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煮制条件对卤鸡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90℃和95℃两个温度条件下不同煮制时间对卤鸡肉品质的影响,以期获得卤鸡肉的适宜煮制条件。结果显示,卤煮温度和卤煮时间均显著影响卤鸡腿的品质(p<0.05)。同温下煮制10~120min,卤鸡腿的出品率、汤pH均大体呈现下降趋势,亮度L*、黄度b*、羰基值逐渐增加,红度a*值无明显变化,卤鸡腿pH、嫩度先增后降;煮制相同时间,两温度的出品率除20min外90℃始终高于95℃,亮度L*在30min之前90℃显著低于95℃(p<0.05),40min开始变化不再显著(p>0.05),黄度b*和红度a*无显著差异,剪切力除60min和90min外90℃均高于95℃,pH从60min开始90℃高于95℃,羰基含量在60min之后95℃开始明显高于90℃;60min是两温度在卤煮过程中品质差异显著的时间拐点。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加工工序对鸡腿品质及杂环胺形成的影响,文章选取酱卤肉制品的3种工序(卤煮、油炸-卤煮、卤煮-油炸)加工鸡腿,测定鸡腿中蛋白质、水分、肌酸、肌酸酐、杂环胺的含量及蒸煮损失率、色泽的变化,研究不同工序下酱卤鸡腿品质与杂环胺形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卤煮-油炸工艺中鸡腿的蒸煮损失率、色差值和肌酸酐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生成杂环胺的总量最高,鸡腿表皮中达到7.969 ng/g,鸡腿肉中达到4.701 ng/g;由相关性分析得到,鸡腿皮和鸡腿肉中杂环胺都与肌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与肌酸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3种加工工序下鸡腿表皮中杂环胺含量与ΔΕ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鸡腿肉中杂环胺含量与水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因此,建议制作酱卤鸡肉制品以卤煮工艺为主,从而降低产品的损失率;另外,减少使用油炸工序,降低杂环胺生成量。  相似文献   

3.
以鹌鹑蛋为原材料制作酱卤蛋制品"铁蛋",比较了短时多次和长时单次卤煮烘烤工艺对铁蛋产品特性的影响。对出品率、含盐量、pH值、色泽和质构等指标的测定表明,对于短时多次卤煮烘烤工艺组,随着卤煮和烘烤的重复次数的增加,产品含盐量升高,而pH值与出品率下降;在色泽方面,亮度和黄度显著提高,红度呈先下降后回升趋势;在质构方面,硬度、弹性、咀嚼性和剪切力都随重复次数增加而升高。长时单次卤煮烘烤工艺在出品率、含盐量及pH值方面的品质介于短时多次工艺的2次与3次重复之间;色泽和质构则是长时单次卤煮烘烤工艺更能获得理想的品质。适当延长卤煮和烘烤时间,并将工艺重复控制在3次以内,既可保证产品品质,又能缩短加工时间,并减少物料损耗和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4.
以獭兔肉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别测定宰后獭兔肉在成熟过程中的p H值、色泽、系水力、滴水损失、糖原含量、硬度和观察肌纤维微观结构,进而研究其肉用品质及结构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獭兔肉的初始p H值为6.13,宰后48 h达到最低值4.45,在成熟过程中p H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色度L*值和b*值均呈显著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分别于72、48 h达到最大值,但a*值的变化趋势与前两项指标相反,且变化不显著;系水力的变化趋势与p H值的变化趋势相符合,在48 h时降到最低值91.06%;滴水损失率随着肉样成熟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糖原含量在成熟过程中急剧减少;在成熟过程中硬度先上升再下降,变化趋势不显著,于48 h时达到最大值6155.418;肌原纤维在宰后24 h时开始离散,且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离散程度逐渐增大。因此得出结论,獭兔肉在48 h时肉用品质最差,随后进入成熟期,肉用品质上升,肌纤维结构离散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卤煮加工过程中牛肉的品质变化规律,以新鲜牛腱肉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在不同加工阶段烹饪损失、pH、肉色、剪切力及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牛腱肉的烹饪损失在腌制和卤煮1 h变化显著(P0.05),pH值在腌制和焯水阶段呈先降低升高趋势,随后显著降低并趋于稳定。腌制阶段的牛肉a*值有明显升高,随着卤煮时间的延长,L*值与a*值不断降低。焯水阶段的牛腱肉肌肉组织变得紧致,直观表现为剪切力显著增加,而卤煮过程中的牛腱肉因长时间受热,肌纤维间隙不断增大,肌肉组织逐渐变得松散与不规则,其剪切力也随之不断减小,卤煮3 h的牛肉嫩度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6.
