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为复合壁材,以大蒜油为芯材,探讨了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大蒜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大蒜油与复合壁材按质量比1∶2混合,在45℃,6000r/min下乳化5min后,调节乳状液的pH值至6.5,于100r/min搅拌反应10min,再经18.75U/g SPI的谷氨酰胺转氨酶固化1h,大蒜油微胶囊的包埋效率和产率最高分别达到了69.20%和64.77%。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大蒜油微胶囊具有典型的蒜香味,且大蒜油的刺激性气味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喷雾干燥法和复合凝聚法制备仔稚鱼微胶囊饲料。喷雾干燥法选用的壁材分别为明胶、明胶和麦芽糊精的复合物(1∶1);复合凝聚法选用的壁材是明胶和阿拉伯胶的复合物(1∶1)。结果显示,喷雾干燥法、复合凝聚法制备的微胶囊饲料粒径较小,大部分小于178μm。扫描电镜显示喷雾干燥法有较好的包埋效果,明胶为壁材的微胶囊表面有褶皱,明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的微胶囊表面有许多小孔;明胶和阿拉伯胶复合凝聚的微胶囊出现粘连,没有明显的包埋效果。壁材明胶、明胶和麦芽糊精复合物、明胶和阿拉伯胶复合物3种微胶囊的脂类包埋率分别为26.59%、18.07%、26.37%,于20℃在3.5%NaC l溶液中放置30 m in氮保留率分别为36.03%、24.93%、27.47%。喷雾干燥过程中包膜维生素C的保留率仅为20.51%。  相似文献   

3.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分别和明胶复合为壁材,以失水山梨醇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的条件下,通过复凝聚法制备棕榈油相变蓄热微胶囊。试验结果表明,以壳聚糖和明胶为复合壁材,芯壁比为1∶3,体系p H值为6时,可获得表面含油率为57%,包埋率为42%的微胶囊;以海藻酸钠和明胶为复合壁材,芯壁比为1∶4,p H值为4,可获得表面含油率为55%,包埋率为44%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4.
为拓宽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的综合应用,有效解决破乳困难问题,本文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微胶囊,以乳液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径分布、流变学性质和喷雾干燥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热稳定性、表面微观结构为指标,研究5种复合壁材对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微胶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前,CMC-MD为壁材的混合乳液的黏度最高,为39.18 mPa·s,且乳化性较好,粒径分布向较小粒径方向移动至0.6~2.0 μm。CMC-MD复合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最高,达到90.3%,热稳定性最好,结构变化起始温度最高,为98.3℃。扫描电镜图(SEM)显示不同壁材包埋的微胶囊呈现规则的球形或椭球形颗粒,颗粒直径有一定的差异,以CMC-MD为壁材的微胶囊大小均一,结构致密,具有良好的包埋结构,说明CMC-MD能够作为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微胶囊的壁材,制备出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包埋率、热稳定性及表面微观结构,对于生物解离乳状液加工应用领域的拓展和产业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螺旋藻为主要壁材,以亚麻油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微胶囊。考察了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及进料配方对微胶囊产品质量的影响,筛选出明胶和麦芽糊精作为辅助壁材,并对微胶囊产品的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单一螺旋藻壁材包埋亚麻油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空气压力3 bar,空气流速4.3 m/s,进口温度190℃,进料流量900 m L/h,进料质量分数10%,芯壁材质量比1∶3,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包埋率为48.85%。与单一螺旋藻壁材相比,复合壁材微胶囊具备更高的包埋率,以螺旋藻为主壁材,以明胶和麦芽糊精为辅助壁材制备的亚麻油微胶囊包埋率可提升至75.36%。通过表征分析及性能检测可知,喷雾干燥制备的螺旋藻微胶囊表面光滑,颗粒圆、尺寸小,平均粒径为7.20μm,且抗氧化性与市售螺旋藻粉相比提高47.7%。螺旋藻与明胶、麦芽糊精复配制得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当温度由40℃升至200℃时,复合壁材微胶囊的质量保持率为82.96%;复合壁材微胶囊能有效延缓芯材亚麻油的氧化进程,且室温储存30 d后微胶囊芯材保留率仍维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6.
锐孔-凝固浴法制备大蒜油微胶囊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研究了锐孔-凝固浴法制备大蒜油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试验以大蒜油为芯材,以海藻酸钠为壁材,氯化钙为固化液,探讨了海藻酸钠浓度、芯材与壁材比例、乳化剂浓度、氯化钙浓度及乳化温度等影响成型的主要因素。通过三元二次回归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大蒜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进行包埋率的测定。结果表明:锐孔法制作大蒜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海藻酸钠的浓度为1.4%,芯材大蒜油与壁材的配比为3.8:1,乳化剂的浓度为0.3%,乳化温度为65℃,凝固浴氯化钙的浓度为2%;包埋率可以达到77.21%。  相似文献   

