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乳化复合技术制备出粒径为50~370nm,粒径分布均匀,分散系数为0.2738,具有磁核的淀粉复合微球。该微球呈球形,其表面富含羧基和羟基,在水介质中形成均匀稳定的分散液,在磁场强度为0.05Wb/m2的弱磁场中具有强磁响应性。制备磁性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淀粉用量为124.95mg/mL,氯化亚铁用量为53.00mg/mL,pH值大于9.73。  相似文献   

2.
热双金属复合工艺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热双金属复合工艺是其生产的关键环节,本文就各种热双金属复合工艺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探讨我国热双金属复合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的聚苯乙烯(PS)阳离子微球为模板,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经溶胶-凝胶反应和静电吸附作用,形成结构稳定的PS/SiO2核壳复合微球,并采用SEM、TEM和Zeta电位仪对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氨水用量增加可以加速包覆过程,并使表面包覆层粗糙;PS表面电荷密度越大,SiO2在PS微球表面吸附效果越好;复合微球壳层厚度则会随着TEOS用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熔融乳液法将聚乙烯(PE)用表面活性剂聚乙烯-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E~b—PEG)乳化成纳米级胶束,同时采用溶胶-凝胶法将硅源水解并自组装到纳米PE胶束表面上,制备了纳米聚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产物分别用纳米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适量的表面活性剂PE-b—PEG存在的条件下,复合微球的可控尺寸在30~190nm范围内,平均粒径为94nm.  相似文献   

