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鸡油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鸡油脂并考察了其氧化稳定性.通过乳状液的稳定性质指标确定壁材大豆蛋白和麦芽糊精的比例为1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鸡油脂微胶囊化工艺条件为芯材与壁材的比例为12,乳状液的固形物浓度为20%,均质压力为25 MPa,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是210℃.在最佳条件下制备微胶囊鸡油脂的包埋率为89.9%.在相同的储存条件下,制得的微胶囊鸡油脂氧化稳定性好于未包埋油脂.  相似文献   

2.
玉米胚芽油是一种功能性保健食用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为了延伸玉米胚芽油在食品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玉米胚芽油微胶囊。基于单因素试验,选定芯壁比、乳化剂含量、固形物含量为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玉米胚芽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玉米胚芽油微胶囊的最优制备工艺为:大豆分离蛋白SPI、麦芽糊精MD、黄原胶XG的复合壁材比为1.5∶1∶0.2,芯壁材比为1∶2.3,复合乳化剂含量为0.7%(单甘脂GMS/蔗糖酯SE 3∶7),固形物含量为20%。在此条件下,得到微胶囊包埋率为89.6%。制备得到的产品为白色粉末,贮藏稳定性较好,微观结构呈球状或椭球形、大小较均一、表面裂纹和孔隙及少。  相似文献   

3.
以大豆分离蛋白、β-环糊精为壁材,元宝枫籽油为芯材,单硬脂酸甘油酯为乳化剂,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元宝枫籽油粉末油脂.在温度170℃的条件下,考察了壁芯比、复配壁材比例、壁材浓度对微胶囊化元宝枫籽油粉末油脂包埋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比为4∶1(g/g)、β-环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壁材配比为3∶...  相似文献   

4.
元宝枫籽油富含神经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了保持其油脂体中营养物质的稳定性及功能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处理元宝枫籽油,并对微胶囊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考察元宝枫微胶囊的包埋率受壁芯比、复配壁材比例、壁材浓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4∶1,β-环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壁材复配质量比为4∶1,壁材质量与水体积比为1∶7...  相似文献   

5.
魏巍  李敏  李春  张微  刘宁 《食品工业科技》2013,(20):294-301
1,3-二油酸-2-棕榈酸结构油脂与传统油脂相比能提高婴儿对脂肪和钙的吸收,促进婴儿骨骼的生长,但其本身极易被氧化。该研究将结构油脂微胶囊化,研究了壁材配比、芯材壁材比例、乳化剂用量和固形物含量对乳化工艺的影响,以及均质压力、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微胶囊化结构油脂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结构油脂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结构油脂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配比(乳清蛋白∶麦芽糊精)为2∶1,芯壁比为1∶2,乳化剂用量为0.3%,固形物含量为25%,均质压力25MPa,进风温度184℃,出风温度89℃,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最佳微胶囊化效率为91.53%;经过过氧化值测定实验,结构油脂经微胶囊化后的氧化稳定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鱼油稳定性,以青鱼内脏鱼油为芯材,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壳聚糖(CS)为壁材,制备鱼油微胶囊。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均质速度、pH、壁材总质量分数、SPI/CS比值、芯壁比等因素对鱼油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鱼油微胶囊制备工艺,并比较研究了鱼油微胶囊湿囊分别经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两种干燥方法所得产品的包埋率、水分含量、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鱼油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为:pH7、壁材总质量分数2%、SPI/CS比值1.3∶1、芯壁比1.3∶1,在此条件下鱼油包埋率为71.98%±0.16%。喷雾干燥法表面含油率为0.73%±0.04%,低于冷冻干燥法3.62%±0.09%,包埋率为71.98%±0.16%,高于冷冻干燥法56.76%±0.37%,说明喷雾干燥法效果优于冷冻干燥法,鱼油微胶囊贮藏期可较未包埋的鱼油延长6 d以上。通过微胶囊化,改善了青鱼内脏鱼油的性能,提高了使用范围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微胶囊化不仅可以很好地保持红花籽油的风味、增强其氧化稳定性,还可以起到缓释的作用,更充分合理地体现物质的营养价值。以同种壁材配方制备微胶囊乳液,分别进行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测定微胶囊的包埋率并观察其形态,从而选择较优的干燥方法,即喷雾干燥法。设计4种壁材配方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红花籽油微胶囊,测定包埋率及微胶囊总油含量。经60 d后测定包埋率、氧化程度及微胶囊总油含量,并以扫描电镜观察形态,确定包埋效果,选取最佳包埋壁材配方。以超声法进行均质,离心分离法测其乳化稳定性,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佳均质条件。结果表明:鲜蛋清、麦芽糊精1∶1为壁材配方制备的微胶囊形态最好,60 d后红花籽油包埋率、过氧化值分别为96.07%、4.48 mmol/kg;适宜工艺参数为芯壁比1∶4、超声功率200 W、超声时间10 min、超声温度40℃、进风温度190℃、出风温度60℃、载量300 m L/h。  相似文献   

