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传乾隆母后朝五台山,回京于香山建宝相寺,到承德建殊像寺。本文从五台和承德两座殊像寺的建筑规模和使用情况,阐明两寺并无建筑方面的模仿和宗教方面的联系,供建筑史和清史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龙门禹庙位于山西河津西北12km处的黄河龙门两 岸,是晋陕黄河沿岸胜景建设的杰出代表,也是“龙门胜景” 群的核心建设。在文献考证的基础上,根据薛瑄《游龙门记》 《龙门山全图》、民国历史影像等为代表的多重实证,对禹庙 历史空间进行考证。通过前三章节,即“所建何地”“所建何 人”“禹庙几何”,进一步恢复龙门禹庙空间布局与历史面 貌,并在“胜景何为”中借助视景模拟分析及文献研究,探讨 龙门胜景蕴含的理景智慧及其背后的典型理景手段。最后从三 方面对龙门禹庙胜景研究进行总结,即禹庙表征的晋陕黄河沿 岸“山-水-庙-景”共生演绎特色、禹庙研究的历史观与演进 视角、晋陕营景的多样功能与宏阔视野。  相似文献   

3.
承德外八庙广安寺建于清乾隆盛期,建筑园林随山就势,包括各具特色的十字塔台山门、白台、定慧楼、戒台等建筑。本文收集广安寺陈设档、清宫热河档案、绘画、历史老照片作为史料依据,同时横向对比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等现存藏式喇嘛庙建筑形式,对广安寺的平面布局、单体建筑、功能布置、文化内涵进行了研究。通过 CAD 制图、3D 数字建模、实体模型等方式展现全部建筑群,最大程度还原乾隆初建时期的建筑园林原貌,以期丰富清朝寺庙建筑研究,也对承德其他寺庙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潭柘寺、八大处、大觉寺和红螺寺为例,使用Python语言和R语言对4处园林寺庙的10 785条游人网络点评进行分析,通过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情感分析和主题模型方法揭示此类寺庙景观在当今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公众认知;在此基础上,构建当代公众对园林寺庙景观的体验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研对相关游客的景观体验进行定量评价,并用重要性-绩效分析剖析各评价指标的优势与不足,以此从风景园林学角度揭示园林寺庙的当代保护与利用现状,为今后相关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研究提供审慎参考。  相似文献   

5.
Exit Ltd     
For London-based editor, author and curator Shumon Basar , The Temple of Janus Revisited by Exit Ltd is an effective critique of post-9/11 politics and culture. A virtual re-enactment of the Roman Temple of Janus in Washington DC, it evokes the imminent collapse of the American Empire.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
宜良文庙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建筑及装饰风格不仅受中原官式建筑的影响,还带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其中砖石装饰具有较强的符号性,是文庙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直接体现。本文基于符号学理论,以宜良文庙砖石装饰为例,对文庙建筑中的砖石装饰进行解析。分析其符号的构成和表现手法,探究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并概括宜良文庙的砖石装饰特征。  相似文献   

7.
杨志国 《古建园林技术》2020,(149):76-78转下期
智化寺作为明正统时期的建筑,是研究明代官式建筑营造技术的典型范例,而智化寺最引人入胜的就是各殿堂内檐留下的大量的明代早期的建筑彩画,智化寺内现存各殿内檐的明代彩画非常典雅肃穆,是研究明代北方彩画的重要实例。本文将以智化寺建筑梁枋彩画、天花彩画和藏经橱彩画为主要对象,从用色、构图、纹饰、佛教题材等方面,阐释智化寺明代建筑彩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智化寺作为明正统时期的建筑,是研究明代官式建筑营造技术的典型范例,而智化寺最引人入胜的就是各殿堂内檐留下的大量的明代早期的建筑彩画,智化寺内现存各殿内檐的明代彩画非常典雅肃穆,是研究明代北方彩画的重要实例。本文将以智化寺建筑梁枋彩画、天花彩画和藏经橱彩画为主要对象,从用色、构图、纹饰、佛教题材等方面,阐释智化寺明代建筑彩画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闻喜后稷庙历史沿革、营造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通过与宋《营造法式》、金太阴寺的类比,分析了后稷庙与宋金建筑的异同,并进一步探析了晋南宋金建筑对元代建筑的影响,从而对晋南早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脉络与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是北京城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相传始建于晋代,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但其建筑年代却似乎并不久远。本文在潭柘寺内外碑刻、清代《潭柘山岫云寺志》、《鸿雪因缘图记》、民国《游潭柘山岫云寺记》及建国后档案资料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大致推测出了潭柘寺不同年代的历史格局,分析其格局变迁及这种变迁背后隐藏的影响因素,进而探讨潭柘寺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配合太庙建筑群的修缮保护,对太庙十个单体建筑开展了木构件取样鉴定、树种配置以及选材变迁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切片制片、显微观察、特征检索等方法,对太庙 54 个试样进行树种鉴定,结果表明太庙木构件用材共有 4 个树种,分别为楠木(Phoebe spp.)、杉木 (Cunninghamia spp.)、硬木松(Picea spp.)和云杉(Picea sp.)。本研究为太庙修缮保护中树种的选用提供了数据支撑,也对太庙各单体建筑营造背景有了进一步认知。  相似文献   

