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阻抗法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阻抗法及其检测仪器,概述了阻抗法在食品细菌总数、大肠菌群、乳酸菌、霉菌及酵母、货架期、无菌试验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凌关庭 《食品科学》1983,4(8):26-29
对含有固体物料的非均质食品,其连续无菌装罐设备的研究工作,自马丁于1962年开始以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80年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的食品工艺工作学会第40届年会上,赫桑等报告了一种新型的实用设备,这种设备基本上也是在马丁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成,由雀巢制品工艺辅助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郎德里科有限公司和美国的APV有限公司联  相似文献   

3.
食品罐藏是食品产业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生产、加工和保藏方法之一。食品罐藏的基本工艺过程包括原料的预处理、装罐、排气、密封、杀菌与冷却、检验与储藏等。以食品罐藏的基本工艺为主线,对食品罐藏的工艺流程、基本原理、质量控制点和常用设备与方法等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罐头食品的微生物学检验长期以来都用作罐头商业无菌检验,即通过将样品保温观察至少5—10天后,再做内容物感官检查、测定pH和显微镜检查,以确定罐头食品中有无细菌繁殖。包括我国的CB/T4789.26—2003《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罐头食品商业无菌常规检验法》、美国FDA和AOAc的方法,对罐头食品的微生物学检验都采用这种商业无菌检验法。  相似文献   

5.
阻抗法在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检测步骤多,操作繁,耗时长,反馈慢,往往给食品生产和流通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何提高检测速度成为微生物检测的发展重点。阻抗法便是利用微生物能改变培养基导电性能的特性,实现快速检测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的一种方法。介绍了阻抗法的发展历史、研究进展、现有的检测用仪器及其应用于微生物检测中的优越性,概述了阻抗法在不同食品微生物检测项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树样 《食品科学》1987,8(7):38-41
一、我国的蘑菇生产与罐藏加工概况按人类的食物构成与来源分类,食用蘑菇(以下简称蘑菇)是属于植物性食物蔬菜类;而按植物学分类,则蘑菇中的绝大多数品种,是归属于担子菌类的大型高等真菌(习惯统称为食用菌),其菌体,即子实体为可食部分。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是当今时代,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内容。尤其是最近几年,发生的几起后果恶劣的案例对于整个社会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文章重点的分析了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相关的要素。  相似文献   

8.
陈文  王正猛  吴晓蓉  王宏 《食品科学》2005,26(6):210-212
提出了在0.01mol/L硼砂底液中,单扫描极谱法于原点电位-0.50V(vs.SCE)起扫,在峰电位分别为-0.74V(vs.SCE),-0.89V(vs.SCE)测定酸性金黄和酸性大红的方法。线性范围为0.20-10.0μg/ml酸性金黄,0.20~6.0μg/ml酸性大红;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10μg/ml,本法简捷快速,用于食品分析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了中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六个国家、地区或组织制定的与商业无菌相关的标准及法规,从商业无菌概念、满足商业无菌要求的食品的生产过程、商业无菌检验方法等角度,对国内外相关标准法规进行综述与对比分析。发现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对商业无菌建立了完善的过程控制和评价体系,确保该类食品在生产过程、发生商业无菌不合格后有法可依,并通过良好生产规范、良好密封、科学杀菌(杀菌强度F值检测)及保温检验来确保整批产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我国的商业无菌检验主要以生产后产品检验为主,主要依靠生产后抽样微生物检验进行监督管理,对于过程控制和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最后提出了我国应学习和借鉴国外商业无菌过程控制管理及产品微生物检验双控制的思路,构建和完善我国食品商业无菌标准体系,对促进我国食品生产企业规范产品质量管理和推动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阻抗法作为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可用于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等常规微生物的快速检测;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在食品病原菌快速检测中也大有前景。综述了传统阻抗微生物检测的发展历程及阻抗法最新研究方向,旨在为今后阻抗法快速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高档而名贵的蔬菜,芦笋既是餐桌上的美味食品,又是对人体健康极其有帮助的健康食品,在欧洲被誉为"十大名菜之一".同样,蘑菇类蔬菜也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上等佳肴.对于这些食品而言,其最佳的保鲜方法为玻璃罐装密封保存.然而这些玻璃瓶在清洗时往往容易爆瓶,一旦碎玻璃混入食品中,便会引起物理污染,从而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2.
阻抗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阻抗法是一种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阻抗法的理论研究和仪器开发现状以及该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层析(PCR-NALF)方法,该方法通过一对标记生物素和地高辛的引物,对提取自样品中的DNA进行扩增,然后用包被亲和素和抗地高辛抗体的层析试纸条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并通过肉眼可见的红色条带进行结果判读,从而替代电泳实现便捷检测。在特异性试验中,其他李斯特菌和常见致病菌均呈现阴性反应,与电泳结果一致。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法(GB/T 4789.30-2008)相比无显著性差异(χ~2=0,P>0.05)。  相似文献   