8.
以螺旋藻为主要壁材,以亚麻油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微胶囊。考察了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及进料配方对微胶囊产品质量的影响,筛选出明胶和麦芽糊精作为辅助壁材,并对微胶囊产品的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单一螺旋藻壁材包埋亚麻油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空气压力3 bar,空气流速4.3 m/s,进口温度190℃,进料流量900 m L/h,进料质量分数10%,芯壁材质量比1∶3,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包埋率为48.85%。与单一螺旋藻壁材相比,复合壁材微胶囊具备更高的包埋率,以螺旋藻为主壁材,以明胶和麦芽糊精为辅助壁材制备的亚麻油微胶囊包埋率可提升至75.36%。通过表征分析及性能检测可知,喷雾干燥制备的螺旋藻微胶囊表面光滑,颗粒圆、尺寸小,平均粒径为7.20μm,且抗氧化性与市售螺旋藻粉相比提高47.7%。螺旋藻与明胶、麦芽糊精复配制得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当温度由40℃升至200℃时,复合壁材微胶囊的质量保持率为82.96%;复合壁材微胶囊能有效延缓芯材亚麻油的氧化进程,且室温储存30 d后微胶囊芯材保留率仍维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9.
天然色素花青素的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高包埋率微胶囊化花青素的壁材组成以及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花青素∶壁材为20%、麦芽糊精∶β-环状糊精为3∶1、阿拉伯胶比例为10.0%、喷雾干燥的进口温度120℃、出口温度80℃时,花青素的微胶囊化效果最好、包埋率高,而且花青素微胶囊化后,其稳定性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胚芽油为芯材,CMC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单甘酯与蔗糖酯为乳化剂,对喷雾干燥法制备玉米胚芽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确定制备玉米胚芽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单甘酯:蔗糖酯=1:4)添加量为2%,CMC与大豆分离蛋白之间的比例为1:5,复合壁材添加量为22%,芯材添加量为18%,乳化温度为80℃、乳化时间...  相似文献   