超高压能够改善肉制品品质。本实验采用常压(0.1 MPa)、200 MPa~600 MPa压力处理真空包装的酱卤鸡肉15 min,来研究其对鸡肉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压力的升高和保压时间的延长,酱卤鸡肉中的微生物、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pH、脂肪氧化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鸡肉的L*值呈下降趋势,a*值增加,b*值增幅较小。酱卤鸡肉的硬度、咀嚼度、弹性和回复性随压力的增加均呈递增趋势。不同压力处理对挥发性气味的影响不够显著,可增大压力梯度来实现明显区分。保压时间的延长,对挥发性气味的区分明显;硬度、咀嚼度和回复性增大,弹性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L*值和a*值降低,b*值增加。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7):105-110
研究宰后成熟不同时间对扒鸡胴体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扒鸡嫩度和保水性的影响,以4℃下成熟0~24 h的鸡胴体以及扒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p H值、出品率、蒸煮损失率、加压失水率、水分含量、剪切力值、质构特性的变化规律。鸡胴体的p 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蒸煮损失率和剪切力值、加压失水率则是先上升后下降,p H值与加压失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 <0. 01)。扒鸡经过宰后成熟,出品率得到提高;不同宰后成熟时间,扒鸡的p H值和加压失水率数值变化范围不大,水分含量在2~6 h比较大。鸡胴体经过宰后成熟,可以提高扒鸡出品率,改善鸡肉的嫩度和保水性。综合各项指标结果及工厂的经济效益考虑,确定扒鸡最适成熟程度为4℃下成熟2 h。  相似文献   

8.
海藻胶对熏煮香肠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海藻酸钠(0~2%)、K-卡拉胶(0~1.5%)、琼脂(0~1.5%)对熏煮香肠质构、色泽、保水保油性等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探索其对水分迁移的效应。结果表明:三种海藻胶均能提高产品的保油率,均能降低产品的L*和T2弛豫时间,琼脂对产品的出品率、保水率、质构、a*和b*均无显著影响(p0.05),卡拉胶添加量为0.6%时产品的出品率最大,添加量在0~1.2%范围内,产品的硬度、脆性、咀嚼性呈上升趋势(p0.05),但对弹性、内聚性无显著影响(p0.05),海藻酸钠对产品的出品率有一定改善作用,且随添加量的增加,产品的TPA参数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各个参数的下降程度不一样;随着海藻酸钠和卡拉胶添加量的增加,产品的a*和b*呈上升趋势(p0.05),且不易流动水比例下降(p0.05),自由水比例上升(p0.05),而琼脂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9.