5.
X12区三元复合驱注入溶液与地层矿物反应成垢后,从采出液析出,在采出井中聚积,容易造成垢卡,影响生产。通过垢样分析,明确垢质主要成分,对其结垢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应用敞口式防垢卡泵、预结垢工艺管柱、点滴加药措施,实现采出井清防垢目的。研究表明,X12区弱碱三元复合驱垢质成分主要以碳酸垢为主,占垢样质量78%以上;随三元体系注入,CO〖_(3)^(2-)〗质量浓度、pH逐渐上升,而Ca〖^(2+)〗+Mg〖^(2+)〗+Ba〖^(2+)〗质量浓度变化呈“升⁃稳⁃降”的Ω曲线形状;结垢主要发生在三元体系注入量0.23 PV左右、CO〖_(3)^(2-)〗质量浓度超过140 mg/L以上、pH8.3以上,自Ca〖^(2+)〗+Mg〖^(2+)〗+Ba〖^(2+)〗的Ω型质量浓度线右上角开始,降幅0到15%逐渐加快;通过采出端下入敞口式防垢卡泵、采用预结垢工艺管柱、见垢井安装点滴加药装置的措施,平均检泵周期延长167 d,形成了一套地下地面防垢技术体系。该研究对复合驱清防垢技术的开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可溶性淀粉和β-环糊精(β-CD)为原料,Span-80和Tween-20为乳化剂,环氧氯丙烷(EPI)为交联剂,自制的改性Fe3O4纳米磁性粒子为磁性材料,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淀粉/β-CD磁性复合微球.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交联剂用量和油水体积比对微球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振动样品磁强计(VSM)、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温度为50℃,EPI用量为5 mL,复合乳化剂用量为0.9 g,Fe3O4用量为0.5 g,搅拌速度控制在800 r/min左右时微球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30.763μm,Fe3O4含量为12.19%,饱和磁强度为17.87 emu/g,具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7.
8.
9.
介绍了双金属带材的主要分类、制造方法、应用及发展趋势,明确了固相复合双金属冷复合和热复合工艺方法,均可生产出高质量的热双金属复合材。指出现阶段双金属带材品种不断丰富、精度不断提高,稳定化处理工艺向连续炉工艺过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高标号沥青的高温性能差是引发沥青路面永久车辙变形的原因之一,而低标号沥青的高温性能相对较好,但其低温性能较差,制约了在工程中的应用。文章通过外掺不同比例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剂和岩沥青复合改性了50#基质沥青,采用常规性能试验和流变试验分析复合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变化,根据离析试验结果分析了复合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并利用沥青气动流变回弹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岩沥青可以有效地提升沥青的高温性能,但对低温性能不利;掺入SBS改性剂可以适当抵消这种不利影响,且合理掺量的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新引入的LTI-210沥青质量控制系统可以快速检测沥青的PG分级,也可在一定加载条件下,根据沥青最大蠕变变形与弹性恢复率验证和说明了沥青高、低温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OPI-1800AWS柱塞泵柱塞失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扫描电镜(SEM)分析方法对柱塞泵柱塞表面进行失效分析。分析表明,国产柱塞主要失效形式为磨料磨损,伴随轻度腐蚀和疲劳;美国柱塞主要失效形式为表面严重腐蚀、疲劳和化合物剥落。国产柱塞表层堆焊的镍基合金,含Ni量高,晶粒细,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可用于酸化压裂作业;美国柱塞表层复合碳化物的含量高,晶粒粗大,硬度高,耐磨料磨损的性能高,可用于加砂压裂作业。在设计柱塞时,必须提高柱塞强化表面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能,同时还应当考虑使用防砂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斜轴型轴向柱塞泵缸体组件的优化设计.首先给出了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然后提出了求解数学模型的一种快速方法,并对实际的优化设计结果进行了分析.采用本文的模型和方法,可以方便地获得缸体、柱塞、连杆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13.
凸轮机构往复泵与曲柄连杆机构往复泵性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动力端采用了特殊廓线的凸轮传动机构取代传统往复泵的曲柄连杆机构,使得往复泵的性能发生了重要改变。从柱塞运动规律、动力特性、吸入与排出性能以及泵阀工作特性等方面,对凸轮机构恒流量往复泵与曲柄连杆机构往复泵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了这两种往复泵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为在不同场合进一步使用好两种往复泵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二次压力脂气组合泵"的设计特点,设计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印度BALCO4×135MW项目低加疏水泵汽蚀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汽蚀办法,为同类型机组设计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模拟双联泵与单泵的流量大小 ,为大流量电磁泵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在以水银为传输介质的模拟直流电磁泵上进行实验 ,分别测出在相同静泵高 Δp和相同出液口高度 H 下 ,双泵及单泵的流量大小 .结果 流量 Q随静泵高Δp的增大而增大 ,双泵与单泵的流量之比约为 1 .6.结论 以双联泵的方式来提高直流电磁泵的流量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扼要介绍了自平衡型多级离心泵结构设计,阐明了其轴向力平衡结构设计要点以及节流减压装置结构设计原理,提出了结构简化和提高抗汽蚀性能方面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YB-20AH型恒压柱塞泵的工作原理,给出了相应的静态特性方程,得到Ps的表达式,从表达式中可以定性地分析出影响静态特征的因素.对变量机构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应用Matlab/Simulink对恒压泵的动态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1 000 MW二次再热背压抽汽汽轮机(BEST)机组回热系统存在高压加热器汽水两侧压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6种给水泵布置方案。考虑到给水泵位置改变的可靠性问题,计算了6种方案的有效汽蚀余量,确保BEST机组给水泵能够长期安全运行。利用EBSILON仿真软件搭建模型,在100% THA、75% THA、50% THA、40% THA、30% THA工况下分别对模拟仿真运行,比较和分析了6种方案的热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给水泵最佳布置位置在1#高压加热器的出口。该方案在100% THA工况下发电热耗率比原系统降低了16.5 kJ/kWh。  相似文献   

20.
开式湖水源热泵系统温排水热扩散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京某湖水源热泵项目,该方法利用标准k-ε紊流模型对热泵系统运行时温排水的热扩散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深度不均湖体中,排水口位置对温排水热扩散效应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排水位置对水平方向温排水热扩散影响较大,而对垂直方向热扩散影响比较微弱,高温区集中于排水口附近的小区域;在允许范围内将取水口设置于排水口上游可以降低热短路造成的影响;在排水口附近采取喷水或跌水措施,可以降低热泵系统尾水造成的湖体环境温升,研究结果为开式湖水源热泵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