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冻方式和条件对南极磷虾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感官检验、出肉率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指标,分析自然解冻、微波解冻、静水解冻和流水解冻方式对南极磷虾品质的影响,并对静水结合流水的解冻方式进行探讨和优化。结果表明,自然解冻和静水解冻方式很难保证南极磷虾品质,微波解冻和流水解冻对南极磷虾品质较好,但各自仍存在缺点。采用静水结合搅拌解冻方式的L9(34)正交试验,确定南极磷虾解冻最佳工艺为静水温度为15℃,浸泡时间为7 min,搅拌速度为40 r/min。在此条件下南极磷虾感官评分为9.4,出肉率为40.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96.8 mg/10 g,解冻时间共为14 mi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冻藏(—18℃)条件下南极磷虾脂质品质的变化规律。方法:以脂质提取率、甘油三酯(TG)含量、胆固醇(TC)含量、磷脂(PL)含量、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虾青素含量、过氧化值(POV)、茴香胺值(A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等为衡量指标评价冻藏过程中南极磷虾脂质品质的变化。结果:贮藏90 d,南极磷虾中脂质提取率、TG含量、TC含量和PL含量分别由4.79%、34.2%、2.08%、31.1%降低至4.29%、27.8%、1.68%、19.6%,FFA含量由14.5%升高至38.0%;POV值、AV值显著升高,TB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虾青素含量由389.2μg/g降低至326.5μg/g,变化显著(P0.05)。结论:在—18℃冻藏条件下,南极磷虾脂质仍存在较大程度的水解及氧化变化。因此,加快高效贮运技术的开发将是实现南极磷虾资源高值化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南极磷虾粉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4 ℃和40 ℃条件下,光照、氧气条件对南极磷虾粉贮藏性的影响,将南极磷虾粉储藏于8种不同条件下,以色差、总虾青素、硫代巴比妥酸、游离脂肪酸、吡咯含量为指标,分析其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4 ℃贮藏温度下,南极磷虾粉的各指标变化均不显著。而在40 ℃贮藏温度下,有氧条件下光照组氧化降解最多,总虾青素、TBARS、吡咯分别达(14.46±2.40) nmol/g、(56.33±2.29) mg/kg、(168.00±1.43) μg/g;有氧条件下避光组水解酸败最多,FFA的含量最大为7.92%。结论:贮藏于低温环境下有利于虾粉的品质保持。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解冻方式对冷冻南极磷虾肉品质的影响,采用低温解冻、静水解冻、超声解冻和空气解冻对南极磷虾肉进行处理,分析解冻方式对南极磷虾肉保水性、水分分布、蛋白质降解程度和滋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超声解冻和空气解冻相比,低温解冻和静水解冻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内部水分结构完整;低温解冻耗时虽较长,达98.42 min,但解冻后TCA溶解肽含量显著低于其它3组(P<0.05),鲜味氨基酸比例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超声解冻耗时最短,为21.83 min,而解冻后非蛋白氮(NPN)含量最多(P<0.05)。空气解冻的必需氨基酸比例为11.58%,显著低于其它3组(P<0.05)。4组间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低于10 mg/100 g。由滋味活性值(TAV)可知,解冻后的南极磷虾肉以甜味和苦味为主,且空气解冻后苦味氨基酸占比最大(P<0.05)。结论:低温和静水解冻更适合南极磷虾肉的解冻,而超声和空气解冻后的南极磷虾肉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超声波辅助解冻对南极磷虾品质及其后续冷藏特性的影响,采用网袋和塑料袋两种方式包装冷冻南极磷虾虾块,分别进行静水解冻和超声辅助解冻,并通过感官评分、微生物生长情况、硬度、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胰蛋白酶活力以及低场核磁共振氢质子信号强度等指标,分析南极磷虾解冻后的冷藏特性。结果表明,网袋包装和塑料袋包装的静水解冻时间分别为105 min和145 min,而超声波辅助解冻分别耗时65 min和75 min,解冻效率较高。各组样品解冻后在4℃冷藏条件下贮藏24 h后感官评分下降至不可接受值;解冻前、后及冷藏28 h内菌落总数均低于2.5(lg(CFU/g)),PPO活力、胰蛋白酶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TVB-N含量持续上升;冷藏期间网袋包装南极磷虾品质劣变较塑料袋包装缓慢。综上,网袋包装的超声波辅助解冻不仅可以加快解冻速率,还兼具清洗作用,有利于提高磷虾的耐贮藏性。  相似文献   

6.
