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粒.利用拟三元相图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比、水相变化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并得到了稳定的油包水型微乳液.对含硅酸钠的微乳液酸化后可制备得到二氧化硅颗粒,其粒径约为30nm,晶型为β-石英.  相似文献   

2.
W/O型微乳液以其独特的结构可以用来制备纳米粒子的微反应器.为了遴选一个适用于制备纳米粒子的微乳液体系,利用相图分别研究了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和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混合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烷烃、温度等对W/O型微乳液的形成及微乳区面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m(Span80)/m(Tween80)质量比为10/2,正己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且混合表面活性剂与正己醇的质量比为2/1,正辛烷为油相,温度为40℃,是一个适合用于纳米微反应器的W/O型微乳液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紫苏油的利用率,利用拟三元相图微乳区面积,考察表面活性剂、有机酸、温度、氯化钠浓度对紫苏油微乳区的影响,测定了紫苏油微乳的电导率变化和水包油(O/W)型微乳液的粒径大小。结果表明:使用Tween-80和水杨酸为复合表面活性剂,在25℃时紫苏油形成较大的水包油型微乳区域;低浓度的氯化钠有利于提高水的增溶量,高浓度氯化钠使微乳区域面积减少;微乳液电导率变化可将微乳液分为油包水(W/O)型微乳区、双连续相(B.C)、水包油型微乳区;O/W型微乳液的粒径在10~100 nm范围内,且随着体系中水分含量增加,微乳液的粒径逐渐变小。这种食品级紫苏油微乳液制备简便,稳定性好,是提高紫苏油利用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γ-Al_2O_3超滤复合膜的渗透性,分别使用溶胶凝胶法、无皂乳液聚合法和静电相互作用制备勃姆石溶胶、羧基化聚苯乙烯(PSA)微球和自组装微球,再通过浸渍-提拉结合高温煅烧,将γ-Al_2O_3中空微球引入到复合膜的过渡层中,利用物理吸附仪、动态接触角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膜修饰层的孔径、亲水性及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纳米粒径电位分析仪分析勃姆石胶粒、PSA微球和自组装微球的粒径分布及表面电位,并测试γ-Al_2O_3超滤复合膜对牛血清蛋白和溶菌酶的抗污染性能及其纯水渗透性能.结果表明,勃姆石胶粒与PSA微球表面带有相反电荷,二者自组装形成了平均粒径为412.0 nm的微球,中空微球的引入提高了超滤膜的纯水通量,达到了205.3 L/(m2·h),水接触角为31.2°,对溶菌酶和牛血清蛋白的通量恢复率分别为81.5%和72.2%,对应的截留率分别为91.2%和82.0%.  相似文献   

5.
以Tween-80作为表面活性剂、正己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环己烷作为油相、Ce(NO3)3溶液或氨水作为水相,采用微乳液工艺在温度为800℃左右的条件下成功制备出了CeO2纳米晶.XRD研究表明,所制得的CeO2纳米晶属立方晶系,无杂相.TEM结果表明:粉末颗粒细小,颗粒尺寸在20~70 nm之间,近似球形.  相似文献   

6.
以Tween-80作为表面活性剂、正己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环己烷作为油相、Ce(NO3)3溶液或氨水作为水相,采用微乳液工艺在温度为800℃左右的条件下成功制备出了CeO2纳米晶.XRD研究表明,所制得的Cd:h纳米晶属立方晶系,无杂相.TEM结果表明:粉末颗粒细小,颗粒尺寸在20~70nm之间,近似球形.  相似文献   

7.
以硫酸铝钾和尿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分等级多孔勃姆石微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N2吸脱附仪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分等级多孔勃姆石微球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刚果红浓度、吸附温度及重复使用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及相关吸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勃姆石为分等级多孔微球,表面由纳米片构成,微球直径约为3~4μm;其比表面积为82.5m2/g。勃姆石对刚果红的平衡吸附量随刚果红的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平衡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对刚果红的最大吸附量达173.9mg/g。勃姆石对刚果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吸附过程更符合二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以氢氧化钡和钛酸丁酯为原料,选取OP-10为表面活性剂、环己烷作为油相、正己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采用微乳液法制备钛酸钡粉体,探析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产物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始反应物氢氧化钡的浓度为0.1 mol/L、反应时间为1.0 h、反应温度为55℃时,所得的钛酸钡微粉粒径最小,分布最均匀,分布范围最窄。  相似文献   

9.
通过最大增溶水量法、电导率法选择合适微乳液体系组分及最佳配比,制备出以仲烷基磺酸钠(SAS6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TX-4)为表面活性剂(S)、正丁醇(As)为助表面活性剂、石油醚(O)为油相的反相(W/O)型微乳液.考察了高速离心、盐度、温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正丁醇、仲烷基磺酸钠、TX-4、石油醚的质量比为2.5∶2∶3∶7.5时,可得到稳定的W/O型单相微乳液;该微乳体系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盐度在0.6%~0.8%时对该体系几乎无影响,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醚磷酸酯钾盐和助剂正戊醇,对石蜡微乳液的制备进行了研究。选用均匀设计与调优软件对表面活性剂的配比进行设计与调优,考察了表面活性剂间的协同作用。乳化剂的最佳配方(质量分数)为:OP-4(82.47%),MOA-3PK(11.11%),正戊醇(6.42%)。研究结果表明当乳化剂质量分数为5%,固含量为25%,搅拌速度600~800r/min,乳化时间为40min时,可制备出性能稳定的石蜡微乳液。  相似文献   

