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形喷嘴平行射流组流体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簿剪切层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平行射流组的理论模型,并依据Prandtl混合长度理论,求出了该模型的分析解。通过该模型的计算分析,得出:(1)沿流动方向轴向速度逐渐衰减,其轴心最大速度衰减与单射流相同;(2)沿y方向,轴向速度按余弦规律分布,并且随着向射流组上游发展,其速度振幅逐渐减少,直到趋于平坦。在离喷嘴足够远的流动相似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射流冲刷试验研究(之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室内试验结果 ,建立了一个能够统一表达圆形喷嘴和矩形喷嘴射流强度的公式 ,建立了由射流产生的冲刷坑的几何尺度与射流强度间的关系。对试验中发生的喷嘴临界提升高度从理论上分析了存在的合理性。依据分析建立的喷嘴在临界提升高度和最大提升高度之间的冲刷坑尺度与射流强度、倾角和提升高度间的关系能够较好地描述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射流对下游河床冲击作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议一种数值计算方法,用于研究挑射跌落水流对下游河床的冲击作用。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计算工作量小,收敛速度快及计算精度较高的优点,并能较好地解决双自由面和上下游流量分配的问题。计算结果与实验资料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石泉大坝的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影响大坝安全的主要问题做了阐述,这对今后指导大坝的安全管理缺陷治理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邻近坝区爆破开挖诱发的爆破振动对土石坝安全有不利影响,确定可靠的影响分析方法、拟定合理的爆破控制措施对保证土石坝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施加爆破振动荷载,从坝体应力和坝坡稳定等方面分析确定合理的爆破安全质点振动速度限值;根据爆破试验监测数据和有关规程规范,提出爆破分区控制措施以及爆破施工过程中需根据监测成果同步调整爆破安全控制标准、及时修正爆破施工参数的方法。提出的分析方法和控制措施可为近区爆破对土石坝安全影响和拟定爆破分区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沙牌RCC拱坝坝肩稳定三维地质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沙牌RCC拱坝坝体和坝肩的变形规律、破坏机理,综合评价了坝肩的超载安全度,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双股射流壁面脉动压强与近壁紊动流速相关与频谱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多通道动态压力检测系统和二维激光测速仪对在单股和双股射流作用下,水垫塘底板脉动压强与近壁脉动流速的相关,功率谱和紊动比尺进行了测试研究。实测表明,双股射流形成的动水扩建在塘底水平方向的脉动使得双股射流在第二冲击点下游的脉动量特性与单股射流不同:前者的水平脉动速度与脉动压强的互相关系数较后者明显增大,且水平脉动速度和脉动压强的功率谱具有大致相同的优势频率。单股和双股射流塘底脉动压强系数与近壁紊  相似文献   

8.
张士平  陈斌 《大坝与安全》2003,(4):34-35,38
本文通过对湖南镇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回顾及其精度剖析,指出监测系统设计和监测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结合该大坝的特点,阐述了精度相对较低的项目如何对其观测方法、设备进行改进或改造,以提高观测精度。本文对其他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和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坝基坝体渗水对大坝安全运行有不利影响。本文采用现场检查、水样试验、析出物试验、资料分析等手段,对碾压混凝土坝运行期渗水及其析出物对大坝的影响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运行期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贾晗  王刚  马震岳 《人民黄河》2012,34(4):105-107
断层坝段是影响丰满老坝整体稳定安全性的控制性坝段,坝基内不利软弱结构面是影响老坝坝体安全的关键因素。现丰满大坝重建新坝的施工,可能会降低老坝的抗力,导致老坝安全性降低,因此有必要论证重建工程施工期老坝坝体及基岩沿软弱结构面失稳的可能性。以现行规范的稳定安全要求为依据,选取典型断层坝段研究多种基础滑移模式下大坝的抗滑稳定安全问题,计算考虑新坝基础开挖施工期老坝受载的变化。结果表明,建基面是最薄弱的可能滑动面,新坝施工对断层坝段的稳定安全状态没有明显不利的影响。考虑到老坝断层坝段本身安全度不足,新坝施工期应加强对老坝的监控和检测,保证下游新坝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依托1∶100水工模型试验成果,重点介绍了丹江口大坝加高后的几个水力学问题如泄流能力、坝面压力特性、河床局部冲刷、下游河道流速流态、泄洪对电厂及航运的影响等.研究显示:大坝加高后泄流能力可满足设计要求,坝下河床冲刷加重,挑距加远,设计洪水22 300 m3/s时坝下冲坑最低点高程为43.0 m,各级泄量冲坑上游坡均缓于临界坡,也略缓于初期工程同级流量冲坑的上游坡;坝下600 m以内为护岸工程重点防护段,岸边流速为5.8~9.8 m/s;泄洪对丹江口电厂影响较小,对自备电站不利影响较为显著;最大通航流量6 200 m3/s时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流态复杂,水流较混乱.  相似文献   

