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生鲜肉中猪源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猪肉中猪源性成分的方法。方法应用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根据猪源性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设计2对RPA引物,筛选了1对可用于扩增的引物,建立基于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的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扩增温度、特异性和灵敏性验证。结果 30℃等温扩增条件下,RPA引物的特异性良好,灵敏性可达0.1ng/μL。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猪源性肉制品的等温扩增方法,该方法快速简便,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适用于市售生鲜肉中猪源性成分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牛肉及牛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的方法。方法应用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根据牛源性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设计筛选了一对可用于扩增的引物,建立基于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扩增温度、特异性和灵敏性验证。结果 40℃等温扩增条件下,所设计的引物的特异性为100%,该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可达0.1 ng/μL。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牛源性肉制品的等温扩增方法,该方法快速简便,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适用于市售生鲜肉制品及加工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的鉴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牛源性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为模板,采用软件Primer Explorer Version 4设计并筛选出LAMP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反应体系优化建立了肉及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同时采用国标方法和商品化检测试剂盒对市售的12种牛肉及牛肉制品进行对比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稳定性,适用于实际的生鲜肉制品及加工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的鉴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牛源性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为模板,采用软件Primer Explorer Version 4设计并筛选出LAMP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反应体系优化建立了肉及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同时采用国标方法和商品化检测试剂盒对市售的12种牛肉及牛肉制品进行对比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稳定性,适用于实际的生鲜肉制品及加工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的鉴定。   相似文献   

5.
曹丙蕾  王群  刘敏  张群 《食品科技》2022,(8):312-316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应用较广的新型恒温核酸扩增技术,特异性强、操作便捷、反应时间短。文章从RPA技术的工作原理、优势、存在问题、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着力展开探讨了RPA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快速检测,尤其是在肉类掺假鉴定、微生物检测、病毒检测和寄生虫检测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应用情况以及发展前景等,为今后RPA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的快检中的应用,以及RPA快检设备的研发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其中生物(微生物)因子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食品安全研究领域针对生物(微生物)因子的检测技术众多,其中等温扩增技术因不需依赖复杂的仪器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生物成分检测而被广泛应用,尤其是新发展起来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和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技术。这3 种等温扩增技术相对于其他等温扩增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更温和、引物设计更简单等优点,且检测原理相似,本文对这3 种技术进行对比研究,从原理、概念以及近年来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面的研究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概括其在食品检测中的优势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肉及肉制品动物源性成分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市场近期曝光的多起肉类掺假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在肉类掺假形式层出不穷的情势下,对动物源性成分鉴别技术的研究逐步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肉及肉制品的常见掺假形式以及免疫分析、红外光谱、蛋白质组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一种新型等温扩增技术,它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并且可以在非实验室的条件下完成核酸扩增。目前,RPA技术已经被应用于病毒、致病菌、转基因等领域的检测。通过对不同核酸扩增技术的对比,对RPA技术的扩增原理,RPA扩增产物的检测方法以及RPA技术应用研究作一简单综述,旨在为RPA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一种基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的肉及肉制品猪源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分别以猪线粒体DNA的NADH4基因和16S rRNA基因为靶位点设计猪特异性引物、探针和通用引物、探针,建立猪源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通过特异性、灵敏性、线性、准确度及市售肉制品检测,对该方法体系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猪源性成分含量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方法体系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灵敏性,最低可检测到0.4pg/μL纯猪肉DNA;无论是猪特异性体系还是通用体系都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达到0.999以上)和较宽的线性范围;通过含猪源性成分的模拟混合肉样检测,样品猪源性成分含量的回收率平均值为122.27%,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通过市售肉制品检测表明该方法可以用来检测实际样品(包括生鲜样品和熟肉样品)中猪源性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快速检测技术在肉及肉制品中基本原理及测定方法的阐述,从而显示出现代食品安全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羊肉制品中鼠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以鼠的线粒体基因(大鼠环氧化酶基因KP244683.1和小鼠的16S rRNA基因KY018919.1)为靶标,分别设计相应的LAMP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确定最佳LAMP反应体系。对混合模拟样品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评估,应用LAMP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分别对市售羊肉制品进行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特异性强,大鼠和小鼠的检出限分别为0.1%和0.5%,稳定性好,LAMP与聚合酶链式反应市售实际样本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本实验建立的鼠源性成分LAMP检测方法操作简便、高效、准确,为鼠肉掺假快速诊断和基层诊断提供了新的选择,可作为羊肉制品中鼠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适用于现场的快速检测技术研发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核酸等温扩增技术,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成本低、速度快等优点,且不需复杂仪器设备,可以在条件简陋的实验室和资源不足的户外等地实现检测和应用。本文介绍了RPA技术的概念和原理,综述了近年来RPA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如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转基因农产品识别和常见食品的物种鉴别等,概括了其在食品安全和食品产业领域中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对RPA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双拖尾重组聚合酶恒温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结合核酸杂交侧流条(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lateral flow strip, NAH-LFS)快速检测牛肉中鸡源、鸭源、猪源性成分的可视化检测技术。方法 采用多重双拖尾RPA技术与NAH-LFS相结合,对鸡、鸭、猪线粒体D环区域设计特异性拖尾RPA引物,扩增出双拖尾的RPA产物。鸡、鸭、猪3个物种RPA产物的拖尾序列分别与红、黄、蓝3种颜色的金纳米探针和侧流条上的检测探针杂交。结果 鸡、鸭、猪3个物种RPA产物与探针杂交后形成肉眼可见的红、黄、蓝3色条带,整个RPA扩增(15 min)和侧流条检测(5 min)过程在20 min内即可完成。该方法对牛肉中鸡、鸭、猪肉的检出限达0.01%,且仅对鸡、鸭、猪肉DNA有特异性,与其他10个物种的DNA均无交叉反应。采集50份市售牛肉样品,使用该方法进行真实性检测:10份牛肉干、10份生牛肉、10份酱牛肉中未检测出其他动物源性成分, 10份牛肉馅料中检测出1份含猪源性成分, 10份牛肉片中检测...  相似文献   

