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市场上拐点论此起彼伏"、"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期房成交量在低谷徘徊"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对房地产开发商而言,似乎显得格外的冷。房地产市场逆转的变化,让开发商陷入了资金紧缺的困境,资金链面临断裂的危险。由于开发商在楼盘开发的整个过程中,普遍对于银行贷款有较大的依赖性,银行紧缩银根肯定  相似文献   

2.
伴随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明显变化,交易量萎缩、土地流拍明显、开发商资金链偏紧三大问题日益凸显,大部分开发商如坐针毡,纷纷以保本微利的思想降价促销,加速销售回款,保证资金的正常周转。然而,在惨淡的市场环境下,被奉为“灵丹妙药”的降价手段真的能让开发商起死回生吗?这一“急救”手段究竟是明哲保身之法,还是无奈之举呢?  相似文献   

3.
<正>寻求发展是推动开发商转战商业地产的一个诱因政策紧缩、资金难求、市场观望情绪浓重……一系列的"难题"在考验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存能力。近日,某知名媒体组织的商业地产论  相似文献   

4.
《城市开发》2006,(9):44-47
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出台,使房地产市场运行更加有序,进而规范了房地产企业的运营行为,逐步由粗放型向专业化的方向转变。在土地和金融政策紧缩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缺乏的困窘,“拿地”、开工建设、营销推广无一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资金从何而来?到哪里找资金?成为企业老总们每天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金融政策对房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骏 《城市开发》2005,(10):82-84
国家金融政策作为房地产市场的外生变量,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影响房地产行业。对于供给方来说,其房地产开发投资所需大量资金均来自金融机构,对金融机构的依赖程度之高致使一旦出现金融政策紧缩,开发商的资金链可能会断裂。对于需求方来说,个人购房的大部分资金是通过银行抵押贷款获得,金融政策一方面直接影响当前贷款者的购房成本,另一方面从心理上影响潜在购房者的预期。  相似文献   

6.
<正>房地产不良资产的收购一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收购房地产。二是间接收购房地产项目所属公司。随着时间的发展、资本的介入,房地产不良资产出现了多种新的处置方式。房地产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局部地区市场过热时,一旦遇到宏观调控或者国际市场遭遇变化,新的资金收紧、后续资金未进入,就会形成房地产不良资产,让房地产开发商十分头疼。再加上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出台,使房地产市场运行更加有序,进而规范了房地产企业的运营行为,逐步由粗放型向专业化的方向转变。在土地和金融政策紧缩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缺乏的困窘,“拿地”、开工建设、营销推广无一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资金从何而来?到哪里找资金?成为企业老总们每天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求解融资困局  相似文献   

8.
《城市开发》2008,(6):86-87
<正>李文杰:楼市的信心什么时候恢复中原地产董事总经理李文杰:现在的房地产缺乏信心,因为漫无边际的调控紧缩,让所有开发商都绷紧了资金,让所有购房人都握紧了口袋里的现金。买房人期望房价下跌是完全不理智的,因为房价在长期的上升通道中,短期的调整根本不会改变这种长期的上涨趋势,只是涨得快慢、多少而已;开发商要求房价象2007年一样暴涨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太多的理由不能容忍这样  相似文献   

9.
《城市开发》2004,(1):62-68
对中国房地产业而言,央行121文件的出台,其实是鼓励其他融资渠道,让风险不集中在银行。目前全国房地产负债率为76%,而国外只有20%—30%。因此适当减少贷款比重,鼓励直接融资,让有钱的老百姓、上市公司、企业集团投资到房地产中去,改变房地产信贷间接融资为主的状况。据统计,1998年,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2680亿元,2002年达到6616亿元,年均增长25.3%;截至2003年4月,房地产贷款余额达到18357亿元,占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17.6%。房地产贷款快速增长已近极限,收紧银根也在情理之中。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2003年第二季度货币执行情况报告上提到,“在规范房地产信贷的同时,人民银行将配合有关部门为开发商开辟多种融资方式,特别是股权融资方式”。这是央行在121文件之后首次为开发商困窘的资金来源指明“方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尤其是以外资为支撑点的基金、房地产企业债券等资金,可望成为房地产融资在银行信贷、开发商自有资金之外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0.
苏光  朱敏 《四川建筑》1994,14(4):48-50
深圳始于1990年下半年的楼价持续强劲上扬的势头到1992年第四季度有所抑制,1993年中期房地产市场正欲抬头转好,又适逢中央宏观经济调控和顺势而来的对房地产过热的“扭转”,致使深圳房地产市场由此低速至今。面对这一形势,政府、开发商、投机者、用户等市场几方主体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未形成对未来房地产走势一致的评价。房地产走势直接涉及到开发商投资方向、投资速度、投资规模、销售策略、资金运营、利润分析等的决策。对政府及其他几方市场主体,正确分析房地产态势,则是制定房地产政策或调整市场行为的前提。1.深圳房地产业面…  相似文献   

