 mm,两帮最大移近量约为30 mm,围岩变形量较小。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深埋高应力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巷道难以支护的问题,以阳煤五矿二采区运输大巷巷道围岩注浆的实际工程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分析了深埋高应力巷道围岩变形形态及其破坏机理,探究了巷道围岩注浆前后的变形特征,简述了深埋高应力巷道围岩注浆的施工工艺,实测了深埋高应力巷道围岩变形特征,主要得到如下结论:巷道围岩注浆加固后巷道顶板的最大下沉量、底板最大鼓起量以及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降低29.20%、41.79%和38.16%,巷道围岩变形显著减小;随着掘进工作面超前距离的不断增加,注浆后巷道围岩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均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且最终分别稳定在700mm和510mm左右,巷道维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平煤业公司六盘区大巷煤层存在强度低,节理、裂隙发育,沿煤层顶板掘进的大巷断面较大,矿山压力显现,变形位移量大等问题,采用了“巷道喷浆+巷帮顶板注浆+两帮锚索补强”综合加固方案。实践结果表明:巷道顶最大移近量为159 mm,两帮移近量最大为131 mm,重塑了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提升了巷道围岩自身承载能力,解决了巷道大变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构造带极不稳定围岩注浆加固效果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来煤矿+1 150 m水平运输大巷处于多条断层影响区域,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大。在现场调研、巷道顶底板岩层结构分析及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原支护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围岩注浆加固措施。采用FLAC数值软件对注浆前后的围岩加固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只进行锚杆+喷层+锚索支护时,围岩变形速度和变形量都较大,"围岩-支护"共同体呈松散破坏状态。采用注浆加固和锚杆+喷层+锚索的联合支护方式,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顶板最大下沉量140 mm、最大底鼓量80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125 mm。  相似文献   

