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及铁离子还原能力法评价黑莓籽体外抗氧化活性,Folin-Ciocalteau法测其总多酚含量,Na NO2-Al Cl3比色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相关系数法分析其总多酚、总黄酮与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具有强的DPPH自由基[IC50=(41.93±4.05)、(64.75±5.89)μg/m L]和ABTS自由基[IC50=(2.91±0.46)、(3.18±1.01)μg/m L]清除活性,较强的铁离子还原能力[Trolox当量=(2348.73±2.78)、(1262.55±31.58)μmol/g],石油醚部位具有ABTS自由基[IC50=(21.85±0.61)μg/m L]清除活性和较弱的铁离子还原能力[Trolox当量=(123.59±10.01)μmol/g]。3个部位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与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2分别为0.6832、0.2596);总多酚含量与还原铁离子能力(Trolox当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2=0.990)。可见,黑莓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及铁离子还原能力法评价黑莓籽体外抗氧化活性,Folin-Ciocalteau法测其总多酚含量,Na NO2-Al Cl3比色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相关系数法分析其总多酚、总黄酮与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具有强的DPPH自由基[IC50=(41.93±4.05)、(64.75±5.89)μg/m L]和ABTS自由基[IC50=(2.91±0.46)、(3.18±1.01)μg/m L]清除活性,较强的铁离子还原能力[Trolox当量=(2348.73±2.78)、(1262.55±31.58)μmol/g],石油醚部位具有ABTS自由基[IC50=(21.85±0.61)μg/m L]清除活性和较弱的铁离子还原能力[Trolox当量=(123.59±10.01)μmol/g]。3个部位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与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2分别为0.6832、0.2596);总多酚含量与还原铁离子能力(Trolox当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2=0.990)。可见,黑莓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花椒麻味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酰胺是花椒中重要的活性成分,是花椒呈麻味的主要成分,暂称花椒麻味素。花椒麻味素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麻醉、兴奋、抑菌、祛风除湿、杀虫和镇痛等,预测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方面会被广泛应用,目前尚未见花椒麻味素工业生产的相关报道。研究其分离纯化及检测方法对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花椒资源,开发新产品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黑豆、绿豆、红小豆、大豆和豇豆5种豆类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乙醇提取物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并通过4个指标比较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5种不同豆类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在2.05 mg/g^6.33 mg/g和1.50 mg/g^4.09 mg/g的范围内,其中黑豆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都最高,分别为6.33 mg/g和4.09 mg/g;5种豆类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都比较高,黑豆的清除力最强,其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80.92%、77.42%和81.62%;相关性分析表明5种豆类的总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这两种活性成分含量和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都呈正相关,其中总黄酮含量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
豆腐柴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豆腐柴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用甲醇提取豆腐柴减压浓缩后得豆腐柴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包括水相的五个不同极性部位,测定各极性部位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比较各极性部位清除DPPH、ABTS、FRAP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豆腐柴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中乙酸乙酯相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总酚含量(635.935±6.529)mg GAE·g-1,总黄酮含量(953.018±21.774)mg QE·g-1),各极性部位均提示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自由基清除力在一定范围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乙酸乙酯相与石油醚相、水相的抗氧化能力差异性较大(p<0.01)。结论:豆腐柴提取物各极性部位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能与总酚、总黄酮含量有关,乙酸乙酯相抗氧化活性强于VC,可重点对该极性部位进一步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从花椒萃取物中纯化花椒麻味素标准品。模拟厨房水煮、油煎条件,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定量分析,研究了水煮、热油处理对花椒麻味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油处理时花椒麻味素的浸出量远高于水煮,但其热损失也大;随着水煮或热油处理的时间增长,萃取出的花椒麻味素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油温升高,花椒麻味素损失显著增大,油温控制在<190℃较好。传统烹饪中,水煮1.5h较好,煮出的麻味物质含量高;热油处理时油温150 180℃时间0.5h较好,油液中麻味物质含量高。 相似文献
8.
9.
