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种“紫娟”红茶与滇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明紫娟茶的适制性,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对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与滇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从紫娟红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83种,从滇红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82种,它们的香气成分均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占提取物总量的44.42%和44.99%;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植醇、咖啡因、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十六烷酸、香叶醇等;而滇红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芳樟醇、十六烷酸、芳樟醇氧化物、植醇、香叶醇、咖啡因、水杨酸甲酯等。研究发现,紫娟红茶和滇红茶在香气组成上较接近,共有香气成分77种;紫娟红茶除醛类、酯类和酸类含量低于滇红茶外,其余成分含量均高于滇红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赤水晒醋的香气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晒醋的香气成分进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依据相对香气活度值法(ROAV)确定其关键风味物质。结果显示:从晒醋中共鉴出39种主要香气成分,其中酸类成分有5种(47.72%),乙酸作为醋中酸的主要来源所占比例最高为40.77%,其次为4-酮庚乙酸、2-甲基丁酸、异丁酸、3-甲基丁酸,其他成分:酯类化合物5种(6.08%)、醇类化合物4种(5.39%)、醛酮类化合物8种(18.50%)、萜烯类化合物5种(4.96%)、芳香类化合物2种(0.09%)、其他化合物10种(17.26%)。依据ROAV值确定乙酸仲丁酯、2-甲基丁醛、壬醛、癸醛、α-紫罗兰酮、D-柠檬烯、2,4,5-三甲基唑这7种成分为晒醋的关键风味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比较了川红茶、宁州红茶、祁门红茶、大叶种滇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的香气成分,鉴定出49-63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和醛类在香气成分含量上占据主导地位。大叶种滇红茶中含有种类更加丰富的挥发性香气物质,且主要呈香物质芳樟醇的含量高于其它种类的红茶,香叶醇含量最高的为宁州红茶。  相似文献   

4.
不同区域祁门红茶品质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区域的祁门红茶,测定香气成分及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茶色素等主要物质的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对祁红的品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祁红的主要香气成分有: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苯甲醇、植醇、苯乙醛、2-己烯醛、十六酸等。这些主要香气成分的协调融合作用,赋予祁红的特征香型。祁红毛峰的香气以鲜、嫩甜为主体,而传统祁门工夫红茶则以高爽、馥郁的甜香为主体,代表了祁红不同产品种类的品质风格。不同级别(特茗、特级、一级)祁门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组成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级别越高香气品质越好,香气的浓度与鲜爽度增加。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平均含量特级茶最高,特茗次之,一级茶最低。茶多酚、氨基酸含量随茶叶级别的降低呈下降趋势,茶汤滋味的浓度和鲜爽度也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总体来说,不同区域的祁门红茶,尽管其香精油总量、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以及生化成分含量高低不同,但其表现出的品质均符合祁门红茶的典型特征:具有祁门红茶香高味浓的品质特点,尤其是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使得各级别祁门工夫红茶的滋味均呈现出甜醇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6种商业纯葡萄汁的香气成分并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我国纯葡萄汁产品质量监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主成分分析法,对6种商品纯葡萄汁的香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从6种商品纯葡萄汁共检测到113种香气成分,某些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在不同品牌间差异较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鉴定出纯葡萄汁中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是:丁酸乙酯、糠醛、D-柠檬烯、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β-大马士酮、邻氨基苯甲酸甲酯、α-大马酮、2,6-二叔丁基对甲酚、反-3-己烯醇、苯乙醇、D-香茅醇、β-紫罗兰酮等;将6种纯葡萄汁的香气成分分为3类。结论:6种纯葡萄汁香气成分的种类相似,而含量有差别。这些香气成分含量的差异,形成不同品牌葡萄汁各自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6.
