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张利 《西北水电》2022,(6):49-53
传统人工快渗(CRI)系统对污水中的氮、磷污染物去除性能较差,难以达标排放,限制了其推广。为了提高CRI系统的净水性能,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构建了活性污泥淹没式人工快渗(S-CRI)系统,探究其对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稳定运行后,S-CRI系统可实现90%以上的COD去除,出水效果更优;S-CRI系统能去除更多的NH+4-N和TN,去除率均值分别超过95%、85%,相比传统CRI系统的脱氮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经S-CRI系统处理后,TP出水浓度较低,去除率同样高于90%;出水有机物、氮、磷浓度均符合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一级A标排放要求。S-CRI系统应用于污水高效除碳、脱氮、除磷可行,对改善CRI系统净水性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工快渗(CRI)处理工艺具有管理简单、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等特点,适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目前,CRI的氧化还原环境主要依赖湿干交替运行,试验设置了三组不同的CRI系统,对设置通风管优化复氧环境和采用不同填料去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论证了CRI系统在城镇污水处理方面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建各类水库近10万座,水库建设改变了原河流水动力条件,影响了水体物质场、能量场、化学场和生物场,究竟是"削减了水体净化功能"还是"强化了水体去污能力"目前尚不明确.本文系统总结了开放水体脱氮过程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厌氧反硝化(Denitrification)、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相似文献   

4.
浅谈人工湿地对面源污染中氮素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的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探讨了不同湿地植物和不同水流方式的人工湿地对农业面源污染中氮素的去除效果。文章从氮素的去除机理出发,通过植物和水流方式两个方面对氮素的去除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不同湿地植物对氮素净化效果有差异,但总体来说湿地植物的生物量越大、根系越发达净化效果越好;湿地系统脱氮过程中,大部分氮是由微生物作用去除的,而复合式湿地及根系发达的湿地植物对微生物作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系统)是在传统污水快速渗滤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具备水力负荷高(1~2 m/d)、净化效果好等优点,是目前中小城镇污水、微污染河水处理的重点推广应用技术。介绍了CRI系统在深圳观澜河支流牛湖河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并对其快渗池内菌群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出水CODCr、氨氮、SS等主要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Ⅴ类水质要求,同时研究了快渗池中菌群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TN的去除是污水处理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多段式AO工艺是一种分段进水强化脱氮的生物处理工艺,是一种起源于传统技术而优于传统技术的新工艺,具有脱氮除磷效率高、碳源利用充分、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本文介绍了多段式AO工艺脱氮的原理及效果、特点、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介绍了该工艺在深圳福田水质净化厂的实际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7.
稳定塘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总结了稳定塘中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机理,稳定塘中的有机物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吸附、有机颗粒的沉降和截滤作用去除;硝化/反硝化、水生植物吸收、NH3挥发这3个过程为TN的主要去除机制;磷的去除涉及底泥对PO43-的吸附/解吸、有机磷氨化、磷的扩散、水生植物吸收等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介绍了新型稳定塘技术以及塘与传统生物法组合、各类塘型组合工艺。指出今后的稳定塘将朝着强化机理、提高效率、完善设施、塘型优化组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土柱实验装置模拟渭河渗滤系统,研究了含有硝态氮污染的河水以及苯胺污染的河水在渭河渗滤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净化机制,得出:河流渗滤系统对硝态氮污水有很大的净化作用,其净化机制主要是反硝化作用,对硝态氮的去除率达到100%;河流渗滤系统对硝态氮和苯胺共存的污水也有很大的净化能力,其净化机制主要是反硝化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对硝态氮和苯胺的去除率均达到100%。最后定量研究了二者在河流渗滤系统中净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土地处理系统在尾水处理回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处理系统充分利用了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净化能力,既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又可去除造成水体富养化的氮、磷等污染物.以济南市水质净化一厂为例,探讨了土地处理系统处理尾水的可行性.尾水处理后回用于黄台电厂,缓解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符合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具有一定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受污染水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戴之荷 《给水排水》2002,28(1):8-12
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受污染水净化处理技术的分析 ,结合我国国情及常规处理工艺的特点 ,探讨了强化混凝、强化沉淀和强化过滤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净化机理 ,并提出采用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处理受污染水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对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造成的潜在健康风险,分析了农村常用的处理工艺,包括人工快渗、A/O活性污泥及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联合人工湿地以及MBR法的杀菌效果及出水特点,并在目前适用的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及紫外线3种消毒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消毒工艺、参数选择及相关风险防控措施,为疫情防控期间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提出以天然河砂与沸石和火山岩混合的人工快速渗滤填料改进方式,考察了新型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温榆河原水的可行性与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相比单独天然河砂填料,混合填料下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出水的CODCr、NH3—N和TN去除率得到显著提高。当天然河砂与沸石混合比为3:1时,系统出水CODCr、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4.7%、97.1%、31.8%和44.9%。当天然河砂与火山岩混合比为3:1时,系统出水CODCr、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8.2%、98.6%、40.8%和34.5%。运行稳定后,天然河砂与沸石混合填料的滤池平均水力负荷达到了4.1m/d和3.6m/d,分别是单独天然河砂的1.52倍和1.33倍。  相似文献   

