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甜叶菊有效成分积累规律,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在2018年7月24日至10月16日甜叶菊谱星6号叶中甜菊糖苷、绿原酸类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采用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盐酸盐、白色聚合氯化铝、黄色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氢氧化钙等5种絮凝剂对甜叶菊水提液进行澄清处理,通过分析水提液澄清率及3种甜菊糖苷和6种绿原酸类在澄清液中的保留率,探索甜叶菊水提液的澄清方法。结果表明,甜叶菊叶片生物量积累呈上升趋势;各甜菊糖苷的含量变化幅度小;绿原酸类及类黄酮成分的积累与生长期密切相关,含量呈现降低-升高-稳定-降低的动态变化趋势。甜菊糖苷、绿原酸类和类黄酮的含量在9月18日至10月2日时段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68.74、73.78和14.88 mg/g。结合产量和有效成分两方面因素,确定新疆巴州甜叶菊最佳采收期为9月中旬至10月初。不同的絮凝剂对甜叶菊水提液的澄清效果不同,采用壳聚糖盐酸盐絮凝处理水提液中9种有效成分的保留率最高,以0.45 g/L壳聚糖盐酸盐在45 ℃条件下澄清率达到89.39%。壳聚糖盐酸盐可以作为适宜的絮凝剂应用于甜叶菊水提液中甜菊糖苷和绿原酸类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2.
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分析仪,结合质谱分析及比对对照品或文献报道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参数,在甜叶菊花和叶中鉴定了16种酚类化合物。建立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叶菊中16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并对甜叶菊一新品种盛花期花和叶中酚类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甜叶菊花和叶中酚酸化合物以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为主,异绿原酸A含量最高,绿原酸含量次之;花和叶中类黄酮化合物主要为芦丁、槲皮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槲皮素-3-O-木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芹菜素-7-O-葡萄糖苷、山奈酚-3-O-阿拉伯糖苷、山奈酚-3-O-鼠李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含量最高;盛花期甜叶菊花和叶中酚类总量达(22.31±0.51)mg/g和(91.11±2.32)mg/g。  相似文献   

3.
甜叶菊糖苷的应用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bertoni)bertoni]原产南美巴拉圭高原南纬2526度之间的常绿小灌木;甜叶菊叶片的提取物含有8种甜叶菊糖苷;它们是一类四环二萜类衍生物,其中Rebaudioside A,stevi-oside分别是10%蔗糖溶液甜度的300倍和450倍,而且具有低发热量,对龋齿、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具有一定治疗作用,也适于苯丙酮尿症患者食用,所以一直受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甜叶菊糖苷在应用方面及其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但自然界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大多以黄酮糖苷的形式存在,大部分的黄酮糖苷在人体内不能通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生物利用度低。通过乳酸菌发酵去糖基化可以将黄酮糖苷转化成相应的黄酮苷元,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从而大大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利用率。该文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生物转化的意义和研究进展,乳酸菌在黄酮类化合物生物转化中的应用等,以期加强对乳酸菌生物转化的了解,加速其在黄酮类化合物生物转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的甜叶菊受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其含有的绿原酸类成分也不尽相同.对不同产地甜叶菊中的绿原酸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甜叶菊中绿原酸类成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5-CQA和异绿原酸的含量差异上.用数值量化的方式建立了质量评价方程,对每个样品进行计算,得出反映质量情况的分数,该分数能够有效并直观地表示不同产...  相似文献   

6.
万会达  李丹  夏咏梅 《食品科学》2015,36(17):264-269
甜菊糖苷是一类从甜叶菊叶子中提取的高甜度、低热值的甜味剂,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蔗糖替代品。毒理学实验表明,甜菊糖苷不具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毒性。除了作为优良的甜味剂应用在食品、饮料中,甜菊糖苷还表现出许多功能活性,如降血压、降血糖、抗肿瘤、抑菌、抗腹泻、增溶等。由于甜菊糖苷的结构可调性,可以对其进行定向修饰,得到更多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衍生物,这方面的研究对于甜菊糖苷的深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近几年有关甜菊糖苷功能性的研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以甜叶菊糖苷的水提浸出率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优化甜叶菊糖苷的水提工艺,得到最优的水提条件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h、料液比1:15,在此条件下甜叶菊糖苷的水提浸出率可达到97%。  相似文献   

8.
