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立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蛹虫草中虫草素、腺苷和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并对沈阳、广东、江苏3个产地的蛹虫草进行测定结果的比较。结果表明,虫草素、腺苷和麦角甾醇分别在5μg/mL~65μg/mL、5μg/mL~35μg/mL和25μg/mL~3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江苏的虫草素含量最高,为1.3 mg/g,广东的含量最低,为0.5 mg/g,广东的腺苷和麦角甾醇含量最高分别为1.9、5.8 mg/g。不同产地蛹虫草中的腺苷、虫草素和麦角甾醇的含量差异较大;该方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适用于蛹虫草中腺苷、虫草素和麦角甾醇的含量测定,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蛹虫草在5种不同培养基中经液体发酵后菌丝体和发酵液中虫草素占总虫草素含量的分布情况,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虫草素的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Welch Ultimate X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水-甲醇(85∶15,V/V);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60 nm;虫草素在0.312 5~2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加标回收试验中发酵液和菌丝体中虫草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是99.5%、99.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081%、1.086%,稳定性和精密度试验检测结果的RSD分别为2.68%和1.9%。表明该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及稳定性良好。结果表明,液体发酵培养蛹虫草时,发酵液与菌丝体中虫草素的质量比约为97:3,改变培养基的种类不会影响总虫草素在发酵液与菌丝体中的分配比。  相似文献   

3.
李琴  廖红华  张驰 《食品科学》2014,35(14):118-122
对3 种蛹虫草中虫草素含量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比较,以查看不同地区来源的蛹虫草中虫草素含量
的区别,为选育高含量虫草素蛹虫草菌种及改变其培养条件指明方向。首先采用正交试验研究虫草素的提取条件,
获得最适提取工艺,即料液比1∶80、提取时间5 h、提取温度70 ℃,在此条件下虫草素的得率达0.604%(以湖北地区
的蛹虫草作为原料)。然后在此条件下分别对湖北地区(A)、云南地区(B)和本实验室培养(C)的蛹虫草中提
取虫草素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样品C的虫草素含量远高于A(6.041 mg/g)和B(7.606 mg/g),为26.071 mg/g。
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蛹虫草中虫草素含量有一定区别,这可能与培养蛹虫草所用的菌种和培养条件差异有关。本
研究筛选出来的菌种以及获得的培养方法,对后续研究补硒栽培对蛹虫草中的活性成分虫草素含量的影响提供了技
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运用液相色谱法分别对山东、安徽、云南、湖北四种产地和烘干、冻干、新鲜三种加工后的蛹虫草中腺苷、虫草素、N-6-2羟乙基腺苷进行比较,考察不同地区、不同加工方法的蛹虫草核苷物质含量及种类差别,以期找到蛹虫草的较好来源及其加工方法。结果表明:热水提取法的效果明显比超声提取法好。云南产地蛹虫草中腺苷、虫草素、N-6-2羟乙基腺苷含量最高,分别为0.19,0.21和0.24 mg/g。新鲜蛹虫草超声水提后腺苷、虫草素、N-6-2羟乙基腺苷含量明显要比冻干、烘干含量高。  相似文献   

5.
蛹虫草航天搭载对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鲁  张诚  夏敏  翁梁 《食品科学》2008,29(5):382-384
目的:明确蛹虫草航天搭载后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以航天搭载蛹虫草及其原始菌株为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虫草素和腺苷,高碘酸钠比色法测定虫草酸,苯酚-硫酸法测定虫草多糖.结果:航天搭载蛹虫草的虫草素含量较原始菌株提高2.5倍,腺苷含量提高2倍,活性成分总量提高26.2%.结论:航天搭载可大幅度提高蛹虫草的活性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升面酱的营养价值,丰富面酱品种,改良传统发酵工艺,酿造出蛹虫草特色面酱,在面酱生产工艺的不同环节添加蛹虫草子实体,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态氮、还原糖、总酸和虫草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蒸料前添加10%的蛹虫草,再经制曲和发酵所制得的蛹虫草面酱中各指标含量均高于传统发酵面酱。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蛹虫草面酱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91 g/100 g,还原糖含量为22.22 g/100 g,总酸含量为1.31 g/100 g,虫草素含量为344.04 μg/g。  相似文献   

