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槟榔生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槟榔是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以及多种生理活性成分,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在国内外,槟榔果作为一种嗜好品-槟榔嚼块的主料而被广泛的使用。从槟榔的临床药用、抗菌驱虫、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以及其的遗传及细胞毒性等方面对槟榔生理效应的研究加以综述,并对其的发展前景作了探讨,以期让基础科研人员、公共卫生工作者以及广大槟榔嗜好者对槟榔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槟榔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但长期咀嚼槟榔有害健康,制约了其发展。从槟榔的生理活性与危害控制进行综述,总结了槟榔生物碱、多酚等物质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咀嚼槟榔的危害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并对槟榔未来的加工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槟榔生物碱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槟榔中的生物碱是槟榔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到目前国内外学者有关槟榔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定量测定方法、结构鉴定、保健和药理功效及毒性副作用等进行了综述,并就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作了初步探讨,目的是对槟榔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槟榔是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果实,是海南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生物碱是槟榔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与嚼食槟榔引起的神经兴奋作用密切相关。槟榔中生物碱种类众多,各生物碱含量、结构、作用也不尽相同,生物碱的含量与槟榔产品的成瘾性和致癌性密切相关。槟榔生物碱同时具有促进胃肠道消化、驱虫、抑菌、抗抑郁等的正面及致癌性、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生殖系统毒性等的负面效应。该文系统全面地概述了目前研究报道的槟榔生物碱的种类结构、生物碱形成亚硝胺衍生物的代谢途径及致癌性研究进展、生物碱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及兴奋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槟榔生物碱在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系统中发挥的作用,以期为槟榔生物碱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槟榔花是一类比较重要的植物资源,含有丰富的槟榔多酚、槟榔碱和黄酮类物质等活性成分。目前研究表明,槟榔花具有降血糖血脂胆固醇、抗氧化、抗菌等生理活性,同时具有止咳、健胃等药理活性,有着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和价值。但现阶段对于槟榔花的综合利用研究尚不深入,且槟榔花中的槟榔多酚和槟榔碱等活性成分易受到干燥条件、提取条件等影响,槟榔花中的活性成分的损失较大,降低槟榔花的利用价值。采用条件较为温和的新型干燥、提取、纯化工艺则可以尽可能避免槟榔花活性物质的损失。对槟榔花进行进一步精深研究亟待开展。该文对槟榔花的化学成分、综合利用技术及其提取物的生理活性进行阐述,以期为槟榔花进一步的精深加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槟榔生物碱萃取量为主要考查指标,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槟榔生物碱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时间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槟榔生物碱的影响显著,萃取压力和时间与槟榔生物碱萃取量成正比关系,但对其影响不显著.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最佳萃取工艺:超临界萃取压力为60MPa,萃取温度为60℃,萃取时间为90min.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槟榔萃取物中槟榔碱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在此工艺条件下,槟榔生物碱萃取量平均为5884.64μg/g,所得萃取物中槟榔碱的百分含量平均为29.77%.  相似文献   

7.
槟榔是我国亚热带及南部热带地区广泛食用的佳果,槟榔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槟榔中生物碱、黄酮、单宁、三萜和甾体类、多糖、脂肪酸、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及主要功能活性进行总结,以期为槟榔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萃取槟榔生物碱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槟榔生物碱苹取量为主要考查指标,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槟榔生物碱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苹取温度、苹取压力和时间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对超临界流体苹取槟榔生物碱的影响显著,革取压力和时间与槟榔生物碱萃取量成正比关系,但对其影响不显著。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最佳草取工艺:超,临界萃取压力为60MPa,苹取温度为60℃,革取时间为90min。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槟榔萃取物中槟榔碱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在此工艺条件下,槟榔生物碱萃取量平均为5884.64μg/g,所得苹取物中槟榔碱的百分含量平均为29.77%。  相似文献   

