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工接种泡菜与自然发酵泡菜风味物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及气相色谱方法,对人工接种和自然发酵泡菜中的有机酸、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分离于自然发酵泡菜中的植物乳杆菌和酵母菌作为功能菌强化发酵制作泡菜;并研究功能菌对泡菜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发酵泡菜中有机酸和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研究酵母菌不同接种量对泡菜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菌接种量为0.5%时,泡菜中风味物质较多;自然发酵泡菜风味与人工接种功能菌发酵泡菜风味差异较大,不同发酵时间和接种量的泡菜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有所差异,发酵过程中共检出6种有机酸和4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有机酸中草酸、乳酸含量较高,挥发性成分中酯类、醇类、酚类以及二甲基硫化物相对含量较高,是白萝卜泡菜的特征风味成分。  相似文献   

3.
以甘肃大宗蔬菜高原夏菜中娃娃菜的尾菜为主要腌制原料,在传统泡菜工艺腌制的基础上,以0.5%的接种量接种混合菌种(柠檬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短乳杆菌=2:3:1,浓度比),于20℃条件下发酵,通过测定泡菜中还原糖、总酸、氨基酸肽氮、亚硝酸盐含量及挥发性成分对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泡菜的品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发酵过程中,两种发酵方式的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含量均逐渐降低,人工接种发酵的亚硝酸峰值为9.03 mg/kg,自然接种发酵为32.1 mg/kg,在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泡菜中,所含的风味物质主要以烯类、醇类和酯类为主,这三类主要风味物质在自然发酵中占总体香气成分的71.8%,人工接种发酵中占比65.6%。因此,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发酵可以明显地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缩短泡菜发酵周期,自然发酵的泡菜中风味物质更加丰富,但两种发酵方式生成的风味物质已经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4.
植物乳杆菌B2纯种发酵萝卜泡菜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萝卜为原料,以自行分离的植物乳杆菌B2进行单一菌株发酵剂接种制作萝卜泡菜产品,与完全自然发酵产品比较,通过比较发酵周期、发酵酸度、pH、OD值等,并用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产品的风味物质,同时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以B2单一菌株发酵剂接种制作萝卜泡菜,各指标优于自然发酵泡菜。  相似文献   

5.
传统泡菜的微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验室自制的泡菜中分离出1株产酸快的乳酸菌菌株,对其形态特征、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鉴定,并以该菌株为纯发酵剂,在温度30℃条件下,分别以0%、5%、10%、15%、20%的接种量制备泡菜,7d后对自然发酵和人工发酵的泡菜进行品质对比,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发酵组的产酸速度和风味明显优于自然发酵组,为泡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自然发酵与人工发酵泡菜的品质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自然发酵和人工发酵泡菜的品质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在感官品质、有机酸、香气成份、氨基酸含量上无明显差异,但人工接种发酵能显著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缩短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农家自制泡椒中分离并鉴定出三株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并用这几株乳酸菌组合后发酵泡菜,同时设立自然发酵组作对照,分别测定了乳酸菌菌株和1~5 d发酵泡菜的抗氧化活性,以揭示人工接种抗氧化活性乳酸菌在泡菜发酵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添加乳酸菌的泡菜发酵周期比自然发酵泡菜缩短2 d。泡菜发酵实验表明添加乳酸菌发酵泡菜的抗氧化活性远大于自然发酵泡菜的抗氧化活性。到发酵后期,三个发酵组中除DPPH自由基清除率无显著差异外(p0.05),自然发酵组的还原力、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显著低于人工接种组,其中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差异最为显著,均大于自然组清除率28.41%的两倍以上。通过感官品尝实验对泡菜的风味进行初步评估,表明添加乳酸菌发酵泡菜的风味较自然发酵更佳。进一步通过GC-MS对泡菜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证明接种乳酸菌发酵泡菜的风味成分中烷烃和酯类比自然发酵泡菜中更为丰富,二者的总比例在所测峰面积比例中均高出自然组27%~30%。本研究为泡菜的健康发酵和泡菜风味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乳酸菌接种发酵泡菜风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红皮萝卜为原料,分别接种分离自自然发酵泡菜中的乳明串株菌、乳酸乳球菌、食窦魏斯氏、发酵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进行纯种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通过测定泡菜的乳酸菌菌相、总酸度、感官评价、挥发性成分及有机酸,对分离自自然发酵泡菜中不同乳酸菌纯种发酵泡萝卜的风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达到终点时,接种不同乳酸菌发酵的泡菜中大部分乳酸菌的活菌数相差不大,都在7.0lg CFU/m L左右,泡菜液中的乳酸菌几乎全为植物乳杆菌;大部分乳酸菌纯种发酵泡菜中总酸含量4g/kg;不同乳酸菌发酵的泡菜挥发性成分及有机酸的种类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灭菌后的泡菜原材料中分别接种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柠檬明串珠菌NCU027003,室温纯种发酵7d,期间检测泡菜液中挥发性物质与非挥发性物质(葡萄糖、有机酸、氨基酸等)、pH、风味物质香气活度值。结果表明: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柠檬明串珠菌NCU027003纯种发酵泡菜中pH不同程度下降,两株乳酸菌对碳水化合物、有机酸与氨基酸的代谢能力不同;主成分分析表明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柠檬明串珠菌NCU027003纯种发酵泡菜中的代谢物与风味存在显著差异,且有自身的代表性标志代谢物与风味因子。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柠檬明串珠菌NCU027003对泡菜代谢物与风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不同发酵剂对泡萝卜品质的影响,将6 种不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发酵剂接种泡萝卜7 d,分析发酵过程中基本理化指标、质构特性、亚硝酸盐、17 种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发酵剂2的泡萝卜品质最佳,在接种第4天即可达到成熟。发酵至第7天,发酵剂3接种泡萝卜硬度略高于其他组(P>0.05),且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国家限量卫生标准。发酵过程中,泡萝卜所含氨基酸、有机酸种类丰富,其中接种发酵剂2泡萝卜在发酵7 d甜味和鲜味氨基酸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谷氨酸含量最高,为(0.18±0.01)mg/g,有机酸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给予泡萝卜良好的风味品质。综合分析,发酵剂2能为高品质泡萝卜专用发酵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