为详细了解甜叶菊水提物和絮凝上清液的化学成分差异,建立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两种样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有效地将各种化合物分离开来,利用此方法检测比较得出,甜叶菊水提物和絮凝上清液化学成分差异显著,甜叶菊水提物中69种化合物经絮凝后上清液中只含有35种化合物。就去除种类而言,絮凝过程去除绿原酸类和去除黄酮类物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浅谈甜叶菊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叶菊含有丰富的糖苷类、有机酸类、氨基酸、蛋白质等,以其高甜度低热量得名。甜叶菊所含的天然活性物质在降血糖、降血压、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抑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功能性食品、饮料、水产品、酒、酸奶、糕点等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甜菊糖苷是甜叶菊叶子的提取物,是一种天然低热量的高倍甜味剂,其甜度可达到蔗糖的200~300倍,甜菊糖苷安全性已经得到验证,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调味品、医药、日用化工等。阐述了甜菊糖苷的功能性质,分离纯化进展及在食品中的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甜叶菊加工效率,提升甜叶菊糖苷品质,采用45、60、80、100℃温度梯度,按杀青和未杀青,以及未杀青25℃阴干处理对大田种植采收的高莱鲍迪苷A(rebaudioside A,RA)型甜叶菊GP品系的蕾期叶片进行干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糖苷含量,研究干燥工艺对甜叶菊糖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阴干处理至恒重时间...  相似文献   

12.
以发根农杆菌ACCC10060诱导甜叶菊毛状根,建立毛状根培养生产绿原酸类物质体系,研究茉莉酸甲酯对绿原酸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经发根农杆菌ACCC10060侵染的甜叶菊叶片外植体,共培养14 d后产生毛状根。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 B和rol C基因已成功整合到甜叶菊毛状根基因组中。MS液体培养基较B5、WPM更利于甜叶菊毛状根生长及绿原酸类物质的积累,培养35 d后,干质量增加约30倍,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最高含量分别为3.47、11.47、3.04 mg/g。毛状根在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第3周时分别添加15、45、100μmol/L的茉莉酸甲酯进行诱导,处理后第1、2、4、8天收获,毛状根的生长量和绿原酸类物质含量均有提高,其中以45μmol/L茉莉酸甲酯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3种绿原酸类物质的总产量是对照组的2.68倍(P0.01)。以上结果表明,甜叶菊毛状根培养可用于绿原酸类物质的生产,经茉莉酸甲酯处理可显著提高绿原酸类物质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绿原酸与异绿原酸分子中含有的邻二酚羟基结构不稳定,从植物提取过程中,受到高温加热、光照、pH变化易分解,造成提取率下降.本研究以甜叶菊绿原酸为对象,考察了多种条件对甜叶菊绿原酸稳定性的影响,其中对产品稳定性影响较大,使绿原酸总含量变化达到7%以上的条件有温度、pH;对产品稳定性影响较小,绿原酸总含量变化<7%的条件有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微量α-淀粉酶抑制剂体外活性检测模型,并以此模型研究了甜叶菊毛状根绿原酸类化合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效果及其动力学特征。优化后的α-淀粉酶抑制剂活性检测模型的主要参数如下:酶浓度为1.25 U/m L,底物浓度范围为0.056 mg/mL,反应时间为30 min。以此模型检测了由ACCC10060、R1601、A4三种发根农杆菌所诱导的甜叶菊毛状根总绿原酸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发现三者均对α-淀粉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2.43、18.31和21.08 mg/mL。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ACCC10060所诱导的甜叶菊毛状根的总绿原酸提物主要含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三种成分,含量分别为6.88、19.90和1.50 mg/g。酶抑制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该三种绿原酸类化合物均对α-淀粉酶有较强抑制作用,以该三种绿原酸标品复配模拟毛状根总绿原酸提取物,发现其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与总绿原酸提取物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甜叶菊毛状根绿原酸类化合物对α-淀粉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可利用该毛状根生产以绿原酸类物质为主要活性成分的餐后血糖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微量α-淀粉酶抑制剂体外活性检测模型,并以此模型研究了甜叶菊毛状根绿原酸类化合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效果及其动力学特征。