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研究人员发现,连续两周食用西红柿,可以增加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并改变肠道细菌,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在通过短期干预并观察试验结果后,研究小组计划在人类中进行类似的试验研究,寻找不同饮食中西红柿与人类肠道健康微生物组(生活在胃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之间的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2.
饮食是重塑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迅速的环境因素。烧酸奶具有与传统酸奶、益生菌酸奶不同的加工工艺和发酵剂,推测可能对人体肠道菌群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随机、开放试验,初步分析烧酸奶摄入后健康成人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40名年龄在20~55岁,1个月内未使用过抗生素的健康志愿者,按性别、年龄随机纳入无洗脱干预组(NS)、交替洗脱干预组(TS),给予烧酸奶干预4~10周,早晚各200 mL。干预期间定期收集粪便样本进行细菌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烧酸奶的摄入显著增加了肠道菌群菌种多样性(Chao 1,P=0.031)和链球菌属丰度(校正P=0.009)。其中,TS组样本较NS组具有更复杂的粪便微生物菌群组成(Chao 1,P=0.0045),放线菌门(双歧杆菌属为主)显著高于NS组(P<0.001),拟杆菌门(普氏菌属为主)显著低于NS组(Pa<0.001),说明饮用烧酸奶影响健康成人肠道微生物结构,且食用时间越长越利于维持双歧杆菌属、Akk菌属、链球菌属等有益菌含量。然而,健康成人肠道微生物组,特别是产丁酸细菌对烧酸奶反应不同于以往报道的酸奶干预结果,这可能与烧酸奶特殊生产工艺所致营养与活性组分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3.
小龙虾营养美味,但其食用安全性一直困扰消费者,为了探究冷冻熟制小龙虾食用安全风险,本研究首先根据小龙虾样品的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和pH值确定食用终点,然后通过高通量测序法分析食用终点小龙虾内脏与鳃、虾肉、虾壳和调味汤料4个部分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和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熟制小龙虾冷冻贮藏过程中,内脏与鳃和虾肉pH值呈缓慢下降趋势,调味汤料和虾壳pH值先上升后下降;各部分TVB-N值均呈上升趋势,贮藏至180 d时虾肉、内脏与鳃的TVB-N值分别为32.42 mg/100 g和31.26 mg/100 g,到达食用终点。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食用终点的熟制小龙虾各部分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不同部分菌群丰度由高至低依次为调味汤料、内脏与鳃、虾壳和虾肉,且各部分优势菌属组成不同,其中调味汤料中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优势菌;内脏与鳃中以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和弧菌属(Vibrio)为主;虾壳中优势菌属为弧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嗜冷杆菌属;虾肉中优势菌属为嗜冷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为探究副干酪乳杆菌LC01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将志愿者随机分成3组,每天分别饮用味全活性乳酸菌产品、味全乳酸菌常温产品和乳酸调味产品。干预4周后,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不同组别人体肠道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显示,相对于饮用调味产品的对照组和常温产品组,饮用味全活性乳酸菌产品可以显著提高人体肠道内乳杆菌属的含量,同时可以降低肠道内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的含量。采用qPCR和OTU归类分析发现,饮用味全活性乳酸菌产品可以显著提高肠道内益生菌LC01的含量。停止饮用2周后,在志愿者粪便中不能检测到LC01,说明LC01不能在人体肠道内长期定植。以上结果表明LC01菌对人体肠道菌群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是一株安全、有效的益生菌株。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和DGGE相结合的技术,研究了生活于无锡城市和乡村的青年志愿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基于DGGE指纹图谱,使用聚类和PCA分析对志愿者肠道微生物相似性进行分析,使用Shannon-Weine多样性指数(H)、丰度(S)和均匀度(EH)对志愿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对图谱中具有代表性的共性和特异性条带进行胶回收和测序以分析志愿者肠道微生物组成;基于PCR技术在种水平上对城乡志愿者肠道内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多样性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无锡城乡青年居民间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分开趋势,相似性小于城市或乡村居民内部;多样性方面差异不显著;不动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葡萄球菌属、乳杆菌属、梭菌属和瘤胃球菌属为城乡青年居民肠道内的共有菌属;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L.)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B.)各类菌群在城乡居民肠道内分布差异不显著,其中L.plantarum,L.casei,L.salivarius和L.acidophilus以及B.longum,B.breve,B.animalis和B.adolescentis分别为无锡青年居民肠道内的优势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综上分析,初步揭示了无锡城市和乡村青年居民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复合益生菌制剂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该实验招募到15名健康志愿者,连续服用4周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干预前后收集志愿者的粪便样品,通过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干预前后粪便中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其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制剂干预4周后,人体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和Evenness指数不变(p>0.05);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除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增加以外,复合益生菌制剂干预对柯林斯菌属(Collinsell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多尔氏菌属(Dorea)和真细菌属(Eubacterium)等肠道内产氢气细菌的相对丰度也产生影响。