以解冻后南极磷虾的蒸煮损失、表面活性巯基、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和菌落总数为指标,分析了低温解冻、流水解冻、碎冰解冻及室温解冻对船上冻结南极磷虾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解冻方法对南极磷虾的蒸煮损失没有明显差异(P<0.05);流水解冻方法南极磷虾的菌落总数较高,TVB-N和TBARS含量较低;低温解冻方法解冻时间较长,很难保证南极磷虾的品质;室温解冻方法南极磷虾的TVB-N含量最高。与其他解冻方法相比,碎冰解冻更适合保证南极磷虾品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南极磷虾脂质的亚临界丁烷提取工艺。测定了南极磷虾脂质的酸值、过氧化值、氟含量、生育酚含量、虾青素含量、磷脂含量及磷脂种类组成、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亚临界丁烷提取南极磷虾脂质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动态提取时间120 min(单次提取时间30min、提取4次)、提取压力1.0 MPa、提取温度40℃;在较佳工艺条件下南极磷虾脂质提取率为21.39%;提取的南极磷虾脂质的酸值(KOH)10.6 mg/g,过氧化值3.01 meq/kg,虾青素含量248.4mg/kg,生育酚含量67.7 mg/kg,磷脂含量28.68%,其中磷脂中磷脂酰胆碱占71.20%;磷脂酰胆碱中脂肪酸组成与甘三酯的基本一致,但磷脂酰胆碱中EPA和DHA含量明显高于甘三酯的。  相似文献   

8.
以南极磷虾油中总虾青素含量、磷脂含量和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正己烷-乙醇溶剂体系对南极磷虾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优选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分子种组成进行检测分析;以ICR小鼠为模型动物,采用单次灌胃不同剂量南极磷虾油的方法,考察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在小鼠体内的消化过程和生物可接受率,并对比研究了南极磷虾油源和雨生红球藻源虾青素生物可接受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60%正己烷-乙醇溶液是提取富虾青素南极磷虾油的最佳溶剂组成,经分析得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南极磷虾油中含虾青素双酯占73.5%、虾青素单酯占24.8%、游离态虾青素占1.62%;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双酯在小鼠体内被分解为虾青素单酯和游离态虾青素;灌胃24 h后,低、中、高剂量组虾青素的生物可接受率差异不显著,其生物可接受率约为74%;南极磷虾油源虾青素的生物可接受率约为雨生红球藻源虾青素的1.25倍。本研究结果为南极磷虾油定向化生产和膳食营养特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南极磷虾油对天然虾青素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虾青素组、南极磷虾油+虾青素组、鱼油+虾青素组,按照成人每日摄入南极磷虾油2 g/d或鱼油2 g/d、虾青素12 mg/d等量换算,灌胃给予大鼠脂肪乳剂,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猪胆盐溶液,检测灌胃后不同时间节点大鼠肠道内容物、小肠绒毛、血清中虾青素含量的变化,根据血清AUC_(0-t)值评价生物利用度。结果显示,南极磷虾油+虾青素组和鱼油+虾青素组大鼠肠道内容物、小肠绒毛、血清中虾青素检出量较虾青素组显著提高(P0.05)。南极磷虾油+虾青素组大鼠血清虾青素含量峰值为(15.8±2.09)μg/L,是鱼油+虾青素组【(3.94±0.27)μg/L】的4.02倍(P0.05),是虾青素组【(1.89±0.26)μg/L】的8.37倍(P0.05)。南极磷虾油+虾青素组大鼠血清AUC_(0-t)值为(108.4±2.34)μg·h/L,是鱼油+虾青素组【(23.4±0.46)μg·h/L】的4.63倍(P0.05),是虾青素组【(14.4±0.21)μg·h/L】的7.55倍(P0.05)。南极磷虾油可显著改善虾青素的生物利用度,效果优于鱼油。本研究可为新型南极磷虾油衍生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一种南极磷虾变温热风干燥工艺,以干燥时间、蛋白质、脂肪、虾青素含量为指标,研究第一段干燥温度、第二段干燥温度、水分含量节点对南极磷虾干燥效果的影响,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评价干燥效果,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南极磷虾干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南极磷虾变温热风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第一段干燥温度55℃,第二阶段干燥温度85℃,水分含量节点50%。