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钯络合物催化CO/乙烯共聚合成聚酮的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温度、压力、n(DPPP)/n(Pd)、催化前体浓度和搅拌速率等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前体浓度<0.024mmol/L,搅拌速率>300r/min时,反应为动力学控制。温度对催化活性影响最显著,反应压力次之,n(DPPP)/n(Pd)影响最小。在反应温度90℃,4.0MPa,n(DPPP)/n(Pd)=1.5的最佳的工艺条件下,共聚速率达到7.5kg/(g-Pd.h),表观活化能为51.9kJ/mol。  相似文献   

2.
CO与乙烯共聚制聚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与乙烯共聚制聚酮彭家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PengJiajian(LanzhouInstituteofChemical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Lanzhou730000)关键...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碳与乙烯共聚制聚酮高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碳(CO)与乙烯共聚制可光降解的聚酮类树脂在环保和能源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乙烯与CO在钯(Ⅱ)-膦配合物催化作用下共聚,制得熔点在247℃以上的共聚物。用红外、核磁等手段进行了产物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具有COCH2CH2n的线性交替结构。系统地考察了催化剂组成、反应条件及溶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出一些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黄想亮  李琳  李光兴 《石油化工》2004,33(Z1):517-518
利用PdCl2/bipy/M(OTf)n催化体系催化苯乙烯与CO交替共聚制聚酮高分子,考察了三氟甲基磺酸金属盐M(OTf)n、配体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着重分析讨论了M(OTf)n在催化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实验发现PdCl2/bipy/Cu(OTf)2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在60℃下反应3 h催化苯乙烯与CO共聚活性高达18000 g/(mol·h).  相似文献   

5.
由于钯系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一直是CO与烯烃共聚反应制备聚酮研究较多的催化体系。系统分析了钯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钯种类、配体类型、钯的负载方式及反应介质的应用等方面。以期为制备新型、高效的钯系催化剂提供新思路,推动CO与烯烃共聚反应制备聚酮的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催化烯烃/CO共聚合的动向张莉陈伟*许学翔景振华(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ZhangLi,ChenWei,XuXuexiangandJingZhenhua(ResearchInstituteofPetroleumPro...  相似文献   

7.
以联苯二甲酸为原料,经氯化亚砜酰化合成联苯二甲酸氯,再与二苯醚缩聚,合成聚联苯醚酮酮.用IR,DTA,TGA等对聚联苯醚酮酮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44℃,热分解5%的温度(Td)为357℃,是一种热稳定性很高的高分子聚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磺化聚芳醚酮酮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交联的聚芳醚酮酮和发烟硫酸 (含 SO3 2 0 % )合成了磺化聚芳醚酮酮树脂 ,并用于催化富马酸和甲醇的酯化反应。最佳条件为 :富马酸 1 1 .6 g、甲醇 4 0 m L、催化剂 3.0 g,反应温度 85~ 95℃ ,反应时间 5 h,酯化率达 89.3%。催化剂易回收且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9.
杨成  林明桂  魏伟  孙予罕 《石油化工》2005,34(Z1):117-119
考察了碱金属K改性ZrO2负载Pd-Cu双金属催化剂用于CO加氢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合成低碳醇和低碳烯烃性能.在温度613 K、压力12.0 MPa的反应条件下,总醇时空产率可达0.75 g/(mL·h);醇和烃的产物分布均不遵循Anderson-Schulz-Flory规律,生成的混合醇类产物以甲醇和异丁醇为主,而烃类主要为C4异构烯烃.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小试气相聚合釜中对铬/钒双金属催化剂进行了乙烯聚合评价,重点进行了乙烯/丁烯-1共聚性和氢气敏感性研究,探讨了加入丁烯-1和氢气及其不同浓度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深度脱除CO的CuO/ZnO/ZrO_2催化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 CuO/ZnO/ZrO_2催化剂,研究了 m(CuO):m(ZnO):m(ZrO_2)=70:15:15的催化剂脱除乙烯物料中 CO 的情况。在反应温度90℃、反应压力2 MPa、空速3 000 h~(-1)的条件下,CuO/ZnO/ZrO_2催化剂可将乙烯物料中体积分数为2.4×10~(-6)的 CO 深度脱除至3×10~(-8)以下,它的活性明显优于工业 BR9201(m(CuO):m(ZnO)=30:70)催化剂。采用 X 射线衍射、X 射线光电子能谱、H_2-程序升温还原、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等于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CuO/ZnO/ZrO_2催化剂中的 ZrO_2主要以无定形的状态存在。对比工业 BR9201催化剂和 CuO/ZnO/ZrO_2催化剂得知,虽 CuO 质量分数从30%提高到70%,但 CuO 晶粒的尺寸由12.9 nm 减小到6.0 nm,ZrO_2的引入促进了 CuO 活性位的分散,大大提高了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磺化聚芳醚酮酮催化合成顺丁烯二酸二(2-乙基)己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交联的聚芳醚酮酮和 2 0 %发烟硫酸合成了磺化聚芳醚酮酮树脂 ,并用于顺丁烯二酸酐和 2乙基己醇的催化酯化。最佳条件 :醇∶酐为 2 .5∶ 1 (摩尔比 ) ;催化剂用量为 9%~ 1 0 % (占酐重量 ) ,反应温度为 1 1 5~1 2 0℃ ;反应时间 8~ 9h,酯化率达 97.5%。经气相色谱分析表明 ,顺丁烯二酸二 ( 2乙基 )己酯的含量高达97% ,而反式异构体仅含 0 .4 % ,催化剂易回收且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3.
CO是生产羰基化学品的基本原料。对于以水煤气为原料提取CO的工艺,如果氢气未能充分利用,则提高了CO生产成本。本文提出,在蓄热法制水煤气过程中添加CO2代替部分水蒸气,可以提高CO/H2比。通过化学平衡计算表明,添加CO2后,水煤气中CO浓度的提高及CO/H2比的提高是明显的,并讨论了各种工艺条件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钯复合膜。在200~450℃下,恒定H2进气量和总进气量,以N2为平衡气,H2-N2混合气为参比气,考察了不同含量的CH4,CO2,CO对钯复合膜透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钯复合膜的透氢性能,CH4几乎没有影响,CO2的影响较小(透氢量的降低率小于5%),CO的影响最大。体积组成为98%H2-2%CO的混合气,在300℃时钯复合膜透氢速率下降幅度明显增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透氢后的钯复合膜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钯复合膜表面有少量积碳,说明在钯复合膜表面上发生了CO的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酸丁酯 ( BA)、丙烯酸乙酯 ( EA)、含氢聚甲基硅氧烷 ( PHMS)、甲基丙烯酸甲酯 ( MMA)、丙烯腈( AN)为主单体 ,丙烯酸 ( AA)等为功能单体 ,N 羟甲基丙烯酰胺 ( NMA)等为交联剂 ,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法制备了自交联织物涂层剂。经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 :m( BA) / m( EA) / m( PHMS) / m( MMA) / m( AN) =6 .8/0 .5 / 0 .7/ 1 .2 / 0 .8,AA、交联剂、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 3%、4 %、4 %和 0 .3% ,种子和外壳的反应温度分别为 78℃和 82℃ ,反应时间分别为 4 h和 6 h。应用实验结果表明 ,乳液胶膜拉伸强度可达2 .1 3MPa,涂层织物抗静水压可达 6 .85 k Pa,透湿量 ( 2 4 h)达 5 6 1 5 g/ m2。  相似文献   