由此认为,该复合益生菌制剂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的作用,能够提高肠道内一些有益菌的丰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植物乳杆菌对小鼠肠道失调菌群微生态的影响。选用昆明雌性小鼠建立小鼠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模型,灌服植物乳杆菌菌液(109CFU/mL)5d,分离提取小鼠粪便中微生物群落的DNA,通过PCR-DGGE技术分析植物乳杆菌调节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PCR-DGGE图谱显示,随着植物乳杆菌饲喂时间的延长,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呈现逐渐增加的演替过程。植物乳杆菌灌胃第4d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指数(18)与多样性指数(2.75)与正常小鼠基本一致,DGGE图谱的测序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选择性地增加有益菌如Bacteroides stercoris、Bacteroides uniformis strain等的量;抑制致病菌如Clostridium clostridioforme、Pseudomonas stutzeri等的生长。说明植物乳杆菌对头孢地尼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具有调整作用;建立PCR-DGGE法监测肠道菌群动态变化的分析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肠道微生物参与宿主多种代谢途径的调节,对机体多种生理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并在许多慢性炎性疾病的发展中起核心作用,而饮食中的营养物质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底物。本文综述食品添加剂对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对预防和治疗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相关的许多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旨在探究所构建的广西长寿饮食模式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具体影响。14名志愿者被筛选并要求其高依从地遵循广西长寿饮食模式2周,在干预前后采集志愿者粪便样品并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饮食干预后志愿者肠道菌群多样性从多个层面发生了变化。在门水平上,TM7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由0.05%降低至0.0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值的相对丰度也有所降低。在属水平上,粪球菌属(Coprococcu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由1.04%增至1.39%),而埃希菌属(Escherichia,由14.00%降至9.62%)、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由5.67%降至2.48%)和巨单胞菌属(Megamonas,由4.06%降至0.04%)相对丰度显著降低。通过冗余分析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与每日摄入食物种类密切相关,其中蔬菜的每日平均摄入量与其相关性最高(r2=0.89,p<0.01)。该研究结果证明广西长寿饮食模式可有效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结构,降低肠道内部分有害菌的丰度,对维持机体健康状态具有积极作用,也为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揭示通过饮食调控机体健康长寿的成效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水杨酸铬(Ⅲ)配合物{[Cr(Ⅲ)(5-Cl-SA)(en)2]Cl·2H2O·2CH3OH}对肥胖小鼠的减肥效果和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定期称重并收集其粪便;给药9周后,解剖小鼠并测定多项生理生化指标;提取粪便微生物总DNA,PCR扩增16S rDNA V3可变区,并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研究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结果水杨酸铬(Ⅲ)配合物可显著控制小鼠体重增长,且有减肥功效;给药9周后,小鼠各项生理指标均趋于正常。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高脂饲料和受试药物对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影响不大,但对菌群结构影响显著。结论本研究为开发新型减肥药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D-半乳糖(D-galactose,D-gal)皮下注射建立小鼠衰老模型,探究普洱熟茶对衰老小鼠抗氧化酶活力、小肠形态结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化等的影响。本实验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衰老组和普洱熟茶组,18 周后,对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小肠组织病理和肠道菌群结构(16S rDNA高通量测序)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D-gal致衰老小鼠SOD和GSH-Px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普洱熟茶显著提高衰老小鼠体内SOD和GSH-Px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在苏木素-伊红染色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衰老组小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显著降低(P<0.05);与衰老组相比,普洱熟茶组小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显著升高(P<0.05);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普洱熟茶干预改善了衰老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具体表现为拟杆菌门与厚壁杆菌门数量比值显著升高(P<0.05),乳杆菌科和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瘤胃菌科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普洱熟茶在正常的3 倍高剂量条件下可改善衰老所致的肠道菌群结构失衡现象,有助于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2.