11.
以Span-80和Tween-80混合物作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环己烷作为油相,Pb(NO3)2、Ca(NO3)2、Zr(NO3)4的混合溶液或氨水作为水相,采用微乳液工艺在800℃左右成功制备出了Pb0.7Ca0.3ZrO3纳米晶,并以TG-DTA、XRD和TEM对所制备的Pb0.7Ca0.3ZrO3纳米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Pb0.7Ca0.3ZrO3纳米晶属三方晶系,无杂相,粉末颗粒细小,颗粒尺寸在15—40 nm之间,呈球形。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含油污泥中乳化水的脱除率,采用微乳液法对进行离心分离前的油泥进行预处理.微乳液具有超低的界面张力,能够破坏油泥的油包水乳化状态,油泥样品的含水率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得.结果表明,当离心转速为4 000r/min时,单纯的离心分离不能使稳定乳化的油泥中的乳化水沉降.等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微乳液预处理后,油泥样品离心分离上层的含水率从55.83%降低到11.76%.不同油相和助表面活性剂对脱水效果影响的实验表明,煤油为油相,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脱水率最高,可达94.60%.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按质量比为1∶6复配时的脱水率高达95.23%,高于单独使用NP-10作为表面活性剂时的脱水率78.94%.通过2D核磁NOESY实验确定了CTAB和NP-10的相互作用点.  相似文献   

13.
柴油微乳液的配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油酸、亚油酸为主表面活性剂,使用各种醇作助剂,制备了柴油微乳液,并对其增溶水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氨水、醇及无机盐均对增溶水量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氨水对油酸有一最佳中和值,在此值增溶水量最大。碳链长度适中的醇增溶水量较大,正丁醇是各种助剂中效果最好的。加入适量无机盐能大幅度提高增溶水量。复配表面活性剂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最佳效果。从理论上分析了氨和醇在微乳液形成中的作用机理,无机盐对微乳液增溶水的促进作用机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机理。通过实验配制出了微乳柴油浓缩液,并且探讨了进行工业应用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自制的Gemini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以醇为助乳化剂制备柴油微乳液.结果表明:Gemini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柴油对水的增溶效果,且在乳化剂与助乳化剂配比为9:1、助乳化剂正丁醇的质量分数为0.7%时,以1.O%的NaCl水溶液制备的微乳化柴油增溶水量最大,可以达到20.1%.所制备的微乳化柴油粒径在50~60nm之间,可以稳定207d,黏度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MEE-8)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复配作为乳化剂制备氨基硅油微乳液,分析乳化剂复配比例、乳化剂用量、pH值等因素对氨基硅油微乳化的影响,确定制备plus氨基硅油微乳液的优化条件,对由此得到的氨基硅油微乳液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并通过对体系加水过程中相行为的研究,绘制了包含液晶区域和O/W型氨基硅油微乳液区域在内的局部拟三元相图.结果表明,当MEE-8∶AEO3=4∶6、复合乳化剂用量占氨基硅油质量的45%、乳液pH值为5.5~6.5时,可获得固含量为30%、透光度为95%、体系均匀稳定的氨基硅油微乳液,此氨基硅油微乳液能较好地改善织物的柔软性和抗静电性,且在应用过程中性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6.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粉体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乳液法是利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均匀的乳液,从乳液中析出固相从而制备出一定粒径的纳米粉体。作者介绍了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粉体的机理、方法以及所制备纳米粉体的结构,并就该法的应用前景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7.
以AlCl3.6H2O、金属Al粉、乳酸和H2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勃姆石溶胶,将采用稀硫酸预处理后的石英纤维浸渍在勃姆石溶胶中,取出干燥后进行热处理可制备出氧化铝/石英复合纤维,并研究酸处理和热处理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98℃的6%稀硫酸溶液中浸泡1 h的预处理效果最佳,既能有效除去石英纤维表面的有机浸润剂,又有较高的强度保留率;在250℃热处理后得到的复合纤维性能最好,与石英纤维相比,氧化铝/石英复合纤维的拉伸强度提高1.5倍,耐碱蚀性提高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8.
微乳液法制备ZnS纳米颗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了微乳液法制备ZnS纳米颗粒.该微乳液是以Span80-Tween60为复合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120#汽油为分散介质,乙酸锌水溶液为水相的反相微乳液体系.发现该微乳液的优化配比为22g汽油,4g复合表面活性剂(Span80-Tween60配比为1.11),正丁醇1.5mL,乙酸锌水溶液(1.2mol/L)的最大增溶量为6.3mL,在此微乳液中,逐滴加入适量Na2S水溶液并搅拌,于室温下反应30min后,对反应体系进行破乳、洗涤、分离,最后将产物浸泡在无水乙醇中,并对该产物的乙醇溶胶进行超临界干燥,得到白色疏松的纳米粉.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的组成、大小、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主要为立方晶体结构的ZnS,粒子大小均匀,粒径为10~20nm,且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用微乳液法制备均分散碳酸锶粒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乳液是均匀分散的乳状液,利用这种性质便于制备均分散体系。本研究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组成的微乳液,通过各种锶盐,经过各种条件试验,得到纺锤形的碳酸锶均分散粒子。为制备均分散粒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定 AEO9/己醇 /庚烷 /水 (或盐水 )微乳液体系的相区和电导率 ,研究了盐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盐能一定程度地促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形成 ,盐离子借助于 AEO9亲水基周围的水分子的作用而渗入界面膜内部 ,促使 W/O型微乳液导电能力增大。微乳液的水相体积分数越大 ,界面膜越疏松 ,盐离子越易渗入界面膜内部 ,导电的活化能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