7.
《酿酒》2021,48(3)
虫草素即3-脱氧腺苷,是蛹虫草的活性成分之一,经研究发现虫草素有抑制肿瘤、抗真菌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已引起各国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青稞酒是高原人民智慧的结晶,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冬虫夏草的结合更是一种文化的交融,在土族和藏族人们心中有着无比珍贵的记忆,互助地区所产的虫草量不大,品质不比玉树地区的优良,但有着虫草本身的功能,初夏季节人们自行收集一点,进行酿制虫草青稞酒,本研究以虫草青稞酒为对象,深入研究了虫草青稞酒中虫草素检的含量,标准曲线方程为y=73054x-35.598,线性相关系数γ=0.99994,线性范围为:0.0001~0.06mg/mL,精密度及稳定性实验的R SD均小于1%.本法简单快速,虫草素能够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一次进样测定样品中虫草素含量。  相似文献   

8.
蛹虫草液态发酵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动态积累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蛹虫草4号菌株进行摇瓶液态发酵培养,考察了蛹虫草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及菌丝体生物量、虫草多糖、虫草酸及虫草素含量的动态积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70%以上的虫草多糖、虫草酸、虫草素分布在发酵液中。蛹虫草菌在第10天生物转化量达到最大值20.44 mg/mL,虫草酸、虫草多糖、虫草素含量分别在第11、13、14天达到最大值,综合考虑3种产物的最佳发酵周期,将蛹虫草发酵时间定为12 d。10 L发酵罐深层培养试验的结果表明,生物量达24.5 mg/mL,比摇瓶培养提高19.86%,而虫草酸、虫草多糖、虫草素含量分别为7.43、2.82、90.73μg/mL,比摇瓶培养分别提高8.3%、13.7%和15.6%。  相似文献   

9.
蚕虫草与有关虫草活性成分检测比较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通过测定蚕虫草、蚕蛹草和冬虫夏草的腺苷、虫草素、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发现以家蚕为寄主的蚕虫草,虫草素的含量高达12.59mg/g,是同一菌种蚕蛹草的4.45倍,同时虫草多糖是蚕蛹草的2.68倍;与冬虫夏草相比,除虫草素是其数百倍外,腺苷也高达4倍之多,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虫草新资源。  相似文献   

10.
4种虫草无性型真菌中核苷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已知核苷为标准品,并与冬虫夏草生药作对比,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蝉拟青霉RCEF1081、蛹草拟青霉RCEF0845、戴氏绿僵菌RCEF0772、长座被毛孢RCEF0717菌丝体中主要核苷类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蝉拟青霉中虫草素和鸟苷含量较高,分别为0.5752mg/g、0.2225mg/g;长座被毛孢中尿苷和肌苷含量较高,分别为3.8024mg/g、4.5146mg/g;戴氏绿僵菌中胸苷和腺苷含量较高,分别为4.9514mg/ g、3.9360mg/g,且均远远高于对照品冬虫夏草生药中的同种核苷含量。  相似文献   

11.
郭成金  赵润  朱文碧 《食品科学》2010,31(1):165-171
采用正交设计和双灭活标记方法对冬虫夏草与蛹虫草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研究,获得融合子。结果表明:最适融合条件为:40% PEG 与0.08mol/L Ca2+ 的混合溶液(pH7.0)助融,35℃融合20min,融合率为2.74 × 10-5;并用形态学、颉颃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初步探讨了双亲和融合子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曲鸿雁  郭成金 《食品科学》2015,36(5):120-125
以冬虫夏草与蛹虫草融合株为研究材料,对其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筛选优质高产的新型菌株。得到了高产菌株Y-90,虫草酸产量是出发菌株的1.80 倍,高产菌株YP-42,虫草素产量是出发菌株的1.33 倍。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和核糖体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技术对突变株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突变株的ITS序列并没有发生变化。RAPD结果显示突变株的扩增片段与亲本菌株不同,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其高产性状是可遗传的性状,可以将其用于进一步的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遗传本质和化学成分两个角度时冬虫夏草进行真伪鉴别.方法:采用核糖体基因(rDNA)测序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对冬虫夏草、亚香棒虫草及市场中贩卖的所谓"冬虫夏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冬虫夏草与亚香棒虫草的rDNA序列相似度为80.5%~81.0%.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低于47.9%,市场中贩卖的所谓"冬虫夏草",实质上是亚香棒虫草.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功能性蛹虫草和普通蛹虫草在代谢、成分、功能等方面的差别,以功能性蛹虫草和普通小麦蛹虫草为研究样本,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和多元统计分析法,检测两种蛹虫草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共检测出差异代谢物69种,为脂肪酸酰基、苯...  相似文献   