对11种青稞进行总黄酮、总多酚及抗氧化活性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产地的青稞中活性成分存在较大差异;西藏QB31、QB35和隆孜青稞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8种四川青稞,最高含量分别为0.57mg/g和1.49 mg/g。不同品种青稞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总黄酮、总多酚与抗氧化活性间存在极强的正相关性(P0.01)。通过对总黄酮和总多酚进行聚类分析能明显区分四川青稞和西藏青稞以及深色青稞和浅色青稞。 相似文献
10.
以黄色洋葱皮为原料,分别利用70%甲醇、70%乙醇和70%丙酮作为提取溶剂进行多酚类物质提取。测定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铁还原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利用甲醇作为提取剂所得的多酚类物质提取率最高(12.35%),并且提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83.17、34.31 mg/g。同时,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59和0.031 mg/mL,低于抗坏血酸而高于乙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 相似文献
11.
测定茴香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分析茴香中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茴香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IC50分别为(37.67±0.21)、(24.88±0.07)μg/mL)比正丁醇部位的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47.48±0.18)、(34.19±0.19)μg/mL)强,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正丁醇部位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TEAC值为(569.9±0.69)μmol/g)比乙酸乙酯部位的还原能力(TEAC值为(281.23±4.73)μmol/g)强,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强可能与其总黄酮含量高有关,正丁醇部位还原铁离子的能力好与其总多酚含量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测定茴香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分析茴香中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茴香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IC50分别为(37.67±0.21)、(24.88±0.07)μg/mL)比正丁醇部位的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47.48±0.18)、(34.19±0.19)μg/mL)强,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正丁醇部位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TEAC值为(569.9±0.69)μmol/g)比乙酸乙酯部位的还原能力(TEAC值为(281.23±4.73)μmol/g)强,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强可能与其总黄酮含量高有关,正丁醇部位还原铁离子的能力好与其总多酚含量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亚临界流体提取技术从花椒果皮中提取花椒精油,探讨了不同工艺条件、流体介质对花椒精油得率和麻味素提取率的影响。以亚临界丁烷为溶剂的提取条件优选为: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40 min、提取次数为4次,此条件下花椒精油得率达到11.11%,其中麻味素的提取率为59.81%;在亚临界丁烷中添加体积分数为4~6%的无水乙醇,花椒精油的得率提高到11.96%~12.68%,其中麻味素的提取率达到91.96%~96.56%,继续增加混合流体介质中的乙醇含量,花椒精油中的杂质含量显著上升,产品品质下降。亚临界丁烷对花椒中的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提取效果,对花椒麻味素的提取效率较低,采用亚临界混合流体介质提取技术可以同时实现花椒中挥发油和麻味素的低温高效提取,一步获得高麻味素含量的花椒精油,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鸡蛋花95%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并对其体外抗菌、抗氧化、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鸡蛋花醇提取物得到包括水层在内的4 个部位萃取物,测定各部位总酚、总黄酮含量;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各部位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试各部位对DPPH·、ABTS+·和·OH 的清除能力;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法检测各部位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HepG2)、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结直肠腺癌上皮细胞(DLD?1)、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共8 种肿瘤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部位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57.73±0.09)mg GAE/g 和(558.88±0.99)mg RE/g,且各部位均有抗菌、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活力的能力,且均呈明显量效关系。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菌、抗氧化能力最强,对5 种细菌的MIC 为0.5~1.0 mg/mL,清除DPPH·、ABTS+·和·OH 的IC50 值分别为14.94、15.43、74.61 μg/mL;氯仿部位对8 种肿瘤细胞的抑制能力最强,其IC50 值为9.12~40.14μg/mL。