9.
通过小鼠骨髓细胞实验,探讨槟榔碱对DNA的损伤机制。采用AO探针标记实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槟榔碱对骨髓细胞内DNA、RNA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槟榔碱对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证明槟榔碱对小鼠骨髓细胞的DNA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滴定法测定原料槟榔干果或鲜果中槟榔生物碱的含量。检测结果显示:在相同质量条件下,槟榔核中生物碱含量比较高,槟榔核和槟榔片的生物碱含量在0.037%~0.199%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鲜槟榔中槟榔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找到提取鲜槟榔的最佳浸提溶剂,以浸提温度、振摇时间及浸提时间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鲜槟榔中槟榔碱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得出槟榔的最佳提取工艺技术.同时还对槟榔不同部位的槟榔碱含量进行分析及对浸提液回收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槟榔中槟榔碱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温度31 ℃下,摇床振摇7 h、浸提24 h,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鲜槟榔的功能性成分提取可达到0.174%,同时,确定槟榔核中槟榔碱含量最高以及50 ℃的回收温度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乙醇超声波-分光光度法对槟榔生长和槟榔加工过程及食用槟榔产品货架期内槟榔碱含量变化进行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槟榔从幼果到成熟期槟榔碱含量不断增加,加工和货架期槟榔碱不断流失。鲜槟榔果中槟榔碱含量最高达到0.254 mg/g,加工食用槟榔产品槟榔碱降到0.097 mg/g,货架期内槟榔碱降到0.052 mg/g。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对不同干制温度与时间的槟榔果皮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NIST和Wiley质谱检索库匹配相似度,结合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对槟榔果皮中的未知化合物进行定性,并通过内标法确定各组分含量,最后通过方差分析和邓肯多重比较法检验组间的显著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共鉴定出23种主要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酯类、有机酸类、醛类、醇类和生物碱类。不同温度的干制对酯类、有机酸类、醛类和醇类影响较大,各组间呈显著性差异。生物碱类的槟榔碱随干制温度升高含量下降,而高槟榔碱随干制温度升高而含量升高,这个可能是由于槟榔碱发生甲基化的高温转化反应所致。通过对槟榔果皮干制品挥发性物质的准确定性与相对定量,有利于对工艺整体进行评价和判断,并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不同槟榔果常规营养成分和槟榔碱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南产的新鲜槟榔、槟榔烟果、槟榔籽3种样品作槟榔碱含量和常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样品中各槟榔碱及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槟榔碱在0~12.5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5 2x+0.063 2,测得新鲜槟榔、槟榔烟果、槟榔籽的槟榔碱含量分别是0.422%、0.184%、0.329%;新鲜槟榔:蛋白质6.23%,粗脂肪17.52%,粗纤维17.87%,灰分4.09%,Vc 13.29 ms/g,还原糖13.35%,水分21.32%;槟榔烟果:蛋白质12.05%,粗脂肪13.23%,粗纤维23.31%.灰分4.67%,Vc> 2.64 mg/g,还原糖2.86%,水分7.65%;槟榔籽:蛋白质22.78%,粗脂肪26.52%,粗纤维2.45%,灰分3.94%,Vc> 7.68 mg/g,还原糖17.19%,水分12.56%.未加工的槟榔、加工后的槟榔及槟榔的不同部位的槟榔碱含量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槟榔及其产品中的生物碱.采用Hypersil BDS Cn(250×4.6mm,5μm)色谱柱,柱温60℃;流动相为水-甲醇-磷酸-SDS(55ml:45ml:0.1ml:1g),流速为1.0ml/min;采用SPD-20A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15nm.结果显示,槟榔碱和槟榔次碱在25min内分离良好.测定的精密度为0.87%~1.58%,加标回收率为96.77%~100.23%.应用该方法对槟榔及其产品中槟榔碱和槟榔次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0):157-16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槟榔碱的含量,研究了烫漂和烘干过程对槟榔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沸水烫漂时,槟榔中的槟榔碱含量在10~30 s内迅速下降,沸水烫漂40 s时槟榔碱的损失率达到最大值,接近40%,随后其损失速率减缓;不同烫漂温度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槟榔中的槟榔碱含量逐渐降低,烫漂温度在70℃以上槟榔碱的损失十分显著。对比烫漂水中的槟榔碱含量发现,低温烫漂时槟榔碱的损失主要为水溶损失,当烫漂温度升高至80℃以上时,槟榔碱出现非水溶性损失。烘干过程中,烘干时间越长或烘干温度越高时,槟榔碱的含量越低。结合槟榔的干燥曲线可以发现,槟榔碱含量的减少跟槟榔水分的蒸发有关,槟榔水分蒸发越剧烈,槟榔碱含量越低。槟榔在50℃条件下烘至绝干时,槟榔碱损失率约为30%。因此可知,槟榔碱具有以下特点:在高温下易分解、易溶于水、能随着水蒸气的挥发而挥发。  相似文献   

17.
以槟榔核为原料,采用酸水提取法提取槟榔碱,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粉碎粒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盐酸质量浓度、提取次数对槟榔碱影响,再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建立时间、温度和盐酸质量浓度的二次多项式模型,优化提取工艺;并将最优提取工艺得到的槟榔碱提取物应用至槟榔生产中以考察其对槟榔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  相似文献   

18.
罗士数  张海德  朱莉  刘小玲 《食品科学》2010,31(20):106-110
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从槟榔中提取槟榔碱。以槟榔碱得率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槟榔中槟榔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体积分数85%、料液比1:14(g/mL)、提取温度85℃、碱化pH8。此条件下槟榔碱得率为(0.251 ± 0.03)%。  相似文献   

19.
采用煮、蒸、碱、酸、微波、酶和反复冷冻7种方法软化槟榔,以未软化的样品为对照,研究软化方法对食用槟榔的咀嚼性、碎渣性、槟榔碱含量、TPA(质构分析)测试、五针穿刺测试和味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蒸(88.1分)、碱(85.3分)和微波(83.2分)的咀嚼性得分最高;对照(84.7分)、煮(80.7分)和冷冻(78.8分)的碎渣性得分最高;对照(4.90%)、冷冻(4.49%)、碱(4.17%)和酸(4.14%)的槟榔碱含量较高;从TPA测试结果看,酶、微波、蒸和碱的软化效果最好;从五针穿刺测试结果看,微波、碱、酸、酶和蒸的软化效果最好;从味觉指标分析看,煮和蒸可以去酸、苦、涩,但是会降低鲜味,微波和冷冻对风味几乎没影响,碱可以去酸、增咸和增鲜,但是会带来苦和涩,酸会给槟榔带来酸和苦,酶对去酸和涩有轻微作用。综合来看,蒸、微波、酶和碱处理具有软化效果显著、对风味影响较小等特点,更适合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20.
以海南产槟榔鲜果为原料,制备槟榔提取物,研究槟榔提取物对小白鼠体内的抗氧化作用,通过体外实验筛选出来活性较好的提取物,将其作为受试物,以血清SOD及血清MDA水平为评价指标,进行小白鼠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槟榔粗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水溶出物三种组分对羟自由基(·OH)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清除率均在53%以上。三种受试物的各个剂量均能显著提高小白鼠的血清SOD水平(p<0.05);而除乙酸乙酯萃取物高剂量作用效果不显著外(p>0.05),其他各受试物的各个剂量均能显著降低实验动物的血清MDA浓度(p<0.05)。槟榔提取物在小白鼠体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