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无线传感器网络(W SNs)中簇头与基站的通信方式可分为多跳和单跳2种。如果采用多跳方式,靠近基站的簇头因传送数据较多而导致较早死亡;而在单跳方式中,远离基站的簇头因传送数据能耗太高而很快死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不均衡分簇的数据收集算法,使靠近基站的簇的规模小于远离基站的簇。实验表明:不均衡分簇的数据收集算法能有效地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2.
一种不均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感器网络的通信方式可分为多跳和单跳两种。如果采用多跳方式,靠近基站的簇头因传送数据较多而导致较早死亡,在单跳方式中,远离基站的簇头因传送数据能耗太高而很快死亡。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不均衡的分簇算法,使靠近基站的簇规模较大,给出计算簇规模的方法。实验表明,相对LEACH协议,该算法能延长网络生命周期25%左右。  相似文献   

3.
袁辉勇  刘永逸  戴经国 《计算机仿真》2010,27(3):128-131,178
利用分簇技术可以有效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当簇头以多跳通信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至基站时,靠近基站的簇头由于转发大量数据而负载过重,可能过早耗尽能量而失效;而当采用单跳方式时,远离基站的簇头因传送数据能耗太高而很快死亡。为了均衡簇头的能耗,提出一种基于簇的分时使用单跳和多跳的混合路由算法。仿真实验表明,算法能均衡簇头的能量消耗,有效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雷辉  姜卫东  郭勇 《计算机应用》2013,33(1):124-126
针对现有水声传感器网络(UW-ASN)分簇路由算法存在的能耗不均衡问题,提出了一种能量高效的多跳非均匀分簇(EEMUC)路由算法。通过节点到基站的物理距离建立网络非均匀分层模型,各层区域内的节点根据综合属性值选择簇头,靠近基站的簇的规模小于远离基站的簇。簇间采用多跳路由方式传送数据,从而均衡了簇头的能耗。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簇头数目和节点的剩余能量等性能方面优于低能耗自适应分簇路由(LEACH)和能量高效的非均匀分簇(EEUC)算法,从而提高了水声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效率,并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5.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WSN非均匀分簇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兵  黄冠发 《计算机应用》2011,31(9):2340-2343
分簇算法对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远程监控系统具有较好的节能性,簇首间通过多跳通信的方式将数据传送至基站,靠近基站的簇首由于需要转发大量其他簇首的数据而负载过重,可能因过早耗尽能量而失效,这将导致整个网络分割。针对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存在的能耗不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非均匀分簇算法(PSO-UCA)。它采用PSO算法将所有节点划分为多个规模大小非均匀的簇,靠近基站的簇的规模小于远离基站的簇,因此靠近基站的簇首可为簇间的数据转发预留能量。仿真结果表明,与LEACH算法相比较,该分簇算法可使网络的生存时间延长30%。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LEACH(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协议中,所有节点均通过一跳通信将数据传输到簇头节点使簇头能耗太大而过快衰竭死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跳节能路由协议.簇头之间采用多跳方式将数据传送到基站,避免了单跳通信簇头节点能量消耗过大的问题.利用NS-2(networksimulator-version 2)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优于LEACH,能有效地降低节点的能耗,延长网络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7.
传感器网络中基于能耗均衡的节点优化部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袁辉勇  阙清贤  羊四清 《计算机仿真》2010,27(8):100-102,238
在研究无线传感器的问题中,降低网络能量消耗、延长网络寿命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的重要目标,设计中为降低能耗,分簇是实现目标的主要方法。当簇头以单跳通信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至基站时,远离基站的簇头因传送数据能耗太高而很快死亡。针对矩形监测区域的传感器网络,给出了基于能耗均衡的最大化网络寿命模型,提出了一种非均匀的节点部署算法。通过分析节点的能耗计算出了每层的宽度,并定量规划了每层中需要部署的节点数目。仿真实验表明,非均匀的节点部署算法能有效延长网络的寿命。  相似文献   

8.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非均匀的节点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簇头,经簇头聚合后数据包以多跳方式发送到基站。靠近基站的节点,因转发的数据较多而提早死亡,出现所谓的能量空洞问题。为此,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能耗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非均匀的节点布置算法,得出了一个布置传感器节点的密度函数,在靠近基站的区域内布置较多的节点。仿真实验表明,非均匀的节点布置算法能有效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9.