综上,鸡蛋花各部位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抗氧化以及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作用,为鸡蛋花开发利用成食品、保健品或者药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Folin-酚法对龙眼鲜果及干果的果皮、果核中植物多酚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DPPH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Fe2+螯合法和Fe3+还原法等4种方法评价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分析其总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果皮总酚的含量鲜果(4.73%)远远大于干果(2.11%),果核中鲜果与干果的含量差别不大,分别为4.61%和3.41%。4种提取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其中鲜果果核最强。为全面掌握龙眼果皮、果核中的多酚含量变化及抗氧化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大孔树脂纯化法制备了汉源花椒总黄酮提取物,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及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抗增殖活性。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水杨酸法、磷钼络合物法和三价铁还原法研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CCK8法、PI染色法和EGFP-Annexin V/PI染色法研究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抗增殖活性影响。结果表明:总黄酮提取得率为2.19%;当提取物质量浓度为125、500 μ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分别为84.70%和83.61%,IC50值分别为65.61、194.40 μg/mL;当提取物质量浓度为400和300 μg/mL时还原力与总抗氧化能力最强,吸光度分别为0.70和0.48。在细胞实验中,用800 μg/mL的提取物处理12、24、48 h后的Hela细胞生存率分别为27.15%、10.43%和30.63%,与相同处理时间的对照组相比,生存率极显著下降(P<0.001),这可能与该浓度提取物处理24 h的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率升高有关。因此,汉源花椒总黄酮提取物具有一定抗氧化和对Hela细胞的抗增殖活性,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花椒资源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辣椒总碱和花椒麻味素不同质量比对大鼠肠道健康的影响。方法:将56 只Sprague-Dawley(SD)雌性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对照组、高脂并灌胃3 mg/kg花椒麻味素(HF-3S组)、高脂并灌胃9 mg/kg辣椒总碱(HF-9C组)、高脂并灌胃1 mg/kg花椒麻味素和8 mg/kg辣椒总碱(HF-1S∶8C组)、高脂并灌胃2 mg/kg花椒麻味素和7 mg/kg辣椒总碱(HF-2S∶7C组)、高脂并灌胃3 mg/kg花椒麻味素和6 mg/kg辣椒(HF-3S∶6C组),共7 组,每组8 只,饲养期间自由采食和饮水,喂养30 d后解剖,测定盲肠内容物质量、盲肠壁面积、游离氨、pH值、短链脂肪酸和微生物。结果:HF-2S∶7C组的采食量、盲肠壁湿质量、pH值及总的短链脂肪酸含量都显著增加,肠球菌显著降低、乳酸菌和厌氧菌显著增加、大肠杆菌显著降低。结论:辣椒总碱和花椒麻味素对高脂大鼠肠道健康的最佳质量比为7∶2。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抗氧化活性较高的薯尖品种、为薯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比较了四种不同品种薯尖(福薯7-6、福薯18、宁菜、7001)的叶、茎尖、柄、茎4个部位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并且以DPPH·清除率、总还原力、·OH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抗氧化活性衡量指标,分析了4个品种各个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与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实验表明:4种薯尖的总多酚含量介于4.42~98.15 mg GAE/g DW,总黄酮含量介于0.97~36.17mg RE/g DW,DPPH·清除率介于5.13~53.1 mg trolox/g,总还原力介于5.65~115.00 mg Vc/g,·OH清除能力介于0.04~0.06(Vc mg/g),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介于27.11%~54.50%;在4个部位间,叶、茎尖的酚类物质含量及相关抗氧化活性总体上显著高于其他部位;4种薯尖中只有福薯7-6和福薯18在叶部位的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且各个品种在茎尖和柄部位的·OH清除能力均无显著差异;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呈正相关。总而言之,不同品种、不同部位薯尖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其抗氧化活性均存在一定差异。经过筛选认为7001品种薯尖的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最高,可作为优质抗氧化剂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以采集于新疆不同地区的20个野生苹果品种为研究对象,福林酚法测总多酚,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DPPH、ABTS、还原能力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相关系数法分析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野生苹果的总多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中,HDM-23的总多酚含量最高(4714.33μmol没食子酸/100g鲜果),XY-31的总黄酮含量最高(2452.84mg芦丁/100g鲜果)。总多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之间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总多酚与总黄酮是野生苹果抗氧化活性的主要贡献物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