11.
“121”号文件及银行提高准备金率等政策的实施,使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运转和经营性举债遭遇瓶颈,2004年为配合宏观调控的一些相关政策,如终止经营性土地协议出让、实行“招拍挂”市场出让和控制新增土地规模,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提高项目自有资金,严格监管建筑企业贷  相似文献   

12.
审时度势正确决策造就“两点”增长●谭章威把握市场,及时调整资金投向,由建设大型高档商品房改成以微利的住宅民居为主的经营决策我们认为在房地产市场萧条时期,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项目对我们成立不久实力较弱的开发商来说,无疑是极为不利的。此时如仍开发长线型项目...  相似文献   

13.
三问开发商     
问题都容易被繁荣所掩盖,房地产市场也是如此.在市场快速发展的时候,似乎看不到太多的问题,而一旦市场不景气,诸多问题便接踵而至.时下,开发商们就遭遇到了太多的考验,这也让他们感到"很受伤".面对资金、土地、降房价等诸多问题,开发商们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4.
林华 《重庆建筑》2006,(6):146-148
曾记否?2003年6月的某个黄昏,当房地产调控的信号最早从央行121号文件发出时,开发商们曾群情激昂,一番公共关系工作之后,建设部联合其他五部委起草并颁布了国务院18号文,强调全国房地产市场是健康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此文让本已感到房地产要“步入冬天”的房地产商们一时欢欣鼓舞,一位著名开发商掩饰不住内心喜悦地披露心声:“这个文件写得很到位,感觉是开发商参与起草了一样。”  相似文献   

15.
李彬 《城市开发》2005,(1):30-30
目前,市场上的房地产开发商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有钱有地的实力型房地产开发商,如首创、万科等;二是有钱没地的资本型房地产开发商,目前很多外资型房地产开发商都属于此种类型;三是有地但没钱的项目开发商;四是没地也没钱的开发商.对于第一类和第二类开发商,一系列土地政策的出台是一个利好消息,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资金实力,很透明地运作和开发土地.而缺乏资金实力的第二和第三类开发企业将可能被"8·31"之后抬高的土地门槛逐步淘汰,这预示出了市场将重新洗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州建设》2014,(7):42-43
兴润置业事件发酵,显示为泡沫支付局部代价的时代已经开启。资金实力不足、踏错周期的房地产开发商首先付出代价。兴润置业虽然在奉化当地属于大开发商,但在全国范围内排不上号,融资能力有限在高利贷市场泥足深陷,只要市场有风吹草动房地产资产价格下挫,开发商就在泥潭里拔不足腿。  相似文献   

17.
三问开发商     
<正>开发商确实需要认真揣摩购房者的心态,把握市场脉搏,采取一些积极主动的措施为问题都容易被繁荣所掩盖,房地产市场也是如此。在市场快速发展的时候,似乎看不到太多的问题,而一旦市场不景气,诸多问题便接踵而至。时下,开发商们就遭遇到了太多的考验,这也让他们感到"很受伤"。面对资金、土地、降房价等诸多问题,开发商们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8.
<正>降价绝不是"万灵丹",它所引发的"次生灾害"同样让很多开发商们望而却步伴随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明显变化,交易量萎缩、土地流拍明显、开发商资金链偏紧三大问题日益凸显,大部分开发商如坐针毡,纷纷以保本微利的思想降价促销,加速销售回款,保证资金的正常周转。然而,在惨淡的市场环  相似文献   

19.
佚言 《中州建设》2007,(2):59-59
房地产开发商实际上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是商人,二是城市建设者。第一种角色要求开发商不可避免地追求开发利润的量大化,第二种角色又要求开发商追求开发的社会效应。回顾房地产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房地产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市场自身的成熟,开发商的城市建设意识在逐步增强,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观望情绪日益浓重,成交量急剧萎缩,众多房地产企业承受资金紧张压力。面对这种形势,开发商不能坐以待毙,一些企业纷纷站出来呼吁政府救市,以寄希望于政府在资金等政策方面为其“松绑”;然而,反对“救市”之声亦是不绝于耳,称楼市根本无需救。“救市论”随即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