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活性肽是蛋白质降解后产生的具有一定生理调节功能的多肽,其生物学功能体现在抗菌、抗氧化、抗炎、降血压、免疫调节等方面。其中,抗炎活性肽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的分泌、炎性介质的合成参与机体炎症反应,从而发挥生理调节功能。慢性炎症与心血管、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有直接联系。与传统抗炎药物相比,食源性抗炎活性肽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可为预防机体炎症提供新的方法。本文综述食源性抗炎活性肽的制备、炎症调节及其参与的信号通路,以期为食源性抗炎活性肽类的科学研究及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炎症是机体对感染、伤害或化学刺激引起的防御反应。慢性炎症会反复破坏细胞和组织,从而诱发包括肠道炎症等多种疾病。食源性生物活性肽具有来源广泛、吸收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点,近年来研究发现食源性生物活性肽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并对维持肠道健康起着积极作用,在炎症性肠病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肠道炎症治疗现状,对目前国内外食源性抗炎活性肽的来源、制备、分离纯化、鉴定、抗炎活性评价及作用机制予以综述,并探讨了食源性抗炎活性肽的应用现状,对此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予以展望,旨在为肠道健康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食源性生物活性肽是一种以食源性蛋白为原料,经过水解及分离纯化后得到的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蛋白水解物,其氨基酸残基数目不等且相对分子质量一般较小。食源性免疫活性肽为一类具有抗菌、抗炎以及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生物活性肽,其来源广、活性高,极具研究意义。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食源性免疫活性肽的研究现状及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介绍了食源性免疫活性肽的制备方法,并从免疫活性肽功能多样性、构效关系与制备关键技术三方面对食源性免疫活性肽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炎症是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损伤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许多慢性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低聚糖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和抗癌等多种生理活性.作为新型功能性糖源,低聚糖具有低热量、高溶解度、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等特点.本文对近年来具有抗炎活性低聚糖的种类和制备方法进行介绍,并从炎症介质和炎症信号通路两方面对其抗炎机制进行综述,以...  相似文献   

5.
植物甾醇作为一种食物来源中的功能性成分,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近年来,植物甾醇由于其安全性和有效的抗炎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为系统介绍植物甾醇的抗炎作用,综述了植物甾醇对多种炎症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包括对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相关因子、NF-KB信号通路及免疫系统的影响,介绍了植物甾醇对结肠炎、前列腺炎、肝炎及其他炎症的作用。植物甾醇是一种有效抗炎的活性物质,未来仍需系统研究其抗炎分子机制及进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鹿茸蛋白水解肽抗炎及肠吸收机制。方法:鹿茸经提取、酶解和超滤分离得到鹿茸蛋白水解肽(MW3 ku),在对其分子质量分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法,评价其抗炎活性。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法对鹿茸蛋白水解肽(MW3 ku)的肠吸收和转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鹿茸蛋白水解肽(MW3 ku)主要由二肽和三肽组成,对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能降低血清中丙二醛(MDA)和炎症因子NO的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具有很好的抗炎活性。鹿茸蛋白水解肽(MW3 ku)主要通过PepT1载体运输和旁路转运的方式被小肠吸收利用。结论:鹿茸蛋白水解肽具有较强的体内抗炎作用,可用于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中对抗炎症性疾病,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高值化利用马氏珠母贝肉生物活性成分及马氏珠母贝肉抗炎活性肽。方法:以马氏珠母贝肉为原料,以水解度(DH)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珍珠贝水解肽工艺制备,并对珍珠贝水解肽的氨基酸组成和抗炎活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中性蛋白酶为最适酶,酶解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 (g/mL),酶解温度46.3℃,酶解时间1.4 h,酶底比0.3%,此时水解度为22.88%,与理论值无显著差异,回归模型可靠。酶解物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达19.84%,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占比21.19%,带正电荷氨基酸含量为10.46%。在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抗炎模型中,珍珠贝水解肽在0~4.0 m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无细胞毒性且有利于巨噬细胞增殖。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珍珠贝水解肽可有效抑制NO的产生,以及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生成,NO抑制率达到70.00%,TNF-α、IL-6和IL-1β抑制率分别达到83.01%,85.04%,83.11%。结论:珍珠贝水解肽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其能有效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NO及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  相似文献   

8.
天麻蜜环是一种具有良好药用功效的传统药食用菌,然而关于天麻蜜环抗炎活性的研究甚少。作者探索了天麻蜜环的抗炎活性,为开发利用天麻蜜环的抗炎功效以及从中寻找新的天然抗炎化合物提供科学依据。采用MTT法检测提取物的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仅天麻蜜环正己烷、氯仿高剂量提取物(300 μg/mL) 具有轻微细胞毒性(对细胞活力的抑制率分别为10.7%和17%),其余各剂量提取物均无细胞毒性;采用脂多糖(LPS) 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分别用天麻蜜环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0,30,100,300 μg/mL)干预以检测其抗炎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天麻蜜环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提取物均能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的过量分泌,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既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又有显著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9.
