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自聚合法合成聚乙烯吡咯烷酮包金(Au@PVP)核壳纳米粒子,利用壳层PVP分子分散纳米粒子的特性,使其形成均一、排列致密的单层结构。氯霉素分子通过氢键吸附在Au@PVP核壳粒子SERS基底上。优化激发光波长,利用金纳米内核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实现了对氯霉素分子的高灵敏度表面增强拉曼检测,检测限可以达到10~(-10) mol/L。将建立的方法用于蜂蜜样品中氯霉素的检测,氯霉素含量在(4.4×10~(-9)~4.9×10~(-5))mol/L,样品回收率在88%~101.12%,相对标准偏差在3.51%~12.44%。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操作简单,可以用于蜂蜜中氯霉素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杜平 《现代食品科技》2017,33(2):250-255
首先通过电沉积纳米金,电聚合聚硫堇对玻碳电极表面进行了修饰,之后利用沙丁胺醇为模板分子,通过电聚合α-甲基丙烯酸,制备了一种选择性具有特异识别功能的纳米金/聚硫堇/沙丁胺醇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实验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法,对不同的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优化电极的制备和测定条件,研究了印迹传感器对模板分子的选择性响应。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下,模板分子:功能单体=1:4,聚合15圈,以0.5 mmol/L硫酸:乙腈(1:9,V/V)洗脱10 min,在pH=7.0的PBS溶液中进行DPV检测,线性范围为2.0×10~(-7)~1.0×10~(-4) mol/L,检测限为6.0×10~(-8) mol/L,S/N=3。该传感器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重现和稳定性好。利用制备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对食品中的沙丁胺醇进行了测定,回收率在86.5%~111.9%(n=3),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聚合法合成聚乙烯吡咯烷酮包金(Au@PVP)核壳纳米粒子,通过氢键作用使酸性橙Ⅱ吸附在Au@PVP核壳纳米粒子SERS基底上,优化激发光波长,选择合适的测试条件,利用金纳米内核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实现对酸性橙Ⅱ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在10~(-4)~10~(-10)mol/L浓度范围内呈现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4,检测限可达到10~(-11)mol/L。对橙汁饮料进行加标处理,采用甲醇提取并经过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提取液,样品回收率在77%~104.6%,相对标准偏差在3.88%~8.46%。相较于《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SN/T 3536-2013,本方法检测限降低近4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4.
以尼泊金乙酯(EP)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D)为功能单体,利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分子印迹膜,对分子印迹聚合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进一步在双通道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表面进行电聚合,制得双通道尼泊金乙酯分子印迹膜电极(EP-MIP/SPCE)。利用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和电流-时间曲线法对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评价。EP在双通道EP-MIP/SPCE上的氧化电流与EP在低浓度区(3.2×10~(-7) mol/L~3.2×10~(-6) mol/L)和高浓度区(2.7×10~(-5) mol/L~5.6×10~(-4) mol/L)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7×10~(-8) mol/L。运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售酱油中的EP进行了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7.2%~106.6%,实验结果表明,该双通道分子印迹传感器可对酱油等食品样品中的尼泊金酯类进行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子印迹和SPR信号放大技术,构建一种以嵌有纳米金的分子印迹膜为识别元件,用于检测奶制品三聚氰胺的分子印迹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MIM-SPR)。首先利用表面热引发聚合的方法在SPR金片表面合成嵌有纳米金的分子印迹膜,再对MIM-SPR传感器的吸附响应性、选择性、再生性及精准度进行评价。该传感器的响应值与三聚氰胺在1×10-2~2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加标浓度在0.5~1.5μg/m L范围内的回收率为86.43%~107.11%,RSD小于6.0%(n=5)。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和再生性好、精准度高,可用于奶制品三聚氰胺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粒径为13nm的金纳米粒子,在其表面修饰双酚A(BPA)适配体作为能量受体探针;并利用聚丙烯酸(PAA)包覆油溶性的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UCNPs)制备水溶性的UCNPs,在其表面修饰适配体互补链形成功能化UCNPs作为能量供体,构建了基于FRET原理的BPA生物传感检测平台。结果表明:该检测体系在1×10~(-9)~1×10~(-3) mol/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2 3),检出限低至1×10~(-10) mol/L。  相似文献   

7.
