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研究金边黄杨叶、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金边黄杨叶、茎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经过NIST08谱库检索对比,从中分别,叶挥发油鉴定31个化合物,主要成分有:棕榈油酸(17.11%)、苯甲醛(10.66%)、(Z)-3-己烯-1-醇(8.93%)、正十六烷酸(7.92%)、苯甲醇(6.99%)、肉豆蔻酸(6.13%)、正十五烷酸(6.06%)。茎挥发油鉴定3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有:丙二醇单甲醚(12.20%)、正十六烷酸(5.52%)、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甲醇(5.17%)、2,4-二叔丁基苯酚(5.08%)。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抗癌活性,结果叶挥发油对对肺癌细胞A549和胃癌细胞SGC-7901抑制最强,其IC50值分别为2.77μg/m L、3.78μg/m L,对比研究表明正十五烷酸是叶挥发油中抑制两种癌细胞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旋覆花全草挥发油,出油率为0.32%。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其中鉴定出34个化学成分,鉴定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9.85%。旋覆花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分别为植酮(21.75%)、长叶烯(9.71%)、棕榈酸(7.9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40%)、肉豆蔻酸(7.38%)、2,6-二甲基-4-甲氧基甲基苯酚(7.04%)、2-(对-茴香基)-4-甲基己烯(5.26%)、石竹素(5.03%)、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4.75%)等。鉴定出的34种成分中脂肪类占45.5%,芳香类成分占26.74%,萜类占26.43%,其他类占1.18%。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辅助萃取法提取香椿叶挥发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取物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确认了其中的73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6.95%,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化合物为花生四烯酸乙酯(6.98%)、苯并噻唑(4.6%)、十五烷酸甲酯(4.28%)、正二十一烷(3.59%)、β-石竹烯(3.15%)、苯甲酸己酯(2.87%)、邻苯二甲酸丁辛酯(2.86%)、柠檬烯(2.24%)、二十七烷(1.77%)、棕榈酸(1.63%)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黄花补血草花部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黄花补血草花部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法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研究,鉴定出59种化合物,其峰面积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的的81.13%.黄花补血草花部挥发油的主要组分为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酯(12.47%),十七烷(1.37%),7-十五炔(1.40%),二十三烷(8.21%),2,6,10,14-四甲基十六烷(3.16%),二十七烷(821%),1-碘十六烷(1.40%),二十九烷(13.77%),菜油甾醇(13.28哟,22,23-二氢豆甾醇(3.87%),羽扇豆醇(1.43%)等.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提取淘汰蛋鸡及AA肉鸡胸肉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淘汰蛋鸡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39种,包括醛类2种,烃类26种,醇类3种,酮类1种,酯类5种,醚类1种,含氮化合物1种。AA肉鸡肉中共检测到33种化合物,其中醛类7种,烃类11种,醇类4种,酮类2种,酯类7种,醚类1种,含氮化合物1种。两者均鉴定出的物质有15种,包括:己醛、壬醛、2,3-辛二酮、2,6,10-三甲基十二烷、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十九烷、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磷酸三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癸醚。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凤眼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凤眼草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法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研究,鉴定出42种化合物,其峰面积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的92.91%。凤眼草挥发油的主要组分为邻苯二甲酸异丁辛酯(7.05%),棕榈酸(8.74%),(Z,Z)-9,12-十八碳二烯酸(20.47%),(Z)-9,17-十八碳二烯醛(15.14%),22,23-二氢豆甾醇(14.09%),3,5,6,7,8,8a-六氢-4-8a-二甲基-6-[1-甲乙烯基]-2(1H)萘酮(6.86%),α-香树脂醇(2.04%),羽扇烯酮(3.53%)等。  相似文献   

7.
董然  南敏伦  刘洪章 《食品科学》2010,31(10):228-230
以蹄叶橐吾和有毛蹄叶橐吾叶片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GC-MS)法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两种马蹄叶挥发油中均分离得到11 个化学组分峰,共鉴定出13 个化合物,其中蹄叶橐吾鉴定出9 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72.72%,主要成分为α- 金合欢烯、石竹烯、A - 法呢烯及3,7- 二甲基-6- 辛烯-1- 醇甲酸酯,前3 种倍半萜类化合物以60.23% 的总相对含量占优势;有毛蹄叶橐吾鉴定出7 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67.52%,主要成分为3,7,11- 三甲基-2,6,10- 十二烷三烯-1- 醇乙酸酯(金合欢醇乙酸酯)、植物醇、石竹烯及石竹烯氧化物,后两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20.07%;已鉴定的化合物均首次从这两种橐吾叶片中检出。  相似文献   