12.
香山静宜园香山寺相地选址及布局 理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探索北京静宜园香山寺的历史沿革,分析其相地选址、建筑布局理法,并简述其艺术价值。香山寺坐落于"藏风聚气、背风向阳"的西山东坡山腰的脊线之上,在选址方面充分体现"得体合宜"之相地要领,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的有利生态条件,满足了人居环境的基本需求。香山寺内建筑主要沿中轴布置,起承转合,形成颇具特色的"上宫下寺"的结构,错落的佛殿与自然完美融合,在景观营造方面颇具艺术性。  相似文献   

13.
地方文庙是古代城市平面和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古代城市营建制度的集中反映。文章首先借助历史文献对文庙的形成、发展进行梳理,然后通过地方志的记载厘清了宁阳文庙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最后总结出地方文庙空间形态演变的三个阶段:一是由开放的单体建筑走向封闭的院落空间;二是由单进的院落空间走向多进的序列空间;三是由简单的祭祀空间走向祭祀教育合一的复合空间。  相似文献   

14.
尧庙在山西临汾市城南六华里的尧庙乡,俗称尧王庙。它所在地势平坦、建筑规模宏大。广运殿是尧庙内主体建筑,位于庙内中轴线上,建筑形式奇特,重檐歇山式四周迴廊,前檐带彩楼三间,结构三层,建于唐显庆三年,经历多次修缮,解放前最后一次重葺为民国年间,1985~1986年落架重修。根据掌握的资料,笔者将广运殿落架修复前后的建筑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尧庙在山西临汾市城南六华里的尧庙乡,俗称尧王庙。它所在地势平坦、建筑规模宏大。广运殿是尧庙内主体建筑,位于庙内中轴线上,建筑形式奇特,重檐歇山式四周迴廊,前檐带彩楼三间,结构三层,建于唐显庆三年,经历多次修缮,解放前最后一次重葺为民国年间,1985~1986年落架重修。根据掌握的资料,笔者将广运殿落架修复前后的建筑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韩城城隍庙与其他城隍庙建筑总体布局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少锐  陈峰 《山西建筑》2005,31(15):13-14
在研究韩城城隍庙建筑群的基础上,与其他城隍庙建筑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城隍庙建筑的诸多主要构成要素,探讨了韩城城隍庙在总体布局上的许多特点,使其保持现有的规模、体量、风格。  相似文献   

17.
云居寺初名智泉寺,以寺前有泉徐徐流过而得名。曾悬挂康熙皇帝御笔“西域云居禅林”匾额。因寺内藏有一万四千多块石刻经板,故又称石经寺,为京师著名佛教圣地,有小西天之名。  相似文献   

18.
隆兴寺摩尼殿作为现存具有代表性的北宋早期木构建筑实例,是研究《营造法式》成书前宋辽交界地区建筑营造技术的重要实例。本文从该殿的实测数据入手,通过对隆兴寺摩尼殿抱厦结构的分析,力求对摩尼殿“抱厦”体现的宋辽建筑特点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9.
左奇志 《华中建筑》2009,27(12):180-183
该文指出古德寺圆通殿“建筑造型仿缅甸阿难陀寺。”这一说法似可斟酌,它大部分采用西方中世纪和古典建筑手法,融合了缅式建筑语汇和中式建筑的细节。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法明寺位于昆明市宜良县匡远镇,自唐初建,至今香火延绵不断,虽然目前仅存一殿一塔,但其对云南汉传佛教寺庙建筑研究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论文在实测调研的基础上,参考法明寺碑文记载及梳理相关史料,结合法明寺的历史发展,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法明寺大殿的建构技艺特征,进一步明晰汉传佛教寺院建筑在云南边疆地区的传播发展与地方建构技术的灵活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