此优化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干制南极磷虾蛋白质、脂肪、虾青素含量和干燥时间分别为69.24%、19.79%、232.72μg/g、300 min,干燥效果综合评分为99.05。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增加了乙醇复溶步骤,分别对太平洋磷虾粉以及鲜太平洋磷虾进行油脂提取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虾粉为原料,用95%乙醇分别提取太平洋磷虾油和南极磷虾油,对虾油中游离脂肪酸、虾青素、磷脂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溶剂为95%乙醇;对于鲜虾,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5℃、料液比1∶12、提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为12.99%;对于虾粉,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5℃、料液比1∶10、提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为20.00%;太平洋磷虾油磷脂含量高于南极磷虾油的,为39.53%;两种虾油虾青素含量接近;太平洋磷虾油游离脂肪酸含量略高于南极磷虾油的,为9.21%;太平洋磷虾油脂肪酸种类较多,两者EPA、DHA总含量接近,南极磷虾油EPA含量较高,太平洋磷虾油DHA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解冻方式对南极磷虾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磷虾蕴藏量巨大,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是最具开发潜力的动物来源蛋白库,但具有富集氟的特性。在磷虾加工过程中,解冻方式对于磷虾的感官品质影响较大,本文选取4℃低温解冻和16℃室温解冻两种解冻方式,从感官评价入手,着重研究硬度,结合磷虾氟的迁移变化探究解冻方式对于南极磷虾加工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解冻时间和解冻温度对于磷虾感官评分、氟的迁移影响显著,解冻时间对于4℃低温解冻方式下磷虾的硬度影响显著,对于16℃室温解冻方式下磷虾的硬度影响不显著。相较于4℃低温解冻,16℃室温解冻过程中磷虾感官评分下降幅度大,硬度变化不显著,氟迁移迅速。综上所述,低温解冻有利于保证南极磷虾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不同解冻方式对猪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自然空气解冻、静水解冻、微波解冻和低温解冻4 种不同解冻方式对猪背最长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分析猪肉解冻过程中食用品质特性、全质构特性、肌浆蛋白和全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冻结猪肉经静水解冻后,肌肉pH值接近6.0,解冻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较低,静水解冻使猪肉的保水性维持较好。冻结猪肉解冻过程中肌浆蛋白和肌肉全蛋白浓度的变化对肉质构特性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微波解冻有利于保持猪肉的嫩度和色泽,且通过微波解冻的冷冻猪肉其肌肉全蛋白含量较高,肉品的全质构特性较好。4 种解冻方法中,静水解冻和微波解冻能较好地保持解冻猪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以南极磷虾为研究对象,采用丙酮提取南极磷虾中的虾青素。优化硅胶柱层析技术分离虾青素双酯、单酯及游离虾青素;筛选合适的展开剂,利用薄层层析法对得到的样品进行鉴定;通过Chiralpak IC柱鉴别其立体结构;运用C_(30)-HPLC法测定不同形态虾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硅胶柱层析以不同比例的丙酮-石油醚溶液梯度淋洗,可以分离制备虾青素双酯、单酯及游离虾青素; V(正己烷)∶V(丙酮)∶V(乙酸)=8∶2∶0. 2为薄层层析最佳展开剂。南极磷虾中不同形态虾青素均由3S,3'S、3S,3'R、3R,3'R 3种光学异构体组成,虾青素双酯和单酯中3R,3'R所占比例 70%,3S,3'S的比例最低。南极磷虾中总虾青素含量为18. 9 mg/kg,其中虾青素双酯中虾青素含量为12. 0 mg/kg,虾青素单酯中虾青素含量为6. 1 mg/kg,游离虾青素含量为0. 8 mg/kg。  相似文献   

15.