7.
微胶囊技术制备粉末荆芥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荆芥油为芯材,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利用乳化和喷雾干燥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粉末荆芥油.确定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采用单甘酯加吐温-60(HLB=8.0)为乳化剂,添加量为1.5%,乳化温度80℃,明胶添加量2%,荆芥油与壁材大豆分离蛋白的比例为0.5:1,乳状液总固形物浓度为30%.喷雾干燥进风温度210℃,出风温度85℃.该条件下制备的荆芥油粉末微胶囊化效率迭88.1%,表明该法是一种适宜的粉末荆芥油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8.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鸡油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鸡油脂并考察了其氧化稳定性.通过乳状液的稳定性质指标确定壁材大豆蛋白和麦芽糊精的比例为1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鸡油脂微胶囊化工艺条件为芯材与壁材的比例为12,乳状液的固形物浓度为20%,均质压力为25 MPa,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是210℃.在最佳条件下制备微胶囊鸡油脂的包埋率为89.9%.在相同的储存条件下,制得的微胶囊鸡油脂氧化稳定性好于未包埋油脂.  相似文献   

9.
用玉米多孔淀粉吸附并包埋制取大蒜油微胶囊,与喷雾干燥法制取微胶囊相比,此工艺简单方便。实验以玉米多孔淀粉吸附大蒜油制成的粉末作为芯材,再以麦芽糊精作为壁材包埋芯材。该方法制取大蒜油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是:大蒜油∶玉米多孔淀粉为0.60∶1,麦芽糊精∶粉末大蒜油为0.25∶1,此时微胶囊产率为71.3%,包埋率为54%。通过储藏稳定性实验得出大蒜油微胶囊产品的包装及储藏条件是:采用避光隔氧的铝箔和PVC塑料复合材料,抽真空并且在低温情况下储存。  相似文献   

10.
粉末化猪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油与油溶性乳化剂、水溶性乳化剂及壁材等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均匀、乳化、均质,经喷雾干燥得粉末化猪油.单因素试验表明,最佳乳化条件为:壁材为大豆分离蛋白、β-环状糊精和可溶性淀粉复合使用,亲油乳化剂为单甘酯,亲水乳化剂为Tween 60,HLB值为6~8,乳化剂用量2%~3%,稳定剂明胶用量1.6%~2.0%,加水量10~15倍于基料,乳化温度70℃,乳化时间20min.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乳化剂用量、HLB值、明胶用量和壁材对粉末化猪油的溶解度、产品结块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40%含油量的粉末化猪油的最佳配方为:乳化剂用量3%,HLB值6,明胶用量2.3%,大豆分离蛋白、β-环状糊精和可溶性淀粉复合作壁材.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醇溶蛋白与β-环糊精为复合壁材,采用分子包埋法对酸浆籽油进行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试验,探讨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浓度比1∶18(g/mL)、包埋温度60℃、包埋时间90 min;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70℃、进料量10 mL/min,酸浆籽油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8.1%。  相似文献   

