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Planning》2018,(35)
<正>三年级(上册·苏教版)单元习作八[习作要求]对诗句的研究报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意思是不知道庐山真正的样子,是因为自己就在这座山里。为什么作者不知道庐山真正的样子呢?因为作者身在庐山之中,视线被庐山的峰峦限制,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  相似文献   

2.
·〔斯芬克士〕(SPinx)人头狮身之怪物,埃及有古石刻像,仰首蹲坐于金字塔旁,高约二十公尺,幅四十公尺。相传谓此怪常坐路旁令行人解谜,不能者,则扑杀之,后狄压帕斯(OEdipus)解其谜,此怪遂自投海溺死。今理想画家常用之以象征神秘。·〔新台〕《诗·邶风》卫宣公为其子伋娶于齐,而闻其美,欲自娶之,乃作新台于河上而要之,国人恶之而作此诗以刺之。按新台故址在山东省濮县东黄河北岸。《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遥鄄城县北,河之北岸有新台。·〔斫〕竹角切,音琢,斫也,削也。《楚辞九章·怀沙》:“巧垂不斫兮。”又雕饰也。《礼·檀弓》:“木不成斫。”  相似文献   

3.
鸳鸯是爱情的象征,人们把恩爱夫妻喻为鸳鸯。其实在我国古代,最早是把鸳鸯比作兄弟的。《文选》中有“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商”的句子,而从诗中“骨肉缘枝叶”、“兄我连枝树”等句看,这显然是一首兄弟间的赠别诗。晋人郑丰有《答陆士龙诗》四首,第一首题名《鸳鸯》,序文说:“鸳鸯,美贤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显  相似文献   

4.
《诗经·豳风》有“七月烹葵及菽”。《仪礼·士虞礼》有“夏秋用生葵”的诗句。这个“葵”没疑问,是古代广布全国的野葵,后来又叫冬寒菜、冬苋菜(Malva uerticillata L.),开淡红色的花。从前人对它评价很高,说“葵为百菜之王,备四时之馔”(见明人《农桑通诀》)。六朝著名文人鲍照《园葵赋》说它“甘旨蓓脆,柔滑芬芳”,可见口感甚好。它还有医疗作用,“消淋逐水,润胃调肠”。野葵直立茎高不过60~90厘米,《本草》称它“卫足”,因为它的叶子朝向太阳,由东而西。晋陆机《园葵》诗“朝倾东北荣,夕颖西南晞”。倒有点和菊科向日葵有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针对有关法律责任规定不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突出问题,按照明确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和强化纠正措施的原则,对公安消防机构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作出了具体规定(见第五十二条),并明确指出:凡“有违反本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见第五十三条)。这里的“构成犯罪”即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根据《刑法》有关规定,与违反《消防法》的行为相关的犯罪共有六大类。  相似文献   

6.
李理  莫银鹰 《建筑》2014,(6):42-44
“目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仙李白远观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情不自禁,挥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飞流直下三干尺”,水流飞腾之势,高下曲直,畅流自如,“疑是银河落九天”,万水奔江之势,奋然而趋,浩浩荡荡,其态来不可遏,去不可止,开合来去之间,优游不迫,万化皆流。  相似文献   

7.
近来偶翻中医书籍,读到关于“标本”的论述,其中的道理与消防工作竟大有相通之处,颇受启发。 “标本”,是中医治疗学上的一条重要法则。何谓“标本”?举例而言,人与疾病相比,人体为本,疾病为标;以疾病而言,病因为本,表症为标;以病的新旧言,病在内为本,病在外为标。因此在治疗上,总的原则是治疗当求其本,“本正则标自清退”。这是根本的疗法。当然也有些变通,比如一个喉风病人,虽然他的致病原因是本,若不将咽肿去除,就连药也吃不下去,故要选用针刺法,砭齿喉头恶血,然后才好用药。这就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但最终还得在治本上下功夫,不然,仅将喉头恶血刺出,不久又会重新肿胀,乃致化脓恶变而危及生命。所以《黄帝内经》上说:“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为妄行。”  相似文献   

8.
1997年元月29日凌晨,一把大火将长沙市燕山酒家付之一炬,40人丧生火海。恶噩传开,举世震惊。值此燕山酒家火灾一周年之际,本刊特别推出《“燕山”——一曲悲壮的歌》、“119”沙龙《群说纷纭话“燕山”》及一篇杂文《莫把令箭当鸡毛——从燕山火灾谈开去》,以敬挽死者、歌颂英雄、警醒麻木不仁者。  相似文献   

9.
听着《钗头凤》,黯然伤神、泪如泉涌,我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于是想作首诗献给在“1.26”火灾中牺牲的战友肖忧、鲍赟、胡超。“洞庭岸,  相似文献   