8.
HD/GC-MS法测定辣木树不同部位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汽蒸馏(HD)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辣木叶、茎和根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辣木叶中共鉴定出43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苯乙醛(14.52%)、苯甲醛(1.9%)、2-己烯醛(1.52%)、棕榈酸甲酯(3.41%)、异硫氰酸甲氧基甲酯(2.03%)、邻苯二甲酸正丁异辛酯(1.57%)、二氢猕猴桃内酯(1.41%)、棕榈酸(13.91%)。辣木茎中共鉴定出16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苯甲醛(15.69%)、棕榈酸(9.47%)和亚油酸(7.91%)。辣木根中共鉴定出13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苯乙腈(36.94%)、苯甲醛(18.21%)和异硫氰酸苄酯(15.96%)。  相似文献   

9.
密蒙花挥发油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密蒙花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分离出48个峰,鉴定了30个化合物.结论:已鉴定的化合物包括酮、酸、烷烃、酯、醇、烯烃、联苯及杂环等8类化合物.其中酮类化合物占总色谱流出峰面积的21.52%.酸类占14.83%,烷烃类占12.24%,酯类占10.55%,醇类占10.18%.其主要组分有6,10,14-三基-2-十五烷酮(18.18%),n-十六酸(13.13%),二十八烷(4.25%),邻苯二甲酸丁基2-乙基己基酯(3.74%),3,4-二乙基-1,1-联苯(3.4%),三十五烷(3.39%),(-)-匙叶桉油烯醇(3.25%).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回流法和超声法提取代代花中的挥发油成分,提取率分别为0.16%、 2.18%和2.34%.再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三种方法分别鉴定出55、 34、 29种化学成分,其中水蒸气蒸馏法以萜品醉(20.98%).柠檬烯(11.67%)主,回流法以棕榈酸(20.61%)、 9,12-十八碳二烯酸-2-氯乙胺(14.54%)为主,超声法以正二十四烷(11.32%)、正二十一烷(11.06%).棕榈酸((8.76%)为主.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提取的挥发油的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针对目标产物需要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水蒸汽蒸馏法对无极性和弱极性的萜烯和萜醇类化合物提取效果较好,超声法和回流法对极性稍强的脂肪酸和醋类有明显的提取优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和乙醇萃取法提取中宁圆枣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中宁圆枣的挥发油与陕西和河北的大枣挥发油均有差异。本研究首次在中宁圆枣中检测到邻苯二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十三烷酸乙酯、2,2,4,4-四羟基二苯硫醚及油醇等物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南天竹叶、果挥发油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保留指数(RI)法对其定性,峰面积归一法对其定量,分析南天竹叶、果挥发油成分含量及组成。结果显示:南天竹叶、果挥发油成分中分别鉴定出88和82种化合物,其中南天竹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叶绿醇(18.94%)和植酮(12.79%),并含有44种特有化合物;南天竹果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间二甲苯(28.06%)、棕榈酸(11.58%)和邻二甲苯(10.13%),并含有20种特有化合物。南天竹叶挥发油以醇类化合物(28.58%)、酮类化合物(24.80%)和苯类化合物(9.72%)为主;南天竹果挥发油以苯类化合物(48.97%)、酯类化合物(23.10%)和酸类化合物(11.68%)为主。可见,南天竹叶、果挥发油成分含量及种类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临界CO_2法对苍耳叶进行挥发油提取,产物通过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成分,结果表明:从苍耳叶挥发油中鉴定出包括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2-甲氧基-3-烯丙基苯酚、十六烷酸及亚油酸类的聚合物等共44种化学成分。同时通过牛津杯试验研究了苍耳叶挥发油对常见食品腐败类菌种(酵母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苍耳叶挥发油对不同种类的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0.26%(V/V),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65%,对大肠埃希菌则无抑菌效果,这与已有报道存在较大差异。提示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挥发油的组成成分或特定成分比例有关,进而可能与提取方法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孙小媛  李铁纯  周雪 《食品科学》2010,31(22):442-444
为比较不同地区芹菜叶挥发油的化学组成,采用水蒸气蒸馏方法对产自辽宁3 个不同地区芹菜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GC-MS 方法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3 种芹菜叶中一共鉴定出32 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鞍山芹菜叶中鉴定出12 种,其含量占挥发油的27.29%,特有成分为β-月桂烯、n-十六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等;抚顺芹菜叶中鉴定出16 种,其含量占挥发油的21.78%,特有成分为苯酚、桉叶双烯、5-(1,5-二甲基-4- 己基)-2- 甲基-1,3- 环己二烯等;北票芹菜叶中鉴定出9 种,其含量占挥发油的12.59%,特有成分为桉叶双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十八烷等。  相似文献   

