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臭氧是一种绿色的氧化剂.研究了采用质量浓度为5 mg/L的臭氧,以不同处理时间(15、30、45、60 min)的糯米制得糯米粉,对糯米粉的糊化特性、淀粉酶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臭氧处理时间的增加,糯米粉的糊化黏度呈增大趋势,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糯米粉的抗老化性略有减弱,降落数值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DNS法测得糯米粉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随着臭氧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处理时间与淀粉酶活性成显著性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
以糯米粉(蛋白质量分数为7.97%)和糯米淀粉(蛋白质量分数为0.58%)为研究对象,利用超高压(100、300、500 MPa)结合变温结晶(4℃和25℃间隔24 h循环条件下放置1、3、7 d)的方式制备慢消化淀粉,通过测定样品的慢消化淀粉质量分数并进行热力学性质、糊化特性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研究超高压处理对...  相似文献   

3.
以臭氧为氧化剂,直接干法处理糯米后提取蛋白质,检测糯米蛋白质在臭氧的氧化作用下巯基、二硫键及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研究臭氧氧化处理对糯米制备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糯米蛋白质在臭氧的持续氧化处理下巯基含量逐渐减少,二硫键含量呈增加趋势;臭氧处理使氨基酸总含量减少,其中含硫类氨基酸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最大,芳香类氨基酸含量较对照组下降程度次之,疏水性氨基酸下降程度较小,其他类型的氨基酸含量受臭氧处理的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4.
在总重为20 g的情况下于糯米中掺入粳米,使糯米中分别含有0%、5%、10%、15%及20%的粳米,充分混合后粉碎并过筛,取筛下物进行碘吸收特性测试。本试验借助于损伤淀粉测试仪研究其磨粉后产生的损伤淀粉碘吸收特性的变化情况,然后应用色度仪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分别测试滤液的L、a、b、c、h、x、y、z值及吸光度(A620、A350),研究其碘吸收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粳米的混入,改变了糯米淀粉的碘吸收特性。通常,糯米中直链淀粉含量在0%~2%,其含量的检测比较繁琐,另外,当糯米中掺有粳米的比例在5%或10%时其直链淀粉的含量仍低于2%时则无法由直链淀粉的含量来判定其是否掺有粳米。因此,本文通过糯米中混入不同比例粳米后碘吸收特性的改变,提出了UCDc、b及c的大小用来定性鉴别糯米中是否掺有粳米的一种补充手段,弥补了以直链淀粉含量高低来评判糯米中是否掺有粳米的方法不足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质量浓度为5 mg/L的臭氧作为氧化剂,对糯米整米通气氧化后制作水磨糯米粉并且提取相对应的糯米淀粉。通过实验发现氧化后糯米粉及对应提取的糯米淀粉随着臭氧处理时间的增长糊化黏度呈增大趋势,但热糊稳定性和抗老化性有略许减弱,蒸煮特性未发生较大变化。羧基含量随着氧化时间的增长而增大,而羰基含量随着氧化时间的增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臭氧将糯米淀粉中葡萄糖单元上C2、C3和C6的羟基先氧化为羰基,随着氧化作用的加强羰基被氧化成为羧基,但由于是对于糯米的氧化处理,因此在反应中会生成部分酰胺,同时葡萄糖环中的C-O-C未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6.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构建水-木薯淀粉体系,采用臭氧发生器氧化处理,获得经处理的木薯淀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分析木薯淀粉颗粒形貌、结晶性及浊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处理可使木薯淀粉颗粒呈现不规则形状,且表面粗糙程度增加,淀粉颗粒表面粗糙程度与氧化时间及臭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臭氧化学性质及处理淀粉的方式,阐述了臭氧在改变淀粉分子结构、颗粒特性和加工特性中的作用以及影响臭氧改性淀粉的因素,同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α-环糊精对糯米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本文以糯米淀粉为原料,将α-环糊精(0%-10%)与糯米淀粉共混,测定淀粉凝胶的微观结构、流变特性、糊化特性、质构特性和短程有序性。结果表明:随着α-环糊精的添加,淀粉凝胶网络结构中的孔洞分布变得均匀。此外,α-环糊精的存在降低了淀粉凝胶的G′、硬度、回生值,但显著提高了凝胶的弹性和透明度。傅里叶红外结果表明,糯米淀粉的短程有序性随着α-环糊精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α-环糊精与糯米淀粉之间并未发生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9.
淀粉回生是指糊化淀粉分子从无序态向有序态转化的过程,在食品烹饪或生产过程中是一种常态。糯米淀粉的老化取决于很多因素,内在因素如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水类、盐等,外在因素如储藏温度、PH等,均对淀粉老化有显著影响。论文在回顾、总结国内外淀粉回生研究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着重整理出淀粉回生的机理以及糖类对淀粉回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臭氧化学性质及处理淀粉的方式,阐述了臭氧在改变淀粉分子结构、颗粒特性和加工特性中的作用以及影响臭氧改性淀粉的因素,同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电场处理对普鲁兰酶水解糯米淀粉的强化作用机理。方法:测定不同强度电场作用下普鲁兰酶水解糯米淀粉的效率,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快速黏度分析仪表征酶解产物的结构和热性质变化。结果:强度≤2.5 V/cm的电场处理可提高普鲁兰酶活力、促进糯米淀粉的水解,并且水解产物表面出现裂痕和孔洞、相对结晶度增加、起始糊化温度(To)增加、淀粉糊黏度降低;强度≥5 V/cm的电场处理可引起普鲁兰酶的部分失活、糯米淀粉水解效率降低、相对结晶度和淀粉糊黏度等降低。结论:在当前试验条件下,电场处理对普鲁兰酶水解糯米淀粉的强化作用主要影响普鲁兰酶活性,而对糯米淀粉结构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冻融对糯米淀粉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水分含量30%(w∶w)和40%(w∶w)左右的糯米淀粉以及糯米淀粉-水1∶1.5(w∶v)悬浮液多次冷冻和解冻后的淀粉颗粒形貌、晶体和糊化特性、破损淀粉含量等一系列性质。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反复冻融后,淀粉颗粒棱角出现损伤,且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表面更为粗糙和出现更多的凹洞;糯米淀粉颗粒晶型没有改变,仍为A型,经淀粉与水1∶1.5(w∶v)比例冻融处理的糯米淀粉相对结晶度由25.19%降低至21.34%,而水分含量30%和40%经冻融处理的糯米淀粉相对结晶度由25.19%分别提高至32.47%和31.65%,且多次冻融之间的相对结晶度呈下降趋势;经淀粉与水1∶1.5(w∶v)比例冻融处理的糯米淀粉在冻融前后起始糊化温度降低0.3~0.67℃,黏度(热糊黏度,保持热糊黏度,冷糊黏度等)降低30~60BU,水分含量30%和40%经冻融处理的糯米淀粉在冻融前后黏度(热糊黏度,保持热糊黏度,冷糊黏度等)降低150~300cp,但多次冻融之间的黏度无显著性差异;经反复冻融后破损淀粉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3.
大多糯米食品要在冷冻条件下贮藏,研究冷冻贮藏过程糯米淀粉的回生规律可指导其贮藏工艺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糯米淀粉浓度由1%增加到25%,冷冻1d糯米淀粉的最低回生率由4.5%增加到15.7%,冷冻7d最低回生率由4.7%增加到32.6%。糯米淀粉乳浓度为1%、5%和25%时冷冻过程的过冷温度会降低淀粉回生率,3d以内的短期冷冻贮藏糯米食品应避开10%15%的淀粉乳浓度。糯米食品不宜在冰箱-18℃下冷冻贮藏,在此条件下贮藏一星期,糯米淀粉的回生率大于40%。糯米淀粉中少量直链淀粉会促进支链淀粉的回生。电镜图片显示,糯米淀粉呈现不规则块状,由6个以上平面组成,面直径为12μm的颗粒较多,每个面的断面比较平。糯米回生淀粉呈粘着层状结构。糯米支链淀粉呈现淀粉冻状,没有规则外形,而糯米支链回生淀粉有明显层状结构,层间距小于1μm。   相似文献   

