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察不同浸泡条件下铅的浸出状况,评价饮茶造成的铅暴露风险。方法 在筛查茶叶铅含量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铅含量试样,模拟日常饮茶方式和比较极端的冲泡方法进行浸泡,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温、冲泡时间、茶水比、浸泡次数、不同铅含量茶叶及茶叶的完整程度、洗茶与否等条件对茶水中的铅浸出量的影响。结果 水温在60~100 ℃,冲泡时间为5~30 min绿茶中铅的浸出率变化不明显,茶水比在1∶30(W/V)时浸出率最高,茶粉中铅的浸出率高于叶片完整的商品茶,茶水中浸出的铅含量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不同品种绿茶中铅在水中的浸出率不同(约在3.5%~6%之间)。在测试的花茶、绿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中,黑茶浸出率较高,约为12%。结论 按照日常饮茶习惯,从茶水中摄入的铅远低于茶叶中的铅含量。 收稿日期:┣┣(中)收稿日期┫┫2014-03-06 作者简介:┣┣(中)作者简介┫┫赵馨 女 主管技师 研究方向为分析化学和食品卫生检验 E-mail:zhaoxin@cfsa.net.cn通讯作者:┣┣(中)通信作者┫┫赵云峰 男 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食品卫生 E-mail:zhaoyf703@126.com  相似文献   

2.
采用氟离子电极选择法对青砖茶全氟含量与水溶性氟含量关系,以及不同冲泡(熬煮)时间、温度、茶水比、次数与调饮方式下青砖茶茶汤中水溶性氟的浸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砖茶中的水溶性氟含量占全氟含量的75.6%~87.2%,两者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冲泡(熬煮)时间、温度、茶水比、次数和氟的浸出率都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氟浸出率随时间、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水体积、浸提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相同条件下,煮熬法的氟浸出率高于冲泡法;添加乳粉则可以显著地降低茶汤中游离氟离子的含量。建议在饮用青砖茶时,适当增大茶水比,缩短煮熬或冲泡时间,第一泡茶汤不饮用,适当添加高钙乳粉,可以明显减少人体对氟的摄入。  相似文献   

3.
研究紫阳富硒茶中硒的赋存形态及其浸出率。采用盐酸浸提法提取硒蛋白,硒多糖用[(1∶1酚-二氯甲烷)-异戊醇](24∶1,m L/m L)法除去蛋白质后进行提取,同法提取硒核酸,去除蛋白质后,酸法提取。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茶叶总硒含量及与蛋白质、多糖、核酸结合的硒含量。结果表明:硒蛋白、硒多糖分别占样品总硒的51.65%和25.23%;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和浸泡次数是影响硒浸出率的主要因素,冲泡水温为95℃时硒浸出率高达46.35%;浸泡3 min时,硒的浸出率为25.80%,达最大值。浸泡次数为3次时,茶汤中硒的含量极微。富硒茶中的硒绝大部分是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硒蛋白硒多糖硒核酸;饮茶时应选择水温95℃下浸泡茶叶,且浸泡3 min,浸泡2次为佳。  相似文献   

4.
以金银花为试验原料,研究不同冲泡条件对其中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溶出量影响最大的是冲泡次数,接着是温度,其次为固液比,最后为冲泡时间。对金银花中总黄酮溶出量影响最大的同样是冲泡次数,接着是温度,其次为固液比,最后为冲泡时间。在冲泡一次的前提下,冲泡温度为100℃、冲泡时间为30min、固液比为1:80时金银花水中绿原酸的含量最多,冲泡效果最好。在冲泡一次的前提下,冲泡温度为100℃、冲泡时间为25min、固液比为1:110时金银花水中总黄酮含量最多,冲泡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玫瑰花茶中K、Ca、Mg、Cu、Fe、Zn和Mn 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对玫瑰花茶进行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冲泡次数微量元素溶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浸泡时间微量元素的溶出规律可较好地用对数关系描述,不同浸泡次数时微量元素的溶出规律可用负指数关系描述;玫瑰花茶浸出液中各元素浸出含量顺序为 K>Mg>Ca>Fe>Zn>Cu>Mn,K最易溶出,Fe、Mn和Cu溶出率较低.玫瑰花茶的适宜饮用条件为浸泡时间10 min~20 min,浸泡次数为1次~2次.  相似文献   