15.
以腺苷、尿苷、次黄嘌呤核苷、虫草素及次黄嘌呤为指标,测定泰山虫草菌丝体与天然冬虫夏草中相应成分的含量,探索泰山虫草代替天然冬虫夏草开发药物或保健食品的可能性。采用80%乙醇超声提取,在GF254硅胶板上点样后,以薄层色谱扫描法(TLCS)测定上述各种成分的含量。首次证明泰山虫草菌丝体核苷类及次黄嘌呤等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冬虫夏草。其腺苷、尿苷、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含量分别是冬虫夏草的8.25倍、3.76倍、11.8倍和1.55倍。2种虫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均表现为尿苷>次黄嘌呤核苷>腺苷>次黄嘌呤>虫草素。说明泰山虫草可以作为冬虫夏草代用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TLCS法简捷快速,重现性、稳定性良好,能有效地对虫草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不同来源北虫草子实体多糖的含量差异以及分级醇沉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差异。通过热水浸提、分级醇沉法分别获得蛹虫草多糖(Cordyceps militaris polysaccharide,CMP)、米虫草多糖(Cordyceps oryzae polysaccharide,COP);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能力法(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评价两种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构建H_2O_2致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比较两种虫草多糖对氧化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不同乙醇浓度沉淀获得的虫草多糖中,米虫草多糖提取率及含量高于蛹虫草多糖;米虫草多糖对DPPH自由基、·OH清除率分别可达66.43%、69.22%,蛹虫草多糖可达73.69%、73.50%;FRAP法测得蛹虫草多糖抗氧化能力较强。细胞试验结果表明,氧化损伤的PC12细胞经两种多糖处理后细胞存活率皆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呈浓度依赖性,蛹虫草多糖组细胞存活率最高可达90.45%,米虫草多糖组细胞存活率最高可达82.62%。以蚕蛹为培养基的蛹虫草在多糖提取率及含量方面低于以大米为培养基的米虫草,但其多糖对自由基清除能力及PC12细胞保护作用优于米虫草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取纯化蛹虫草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初步研究其结构及免疫活性.方法 乙醇沉淀多糖,用Sevag法除去蛋白质、透析法除去小分子物质,经CM-52纤维素柱层析后得纯品.用紫外光谱测定多糖纯度,用凝胶柱层析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高效毛细管电泳和红外光谱分析其分子结构,检测胞外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产生NO的影响.结果 蛹虫草胞外多糖经脱蛋白、CM-52纤维素柱层析后可获得单一对称峰的纯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3.49 × 104,含羟基、糖醛结构和羰基结构,单糖基之一为甘露糖.多糖可显著刺激巨噬细胞分泌NO,具有活化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结论 该方法可获得高纯度蛹虫草胞外多糖,并证明它对巨噬细胞有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蛹虫草胞外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取纯化蛹虫草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初步研究其结构及免疫活性。方法乙醇沉淀多糖,用Sevag法除去蛋白质、透析法除去小分子物质,经CM-52纤维素柱层析后得纯品。用紫外光谱测定多糖纯度,用凝胶柱层析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高效毛细管电泳和红外光谱分析其分子结构,检测胞外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产生NO的影响。结果蛹虫草胞外多糖经脱蛋白、CM-52纤维素柱层析后可获得单一对称峰的纯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3.49×10^4,含羟基、糖醛结构和羰基结构,单糖基之一为甘露糖。多糖可显著刺激巨噬细胞分泌NO,具有活化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结论该方法可获得高纯度蛹虫草胞外多糖,并证明它对巨噬细胞有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虫草胶囊菌粉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虫草胶囊菌粉真伪的检测方法。方法以95%乙醇、乙酸乙酯和Tris-HCl对胶囊菌粉产品处理后再提取DNA,排除虫草胶囊菌粉中杂质对PCR扩增的干扰,采用PCR扩增该菌粉ITS1-5.8S-ITS2区的序列。结果鉴定分析了3个不同厂家虫草胶囊产品的发酵菌粉,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样品1胶囊生产菌为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属于国家卫生部允许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真菌菌株;样品2和样品3分别为西藏虫草(Cordyceps gracilis)和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均与产品名称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不符,且不属于国家卫生部允许的保健食品菌株。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有效的鉴定市售虫草相关产品的真伪,为该类产品的真伪鉴定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冬虫夏草与蛹虫草融合子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其菌丝体液体培养基进行筛选,比较3种培养方法对菌丝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00g/L,蔗糖5.00g/L,酵母粉0.25g/L、黄豆粉5.00g/L(浸提液),KH2PO41.50g/L,MgSO4·7H2O 0.50g/L,VB1 4g/L,pH自然.25℃培养,周期156h,其菌丝体干重生物量可达3.51g/L.持续摇动培养法获得菌丝体生物量最多,利于菌体的规模发酵生产;动静相间法次之;静止法获得量较少.动静相间法所培养的菌丝体更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制备和诱变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