13.
人工快渗(CRI)系统是一种广为人知的无动力生态处理技术措施,但传统CRI系统存在对氮、磷去除率普遍较低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海绵铁、沸石、火山岩、红壤土和杂沙作为填料,构建了一个改良型CRI系统,在水力负荷为1 m~3/(m~3·d)的条件下,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试验进水,进行为期20天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运行16天后出水TP、TN和NH_3-N浓度均趋于稳定,稳定后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0.21 mg/L、8.38 mg/L和2.34 mg/L,能分别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的0.5 mg/L、15 mg/L和5 mg/L的限值。TP、TN和NH3-N三项指标的总平均去除率为84.44%,远高于传统CRI系统的44.06%总平均去除率。该研究成果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提供了一项行之有效的生态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地表微污染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定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净化微污染地表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三家店水库下游的京永引水渠旁建立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开展了不同季节三家店水库微污染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高温季节,CODM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和65%,去除率随着渗透速率的提高而降低,但是变化不明显;随着水温的降低,CODMn的去除率开始下降。在低温季节,CODMn的去除率明显随着渗透速率的提高而显著降低,而NH+4N受温度和渗透速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其平均去除率仍可达到60%。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微污染地表水中CODMn和NH+4N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且该系统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仍可以正常运行,但为保证净化效果,需要适当减小渗透速率。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乡镇生活污水人工快渗处理中的氮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乡镇生活污水为水源,以三峡库区特有的滤料为介质,研究了三峡库区乡镇生活污水人工快渗处理中氮素的转化行为.结果表明:人工快渗技术用于三峡库区乡镇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极为有效,其出水总氮、氨氮及硝氮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0.18mg/L、6.26mg/L及3.08mg/L,T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  相似文献   

16.
紫鹊界梯田位于湖南省新化县水车镇,是一处新发现的我国古代农耕稻作文化遗存。从水流运动与循环角度对紫鹊界梯田原生态自流灌溉过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该过程的因素进行系统归纳与分析。梯田自流灌溉过程是地面灌溉与地下灌溉的耦合过程,雨季以地面灌溉为主,旱季以地下灌溉为主。影响该过程的因素主要有植被、地质、地貌、人类活动及气候等,这些因素对实现梯田的自流灌溉缺一不可。植被拦截和接纳降水,构成地面灌溉水源,特殊地质形成地下“隐形水库”,构成地下灌溉水源,两者一道对梯田区水资源进行调配,保障梯田在旱季得以灌溉。梯田区气候特征的垂直性变化,增大了灌溉过程输入性水源的补给。当地农民对梯田精耕细作,实现了对梯田灌溉水源的“开源”与“节流”。特殊地质限制地下灌溉速度,而中山地貌和相对较陡的坡度,加快地下灌溉速度,两者在相互作用中取得平衡,从而保障旱季地下灌溉的时长。  相似文献   

17.
东风水电站在岸溢洪道大型定轮闸门的制造,包括下料、组装、焊接、机械加工、止水装配等主要工艺措施,并介绍其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律的探索,总结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承压部件磨损的影响因素。应用过程控制的方法,针对设计、安装、运行、检修等环节提出了有效的磨损控制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资源约束下PERT施工进度计划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资源限制下PERT施工进度计划的工期资源优化问题,引进评价风险量的关键指标———活动关键度指标(ACI)和重要度指标(CRI),采用0-1整数规划技术,建立资源配置优化模型以及优化计算方法;运用Delphi7.0和Lindo工具,开发了该方法的应用程序,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考虑进度风险因素的优化模型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