9.
《煤矿安全》2021,52(9):108-115,121
针对长平煤矿四盘区43222巷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巷道两帮煤体松动破坏导致煤体受力压缩,引起顶底板及两帮变形量增加,同时支护体系难以维护巷道稳定的问题,通过对巷道围岩注浆加固机理的分析,以及对43222巷受工作面回采扰动进行模拟研究,最后确定了注浆参数并给出了注浆方案。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注浆完毕后浆液充分进入节理裂隙之间,填实破碎区,且巷道变形得到控制,顶板下沉量稳定在80 mm,底鼓量稳定在63 mm,两帮移近量稳定在110 mm;围岩整体的稳定性得到提高,有效解决了松软破碎煤巷留设困难的问题,满足了下一工作面继续使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王恩博 《煤》2022,(11):26-30
针对近距离下伏煤层巷道变形严重问题,文章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下伏煤层巷道加固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上伏煤层工作面推进,巷道所受应力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工作面距巷道水平距离为20 m时,巷道变形最为严重,垂直应力达27.6 MPa,巷道顶板及两帮变形量达778 mm与732 mm;据此,研究提出了浅部与深部注浆相结合的围岩加固方法,确定钻孔合理注浆深度分别为4 m与8 m,注浆压力分别为3 MPa与6 MPa.通过现场工程实践,下伏煤层巷道实施注浆加固后,巷道顶板及两帮最大位移分别降低58.1%与59.9%,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效果良好,可为该类条件矿山巷道变形控制提供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8614工作面围岩加固为研究背景,采用注浆加固对巷道围岩进行处理,并通过检验巷道注浆加固效果,对比分析加固前后围岩应力和矿压观测结果,确定加固后巷道围岩应力明显下降,顶板和两帮的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可以满足回采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同煤三矿工作面回风巷受采动影响及邻近采空区影响,顶底板移近量大、两帮片帮严重的情况,在分析矿压显现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情况,对顶板及煤柱帮提出采用深浅孔注浆的治理方案,并通过FLAC3D软件模拟了回采时及注浆后巷道位移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后,巷道总变形量明显减小,顶板下沉量小于400 mm,两帮相对移近量小于300 mm,巷道变形量满足回采期间巷道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破碎围岩注浆加固数值模拟分析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博  张召千  张百胜  周舟 《金属矿山》2013,42(7):45-48,53
介绍了注浆技术在破碎回采煤巷中的运用。分析了注浆加固机理:注浆液通过充填、压密等作用提高破碎围岩的强度,改变围岩的破坏机理,提高围岩的稳定性。通过UDEC数值模拟和高河煤矿现场实测数据得到:模拟巷道顶底板相对最大位移量为307 mm,两帮相对位移量为229 mm;实测顶底板相对最大位移量为359 mm,两帮相对位移量为262 mm,模拟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巷道变形量得到有效控制,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该注浆加固技术可为破碎围岩支护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高应力动压巷道的安全使用,本文以胡底煤业辅运大巷为背景,结合受回采动压影响后辅运大巷变形、破坏特征及地应力测试结果钻孔窥视结果,提出高压注浆+强力锚索加固综合治理方案。通过对比分析,采用高压注浆配合注浆强力锚索支护后,巷道围岩变形明显减小,两帮位移量、底鼓量、顶板下沉量最大值分别下降81.7%、72%、36.1%,有效控制住围岩变形,保障了动压巷道围岩稳定,为类似巷道围岩条件的治理提供了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控制11~#煤带式输送机大巷围岩变形,设计在原锚网索+29U型钢套棚支护基础上进行注浆加固,提高围岩承载能力。实施后通过打孔窥视浆体固结情况及观测围岩变形量,注浆3 m范围内的破碎围岩实现固结,注浆段巷道顶板下沉量为9 mm,两帮位移量为12 mm,围岩变形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煤》2021,30(8)
为消除断层在工作面巷道掘进时的安全隐患,以汾源煤业5-1021巷遭遇断层为工程背景,展开巷道围岩加固方案分析。根据巷道形态,设计了巷道围岩注浆加固与巷道锚杆索补强的联合支护方案,并通过巷道变形分析支护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巷道整体变形量较小,顶板最大下沉量为91.5 mm,两帮移近量为68.7 mm。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近距离煤层下组煤回采巷道围岩破碎、支护体失效等问题,以沙坪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近距离上组煤采空区下底板岩层的应力分布规律及下组煤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注浆加固为主,锚杆支护为辅的深浅孔层次全断面注浆与锚杆联合控制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深浅孔注浆与锚杆联合控制技术实现了近距离煤层下组煤回采巷道的全方位加固,试验区域内顶板累计变形量在50mm左右,两帮累计变形量在140mm左右,巷道围岩结构较为完整,无松动破坏,有效地解决了近距离煤层下组煤破碎围岩巷道支护难题。  相似文献   

18.
原海鹏 《煤》2021,(1):62-64
为提高回采巷道围岩控制能力、确保采面回采安全,文章以山西某矿5307运输巷围岩加固为研究对象,针对应力集中、围岩承载能力不强、裂隙发育等原因导致的围岩变形量过大问题,提出采用注浆方式控制围岩变形。运输巷围岩变形以顶板下沉、煤柱帮收敛为主,在对注浆方案优选后,提出顶板采用浅孔、深孔结合注浆,煤柱帮采用深孔注浆方式,注浆浆液以高水充填浆液为主、马丽散为辅,并对注浆方案进行了设计。现场应用后,巷道顶板、巷帮变形量分别为390 mm、675 mm,可满足采面回采需要。  相似文献   

19.
整合煤矿采空区内掘进巷道注浆加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整合煤矿宏远煤矿总回风巷掘进通过采空区时巷道支护难的现状,采用在巷道掘进前进行高冒区充填注浆的技术方法,提高破碎矸石整体粘结力进而构成人工顶板,掘进时钻孔超前注浆提高采空区围岩强度.现场实践证明,选用化学注浆加固材料进行注浆加固,片帮、顶板冒落现象明显改善,围岩变形得到了很好控制,两帮移近量为118~ 141 mm,顶底板移近量为123~ 133 mm.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王庄煤矿5216工作面运输巷在回采期间变形量大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软件结合地质资料分析得出巷道变形量大的主要原因,根据巷道变形原因选用注浆加固技术来解决巷道围岩变形严重、支护困难的问题。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后有效的提升了巷道的承载能力,巷道顶板下沉量小于400mm,两帮的相对移近量小于700mm,满足回采期间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