不同工艺古丈毛尖红茶与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古丈毛尖不同工艺红茶与绿茶的香气成分。方法采用减压蒸馏萃取法(vacuum distillation extraction, VDE)提取5种不同制作工艺的古丈毛尖红茶与绿茶中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定性,面积归一法定量。结果茶样中共检测出香气成分90种,其中共有成分8种。红茶香气主要成分(含量占比超过3%)包括香叶醇、苯乙醇、苯甲醇、呋喃氧化芳樟醇、苯乙醛。红茶1及红茶2以呋喃氧化芳樟醇、苯乙醇、香叶醇为主(含量占比超过10%);红茶3以苯乙醇、苯甲醇、香叶醇为主;红茶4以苯乙醇、香叶醇为主;红茶5以呋喃氧化芳樟醇、苯乙醇、苯甲醇、香叶醇为主。绿茶香气主要成分(含量占比超过3%)包括二甘醇二丙酸酯、苯甲醇、3, 4, 4-三甲基-3-戊醇、3-(1, 3-二甲基丁氧基)-2-丁醇、2-叔丁基-4-甲基-5-氧代-[1, 3]二氧戊环-4-甲酸、香叶醇。结论古丈毛尖在香气成分上,红茶主要以醇类和醛类为主,绿茶以醇类和酯类为主,在制茶工艺上,日光萎凋1~2h,室内萎凋至含水量60%左右的制茶工艺较优。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联合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对松口蘑和红菇蜡伞子实体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和比较分析,以期建立准确、快速、高效的鉴别方法。结果显示,松口蘑检测到74种香气成分,红菇蜡伞检测到72种香气成分,松口蘑相较红菇蜡伞检测到特有的香气成分14种,包括乙醛、庚醛等6种醛类,2(5H)-呋喃酮1种酮类,3-苯丙醇1种醇类,正己酸乙酯、丙位戊内酯2种酯类,萜品烯和异松油烯等4个烯烃类;红菇蜡伞相较松口蘑,检测到特有的香气成分16种,包括2-丁基-2-辛烯醛1种醛类,3-羟基-2-丁酮、甲基庚烯酮等4种酮类,丁醇等5种醇类,(1-羟基-2,4,4-三甲基戊-3-基) 2-甲基丙酸酯1种酯类,异丁酸、丁酸等3种羧酸类,邻甲酚1种酚类,乙二醇单丁醚1种醚类,N-甲基吡咯烷酮1种含氮化合物。经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红菇蜡伞中的主要特征性香气成分为:己醛、3-羟基-2-丁酮、3-辛烯酮、2-甲烯基丁内酯、异戊酸;松口蘑中为:异戊醛、庚醛、壬醛、2,5,2-三甲基吡嗪、2,6,2-三甲基吡嗪。同时对松口蘑与红菇蜡伞干品挥发性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对比发现,松口蘑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关系为醛类烯烃类醇类酯类,红菇蜡伞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关系为醛类醇类烯烃类酯类。通过松口蘑与红菇蜡伞子实体干品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可为市售的2种产品的快速检验鉴别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分析信阳毛尖香气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维婷  刘建军  司辉清 《食品科学》2012,33(12):185-189
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方法确定固相微萃取信阳毛尖茶挥发性物质的优化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鉴定信阳毛尖香气组分。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信阳毛尖香气成分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50min、萃取温度70℃,共鉴定出99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32种(相对含量47.83%)、碳氢化合物20种(相对含量10.97%)、酮类15种(相对含量20.43%)、酯类11种(相对含量7.24%)、酚类8种(相对含量3.4%)、醛类7种(相对含量7.73%)、杂氧化合物3种(相对含量1.01%)、含氮化合物3种(相对含量1.39%);信阳毛尖茶特征香气成分主要有芳樟醇、橙花醇、6-甲基-5-庚烯-2-酮、戊醇、β-紫罗酮、甲苯、5,6-环氧基紫罗酮、苯乙醇、Z-茉莉酮、庚醛、2,2,6-三甲基环己酮、苯甲醇、2-乙基己醇、橙花叔醇等。  相似文献   

9.