15.
老鹰茶与其原料叶挥发油成分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老鹰茶成品及其原料毛豹皮樟叶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2种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化合物相对含量,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试评价二者抗氧化活性。从老鹰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0个化合物,从毛豹皮樟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2个化合物。老鹰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caryophyllene (22.19%)和nerolidol (14.15%),毛豹皮樟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caryophyllene (12.67%)。老鹰茶挥发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3.44 mg/mL)略低于毛豹皮樟叶挥发油(IC_(50)=3.31 mg/mL),但二者抗氧化能力均高于阳性对照BHT (IC_(50)=3.63 mg/mL)。  相似文献   

16.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鼠曲草挥发油,采用minitab软件对鼠曲草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响应面分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鼠曲草挥发油中分离鉴定了25个组分,占总峰面积含量的98.69%,主要含长链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主要挥发性成分的面积归一化法含量为:棕榈酸38.30%,亚油酸16.70%,亚油酸乙酯7.44%,肉豆蔻酸6.33%,油酸4.86%,硬脂酸2.28%,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2.83%,十五烷酸1.72%等.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臭黄荆叶主要理化组成及挥发油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臭黄荆叶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挥发油进行分离分析,鉴定出具体化合物的组分和含量。结果表明:臭黄荆鲜叶中水分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79.06%;臭黄荆叶粗粉中灰分含量为7.37%,果胶含量为35.57%,蛋白质含量为18.70%,粗脂肪含量为4.27%,粗纤维含量为6.87%,总黄酮含量73.43mg/g,总多酚含量为29.44mg/g;挥发油中鉴定出68种化合物,约占挥发油总量的96.34%,包括醇14种(24.5%)、烯14种(18.85%)、酮8种(8.81%)、酯6种(7.95%)、醛8种(6.41%)、呋喃2种(3.95%)、烷3种(1.93%)、石竹烯氧化物(9.71%)、1,1,5,6-四甲基-茚(3.06%)、长叶松萜烯-(V4)(1.25%)等;臭黄荆叶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1-辛烯-3-醇(11.45%)、石竹烯氧化物(9.71%)、α-石竹烯(5.82%)、反式-β-紫罗(兰)酮(3.43%)。臭黄荆叶中含有多种具有食用或药用价值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菜花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钰虎  陈小燕  何华玲 《食品科学》2011,32(20):157-159
目的:分析油菜花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油菜花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共检测出30种成分,并鉴定出其中21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7.40%,主要化合物为正四十烷(38.14%)、正四十四烷(30.24%)、异硫氰酸烯丙酯(10.94%)、异硫氰酸丁烯酯(9.56%)、石竹烯(1.02%)、柠檬烯(1.01%)、硫氰酸烯丙酯(0.75%)等。  相似文献   

19.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藤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提取藤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和鉴定挥发油成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分离出78个组分,鉴定出63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挥发油组分的80.6%。藤茶挥发油主要成分:乙醇16.66%、1,3-二叔丁基苯9.44%、2-甲基癸烷4.95%、2,4-二甲基-1-癸烯4.65%、2,4-二甲基-1-庚烯4.51%、7-甲基-十一烯4.45%、2,6-二甲基壬烷4.36%、桧烯1.86%、α-蒎烯1.85%、甲酸乙酯1.83%、十三烷1.72%、β-崖柏酮1.44%、1-十一烯1.29%、2,3,5,8-四甲基-十一烷1.27%、4,6-二甲基-十二烷1.02%等,占挥发性化合物总量的76%。  相似文献   

20.
野生糙苏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野生糙苏籽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糙苏籽的挥发油中鉴出56 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α- 里哪醇(13.38%)、石竹烯氧化物(11.21%)、1- 辛烯-3- 醇(8.38%)、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8.22%)、亚麻酸乙酯(6.21%)等。对糙苏籽的挥发油进行了抗氧化实验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糙苏籽挥发油对·OH 有明显的清除作用,糙苏籽的挥发油对实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特别是大肠杆菌ATCC25922 株和肺炎球菌32201 株的抑制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