不同解冻方式对早熟中华绒螯蟹品质和滋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低温解冻、15℃自然解冻、15℃流水解冻(水流流速100 m L/s)、微波解冻(功率150 MHz)四种方式对冻藏早熟蟹进行解冻,通过测定蒸煮损失率、p H、TBA值、TVB-N值、肌原纤维蛋白特性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评价解冻方式对蟹肉品质和滋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解冻时间最长为675 min,微波解冻时间最短为5 min,自然解冻和流水解冻时间分别为135、52 min。微波解冻后蟹肉的解冻损失率、TBA值和表面疏水性最高,分别为2.89%、0.29 mg/100 g和53.54μg,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含量最低分别为69.09、64.16 nmol/mg;自然解冻后蟹肉蒸煮损失率最高为50.99%;低温解冻后蟹肉pH、TVB-N值最高,分别为7.23和11.71;流水解冻后蟹肉pH、TVB-N值和表面疏水性最低,分别为6.95、10.60和35.29μg,蟹肉中呈味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158、10.645 mg/g,明显高于其它三种解冻方式,蟹肉品质和滋味较好。因此,流水解冻最适宜作为冻藏早熟蟹的解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南极磷虾粉中虾青素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南极磷虾粉中虾青素的提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虾青素含量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虾青素含量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了虾青素含量与提取过程中各因素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并通过响应面优化法确定虾青素提取方法的最佳条件:提取温度51.41℃、料液比63.13∶1(mL∶g)、提取时间61.15 min,此条件下虾青素含量达到最大为179.00 mg/kg。经过实验验证,南极磷虾粉中虾青素含量可达到179.21 mg/kg。  相似文献   

17.
牦牛乳营养丰富,由于泌乳期较短人们常用冻藏的方式贮存,但是不同解冻方式对牦牛乳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观察不同解冻方式(4℃冷藏解冻、室温静水解冻、40℃水浴解冻、微波解冻)下-20℃和-40℃冻藏乳的品质差异。结果显示,静水解冻的冻结乳pH较低,菌落总数最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营养成分含量也最低;冷藏解冻的冻结乳脂肪聚集程度最明显,稳定性最差;由于微波温度较高,使得微波解冻下牦牛乳的脂肪氧化度和蛋白水解度较高,营养成分含量偏低。相比较而言,40℃水浴解冻后乳的稳定性较高,解冻时间快,营养成分损失较少。此外,-40℃冻藏乳的蛋白和脂肪含量显著大于-20℃冻藏乳,提示冻结速率越快解冻时对乳品质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测定南极磷虾及其制品中虾青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样品经无水MgSO_4去除水分,以丙酮提取目标物,200 mg N-丙基乙二胺(PSA)填料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经0.02 mol/L氢氧化钠甲醇溶液皂化12~16 h后,经YMC-Carotenoid C30色谱柱分离,经甲醇、叔丁基甲基醚和1%磷酸水溶液的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测定。结果南极磷虾和南极磷虾粉中虾青素的定量限分别为2.5 mg/kg和5 mg/kg;在0.1~10 mg/L时,全反式虾青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77.9%~91.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42%~8.75%。不同磷虾粉产品中虾青素的含量差异很大。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适用于南极磷虾及其制品中虾青素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南极磷虾油的醇提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系统考察了提取溶剂、液料比、提取时间对南极磷虾油得率、磷脂和总虾青素含量的影响。利用HPLC、GC/MS等方法对最佳醇提工艺条件制备的南极磷虾油进行主要功效成分分析,并经热处理实验,探究不同抗氧化剂对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磷虾油最佳醇提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95%的乙醇、液料比为10 mL/g、提取时间为137.3 min。该工艺条件制备的南极磷虾油得率为13.6%±1.2%,磷脂和总虾青素含量分别为33.62%±2.48%、210.46±5.95 mg/kg,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总脂肪酸的41.58%,且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A。通过添加抗氧化剂可显著提高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的耐热稳定性,其作用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迷迭香提取物(0.02%,w/v)+生育酚(0.02%,w/v)、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0.02%,w/v)、迷迭香提取物(0.02%,w/v)和生育酚(0.02%,w/v)。本研究结果可为南极磷虾油的工业化生产及其贮藏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响应面法优化南极磷虾壳中虾青素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极磷虾壳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研究虾青素的最优提取条件,为南极磷虾的加工利用提供依据。以虾青素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实验因素及其水平,并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是料液比为1:5(g/mL)、提取温度为30℃、提取时间为7h,提取级数为2级,此实验范围内虾青素的提取率达到最大值131.56μ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