6.
金银花茶中微量元素的溶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金银花茶中Ca、Mg、Cu、Fe、Zn、Mn六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对金银花茶进行了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冲泡次数微量元素的溶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浸泡时间微量元素的溶出规律可较好地用对数关系描述,不同浸泡次数时微量元素的溶出规律可用负指数关系描述;金银花茶浸出液中各元素浸出含量顺序为Ca>Mg>Mn>Zn>Cu>Fe,Ca最易溶出,Fe最不易溶出.研究金银花茶中微量元素的溶出特性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金银花中元素的存在形态,并可为金银花茶饮料的科学加工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金银花冲泡浸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状态参数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提高水液中的营养成分和风味为目的,用保温杯冲泡,加盖水浸提金银花试验,探讨了冲泡浸提时间A、冲泡水温度B和溶媒浓度C等3个参数对液中的氨基酸浓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值的影响。分析表明:冲泡水温度是阻碍金银花中的水溶性成分浸出的主要因素;冲泡浸提5min,水溶性成分大部分已浸出;增大溶媒浓度可提高冲泡浸提过程的推动力,加快水溶性成分浸出速度,但水液中的营养成分浓度或含量比例下降。通过均匀设计法优化的最佳冲泡浸提参数:溶媒浓度为15.5-18.7:1,冲泡水温度为77.5-95℃,浸提时间为2.5-18.1min。  相似文献   

8.
采用全自动微波消解仪和ICP-MS测定茶汤中的铜、铅、镉的浸出量,研究浸泡时间、温度、次数、料液比对铜、铅、镉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中影响Cu浸出率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次数时间料液比温度。影响茶叶中Pb、Cd浸出率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次数料液比温度时间。从总金属浸泡出规律看,最宜采用的泡茶方式是料液比1∶30,浸泡3次,温度为70℃,浸泡时间为5min。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富硒绿茶冲泡过程锌、硒、铅、铝4个元素的溶出,为科学饮茶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在实验室模拟茶叶冲泡过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试了不同冲泡时间和不同冲泡次数下茶汤中锌、硒、铅、铝的溶出率。结果锌、硒的溶出在30 min内相对增长较快,并且经3~4次冲泡溶出可溶出部分达80%;铅在5 min内和第1次冲泡溶出可溶出部分达50%以上;铝在整个过程溶出平稳,总溶出率小于10%。结论锌、硒、铅、铝4个元素在不同冲泡时间和不同冲泡次数下溶出性不一致;适度洗茶,可以去除较多铅的可溶性部分,而锌、硒损失较少;长时间浸泡和多次冲泡后,各元素溶出量增加较少。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利用石榴皮和石榴粒,该研究开发方便饮用的石榴皮袋泡茶和营养丰富的石榴醋饮料。以石榴皮为原料,红枣、金银花和蜂蜜等为辅料,经过浸泡、干燥等处理后确定最佳制作工艺及最佳冲泡条件,按一定比例分装得到石榴皮袋泡茶。以石榴粒为原料,经榨汁、过滤澄清后加入一定比例的白醋、冰糖和水调配制作石榴醋饮料。结果表明,石榴皮袋泡茶制作干燥时间24 h,干燥温度80℃时感官评分最高,此时石榴皮中的总酚含量为8%,水分含量为10%;金银花、红枣和石榴皮的质量比2∶1∶4,150 mL 100℃的热水冲泡,包装袋大小6×6 cm~2,目数80目,冲泡5 min时水浸出物含量最高,以第一次冲泡效果最佳。石榴醋饮料最佳配方为白醋、冰糖、石榴汁和水的质量比为1∶3∶60∶60,此饮料pH 6.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饮料最佳杀菌温度100℃,杀菌时间5 min。  相似文献   

11.
砖茶中氟的释放条件与饮用摄入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统计了不同煮熬时间、温度、煮熬次数和茶水比条件下5种砖茶中氟的释放规律及其同摄入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砖茶的水浸出氟含量占全氟含量的70.94%~83.34%,平均77.06%;砖茶氟的浸出量随着茶水比的降低先增大后降低,当茶水比1:100时,浸出量、浸出率以及人体摄入量均最大,茶水比1:150以下时氟的摄入量将在安全量以下;煮熬次数与砖茶氟浸出量呈显著负线性相关(p0.05),舍弃第一泡不饮可使氟的摄入减少48.33%;砖茶中的氟的浸出量随时间的延长增加较快,浸出量与煮熬时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p0.05)。煮茶时间控制在5min以下,基本能保证氟摄入不超过4mg/d;砖茶中氟的浸出量在70~80℃的温度区间内达到最大,当温度超过60℃后茶汤中的氟将超过安全摄入量。因此建议饮砖茶时,尽量增大饮茶时的茶水比,使第一泡茶稍微浸泡一会后舍弃,尽量使用低于60℃的温开水煮熬,同时延长每一泡茶的冲泡次数,减少每天的更换次数将更有利于健康。  相似文献   