食源性抗氧化肽安全性高,抗氧化能力较好,近年来成为多肽研究领域的热点。本实验以蛋清源抗 氧化肽WNWAD(Trp-Asn-Trp-Ala-Asp),及其拆分肽WNW(Trp-Asn-Trp)、WAD(Trp-Ala-Asp)、WN (Trp-Asn)、AD(Ala-Asp)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 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体外抗氧化评价方法,对5 条肽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建立H2O2 诱导的人胚肾细胞(HEK293)氧化损伤模型,利用HEK293细胞模型评价5 条肽的抗氧化活性,然后检测抗氧化 肽WNWAD对细胞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含量的影响,最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 检测了炎症因子人白细胞介素-8及人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结果表明:活性肽浓度为40 μmol/L时,WNWAD清除 ABTS+?能力最强,Trolox抗氧化当量(Trolox equivalent antioxidant capacity,TEAC)为(98.411±0.020)μmol TE/L, 其次为WN、WNW、WAD,其TEAC分别为(96.629±0.008)、(94.978±0.003)、(88.807±0.003)μmol TE/L, AD没有ABTS+?清除能力。在H2O2浓度为400 μmol/L时,细胞相对存活率为(50.240±0.505)%,有高度显著性差 异(P<0.001),不同浓度的蛋清源活性肽对H2O2诱导的HEK293细胞氧化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且随着各条肽浓度 升高保护作用呈增强趋势,其中WNWAD的保护作用最强,浓度为30 μmol/L时,细胞存活率已高达99.12%。并且 WNWAD可明显降低细胞中GSSG含量,降低炎症因子人白细胞介素-8和人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以上研究结果显 示蛋清源活性肽对降低HEK293细胞氧化应激水平、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抗炎能力等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来源的具有抗炎作用的活性肽。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提取菲律宾蛤仔蛋白质,通过双向凝胶电泳(2-dimensional electro phoresis, 2-DE)技术和液质联用(LC-MS/MS)技术分离和鉴定其蛋白质,借助BIOPEP-UWM在线工具对主要蛋白进行虚拟酶解,使用PeptideRanker和ToxinPred等程序对肽段进行评分和理化性质分析;利用Discovery studio 2019和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筛选潜在抗炎肽片段,探讨人工合成抗炎肽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原肌球蛋白和组蛋白为肌肉组织的主要蛋白质。选用原肌球蛋白作为底物,通过虚拟酶解和分子对接筛选出8种潜在的新颖活性肽。其中DQTF与TLR2和TLR4分别存在7个氨基酸残基和8个氨基酸残基结合位点,而GYTR与TLR2分子中的10个氨基酸残基和TLR4分子中的7个氨基酸残基紧密结合(结合能均低于-5 kcal/mol),表明其是潜在的抗炎肽。活性验证结果表明,2条合...  相似文献   

11.
以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体外炎症模型,以促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炎症介质NO为指标,考察低聚半乳糖(GOS)的体外抗炎活性,并从聚合度的角度探究GOS抗炎活性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GOS能显著降低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炎症介质NO的分泌,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抗炎活性。不同聚合度的GOS在调控促炎症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分泌能力上差异显著,较高聚合度的GOS表现出更强的体外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复合酶解法制备的鲍鱼水解肽(AHP)的理化性质以及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的作用效果。以自由基清除能力为依据,研究了其抗氧化能力;以对LP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白细胞介素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活性的影响为依据,研究其抗炎作用;经口灌胃给予小鼠0.02、0.10、0.20 g/kg·bw三个剂量组的AP,测定小鼠体重、脏器/体重比值、迟发型变态反应、碳廓清和NK细胞活性变化,验证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的鲍鱼水解肽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1.0 mg/mL的鲍鱼水解肽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可达到84.06%、69.74%,0.10 mg/mL的鲍鱼水解肽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到62.41%;10 μg/mL AP组显著抑制LPS诱导MH-S细胞分泌IL-1β、IL-6、TNF-α活性(P<0.05),50、100 μg/mL AP组抑制效果极显著(P<0.01);中剂量AP组显著增强NK细胞活性(P<0.05);高剂量AP组显著促进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功能(P<0.05),极显著增强NK细胞活性(P<0.01),从而达到调节免疫的作用。结论:鲍鱼水解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同时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岩藻黄素(Fucoxanthin)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呈红褐色,主要来源于褐藻和硅藻等海洋生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丰富的生物活性而引起了广泛的科研兴趣。研究表明,岩藻黄素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癌活性,其抗炎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氧化应激、调控炎症因子、诱导细胞自噬和抵抗细胞凋亡等,抗癌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诱导细胞自噬与凋亡机制、调控细胞周期、抑制细胞迁移和细胞侵袭等多个方面。本文对岩藻黄素的抗炎、抗癌活性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开发岩藻黄素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芝麻酚是芝麻油中的主要抗氧化剂,对神经性炎症、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相关炎症等都具有抗炎功效。