桂花红茶窨制技术及香气成分HS-SPME/GC-O-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桂花红茶的最佳窨制工艺及特征香气成分,设置正交试验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O-MS技术分析香气成分。由正交试验和感官审评可知:最佳窨制工艺为花茶配比3:10、窨制3次、每次窨制4 h;GC-MS分析表明桂花红茶吸附的香气成分主要有环己烯醇、壬醛、丙位癸内酯和植酮等4种,窨制过程增加的其它香气成分有:1-辛烯-3-醇、2-甲基-2-壬烯-1-醇、4-氯-双环[2.2.1]庚-2-酮、3-甲基-2-呋喃甲基丁酸酯、正戊酸己酯、正戊酸叶醇酯、丁酸苯乙酯等7种,推测这11种成分是桂花红茶香气形成的主体成分;GC-O结果表明:其中壬醛有油脂和甜橙香,丙位癸内酯有愉快桃子香,1-辛烯-3-醇有干草香,正戊酸叶醇酯有奶油香、果香,丁酸苯乙酯有蜜甜香,认为这5种成分是桂花红茶表现桂花香的特征性成分;此外,桂花红茶窨制过程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显著降低,而酮类和酯类成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遵义红的主要香气成分, 对比分析不同等级遵义红茶的香气成分差异。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不同等级遵义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香气成分差异进行分析。结 果 本研究共检测出遵义红茶中54种香气成分, 其中遵义红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以醇类、酯类和烃类为主, 有少量的酮类、醛类、酚类以及酸类;醇类挥发性香气物质多呈花果香, 酯类化合物多呈现水果清香, 部分烃类或酮类如δ-杜松萜烯、茉莉酮等具有木本或花香的香气特性。不同等级遵义红茶中含量水平具有显著差异的香气成分有三种不同等级遵义红茶中大部分香气组分含量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如: 香叶醇、反式-橙花叔醇、橙花叔醇、棕榈酸甲酯、左旋-β-蒎烯、δ-杜松萜烯、茉莉酮、3-羟基-L-络氨酸等40多种香气成分香叶醇、反式-橙花叔醇、橙花叔醇、棕榈酸甲酯、(Z)-己酸-3-己烯酯、δ-杜松萜烯、β-愈创木烯、3-蒈烯、茉莉酮、2,4-而叔丁基苯酚、2,6-氨基庚二酸、反式-2-己烯基己酸等香气成分;结合热图分析结果,得出遵义红茶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大致分布为尊品>精品>特级。。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不同等级遵义红茶香气成分组成与差异, 为优化遵义红茶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青砖茶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感官审评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6个典型青砖茶样品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青砖茶的香气以陈香纯正为优,有菌香和木香,分析鉴定出72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己醛、芳樟醇、壬醛和甲苯,醛类和酮类为主导香气化合物;相关性分析显示(E,E)-2,4-庚二烯醛、(Z)-氧化芳樟醇、樟脑、1-甲基萘和长叶环烯与香气品质得分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E)-2-己烯醛、1-甲氧基-4-甲基苯、(E)-2-壬烯醛、2,2,6-三甲基环己烷酮及脂肪醛中的烯醛占醛类的比例与香气品质得分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前6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2.250%,主要代表性成分为β-环柠檬醛、β-紫罗酮、β-二氢紫罗酮、己醛、(E)-2-戊烯醛、(E)-2-己烯醛、庚醛、壬醛、癸醛、萘、1-甲基萘、柠檬烯和6-甲基-5-庚烯-2-酮等,它们是影响青砖茶香气品质的关键香气成分,可基本反映青砖茶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2.
3种山茶属花香气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山茶属中山茶花、油茶花、茶树花3种茶花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山茶属花的香气组分及相对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从山茶花、油茶花、茶树花中分别检测出26、36、48种香气成分,各占其总香气成分的94.53%、96.43%和98.76%。其中共有的香气成分为1-己醇、苯乙酮、芳樟醇、(反)茴香烯、去氢土臭素、吉马烯D、对羟甲酚、δ-杜松烯,但各自的相对含量差别较大;另外,各种茶花均具有自己独特的香气成分,山茶花的特有香气成分主要有丁香酚、醋酸癸酯等;油茶花特有香气成分主要为3-甲基-二氢-2(3H)呋喃酮、月桂烯等;茶树花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有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柠檬醛等。  相似文献   

13.
张凤梅  普阮  吴丽君  蒋薇  唐石云 《食品与机械》2023,39(4):151-155,231
目的:开发利用菊苣提取物。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菊苣提取物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通过挥发性成分含量/感官阈值即香气活力值分析其中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样品中共检测到78个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1%的挥发性成分顺序为丙二醇>5-羟甲基糠醛>乙酸>1,2-丙二醇-二甲酸酯>甲酸>1,2-丙烷二醇-2-乙酸酯;分析了24种香气成分的香气活力值,香气活力值>1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顺序为乙酸>异丁酸甲酯>肉桂酸乙酯>甲酸>甲基环戊烯醇酮>2,4-二叔丁基苯酚>5-甲基糠醛>丙二醇。结论:菊苣提取物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为丙二醇、5-羟甲基糠醛、乙酸、1,2-丙二醇-二甲酸酯、甲酸、1,2-丙烷二醇-2-乙酸酯,主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为乙酸、异丁酸甲酯、肉桂酸乙酯、甲酸、甲基环戊烯醇酮、2,4-二叔丁基苯酚、5-甲基糠醛、丙二醇。  相似文献   

14.