12.
以感官评分和葛根素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标准,研究了以枸杞子、金银花为辅料的葛根袋泡茶配方,以及浸泡时间、温度和用水量对袋泡茶综合评分的影响。最佳配方为葛根皮∶葛根肉=4∶1(质量比),枸杞子∶金银花=1∶4(质量比)。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冲泡参数进行了优化。葛根袋泡茶在50 m L 80℃的水浸泡13 min时,其冲泡饮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冲泡条件对橘红茶抗氧化特性的影响,该文研究在冲泡时间、冲泡次数、冲泡温度等冲泡条件下,橘红茶茶汤多酚类物质含量、氨基酸含量、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以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宜红茶中多酚类物质显著高于橘壳,而氨基酸、可溶性糖、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效率显著低于橘壳(p<0.05);橘红茶总抗氧化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橘壳和宜红茶(p<0.05);冲泡次数对橘红茶茶汤抗氧化活性和化学成分的浸出影响最大,其次是冲泡温度,冲泡时间的影响最小。因此,饮用较高抗氧化活性橘红茶的冲泡条件为:冲泡温度85℃~95℃,冲泡时间5 min~10 min,冲泡次数为1次~2次。  相似文献   

14.
富锌茶的锌浸出率及其饮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利用茶树的生物富集作用制得的富锌茶的锌浸出率、饮用的营养价值及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富锌茶的锌浸出率为47.1%~51.1%,茶叶锌浸出率主要与加工方法等有关,而与锌含量无关;经粉碎加工的袋泡茶浸出率高于炒青。第一泡浸出的锌为两次浸泡锌总浸出量的80%左右,饮茶时一次冲泡即可获取茶叶中的大部分可浸出锌,通过饮用富锌茶可获取10%~15%的锌营养,并不会造成锌过量。利用生物转化生产富锌茶的农残及铅铜含量符合国家茶叶卫生标准。该富锌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锌饮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常温水淋洗和冲泡西湖龙井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不同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淋洗和冲泡茶样,根据茶汤中主要呈味物质(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抗坏血酸)的浸出量,来量化判断常温淋洗和常温冲泡的可行性。结果:利用100℃或80℃水淋洗5s,茶汤中呈味物质的浸出率即可达到10%以上,不宜作为淋洗水被弃去不饮;利用常温水淋洗同样的时间,茶汤中茶多酚、咖啡碱的浸出率仅为0.72%和2.19%,不足100℃条件下的1/10,虽有少量呈味物质溶出,但因对茶叶兼有润洗和醒茶的作用,建议采用。常温水冲泡4min,茶汤中的酚氨比为0.90,明显低于100℃、80℃的2.15、2.13,饮用效果好,但因呈味物质的浓度过低,未能呈现出龙井茶应有的色、香、味、形特质,不建议采用;常温冲泡60min,呈味物质浓度与100℃和80℃冲泡4min条件下相当,而酚氨比具有明显优势,建议远足旅行等人士选用。结论:常温水淋洗5s为宜,常温冲泡60min为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菏泽牡丹花茶中微量金属元素Ca、Cu、Fe、Zn和Mn的含量及其溶出特性。对牡丹花茶中5种微量金属元素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加标回收率在93.6%~10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36%~2.35%之间。对牡丹花茶进行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冲泡次数微量元素的溶出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牡丹花茶中微量元素的溶出量呈现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牡丹花茶适宜饮用的最佳浸泡时间为10~20 min,冲泡次数为3~4次。  相似文献   

17.
不同茶类冲泡过程中稀土浸出率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ICP-AES方法测定茶叶中稀土含量,并通过多次冲泡分析稀土浸出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用茶样中稀土均能随冲泡不同程度溶入茶汤中,8种茶样的稀土浸出率与原稀土含量的高低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三次冲泡稀土浸出率在13%~26%之间。本次实验得出工夫红茶的三次冲泡浸出率为25.42%,钱塘龙井和普洱的三次冲泡浸出率相对最低,分别为13.89%和13.59%。除金尖和铁观音外,其余6种茶样的第一次浸出率最高,且随着浸泡次数的增多浸出速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氟离子浓度计对茯砖茶水溶性氟的浸出量进行了研究,对不同茶水比、不同浸提时间、不同冲泡次数、不同冲泡温度进行水溶性氟含量检测,并对不同等级产品的水溶性氟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方法,冲泡法的含氟量和水浸出含量均低于浸提法;氟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呈现相同变化趋势且二者浸出呈现正相关;不同等级产品因原料的差异,氟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五种黄山地方茶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浸泡次数、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对茶叶中重金属Pb、Cu、Zn、Cd和Mn浸出的影响,并对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五种茶叶中Pb和Cu含量低于国家标准,五种重金属总浸出量与浸泡次数、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均成正相关关系,弃除浸泡1 min的茶汤可除去茶叶中1.75%~28.28%的重金属,三次浸泡后五种重金属通过茶汤饮用所产生的健康风险水平大小顺序为CdMnCuZnPb,均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明显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茶叶冲泡中铅浸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茶叶中重金属污染物铅在冲泡中的浸出规律,并根据其浸出情况进行了危害性分析。结果表明,茶叶中的铅在各种冲泡条件下浸出率为5%~50%,在80℃、1∶50、5min的常规冲泡条件下,铅浸出率为20%左右。茶叶中铅浸出率与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与冲泡茶水比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