徐宁宁  孙文  张芹 《食品科学》2017,38(12):229-233
利用水热法合成聚乙烯吡咯烷酮包金(Au@PVP)核壳纳米粒子,通过氢键的作用使联苯胺吸附在Au@PVP核壳纳米粒子表面增强拉曼基底上,优化激发光波长、选择合适的pH值条件,利用其内核金纳米粒子的等离子共振效应实现了对联苯胺分子的高灵敏度表面增强拉曼检测,检测限达到10~(-9)mol/L。此值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集中式生活饮用地表水源的特定分析方法检测联苯胺的检测限相比,降低了接近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8.
基于TiO2和聚苯胺分子印迹材料组装了一种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用来检测纺织品中的辛基酚。以辛基酚为模板分子,与苯胺和纳米TiO2通过化学反应合成分子印迹复合物。将复合物修饰在丝网印刷电极上,在1.3 V电位下通过恒电位扫描除去模板分子辛基酚,获得大量微腔,实现对目标分子辛基酚的特异性识别。差分脉冲伏安法在0.56 V下的响应可用于辛基酚浓度测定,线性范围为5.0×10~(-8)~4.0×10~(-5)mol/L,检测限为8.36×10~(-9)mol/L。该传感器用于纺织品样品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0%~100%;用于阳性样品检测,与传统GC-MS法相比,结果一致性高,准确度好。  相似文献   

9.
分子印迹膜作为一种人工抗体可以特异性的识别目标物从而提高传感器的选择性。在本文中,选用简便的电化学聚合法制备沙丁胺醇(sal)的分子印迹膜,构建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电化学传感器。该实验首先通过恒电位沉积法(﹣0.2V)将纳米金粒子原位沉积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得AuNPs/GCE),接下来,利用循环伏安法(CV)将功能单体邻苯二胺与sal电聚合在AuNPs/GCE表面,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膜。随后,使用0.5 M H2SO4洗脱分析印迹膜10 min后,得到沙丁胺醇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Sal-MIP/AuNPs/GCE)。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sal的响应范围为1×10-11~1×10-6mol/L,检出限为1×10-11 mol/L。其线性方程为△IP(μA)=34.079+2.9048lgc(mol/L),相关系数(R2)为0.9911,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将此传感器应用于新鲜猪肉中sal的快速检测,采用加标回收法验证传感器的性能,发现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4.41%~107.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3.5%,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滴涂法制备石墨烯修饰电极,采用电化学还原法将纳米金粒子修饰到石墨烯修饰电极的表面,制备了纳米金/石墨烯修饰电极。研究诱惑红在纳米金/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一种测定食品中诱惑红含量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0.8~0.8 V电位范围内,诱惑红在纳米金/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上出现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纳米金/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对诱惑红的电化学反应具有很好的电催化作用;在8.00×10~(-8)~1.00×10~(-5)mol/L的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诱惑红浓度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0×10~(-9)mol/L。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可用于食品中诱惑红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6.9%~101.6%之间,因此该方法可以用于测定食品中诱惑红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甲基溴化哌啶(N-methyl-N-dodecylpiperidinium bromide,C12PDB)溶液中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还原氯金酸(HAuCl_4),可快速合成具有树枝状结构的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 NPs)。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得到的树枝状Au NPs具有各向异性生长的均匀对称结构,大小为3.5~4μm。此树枝状Au NPs具有优异的拉曼活性,作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基底检测罗丹明6G(rhodamine 6G,R6G)表现出了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检测重复性,可测得R6G溶液最低浓度为3×10~(-9) mol/L,计算得增强因子约为105,其检测线性范围为3×10~(-9)~3×10~(-7) mol/L,10~(-6) mol/L R6G的10次重复检测结果中各特征峰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0%。以树枝状Au NPs作为SERS基底对溶液中孔雀石绿的检出限为1×10~(-8) mol/L,并可用于鲫鱼肉中孔雀石绿的快速检测,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1.6%~102.1%。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子,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其表面进行氨基硅烷化改性,形成Fe3O4@SiO2-NH2纳米粒子。