14.
参照GB/T 25165—2010《明胶中牛、羊、猪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以牛的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和猪的朊蛋白(prion protein,PRNP)基因2 种核基因为靶基因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理论推导单位质量牛肉的GH基因与猪肉PRNP基因拷贝数之比为一固定值,通过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方法对该固定值进行检测和验证,并以该固定值对牛肉/猪肉人工混合样本和市售牛肉制品中的猪肉成分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牛肉中掺杂猪肉质量分数在5%~99%范围内时,检测结果绝对误差小于1.28%,变异系数小于6.5%,猪肉成分的回收率为99.09%~102.80%;20 份牛肉制品中,4 份检出猪肉成分,其中3 份的相对含量为29.19%~98.15%,1 份为0.12%(低于本方法检出限5%)。因此,ddPCR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牛肉制品中掺杂猪肉成分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快速、操作简单、价格相对低廉的驴肉中马源性成分快速可视化检测技术。方法:采用双拖尾重组聚合酶恒温扩增技术(RPA)与核酸杂交试纸条相结合。针对马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设计RPA引物,引物包含3个功能区域,特异性绑定区域用于RPA扩增反应,spacer 9用于终止聚合酶的扩增,单链拖尾区域用于与试纸条上的探针杂交。这对特殊引物使RPA扩增子带有两个单链拖尾序列,这两个单链拖尾序列可以特异性地被金纳米探针和试纸条上的检测探针识别并捕获,形成一条肉眼可见的红色条带。整个扩增(15 min)和检测(5 min)过程在20 min即可完成,无需复杂的设备,仅需要一台数字化水浴锅。为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性能,对市面上的20份驴肉产品进行测定,并采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该方法对马肉的检测限达到0.01%,且仅对马肉核酸有特异性扩增,与其他8个物种的核酸均无交叉反应,20份驴肉样品中有2份存在马源性成分。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实现驴肉中马源性成分的可视化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巴沙鱼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快速检测手段.方法 根据巴沙鱼的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使用实时荧光PCR进行扩增,从而达到快速检测产物的目的.结果 此方法特异性良好,巴沙鱼基因组DNA灵敏度可达到10-4 ng,在与婴幼儿米粉、儿童副食芝麻粉、鸡肉粉和大西洋鳕鱼粉混合的鱼肉制品中均可...  相似文献   

17.
通过牦牛与其他常见物种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设计牦牛的特异性引物,并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体系中不同条件、参数的考察,建立肉及肉制品中牦牛源性检测的PCR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专属性,建立的PCR体系仅对牦牛源性有扩增现象,而对其他物种无扩增,且对牦牛源性的检出限可达到1%。能够满足检验机构或生产企业对肉及肉制品中牦牛源性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牡蛎建立基于酶促恒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基于NCBI上牡蛎线粒体的基因保守序列,通过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5对ERA特异检测引物,并筛选出最佳引物。优化ERA反应的模板浓度、引物浓度、扩增温度和时间,最终获得最佳的反应体系,并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的验证,同时分别选取市场上几种牡蛎及其相关产品进行样本验证。结果:最终得出最佳ERA反应温度为39℃,最佳反应时间为20 min,优化后反应体系检测出牡蛎相关食品中的牡蛎成分灵敏度可达800 fg/μL,且特异性良好。结论: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不依赖于高端设备的优势,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食品中牡蛎成分的快速、恒温、现场鉴定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肉制品和转基因农作物掺假掺杂为主的动植物源成分分析成为食品安全研究及监管领域关注的重点,对于靶向物检测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重组酶恒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具有实用性和发展前景的检测技术,包括重组酶聚合酶恒温扩增(RPA)和重组酶介导的恒温扩增(RAA)等,因其具备快速便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动植物源成分检测及各类分析研究领域。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归纳了现有分析检测方法,从引物探针设计、外界影响因素、反应装置和检测途径4个方面对RPA/RAA技术的特点及应用进行概述,并对该领域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动植物源成分检测方法的完善和重组酶恒温扩增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是人类面对的重大问题,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也一直是各种研究关注的重点。基于聚合酶链式扩增(PCR)核酸检测方法虽然已克服传统微生物培养耗时长、准确度不高等缺点,成为目前应用最广的致病菌检测方法,但由于需要精确温度控制大大限制了其在现场检测中的应用。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RPA),作为一种新兴等温扩增技术,在近十年来发展迅速。该技术打破PCR的壁垒,弥补热循环、需要昂贵仪器等不足,更加适用于资源有限的现场检测。本文总结了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PA)反应机理、引物及探针的设计方法,全面论述RPA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概述RPA发展的热点问题并对RPA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