16.
CO/H_2合成低碳烯烃催化剂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提出了以Fe3(CO)12为母体制备高担载量、高分散CO/H2制取低碳烯烃催化剂的方法,即分布回流浸渍法。用XRD等表征,尽管Fe含量高达11%(mass),但它在载体表面仍处于高分散状态。同时考察了脱羰基温度、不同Fe含量、不同载体对制备催化剂的影响。结果表明,以Y分子筛为载体、Fe含量5.4%(mass)、300℃脱羰基比较适宜,ZSM-5是一种优良的载体,以其制备的催化剂对低碳烯烃选择性高达99.8%  相似文献   

17.
在SiO2载体中引入分子状态的MgCl2后再负载TiCl4,制备了高活性的用于乙烯与1-己烯淤浆共聚的双载体Ziegler-Natta催化剂TiCl4/SiO2-MgCl2。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n(TiCl4)∶n(MgCl2)=10,滴加TiCl4温度为-25℃,n(C2H5OH)∶n(MgCl2)=2.4,m(SiO2)∶m(MgCl2)=1。用激光粒度分析仪、SEM和WAXD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粒径分布、颗粒形态和结晶情况进行表征的结果显示,催化剂的粒径在20~45μm之间,较均匀;且颗粒形态呈球形。当催化剂中Ti的质量分数为5.1%时,该催化剂可高效催化乙烯与1-己烯进行淤浆共聚,催化效率达1.59kg/g,乙烯-1-己烯共聚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1×104g/mol,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16.3,呈宽分布。  相似文献   

18.
SO2-4/TiO2-WO3催化合成丁酮缩乙二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固体超强酸SO4^2-/TiO2-WO3为催化剂,由丁酮和乙二醇反应合成了丁酮缩乙二醇。探讨了SO4^2-/TiO2-WO3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研究了酮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O4^2-/TiO2-WO3是合成丁酮缩乙二醇的良好催化剂,在n(酮):n(醇)=1:1.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5%,以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1.5h的条件下,丁酮缩乙二醇的收率可达71.8%。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稀土促进剂对CO+H2合成二碳含氧化合物的Rh/SiO2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并用TPR、H2-TPD、CO和H2化学吸附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ZrO_2/MnO_x/ZnO催化剂上合成甲基异丙基酮和二乙基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丽  姜文凤  罗洪原  丁云杰 《石油化工》2004,33(11):1060-1062
考察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和反应条件对ZrO2/MnOx/ZnO催化剂反应性能和产物分布的影响。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以673 K为宜。较合适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43 K、反应压力0.6-1.0 MPa、原料配比n(甲醇)/n(甲基乙基酮)/n(水)=1/1/1、原料液态空速1.0-1.5 h-1。在此反应条件下,甲基乙基酮的转化率可达44.36%,甲基异丙基酮的选择性可达41.71%,二乙基酮的选择性可达35.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