12.
为保护植物乳杆菌的活性以增强乳杆菌在动物肠道内的益生功能,以天然发酵玉米青贮饲料中优良植物乳杆菌作为芯材,乳清蛋白和明胶为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制成微胶囊,并以植物乳杆菌包埋率为响应值,研究壁材配比、壁材添加量、进风温度、进料量4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实验(Box-Behnken),通过响应面分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植物乳杆菌微胶囊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壁材配比(乳清蛋白与明胶质量比)1:2、壁材添加量22%、进风温度127℃、进料量35%,在此条件下,植物乳杆菌包埋率为62.15%。结论:本研究为应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防止白术挥发油的氧化,扩大白术挥发油的用途,采用喷雾干燥法对白术挥发油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考察了芯壁比、乳化条件、进风温度、进料速度等因素对白术挥发油微胶囊化工艺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制备白术挥发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进风温度175 ℃,进料速度640 L/h,乳化剂用量5%,芯壁比0.32,明胶含量21.13%,固形物含量29.51%,HLB值为13.53。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可制得高质量高包埋率的白术挥发油微胶囊产品,包埋率达88.35%。  相似文献   

14.
以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为芯材,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植物甾醇酯葛根素复合微胶囊。考察了乳化剂配比、乳化剂用量、固形物含量、芯壁比、壁材比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均质压力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复合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显示,复合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蔗糖酯-单甘酯)配比6∶4(g/g)、乳化剂用量0.7%(质量分数)、固形物含量20%(质量分数)、芯壁比0.25∶1(g/g)、壁材(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比5∶5(g/g)、进风温度180 ℃、出风温度75 ℃、均质压力25 MPa。在此工艺条件下复合微胶囊中植物甾醇酯的包埋率为89.04%,葛根素包埋率为80.15%,产品为乳白色、细小均匀的粉末,气味纯正,密度0.568 g/mL,溶解率95.11%,水分含量3.57%,贮藏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6):143-148
以乳脂包埋率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壁材配比、芯壁比、固形物中乳化剂的添加量和固形物浓度对乳脂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喷雾干燥法制备乳脂微胶囊产品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乳脂微胶囊化的最佳配方为,壁材为乳清蛋白和麦芽糊精,二者质量比1∶2.6,芯壁质量比1∶3,乳化剂添加量为3%,固形物浓度为23.5%;喷雾干燥的最佳条件为,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80℃,均质压力40 MPa,微胶囊化乳脂的包埋率93%以上。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高包埋率微胶囊化花青素的壁材组成以及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花青素/壁材为25%,明胶/海藻酸钠为14,壳聚糖浓度为0.75%;喷雾干燥的进口温度130℃,出口温度90℃时,花青素的微胶囊化效果最好,包埋率高.微胶囊化花青素的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柚子籽油为芯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进行研究,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β-环糊精为复合壁材,壁材间质量比1∶0.5、壁材质量分数30%、芯壁比1∶1、乳化剂1.5%、进口温度170℃。由此得到柚子籽油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8.9±2.1)%,包埋效果良好。同时对微胶囊产品进行了基本性质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特性和稳定性,基本满足一般食品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天然食用色素花青素的微胶囊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高包埋率微胶囊化花青素的壁材组成以及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花青素/壁材为25%,明胶/海藻酸钠为1∶4,壳聚糖浓度为0.75%;喷雾干燥的进口温度130℃,出口温度90℃时,花青素的微胶囊化效果最好,包埋率高。微胶囊化花青素的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喷雾干燥法将南瓜籽油进行微胶囊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复合壁材配比、芯壁材配比及乳化剂的添加量,得到南瓜籽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南瓜籽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条件为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1、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5、乳化剂的添加量为3.5%,此时南瓜籽油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1.05%。  相似文献   

20.
为防止白术挥发油的氧化,扩大白术挥发油的用途,采用喷雾干燥法对白术挥发油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考察了芯壁比、乳化条件、进风温度、进料速度等因素对白术挥发油微胶囊化工艺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制备白术挥发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进风温度175℃,进料速度640 L/h,乳化剂用量5%,芯壁比0.32,明胶质量分数21.13%,固形物质量分数29.51%,HLB值为13.53。在优化条件下可制得高质量高包埋率的白术挥发油微胶囊产品,包埋率达88.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