14.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研究添加不同浓度单宁酸(0~0.5%)对小麦淀粉消化速率、多酚含量、pH值和淀粉消化酶的影响,并对单宁酸与小麦淀粉之间相互作用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单宁酸的添加显著降低了小麦淀粉体外消化速率,提高了抗性淀粉含量.单宁酸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小麦淀粉体外消化液中酚类物质的含量,赋予了其抗氧化性.单宁酸的引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晰湿热处理前后大米淀粉多层次结构与消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体外模拟法测定湿热处理前后大米淀粉的消化性能,并通过小角X射线散射(SAXS)、X射线衍射(XRD)和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GPC-MALS)等现代分析技术考察湿热处理前后大米淀粉不同层次结构的变化。研究表明,湿热处理可引起大米淀粉半结晶片层的有序化程度下降,降低其结晶程度和分子量;同时,伴随着淀粉颗粒内部层状、结晶及分子链结构的破坏,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形成及Mw >2×107 g/mol的高分子量片段的降低和Mw<5×106 g/mol的低分子量片段比例的增加(0%增至21.3%)有利于大米淀粉慢消化和抗消化性能的提高,而当Mw<5×106 g/mol比例增至32.1%时,可能由于低分子量片段较多,反而阻碍了慢消化和抗消化性能的提高。研究结果为湿热处理加工技术调控淀粉及淀粉质食品的消化性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超微粉碎改性木薯淀粉及其对消化性的影响,以粒度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分析(FT-IR)以及Englyst法为分析手段,研究木薯淀粉经过不同时间(0、15、30、45、60 min)超微粉碎处理后的粒度、微观结构及消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经超微粉碎处理60 min后,颗粒结构被严重破坏,淀粉颗粒之间发生团聚,淀粉粒径由13.50 μm增加至36.17 μm;超微粉碎处理对木薯淀粉的晶型没有影响,仍为A型,但其相对结晶度由21.33%下降至1.14%;木薯淀粉在3000~2800 cm-1与1080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减弱,表明超微粉碎处理使木薯淀粉的结构遭到破坏,氢键相互作用减弱;天然木薯淀粉的快消化淀粉(RDS)、慢消化淀粉(SDS)、抗性淀粉(RS)的含量分别为3.91%、44.71%、51.38%,经过超微粉碎处理60 min以后,RDS与SDS的含量分别增加至6.87%和45.91%,RS的含量下降至47.21%,说明超微粉碎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木薯淀粉的消化性。  相似文献   