14.
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物全氟辛酸铵的GC-MS-EI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确定全氟辛酸铵(PFOA)的GC-MS-EI操作条件:HP-INNOWAX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接口温度280℃、进样量1μl、电子轰击电离源(EI)、电离能量为70eV、离子源温度150℃、四极杆温度230℃、SIM检测、溶剂延迟5min;检测工作曲线为Y=38402.12127X 4.562,线性范围10~1.0×106μg/L,最低检出限为1.0μg/L,平均回收率在95%~104%之间;包装材料中PFOA检测前处理方法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技术,研究发现聚四氟乙烯材料中PFOA含量为0.12×10-6mg/kg,本方法对实验选择的其他包装材料未检出PFOA。  相似文献   

15.
探讨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山梨酸含量的准确性,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高效快速准确的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多种食品中山梨酸含量并进行加标回收率的验证,回收率可达90%~105%。结果证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好、速度快、检测成本低。  相似文献   

16.
咸味米粥增稠稳定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粘度和悬浮时间这两项指标作为性能评价指标,对常见的几种增稠稳定剂进行复配增效实验的研究评价,筛选出一种高粘度的复合增稠稳定剂,应用于咸味米粥罐头中,有效解决了咸味米粥罐头分层、稳定性能差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中绿脓杆菌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和建立食品中绿脓杆菌的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增菌液增殖效果,分离培养基的分离效果和确定生化项目建立检验方法,并通过制备人工污染样品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确定了SCDLP为增菌液,C-F-C和C-N为分离培养基,以O/F葡萄糖、氧化酶为主的生化鉴定项目,以及MPN法作为定量方法。结论:本方法适用于食品中绿脓杆菌定性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8.
阻抗法作为一种高效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阻抗法检测微生物的原理及其在检测菌落总数、酵母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以及商业无菌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一种金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的操作方法。采用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第二法Baird-Parker平板法,以接种量0.3、0.3、0.4 m L和0.1 m L两种方法对同一浓度的金色葡萄球菌进行检测,将各数据进行记录对比分析。计数结果在10、100 CFU/m L和1 000 CFU/m L 3个数量级菌浓度上两种操作方法相近,其中接种量0.1 m L的方法计数值较高,但是此方法操作简单,涂布均匀。在实际非仲裁检验过程中,经过方法验证,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此方法,以减轻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以新鲜胡柚为原料,通过不同浓度和温度的酸碱处理对产品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温度25℃~30℃浓度0.6%~0.8%的盐酸溶液酸处理,温度25℃~30℃浓度0.2%~0.3%的氢氧化钠溶液碱处理,成品组织紧密不易破碎,橘络残存较少;通过不同浸泡时间和装罐量对产品脱水率的影响,确定按照脱水率15%计算装罐量;针对实际批量生产中存在的各类质量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对批量化生产产品品质控制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