优化后的α-淀粉酶抑制剂活性检测模型的主要参数如下:酶浓度为1.25 U/m L,底物浓度范围为0.05~6 mg/mL,反应时间为30 min。以此模型检测了由ACCC10060、R1601、A4三种发根农杆菌所诱导的甜叶菊毛状根总绿原酸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发现三者均对α-淀粉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2.43、18.31和21.08 mg/mL。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ACCC10060所诱导的甜叶菊毛状根的总绿原酸提物主要含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三种成分,含量分别为6.88、19.90和1.50 mg/g。酶抑制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该三种绿原酸类化合物均对α-淀粉酶有较强抑制作用,以该三种绿原酸标品复配模拟毛状根总绿原酸提取物,发现其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与总绿原酸提取物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甜叶菊毛状根绿原酸类化合物对α-淀粉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可利用该毛状根生产以绿原酸类物质为主要活性成分的餐后血糖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薄板层析法分析甜叶菊糖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叶菊糖苷中含有Stevioside(St)和Rebaudioside A(RA)两种主要成分,实验通过选择适宜的展开剂和显色剂等,建立了一种定性鉴别它们的实验方法,此法对分离和测定它们不仅灵敏度高而且简单易行,可作为甜叶菊糖苷测定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17.
亲水色谱法测定甜叶菊叶片中糖苷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测定甜叶菊叶片中三种主要糖苷成分:蛇菊苷、莱鲍迪苷C以及莱鲍迪苷A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选用70%(g/g)的乙醇/水溶液为萃取溶剂,超声法提取甜叶菊叶片中的糖苷成分,步骤简单灵活.液相色谱分析条件建在亲水原理基础上,采用ZORBAX-NH2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分离度和线性良好,三种组分回收率在90%以上,能满足不同品种甜叶菊叶片糖苷含量的测定.利用该方法对5种甜叶菊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是一种可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的抗炎作用.方法:通过建立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部肿胀模型,以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为检测指标,检测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的体内外抗炎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两步树脂法从甜叶菊水提液中提取纯化甜菊糖苷。第一步主要是脱色,通过比较大孔树脂D293、D296、JN-1、JN-2、D890和D201处理甜叶菊水提液的脱色率、甜菊糖苷保留率和解吸性能,发现JN-1的效果最好。在优化条件下,甜叶菊水提液经JN-1处理,甜菊糖苷纯度由原来的42.65%提高到67.33%,收率达到84.87%;第二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产品纯度,通过比较大孔树脂AB-8、JNF-1、X-5、NKA-II和D101对甜菊糖苷的吸附-解吸性能和得到的纯化液的甜菊糖苷纯度,发现JNF-1的效果最好。在优化的条件下,JN-1处理后的甜菊糖苷溶液进一步采用JNF-1吸附,溶液的甜菊糖苷纯度提高至92.92%,收率91.08%。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甜叶菊原料中甜菊糖苷类的检测前处理方法,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甜叶菊中9种糖苷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MGⅡ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磷酸缓冲液溶液(10mM,pH2.6)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分离,在紫外波长210nm下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125~4.0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6;方法的检出限为0.25%,定量限为0.83%;样品中瑞鲍迪苷A加标回收率为97%~104%。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分离度高,可同时测定甜叶菊及其提取物中的9种甜菊糖苷组分,可进一步用于甜叶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