17.
将亲水胶体(沙蒿胶)与糯米淀粉进行复配,研究不同添加量(0.1%、0.3%、0.5%、0.7%和0.9%)的沙蒿胶对糯米淀粉糊化特性和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沙蒿胶可提高糯米淀粉的糊化黏度及溶胀度,降低糯米淀粉的凝胶强度和水分流动性;糯米淀粉呈现假塑性流体的特性,添加沙蒿胶使其表观黏度、稠度系数(K)和流动特性指数(n)均增加,即沙蒿胶具有协同增稠作用;沙蒿胶能提高糯米淀粉弹性模量(G′)、黏性模量(G″)和损耗角正切值(tan δ),但整体上表现为增强糯米淀粉可流动性。  相似文献   

18.
以糯米粉和新鲜红辣椒为原料制备鲊海椒,分析不同发酵时段糯米鲊海椒淀粉理化性质及营养特性变化,并观察淀粉形貌改变。结果显示,发酵可引起糯米鲊海椒淀粉理化特性改变,随发酵时间延长,糯米鲊海椒淀粉含量下降,溶解度、膨胀度、透光率和析水率下降,回升值逐渐增大。发酵90 d时,各指标与其他发酵时间测得的指标差异显著;峰值黏度和终值黏度出现在发酵20~40 d;糯米鲊海椒淀粉的消化特性、HI和GI随发酵时间延长略有增加并呈波动变化;原子力显微扫描形貌图显示随发酵时间延长,淀粉颗粒表面由光滑变得粗糙,表面突起增多,比表面积增大;厌氧发酵可使糯米淀粉产生纳米级别小分子,有望成为重要的纳米材料来源。在该研究发酵时间内,发酵对糯米鲊海椒淀粉消化特性和GI值影响较小,但发酵可影响糯米鲊海椒淀粉理化特性,合适的发酵时间在20~60 d。  相似文献   

19.
以传统加热糊化法制备的糯米淀粉凝胶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凝胶老化过程中的9项品质特性指标,分析糯米淀粉凝胶老化过程中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影响糯米淀粉凝胶老化的主要因素及时间拐点。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糯米淀粉凝胶硬度、胶着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回复性、弹性、水分、持水性、碘蓝值和酶解力呈递减的趋势,除碘蓝值外的其他理化指标均与质构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第7 d是糯米淀粉凝胶老化过程中质构品质变化的拐点,硬度和胶着性可以作为糯米淀粉凝胶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比较玉米淀粉(A型)、马铃薯淀粉(B型)和锥栗淀粉(C型)韧化处理前后的颗粒形貌、结晶特性和热特性变化,探究韧化处理对3种晶型淀粉消化特性的作用机理。SEM图片显示,韧化处理后玉米淀粉表面出现凹坑,马铃薯淀粉表面出现少许裂痕,锥栗淀粉表面变得光滑,褶皱消失;XRD和FTIR分析表明,3种淀粉经韧化后晶型未有改变,但结晶度均显著提高,分子短程有序性增加,晶体结构更趋稳定;DSC分析表明,韧化处理后3种晶型淀粉的糊化温度显著升高,热焓值无显著变化;韧化处理对不同晶型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3种淀粉经韧化后RS含量均显著增加,水解指数HI和血糖指数GI显著降低;玉米淀粉韧化后RDS含量显著增加,SDS含量显著减少,水解平衡浓度由84.81%降至76.79%;马铃薯淀粉中SDS和RDS含量均显著减少,水解平衡浓度由30.59%降至21.84%;韧化处理对锥栗淀粉的RS、SDS、RDS含量及水解平衡浓度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