芝麻酚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和炎症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综述了芝麻酚对各种炎症的抑制机制,为其作为营养药品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蚕蛹的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本研究以蚕蛹蛋白为原料,通过纳豆菌液态发酵制备蚕蛹肽.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采用脂多糖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对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组合下获得的蚕蛹肽进行体外抗炎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蚕蛹肽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5.0 mL、蚕蛹蛋白添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揭示茶叶儿茶素的抗炎、抗癌构效关系,并初步探究其背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为体外炎症、癌症模型,采用格里斯试剂法与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分析比较儿茶素的体外抗炎、抗癌活性,借助网络药理学预测各儿茶素抗炎、抗癌的关键靶点与通路,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模拟各儿茶素与关键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比较各单体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8种儿茶素单体均有较强的体外抗炎、抗癌活性,酯型儿茶素的没食子酰基、焦酚型儿茶素B环的邻苯三酚结构和反式儿茶素C2、C3的反式构象使其具有更强的抗炎、抗癌活性,但酯型、焦酚型儿茶素的没食子酰基与其B环的邻苯三酚结构间存在拮抗效应;8种儿茶素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炎、抗癌活性,且没食子酰基有利于儿茶素与其关键抗炎、抗癌靶蛋白IL6、TNF、AKT1通过氢键结合。本文揭示了儿茶素的体外抗炎、抗癌活性及构效关系,为系统、深入阐释儿茶素的功能特性与分子结构等关系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宣威火腿为原料提取火腿中生物活性肽,通过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和Caco-2细胞单层膜转运实验,进一步分析火腿肽的序列及抗炎功能变化。结果表明:经模拟胃肠道消化后,宣威火腿肽的总体数量增加,其中1 000 Da以下多肽的数量占比从40.18%增加到57.40%;模拟消化后火腿肽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作用增强,经Caco-2细胞跨膜转运后共检测到24 条多肽序列,其中包括12 条四肽和5 条三肽,分子质量小于500 Da的小肽占62.50%;合成小肽PAG、LVG、LGV、PVL具有缓解巨噬细胞分泌NO、肿瘤坏死因子-α的功能。因此,模拟胃肠道消化可以改变火腿肽的组成,进而提升其抗炎活性;跨膜转运后的小肽具有缓解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普洱茶挥发性组分中抗癌、抗炎活性组分,本研究以云南大叶种加工的普洱茶为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化学法和薄层层析法(TLC)提取、分离茶叶挥发性组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挥发性组分的组成和含量;采用小鼠肝癌细胞Hepa1c1c7诱导醌还原酶(QR)活性倍增的CD值和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对NO抑制率的IC50值评价、筛选抗癌、抗炎活性组分;选取抗癌、抗炎活性组分中的7种单体物质,通过抗癌、抗炎细胞模型确定其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普洱茶挥发性组分中,诱导QR活性较强的有初提组分、中性组分、TLC分离的F6和F6-2组分,其CD值分别为28.07、45.31、12.8、15.12 μg/mL;抑制NO活性较强的为初提组分和中性组分,其IC50值分别为51.68、73.32 μg/mL;β-紫罗酮、1,2,3-三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和1,2-二甲氧基苯在12.5~800.0 μg/mL浓度范围内同时具有抗癌、抗炎活性;植酮、α-松油醇和叶绿醇在200~800 μg/mL浓度范围内具有抗癌活性。上述研究结果说明,普洱茶挥发性组分具有抗癌、抗炎功能活性;β-紫罗酮、甲氧基苯类物质等是其功能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巴豆油所致炎症模型研究了南瓜中6种糖苷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糖苷类化合物(20mg/mL)具有显著的抗炎能力(p<0.05),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其中,二半乳糖亚麻酸单酰甘油(DGMG,18∶3)抗炎活性最强,而四半乳糖亚油酸单酰甘油(QGMG,18∶2)活性最弱.进一步构效关系研究发现,抗炎活性与糖苷分子中的糖基数目和脂酰基不饱和度有关.分子中半乳糖基数目一定,抗炎能力随着脂酰基不饱和程度的增加而提高;脂酰基组成相同,抗炎能力随着半乳糖基数目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细胞炎症模型和H2O2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对山银花不同萃取部位进行抗炎、抗氧化活性评价,并通过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具有显著活性的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山银花甲醇提取物及其各萃取部位(50 μg/mL)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抗氧化活性。其中水饱和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抗炎活性最强,对RAW264.7细胞内NO、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抑制率分别达66.40%、13.14%、79.66%,初步鉴定该部位中的17个有机酸类和皂苷类成分;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可对RIN细胞中抗氧化酶SOD、GSH、CAT三种抗氧化因子的活性分别提高2.51、4.40、8.89倍,初步鉴定该部位中的12个有机酸类成分。因此,有机酸和皂苷类成分可能是山银花具抗炎、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本文为进一步阐明山银花具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及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