12.
天生桥一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安全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生桥一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178m,填筑方量1800万,是国内在建的最高面板堆石坝。大坝安全监测对控制坝体施工质量,保证大坝安全运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天生桥一级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设计和设计的实施,到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作了全过程的叙述。在天生桥一级大坝施工中不断遇到的新情况对大坝安全监测提出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反过来,大坝安全监测的资料又揭示了还未曾认识到的大坝工作特点,丰富了对面板堆石坝性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玛尔巴塞拱坝的破坏与拱坝上滑稳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瓒 《水电站设计》2002,18(2):12-17,20
讨论了玛尔巴塞拱坝的垮与拱坝上滑稳定之间的统一性和相异性,分析比较了拱坝上滑稳定中的3种不同破坏形式,指出玛坝沿基岩内部上滑问题比一般沿基础接触面和周边缝的滑移复杂得多。强调对拱坝上滑问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肯斯瓦特面板砂砾石坝全断面由砂砾石填筑,工程区处于强震区,大坝设防烈度Ⅸ度,设计取消了过渡料区。根据肯斯瓦特大坝的分区设计,在坝料静、动力特性试验和三维静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三维真非线性有效应力地震反应分析及安全评价方法,对大坝进行了给定地震情况下的地震反应分析和评价。从大坝的动力计算分析结果看,该坝能够满足给定地震工况下的抗震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金安桥重力坝坝基稳定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金安桥水电站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基的深浅层抗滑稳定进行了研究。强度储备系数方法计算所得出的渐进破坏过程揭示了重力坝坝基深浅层滑动的模式,同时根据新的重力坝设计规范。对大坝在设计阶段的抗滑稳定安全度进行了分析,大坝坝基的深浅层抗滑稳定是可以保证的。  相似文献   

16.
右江百色RCC重力坝坝基稳定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方法,强用强度储备与超载相结合的概念,在同一模型上完成坝基稳定的破坏试验,探讨百色重力坝河槽右侧两个非溢流坝段坝基破坏秩稳过程,机理及特征,得出了综合稳定安全度,并提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病险水库安全评价基本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崔亦昊  谢定松 《中国水利》2007,(16):35-37,49
中国已建的坝高15m以上的大坝有18600多座,90%以上是土石坝,约90%的坝龄都在25年以上。国内对建成多年的土石坝仍按施工期的状态用现有设计规范评价大坝安全,使一些正常运行的水库定为病险水库。如何科学可靠地对建成多年的土石坝进行安全评价是当前急需探讨的问题。根据坝工理论分析和国内外实例研究,提出已建多年土石坝安全评价的基本原则,认为应当研究过去,着眼现在,重在分析多年运行情况及实际表现,依靠各类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中,如果滑裂面强度参数较低,抗滑稳定计算难以达到规范要求的3.0的允许安全系数。收集国内一些典型水利工程的设计实例,经过实例验算和对比分析,提出抗剪公式的适用性及其安全系数的推荐值。结论指出,对于凝聚力很低的软弱结构面,可用抗剪公式进行计算,并采用与之配套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9.
广州轨道交通某中间风井位于珠江前航道管理范围内.为确保堤防安全,首先建立考虑多土层的土体参数随机场模型,其次建立基坑开挖的二维和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基坑开挖前后堤防结构应力与变形变化情况,最后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堤防结构的变形进行概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后,堤防结构应力略微增加,堤顶竖直位移在2.5 mm内,变异...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2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分析土坡稳定性的方法,利用SLOPE/W软件对某水库土坝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建立了坝坡稳定性的分析模型,研究了在各种库水位情况下坝坡的安全系数随土的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强度参数对坝坡最危险滑弧形状和圆心位置的影响。并对Bishop法和太沙基法两种计算方法在土坡稳定分析中存在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