黄丽丽  张艳  周红  倪永清 《食品科学》2018,39(10):138-144
为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额尔齐斯河流域野生冷水鱼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组成。采用NG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3?种冷水鱼肠道内容物和黏膜中细菌16S?rRNA?V4区基因序列,进而比较不同种类冷水鱼肠道内容物和黏膜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共获得58?328?条有效序列,242?个OTU。多样性分析表明,哲罗鱼样品中的Shannon指数明显低于细鳞鱼和黑斑狗鱼,细鳞鱼和黑斑狗鱼在群落结构上更为接近。在门水平6?个样品中的菌群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丙型变形菌门(Gammaproteobacteria)为主;哲罗鱼中Firmicutes是最占优势的菌群门,而细鳞鱼和黑斑狗鱼中Gammaproteobacteria显著增加,Firmicutes显著减少。属水平上哲罗鱼中主要以肉杆菌属(Carnobacterium)为主,细鳞鱼和黑斑狗鱼中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等比例较高。不同种鱼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多样性在门和属水平上有明显差异,而同种冷水鱼的肠道内容物和黏膜间微生物群落组成较为相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民族因素对婴儿的影响,对中国汉族和藏族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粪便微生物菌群进行研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两组粪便微生物的组成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汉族婴儿的放线菌门相对丰度较高,而藏族则以厚壁菌门为主,且两组间的厚壁菌门差异显著(P<0.05)。基于UniFrac的非加权和加权的主坐标分析表明汉族和藏族婴儿肠道微生物群结构有显著性差异。此外,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显示两组间微生物明显分离。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可以在不同民族的婴儿之间进行区别,从而扩展人类及其共生肠道微生物群共同进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黄水是固态发酵白酒的副产物,其具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该研究采用常规理化检测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全面分析了不同来源黄水在理化特性和原核微生物结构组成的异同。结果表明,不同车间黄水的pH、总酸、不挥发酸、酒精度、还原糖和淀粉含量等理化指标均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不同车间黄水原核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和结构组成差异显著(P<0.05)。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是所有原核微生物的优势属,其相对丰度为72.34%~98.52%,与总酸、酒精度、不挥发酸和淀粉含量呈正相关。黄水中含有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这些微生物与pH和还原糖含量呈正相关。此外,不同车间黄水原核微生物群落差异会影响原酒酸酯的含量,乳酸杆菌属与原酒总酸和总酯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车间黄水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与理化因子显著相关,了解理化因子对原核微生物的影响,可为以黄水为原料筛选功能菌株提供数据基础。理化因子显著影响黄水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不同车间黄水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差...  相似文献   

15.
肠道是人体内代谢的重要场所,肠道内寄居的大量细菌在代谢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亚麻籽富含人体必需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木酚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改善肠功能、调节雌激素等功效。本实验旨在探究亚麻籽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招募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为期21 d的亚麻籽饮食干预(亚麻籽摄入量为0.6 g/(kg·d)),收集亚麻籽摄入前后健康成年人粪便样品,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和高通量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志愿者在摄入亚麻籽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指标Shannon指数升高,同时肥胖群体中高比例厚壁菌门的占比下调,所有粪便样本中短链脂肪酸含量上升。本研究证明,亚麻籽的摄入可以改变健康成年人肠道菌群结构,增加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同时可以促进肠道内短链脂肪酸的产生,从而维持肠道微环境,抑制肠道疾病的发生;并且其部分菌群结构的改变可能有利于预防肥胖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菠萝蜜多糖(JFP-Ps)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结构的影响,将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JFP-Ps(50 mg/kg BW)组、JFP-Ps(100 mg/kg BW)组和JFP-Ps(200 mg/kg BW)组,连续灌喂2周后,收集新鲜小鼠粪便,提取粪便DNA扩增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的V3~V4区,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菠萝蜜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JFP-Ps可通过调节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肠道优势菌群的组成和结构,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通过属水平分析发现,JFP-Ps可增加拟杆菌属(Bacteroides)、异杆菌属(Allobaculum)、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等产SCFAs菌属的丰度,减少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等菌属丰度,发挥肠道微生物调节作用,改善宿主肠道微生态健康,研究结果为JFP-Ps在肠道益生产品的研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浓香型白酒生产车间外的土壤微生物季节性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与酿酒相关微生物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显著高于夏季,季节对细菌的影响大于真菌。细菌优势菌群不同季节相对丰度占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真菌优势菌群子囊菌门(Ascomycota)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冗余分析(RDA),pH和有机碳分别是影响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解释率分别为12.7%、7.6%。此外,土壤中发现有酿酒微生物的存在,细菌共有11个菌属,真菌共有18个菌属,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优势细菌菌群,镰刀菌属(Fusarium)、曲霉属(Aspergillus)、枝孢菌属(Cladosporium)则是优势真菌菌群。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饮酒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形成演替的影响机制,通过4个月的监控,调查了长期饮酒组和空白对照组各20人的肠道常见菌属-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拟杆菌属(Bacteroides)、罗氏菌属(Roseburi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的特征。结果表明,长期酒精摄入可以产生肠道菌群的中度扰动,引起较强的微生物种群的随机生长响应,并伴随着强烈的微生物种内和种间竞争随机过程、基质的生产和消耗随机过程,它们有效地减弱了各个微生物种群波动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且有紊乱的趋势;非长期饮酒者肠道微生物群落中的各菌种数量呈现异步趋同波动,在具有正态分布随机参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大量的Monte Carlo仿真实验基础上确证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河南省漯河市发布实施全国首个《调味面制品》团体标准,该团体标准由漯河市食品安全协会发布,将对当地调味面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引领作用。调味面制品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食品,不仅畅销国内,还受到国外消费者青睐。近年来,调味面制品产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调味面制品年总产值达到350亿元,仅漯河市调味面制品年总产值就达50亿元,占全国的1/7。据介绍,目前调味面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保水剂、乳化剂、胶体对调味面制品硬度改善的效果。结果表明,甘油、单甘酯、黄原胶均对调味面制品硬度的改善有一定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改善调味面制品硬度的复配比例:甘油添加量2. 0%、单甘酯添加量0. 6%、黄原胶添加量0.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