10.
正寺庙园林最早出现于公元4世纪。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6—396年),僧人慧远在庐山营造东林寺。据慧皎《高僧传》:"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构,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置禅林,森树烟凝,石径苔生。"这便是在自然景观环境中设置人工禅林的先驱。  相似文献   

11.
百花食谱之五:牡丹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胜利 《园林》2006,(5):48-49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毛茛科、芍药属,栽培品种极多,有单瓣和重瓣,红色、白色和黄色等。入馔多用红、白单瓣者。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明钱洪《赏牡丹》一诗赞道:"国色天香映画堂,荼縻芍药避芬芳。"唐刘禹锡《赏牡丹》诗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徐凝的《牡丹》诗写道:"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白居易的《牡丹芳》一诗中也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描述。国中牡丹以洛阳者最为著称。《事物记原》载"武后诏游後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故洛阳牡丹冠天下。"牡丹花品种极多,最著名的要数姚黄和魏紫。姚黄形似皇冠、色如鹅黄,被尊为花王;魏紫色紫如晶,被称为花后。如  相似文献   

12.
刘源  敏华 《城建监察》2007,(1):53-5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三国时刘备留给儿子刘禅遗言中的两句话。刘备临终前为何要特意叮嘱儿子这样两句话呢?就是因为“小善”与“小恶”常常因其小而被人们忽视,以至因“善小”而不为,因“恶小”而为之,所以需要特意提醒,以期引起时时注意。事实上“大善”、“大恶”往往是由“小善”、“小恶”发展而形成。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2)
歌颂爱情和青春,是何其芳30年代诗的一个重要的主题。《预言》作于此时,这首诗带有"纯诗"之美,语言充满幻想与朦胧,婉转哀沉。本文运用"张力理论"对《预言》进行分析,以从新的角度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14.
详细论述了做沥青三大指标试验时操作经验,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操作性不强的“漏洞问题”作了阐述,提出解决“漏洞问题”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20)
<正>又到7月,想必美丽的庐山上又是游客如织。庐山上有一个电影院,这里常年放映着同一部电影,那就是1980年在全国公映的《庐山恋》。40年过去了,这部电影在庐山上的放映已经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庐山恋》是改革开放初期大陆最早的爱情片。1977年的秋天,侨居美国的前国民党将军周振武的女儿周筠乘车来到庐山,故地重游。坐在车内的周筠痴痴地  相似文献   

16.
卜复鸣 《园林》2007,(8):14-15
网师园的殿春簃是一组仿明式的建筑庭院(图1),它作为园林中的内庭,幽静而淡雅,简洁又明快,故其誉甚隆。古人以为,一春花事,以芍药为殿,北宋哲学家邵雍有(《芍药》诗云:“一声啼鴃画楼东,魏紫姚黄扫地空,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此地旧以种植芍药而闻名于当时,故以诗立景,以景会意,便以“殿春”名之(图2)。  相似文献   

17.
章怡维 《园林》2001,(8):14-15
瀑布《园冶》注释对瀑布的描述:“水由峭壁或高处高泻,其势汹汹,水沫飞溅,遥望如匹练下垂。”我国有许多诗词是描写瀑布的,最闻名遐迩的如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水体自由跌落,二是水体沿斜面急速滑落。这两种形式因瀑布溢水口(堰口)高差,水量、水流斜坡面的种种不同而产生千姿百态不同的水姿。  相似文献   

18.
说“楼”     
说“楼”高潮《说文解字》谓“楼,重屋也”,字形从木从娄,本意是“木构的重迭的屋子”。从木不消解之,中国的楼自古即为木构已尽人皆知。“娄”《说文解字》,字形作,谓,“空也”,亦即老子“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的...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1)
<正>"势"字依说文:盛权力也。现代解释:(1)权力,权势。(2)力量;气势。(3)形势,情势。(4)姿态。(5)样式;架式。魏晋讲书论的典籍中以"势"名的有蔡邕的《九势》(依成说。是否蔡邕作,存疑),讲正字书写的笔势即运笔规律;卫恒的《四体书势》(《草书势》、《篆势》、《字势》、《隶势》),《草书势》以形象化的语言讲草书笔画的动势,《篆势》讲形神关系,《字势》以自然形象比拟字形与意境的关系,《隶势》讲笔画与意象的关  相似文献   

20.
去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江泽民同志的两首七绝诗。诗虽作于1998年3月19日,但内容的跨度,却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整整八年的伟大实践,显示着一个团结奋斗、务实兴邦的重大主题。作者在诗前小序云:二首七绝系“忆旧”、“思今”之作。 (一) 第一首为《忆旧》: 寒江雪柳日新晴, 玉树琼花满目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