高效节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屈斌  胡访宇 《计算机仿真》2008,25(5):113-116
现有的分簇式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中,簇大小通常是固定的.簇首间采用多跳通信的方式将数据传送至基站的过程中,靠近基站的簇首由于需要转发大量来自其它簇首的数据而负担过重,可能造成节点过早死亡.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提出一种非均匀分簇的多跳路由协议,根据与基站的距离建立大小不同的簇,靠近基站的簇规模小于远离基站的簇,靠近基站的簇首可以为数据转发预留能量.同时,在簇首选择机制上基于LEAcH做了一定的改进,通过综合考虑簇内平均能量、节点剩余能量等参数,有效避免了低能量节点被选为簇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路由协议能有效地平衡簇首的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LEACH协议的节能型分簇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ACH协议中最高级簇头与基站之间采用单跳通信方式,消耗能量较多。为了降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消耗,提出了一种基于LEACH协议的节能型分簇路由算法。该算法采用平面路由机制建立簇头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路径,所有簇头与基站之间都采用多跳路由方式。与LEACH协议相比,该算法明显改善了网络能量消耗和网络生存时间,并使网络规模不再受到簇头通信半径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传感器节点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簇头,簇头将数据包聚合后再发送到基站。远离基站的簇头,因发送数据的能耗太高而提早死亡。为此,在研究了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能耗后,提出一种非均匀的节点部署算法,得出了一个部署传感器节点的密度函数,在远离基站的区域部署较多的节点。仿真实验表明,非均匀的节点部署算法能有效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非均匀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总被引:94,自引:0,他引:94  
在路由协议中利用分簇技术可以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可扩展性.当簇首以多跳通信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至数据汇聚点时,靠近汇聚点的簇首由于转发大量数据而负载过重,可能过早耗尽能量而失效,这将导致网络分割.该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非均匀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跳路由协议.它的核心是一个用于组织网络拓扑的能量高效的非均匀分簇算法,其中候选簇首通过使用非均匀的竞争范围来构造大小不等的簇.靠近汇聚点的簇的规模小于远离汇聚点的簇,因此靠近汇聚点的簇首可以为簇间的数据转发预留能量.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路由协议有效地平衡了簇首的能量消耗,并显著地延长了网络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现有分簇路由算法,提出了基于节点位置和密度的非均匀分簇路由算法。簇头选举阶段,考虑了节点的剩余能量,并引入竞争机制进行簇头选择;成簇阶段,综合考虑节点与基站的距离、节点密度以进行非均匀分簇,达到节点能耗均衡的效果,同时解决路由热区问题;簇间路由阶段,通过设立通信簇头节点,使簇间数据转发任务从簇头中分离,簇头节点只负责簇内的数据收集和融合,而通信簇头节点负责簇间数据传输,减少了簇头的能量消耗。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路由算法能够有效地均衡网络负载,并显著地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不均匀分簇引起能量空洞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非均匀分簇路由算法。该算法先根据节点剩余能量、节点到基站的距离、节点“度”和节点到簇头的距离等因素选举簇头;没有成为簇头的节点选择加入到距离最近的簇头所在的簇中,从而将整个网络划分为大小不等的簇;然后簇头再根据簇头剩余能量、簇头到基站的距离构造基于最小生成树的最优传输路径;通过簇内节点单跳、树内簇头多跳通信的方式将数据最终传输到基站。仿真结果表明,该路由算法能有效节约能量和均衡节点能耗,从而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的聚类路由算法LEACH和LEACH-C算法,结合这两个算法的特点,设计出簇首个数不变的LEACH-M算法。该算法采用了由基站决定首轮簇首的方式,再由本轮簇首选定下一轮簇首的方法,有效解决了LEACH中簇头随机选择时不是最优位置的问题和LEACH-C中对基站的依赖问题,另外,在簇首选取上,该算法设计出了一种低复杂性的节点权值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在有效地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和提高了基站接收的数据量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与健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