以其作为磁性核,采用表面印迹技术,以没食子蓝为模板,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在Fe3O4@SiO2-NH2表面形成没食子蓝分子印迹聚合膜,制备了核-壳型没食子蓝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Fe3O4@MIPs)。分别采用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振动样品磁强分析(VSM)和热重分析(TGA)等仪器分析手段,对Fe3O4@MIPs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它对没食子蓝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分子识别性。并将其应用于食品中分离富集没食子蓝。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核-壳型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高吸附容量(表观最大吸附量达149.32 mg/g),快速的结合动力学(60 min达吸附平衡)及显著的吸附选择性(印迹因子达9.10)。以其作为新型固相萃取材料,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对加标食品样品中的没食子蓝进行分离、纯化、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7.69%~104.4%之间,RSD在0.85%~1.2%之间,检测限为0.0051μg/m L。在外加磁场作用下Fe3O4@MIPs可快速与样品基质分离,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该方法简单快速,可应用于食品中非法添加的没食子蓝的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13.
杜平 《现代食品科技》2017,33(9):238-242
利用发卡型DNA的循环杂交放大作用和碱基T与Hg~(2+)之间的稳定结构,设计了一种高灵敏性的表面增强拉曼生物传感器用于海产品中痕量汞的检测。首先制备了携带有大量拉曼信号分子的纳米金生物条码作为拉曼信号探针。然后通过酰胺键将捕获DNA固载在磁珠表面上,利用T-Hg~(2+)-T形成的稳定结构和链式循环杂交反应放大技术,将含有大量拉曼信号DNA分子的纳米金颗粒通过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的特异性结合到磁珠上,最后通过SERS技术实现了溶液中Hg~(2+)的检测。最佳实验条件下,当固定磁珠捕获DNA浓度为1.0×10~(-7) mol/L,Tris-HCl缓冲溶液为p H 7.4,37℃下杂交反应3 h后,Hg~(2+)的浓度与拉曼信号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线性范围为1.0×10~(-7)~1.0×10~(-13) mol/L,检测限1.0×10~(-13) mol/L(S/N=3)。该传感器用于海产品中Hg~(2+)的测定,测定值与ICP-AES的测定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连续扫描循环伏安法在石墨烯修饰的铅笔芯电极(PEC)表面,制备出邻联甲苯胺分子印迹聚合物(O-TD-MIP)。在零流电位系统下,O-TD-MIP重新印迹吸附模板分子邻联甲苯胺(O-TD)时,O-TD浓度在1.0×10~(-9)~1.0×10~(-6)mol·L~(-1)范围内,印迹电极的零流电位E_(ZCP)与其浓度对数log[O-TD]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检测限达到8.07×10~(-10)mol·L~(-1)。与邻联甲苯胺结构相近的有机物如对氯苯胺、邻甲苯胺、联苯胺、4-氨基偶氮苯和4-氨基联苯等不干扰测定。5根印迹电极对同一浓度O-TD测试,其零流电位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4%,显示印迹电极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一根电极每隔2 d、连续10次测试结果显示,零流电位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4%,因此印迹电极非常稳定。由此制备出O-TD的零流电位法传感器。该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中O-TD检测,平均回收率为96.53%~103.10%,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刘慧琳  倪天鸿  周凯文  王静 《食品科学》2017,38(20):203-208
通过一步聚合法制备以双氰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对材料的物理及化学性能进行表征。采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实际奶粉样品中的双氰胺残留。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2.00 mg/L,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 4,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R_(SN)=3)为0.57×10~(-2) m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2.5%~104%,相对标准偏差在0.21%~0.86%之间。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蔬菜中毒死蜱残留量的比色方法。该方法基于镧(Ⅲ)功能化纳米金与含氧酸根的配位,加入毒死蜱引起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发生聚集,使溶液出现红色到蓝色的变化,可以通过用肉眼观察颜色或者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吸光度的变化来检测毒死蜱的含量。毒死蜱浓度在5×10-10 mol/L~5×10-7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 nmol/L(S/N=3)。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比色明显,可用于蔬菜中毒死蜱残留的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17.