11.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对藻油进行微胶囊包埋。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不同配方和工艺参数,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各因素,得到包埋的最优工艺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比例1∶2,固形物含量15%,芯壁比1∶2,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蔗糖脂肪酸酯(3∶7)用量为3%,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70℃,均质压力45 MPa,微胶囊包埋效率可达92.8%。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的藻油微胶囊产品感官品质较好,在保持低水分含量的同时兼具良好的溶解性和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复合壁材的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以包埋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其特性及微胶囊化对沙棘籽油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沙棘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酪蛋白酸钠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酪蛋白酸钠与麦芽糊精质量比1∶1、壁材与芯材质量比2∶1、固形物含量20%。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沙棘籽油微胶囊产品粒径分布均匀,包埋率可达96. 15%;热失重分析说明沙棘籽油微胶囊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微胶囊化前后,沙棘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不大;经过微胶囊包埋的沙棘籽油与未包埋的沙棘籽油相比,氧化诱导时间在高温加速储存过程中明显延长,具备较好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摘 要:本研究以山桐子油为芯材,麦芽糊精、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单硬脂酸甘油酯为乳化剂,使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得山桐子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研究山桐子油喷雾干燥制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响应面优化试验表明:在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4.8:1,麦芽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壁材复配质量比为 2.6:1,水与壁材体积质量比为6.8:1的条件下,山桐子油微胶囊包埋率可达到84.22 % 。在运用氧化稳定性指数法(OSI)氧化稳定性测试中,山桐子微胶囊在常温条件下,保持30d 后,油脂的 OSI 值与初始值无显著变化,验证了山桐子微胶囊的稳定性;通过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微胶囊具有较规则球形微观结构,囊壁比较完整,具有良好的包埋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柚子籽油为芯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进行研究,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β-环糊精为复合壁材,壁材间质量比1∶0.5、壁材质量分数30%、芯壁比1∶1、乳化剂1.5%、进口温度170℃。由此得到柚子籽油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8.9±2.1)%,包埋效果良好。同时对微胶囊产品进行了基本性质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特性和稳定性,基本满足一般食品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减缓海英菜籽油的氧化速度,提高稳定性,以酪蛋白、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微胶囊-喷雾干燥法制备海英菜籽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芯材含量、包埋时间、β-环糊精含量、单甘脂含量为影响因素,包埋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海英菜籽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参数:芯材含量18.3%、包埋时间50.7 min、β-环糊精含量41.1%、单甘脂含量50.4%,在该条件下海英菜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93.82%。  相似文献   

16.
采用喷雾干燥方法制备微胶囊化核桃粉末油脂,对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粉末油脂的微观结构及其氧化稳定性。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微胶囊化核桃粉末油脂的制备工艺为:核桃油质量分数25.03%、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24.88%、卵磷脂添加量1.97%、均质压力20.12 MPa,此时粉末油脂的包埋率为94.32%。高包埋率粉末油脂的微观结构呈现较规则的球形,囊壁完整性较好,且表面光滑,结构致密。此外,不同包埋率粉末油脂的氧化诱导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微胶囊包埋技术能够提高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并且包埋率越高,粉末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17.
以怀远石榴籽油为芯材、麦芽糊精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复合壁材、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石榴籽油微胶囊。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壁材的质量分数10%,麦芽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的配比1∶2(质量比),乳化剂大豆卵磷脂的添加量2.0%,芯材与壁材的配比1∶1.5(质量比),喷雾干燥机进风温度185℃,出风温度75℃,进料速度25 mL/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石榴籽油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81.9%。微胶囊化后的石榴籽油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喷雾干燥工艺制备大豆异黄酮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大豆异黄酮的工艺及技术。结果表明:制备大豆异黄酮微胶囊的最佳配方为壁材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质量比1∶1混合、原料液固形物含量30%、芯材与壁材比例为2∶3;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均质压力40 MPa,喷雾干燥进风温度200℃、出风温度100℃。  相似文献   

19.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元宝枫籽油进行包埋,并对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优化的制备工艺为:麦芽糊精与变性淀粉质量比为3.54∶1、壁材质量分数为28.1%、壁芯比为2.51∶1,元宝枫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5.7%;大豆分离蛋白与阿拉伯糖质量比为5∶1、壁材质量分数为7.5%、壁芯比为1∶1,元宝枫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9.09%...  相似文献   

20.
以壳聚糖为壁材,对茶多酚喷雾干燥微胶囊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微囊化包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分子量260cps,壳聚糖浓度1%,冰醋酸浓度1%,芯壁比1∶4,固形物含量10%,进风温度185℃,包埋率为72·90%,该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球形度好,粒径较均匀,主要分布在10~40μm之间,水分含量为7·20%,扫描电镜图片显示,微胶囊样品表面光滑,无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