采用深层油炸模型,研究了淀粉、面粉、泡打粉、食盐和水等糊的组成成分对挂糊油炸猪肉片外壳色度、吸油率、质构及感官品质等食用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淀粉添加量增加,挂糊油炸猪肉片外壳的硬度、吸油率和表观色度b*值均增大;脆度和a*值均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随泡打粉添加量增加,外壳硬度和L*值逐渐减小;吸油率、a*值和b*值均增加(p0.05)。随食盐添加量增加,外壳硬度逐渐增大(p0.05);而吸油率先迅速降低后趋于平稳。随水-粉比增加,外壳硬度逐渐减小,吸油率逐渐增大;易碎性先增加后有所下降。综合考虑,在淀粉添加量30%~50%、泡打粉添加量0.7%~1.1%、食盐添加量1.2%~1.8%、水-粉比1.2∶1~1.4∶1的条件下,得到的挂糊油炸猪肉片外壳具有较高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反复冻融对羊肉臊子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复冻融期间p H变化不显著(p0.05)。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羊肉臊子解冻汁液损失显著下降(p0.05),影响羊肉臊子的嫩度与色泽,最终导致羊肉臊子的全质构特性变差,硬度与剪切力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趋于稳定(p0.05),反复冻融后解冻损失率率、剪切力、TVB-N值、TBARS值、L*值、a*值、b*值、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与未冻融羊肉臊子差异显著(p0.05)。低场核磁共振T2弛豫时间分析显示,其不易流动水占比显著下降(p0.05)。以上结果说明反复冻融使羊肉臊子食用品质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了超高压处理对羊肉粒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当压力不断增大时,羊肉粒的水分含量大幅下降,L*值明显下降,a*值和b*值快速上升,羊肉粒硬度增大,弹性和p H先增后减,TBA值快速上升。通过对羊肉粒的感官评价发现,压力控制在200~300 MPa之间时,羊肉粒品质、口感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各种机械处理会影响肉制品的品质,其中注射和滚揉是鸡腿制品加工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机械处理方式。实验以出品率、保水性、嫩度、质构为评价指标,研究鸡腿重量、注射率、滚揉时间对鸡腿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鸡腿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鸡腿重量、注射率、滚揉时间来提高产品出品率,并确保产品适宜的保水性和嫩度。当注射率较低时,以15%±2%的注射率为例,滚揉时间在0~4h内对鸡腿制品的滚揉出品率和产品出品率影响显著,鸡腿重量也有影响;当注射率较高时,以25%±2%的注射率为例,滚揉时间和鸡腿重量对鸡腿品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合肥吴山贡鹅加工厂的鹅肉为原料,研究鹅肉在卤制过程中的品质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对主要成分、p H值、色差、质构、盐含量的测定以及感官评定,得到卤制过程前后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鹅肉卤制后,蛋白质、脂肪、灰分、盐的含量及p H值、L*值、b*值显著上升(p0.05),而水分含量、a*值显著降低(p0.05);TPA分析显示,卤制至1h时,回复性显著下降(p0.05),硬度值、粘性、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均显著上升(p0.05),1h之后各项指标都显著下降(p0.05);感官分析得出,在卤制1h时,鹅肉的肉色、嫩度、多汁性、风味、大理石纹综合评分最高。实验结果为吴山贡鹅的加工工艺改善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猪皮胶原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价值,通过蒸煮损失率测定、质构测定、感官评价和凝胶电泳等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猪皮胶原蛋白对模拟腌肉制品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将猪皮胶原蛋白、TGase添加到模拟腌肉制品中,随着出品率不断提高,模拟腌肉制品的硬度(p 0.01)、弹性(p 0.01)和咀嚼度(p 0.05)逐渐下降,黏聚性和回复性先降低在回升。结合质构结果和感官评价可得出样品质构强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2号 3号 4号 5号 1号 6号,其对应的出品率分别为122.7% 128.7%133.7% 138.7% 122.5% 143.7%。所有组别的模拟腌肉制品a*值差异不显著。经SDS-PAGE变性凝胶电泳分析,TGase可使模拟腌肉制品中的肉蛋白与猪皮胶原蛋白发生交联,形成了新的蛋白质分子。