赵畅  余波  陈振兴  晋冠平 《食品科学》2012,33(4):214-218
采用电化学法在充蜡石墨电极上,原位修饰了一种基于三聚氰胺/纳米银/聚槲皮素的类分子印迹-纳米多孔膜。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和电化学验证了该类分子印迹-纳米多孔膜为三维网状结构。该纳米多孔膜修饰电极对三聚氰胺显示良好的选择性富集作用,氧化峰(0.17V)电流和三聚氰胺的浓度在1×10-7~1×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0-8mol/L(3σ)。该修饰电极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可用于牛奶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掺杂稀土元素Ce制备纳米Ce-ZnO催化剂,以甲基橙溶液为酸性染料代表,对纳米Ce-ZnO催化降解甲基橙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催化剂的回收循环使用效果进行研究。在催化时间为3 h条件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纳米Ce-ZnO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的最佳条件为催化温度25℃,甲基橙溶液pH 2,催化剂添加量1.0 g/L。在最优催化条件下,纳米Ce-ZnO对3×10~(-5) mol/L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达到90%左右,对不同浓度(1×10~(-5)、3×10~(-5) mol/L和5×10~(-5) mol/L)甲基橙溶液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以聚偏二氯乙烯(PVDC)膜为载体,键合Ce-ZnO制备的Ce-ZnO/PVDC膜材料对3×10~(-5) mol/L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提高到95%以上,且循环3次使用后对甲基橙溶液的催化降解率保持在70%左右。因此,纳米Ce-ZnO催化剂及其PVDC膜材料在降解酸性染料方面有进一步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胶束法室温条件下制备团聚状的AuPd合金纳米粒子,使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表征团聚结构AuPd合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尺寸、结构和组成。用制备的AuPd纳米粒子修饰辣根过氧化物酶玻碳电极,制备无电子媒介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HRP/AuPd/GCE。使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表征了HRP/AuPd/GCE对H2O2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H2O2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和稳定性,在H2O2浓度为1×10-7mol/L~5×10-3mol/L范围内检测电流与H2O2浓度有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5 01,检出限为7.6×10-7mol/L。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了聚多巴胺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用于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的吸附富集方法。方法 以多巴胺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5,7-二甲氧基香豆素为模拟模板分子,一步法在Fe3O4 NPs表面制备磁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对该分子印迹材料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其对两种黄曲霉毒素B吸附性能。最终以该印迹材料作为分散固相萃取剂,对影响黄曲霉毒素B吸附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 该分子印迹材料对两种黄曲霉毒素B的吸附模式符合Langmuir理论,对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B2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0.46 mg/g和0.047 mg/g。在最佳萃取条件(材料用量(10 mg)、溶液pH(7.0)、超声时间(5 min)和1 mL(解吸2次,每次0.5 mL)3%乙酸/乙腈作为解析液下,结合配有大体积流通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B2浓度分别在0.005-0.500 ng/mL(R=0.9989)和0.001-0.100 ng/mL(R=0.9992)范围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检出限分别为0.0024 ng/mL和0.00038 ng/mL,食用油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2%~104.0%,相对标准偏差5.8%~7.7%,且可重复使用至少7次。结论 该吸附富集方法具有快速、低廉、选择性高、稳定性好等特点,适用于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的前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