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学校园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不再局限于以往固定的课室,对非正式的学习场所有了强烈的需求。文章分析了现行中学校园空间与未来学校发展趋势的矛盾,并梳理了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定义、分类与特性等内容,结合优秀案例从而对应提出组织结构与特征要素两个层级的设计策略,期望能为新建中学校园提供一些参考,以应对未来学习场所需求升级及校园建筑复杂化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臧峰  何京蕴 《新建筑》2023,(5):11-16
空间因素对非正式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基于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定义与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相关案例,结合众建筑2018年至今的实际项目,提出“插件和自组织系统”“参与式设计”“流动激发”“学习景观”及“互动装置”这5种建立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设计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形成一个综合系统,以创造流动的学习空间,使正式学习空间与非正式学习空间连续不间断,进而激发出连续的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1)
培养具备创造力的人才符合当今的社会发展和竞争,因此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者目前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课题。各国对具备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培养非常重视,而且很多国家为此在教育方法和思维训练上不断研究和改善。怎样培养创新能力,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课题,也是我国一直在研究和不断完善的课题。文章通过对STEAM教育的概念、背景、价值和"地头力"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提出隐藏在艺术与科学、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视觉设计专业思维训练方法,希望能够为设计教育提供全新的视角,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培养出现阶段设计界需要的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非正式学习空间日益成为高校校园空间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高校师生喜爱,成为校园活力场所.文章结合作者参编的《新时代高校优秀校园规划图集》及高校优秀校园空间调研案例,从规划、建筑、景观等层面归纳出相关设计策略,以期为高校非正式学习、交流空间创新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唐剑 《安徽建筑》2024,(3):28-29+96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学理念日新月异,但校园的规划设计并未发生较大的革新,无法适应教学理念的需求,教学空间与教学需求产生矛盾[1]。教育的新时代对学校规划和空间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世界各国对于未来学校的探索与实践愈加普遍。经过积累总结,从宏观上,未来学校的特征包括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课程体系、学校组织等方面。文章立足学习空间,主要从校园规划层面分析未来学校的规划特征,结合合肥六中新校区的实际项目设计,探求未来学校规划布局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陆阳 《城市建筑》2023,(2):108-110+156
随着中小学教学建筑非正式学习空间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以及在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营造舒适的非正式学习空间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选择现阶段中小学教学建筑内非正式学习空间布局设计作为主要研究方向,探讨其教学理念、环境因素,以及学校背景对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规划的影响,着重分析传统教学建筑与现代教学楼内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的差异,研究其空间设计形式、布局方式及种类。通过实例调研得到该类空间优化的合理性建议,为今后中小学教学楼内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校交往空间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静  魏利军 《山西建筑》2009,35(20):32-34
对我国高校交往空间基本状况进行了阐述,从原则和内容两个方面提出交往空间适应性设计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并从整体规划、步行交通系统、空间系统设计出发,分析了高校交往空间的适应性设计方式,指出了当前我国高校校园交往空间设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朱飞  徐岩 《安徽建筑》2022,(2):127-128+130
文章研究STEAM核心内涵,根据“3D打印”课程的教学模式,选择该课程中公共空间设计里面的公共治安亭三维进行打印制作的课程内容,设计出STEAM教育理念的公共治安亭模块打印的教学设计,对教学设计课程进行教学实践。从学生对3D打印课程的学习兴趣、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团队合作和跨学科处理问题能力,分析学生经过STEAM教学教育理念的课程学习后,对课程学习的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营造出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9):80-81
将STEAM理念引入中职创新教育实践活动,能打破学科(专业)与创新教育间的隔阂。STEAM理念与创新教育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在STEAM理念指导下开展中职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可行性。但基于STEAM理念开展中职创新教育实践活动,需要遵循一定的实践性原则和活动程序。在移动号码牌定制活动中,STEAM理念给中职创新实践活动带来了新变化:创新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更加规范、学科(专业)能力的应用更加明确、团队合作精神更加突出、过程评价的形式更加多样、实践过程的优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深圳市中小学建筑进行调研,分析其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高密度城市环境、原生地形地貌环境、南方湿热气候环境三大典型外部环境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策略,包括重视城市环境对项目的影响、校园景观与原生环境和谐共生、建筑手法与绿色技术兼顾达到低碳环保。旨在提供一种在中小学建筑设计时,处理好建筑与外部环境协调关系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华中建筑》2021,39(10)
近年来由于城市用地紧张,空间集约化逐渐成为中小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校园微空间作为校园空间的延伸与释放,在集约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日益凸显出其价值。该文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梳理相关设计手法,总结相关设计策略,进而为校园微空间的设计提供方法参照,为集约性视角下的校园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6):31-33
STEAM教育所倡导的通过跨学科综合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的理念,与创新教育天然地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中职创新教育更应该依据STEAM教育理念,以"三教"为切入点,开创中职创新教育改革的新局面。其优化路径是通过打造一群通力合作的"团队化"教师,建设一批编撰精良的"个性化"教材,构建一套与时俱进的"实践化"教法,探索符合学生发展规律、STEAM理念和创新教育规律的创新教育模式,增加中职创新教育的动能,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未来教育和特色教育理念提出的背景下,未来中小学对其校园整体空间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本文通过对比近年来一些创新性的中小学校园规划,归纳出这些学校在建筑空间规划实践上通过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的优化、总体交通系统的优化、以及空间功能的立体整合等设计方法,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中小学校园单一固化的建筑模式,为适应未来学校教育理念的中小学校园提供了多元化、复合化、高效化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36)
非正式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弥补大学生课堂教学的不足。个性化教育是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潜在动力,而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氛围,可以激发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兴趣。学校要建立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为非正式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尝试将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与高校教学相结合,与正式学习间形成支持与补充的关系,提高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朴美善 《现代装饰》2014,(3):252-253
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一些先进国家为培养未来型综合素质人才,开始对学校的教育方法和过程进行研究和改编。韩国为加快国家的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教育过程中也实施了符合韩国特色的STEAM教育模式,建立这种教育模式可以说是未来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必然趋势。现今,社会已进入高速信息化时代,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人才,如何进行符合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改革核心重点放在哪,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牟鹏  陈喆 《居业》2021,(1):11-14,110
本文以老年大学的交往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概述了老年大学交往空间的内容、特征和空间分类,然后对实地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老年大学交往空间的现状问题,最后针对现状问题提出老年大学交往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门窗》2016,(3)
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下,建筑空间设计应当实现与节能理念的有机结合,确保其具有高度的气候适应性和环境协调性.从而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一致。本文就节能策略下的建筑空间设计进行简要分析,以促进社会群体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今的中小学建筑设计,提出整体设计的理念,阐释了围合空间和开放空间在校园建筑空间构成中的相互关系并提出构筑空间设计的具体方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陶冶情操、使身心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8)
高职高专教育在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实用英语作为高职高专的必修课程也应该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但是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现状对实用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学习适用性提出如何帮助学习者超越学习情境中的障碍,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