因此,添加猪皮胶原蛋白和TGase,可以提高模拟腌肉制品的出品率,改善出品率增加所造成的质构和口感不佳,同时降低蒸煮损失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凝乳粒的p H值对融化干酪的品质的影响。通过对融化干酪主要成分、感官评价、质构分析和微观结构的测定,比较了凝乳粒p H值为6.0、5.8、5.6、5.4、5.2对融化干酪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 H值的降低,融化干酪的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含水率增加;凝乳粒p H值为5.6时,切面光滑平整、组织状态均一、口感细腻;具有最高的恢复性,硬度适中,较低的咀嚼度、胶着性、黏聚性和弹性;融化干酪的网络结构更加密实,质地均匀,融化干酪整个体系有最佳的乳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均匀实验设计,以猪后腿肉为生产原料进行西式火腿的生产,研究宰后不同时间冷冻和解冻速率对西式火腿出品率、TBARS、色差(L*、a*和b*)和质构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种因素对感官评分和a*影响不大,且解冻速率对产品硬度无关,两因素对出品率、色泽(L*和b*)、TBARS、弹性、咀嚼性和内聚性影响显著(p0.05)。当用较慢的方式解冻时,宰后冷冻越晚,产品出品率、TBARS、L*、b*、弹性、内聚性和咀嚼性逐渐升高;当解冻速率较大时,宰后冷冻越早,出品率、L*、b*弹性、咀嚼性和内聚性升高,TBARS减小,西式火腿的硬度随宰后不同时间冷冻的延迟,硬度逐渐升高。经过数据优化得知,解冻速率越大,冷冻越晚,所生产的西式火腿的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7.
微波复热时间和微波功率对预油炸牛肉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波加热时间(30、40、60、90、120s)和微波功率(350、490、700W)对预油炸牛肉串出品率、剪切力、色差和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微波复热条件下,牛肉串的出品率、剪切力、色差变化和总体可接受性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同一微波功率条件下,随着微波加热时间的延长,肉串的出品率逐渐下降,亮度L*值降低,红色度a*值升高;除微波加热30s外,随着微波加热时间的延长,肉串的剪切力值增加,嫩度下降.牛肉串在700W加热40s、490W加热40s和60s时,不仅明显提高了肉串的出品率,而且改善了牛肉串的色泽,并使肉串保持较低的剪切力值.  相似文献   

18.
酱鸡腿加工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怀彬  刘朝建 《食品科学》2015,36(22):51-56
以鸡腿为材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优化酱鸡腿的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酱鸡腿最优加工工艺参数为油炸温度170 ℃、油炸时间70 s、煮制温度100 ℃、煮制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加工酱鸡腿的综合评分预测值为0.47,验证实验综合评分值实测值为0.451,实验值和预测值吻合良好。该工艺得到的成品色泽金黄、肉丝粉白、可口,其中感官评分为78.678,嫩度为7.517 N,a*值为15.51。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超临界CO_2处理对鲜牛肉灭菌效果及食用品质影响,本实验考察了压强、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鲜牛肉灭菌效果影响,采用正交法优化灭菌条件,并比较灭菌处理前后鲜牛肉食用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灭菌温度50℃、灭菌压强14 MPa、灭菌时间10 min时鲜牛肉灭菌效果最优,灭菌率可达99%。此时鲜牛肉p H、肌纤维蛋白含量和硬度等指标轻微下降但差异不显著,肌浆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肉色变化显著,红度值a*较处理前低,而黄度值b*和亮度值L*均较处理前高(p0.05);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均较处理前显著降低(p0.05)。因此,超临界CO_2处理对鲜牛肉灭菌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牛肉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以卤煮牛肉为研究对象,探究腌制方法的改进和多糖的添加对红曲红色素着色效果的影响,以期能在减少色素的条件下,达到相近或更佳的着色效果。结果表明:滚揉腌制较浸泡腌制能够更好地提高卤煮牛肉的色泽;随着红曲红色素添加浓度的增加,牛肉a~*值呈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当红曲红色素的添加浓度达到600mg/kg时,牛肉的a~*值已达到市售卤煮牛肉(亚硝酸盐含量约15mg/kg)的a~*值;壳聚糖和阿拉伯胶都具有较好的护色效果。阿拉伯胶的护色效果要显著优于壳聚糖,且阿拉伯胶能够增强卤煮牛肉在贮藏期间色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