沙棘原酒与陈酿酒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陈酿对沙棘酒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沙棘原酒与陈酿酒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沙棘原酒与其陈酿酒中,分别鉴定出18种和26种香气成分,其含量分别占香气总量的93.84%和92.45%.对沙棘原酒香气贡献最大的是醇类(2种)和酯类(15种),而对陈酿酒香气贡献最大的是醇类(2种)、酯类(17种)和芳香族化合物(4种).原酒中相对含量排在前三位的是3-甲基-1-丁醇(24.63%)、辛酸乙酯(21.63%)和己酸乙酯(14.13%);沙棘陈酿酒中含量排在前三位的是3-苯基-2-丙烯酸甲酯(38.85%)、3-甲基-1-丁醇(9.33%)和己酸乙酯(8.47%).在陈酿酒中检出了包括2-甲基-丙酸-甲基-丁酯、6,7-二甲基-3H-异苯并呋喃-1-酮、1,4-双(1,1-二甲基乙基).苯、对二叔戊基苯等在内的13种原酒中未检出的香气成分,说明陈酿对沙棘酒香气成分的形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SPME-GC-MS)对不同超高压处理的桑椹发酵饮料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未经高压处理以及7种不同高压处理条件的桑椹发酵饮料中共检出47种香气成分,主要是醇类、酯类、酸类、醛类等,其特征香气成分为异戊醇、苯乙醇、乙酸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正己酸乙酯、苯甲醛、2-丁酮、乙酸等,赋予饮料果香、水果甜香、植物花香等特有香气。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得出,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5.30%,可代表原数据信息,并将桑椹饮料分为4类,揭示未经高压处理组与高压处理组以及不同高压处理组间在香气种类及含量中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3 种晒青红茶和3 种烘青红茶的香气成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CA)找出这2 种不同干燥方式红茶的异同点,以实现对它们的区分。结果表明,2 种红茶中一共鉴定出香气成分76 种,香气成分主要以醇类、酮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其中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中分别占57.43%和60.45%,主要包括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和橙花叔醇等萜烯醇类物质。通过对比发现,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在香气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上存在较高程度的相似性。但通过使用PCA和CA,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之间能实现较好的区分,说明不同的干燥方式对这2 种红茶的香气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结合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的香气成分及相对含量,HSSPME-GC-MS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能够实现2 种不同干燥方式红茶的区分。  相似文献   

17.
澳洲青苹果实不同部位香气成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检测澳洲青苹果皮、果肉、果心的香气成分;共检测到80 种果实香气成分,主要为醛类、醇类、酯类和烯烃类。果皮、果肉和果心,香味组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果皮是香气成分最集中的部位,共分离出55 种,其中C6 醛类3 种,相对含量39.515%,比例最高;酯类23 种最丰富,相对含量14.240%,乙酸己酯、环丁醇、(E)-1,4- 己二烯、(3E,5E)-1,3,5- 庚三烯、3,6- 二甲基-3,6- 二乙基-1,4- 环己二烯为芳香物质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特有成分。果肉检测出香气成分18 种,其中醇类4 种,相对含量31.391%,比例最高,2- 甲基-1- 丁醇占其醇类约94.814%,丙酸丙酯、甲酸己酯相对含量较高且为果肉特征芳香物质。果心检测出香气成分30 种,C6 醛类两种,相对含量47.398%,比例最高;醇类4 种,相对含量42.455%,2- 甲基-1-丁醇和1- 己醇占其醇类96.639%;果皮香气成分种类最丰富,提供酯类背景香气。苹果各部位主要香气物质中,丙酸丙酯、甲酸己酯由果肉产生,2- 甲基-1- 丁醇主要由果心和果肉产生,1- 己醇由果心和果皮产生,α - 法呢烯主要存在于果皮和果肉中,(E)-2- 己烯醛和正己醛在果皮、果肉、果心中含量均较高,为澳洲青苹果实特征性香气,澳洲青苹果实香气由各部位香气成分相互作用产生。  相似文献   

18.
刘学  刘飞  黄先智  杨坚 《食品科学》2012,33(20):238-242
为研究桑叶绿茶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进行成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桑叶绿茶香气成分中醛类含量最高;不同季节制成的桑叶绿茶有39种共有香气化合物,主要为苯甲醛、1-辛烯-3-醇、6-甲基-5-庚烯-2-酮、(E,E)-2,4-庚二烯醛、2-乙基-己醇、壬醛、癸醛、β-环柠檬醛、1-甲氧基-4-(1-丙烯基)-苯、香叶基丙酮、β-紫罗兰酮、十七烷等;其他化合物中α-法尼烯、β-罗勒烯、苯甲酸-(Z)-3-己烯-1-酯、吲哚、雪松醇、萘及其衍生物、植醇、正己醛等物质在各样品中相对含量差异明显,其原因与桑叶采摘的季节有关;而正己醛、(Z)-2-庚烯醛、1-辛烯-3-醇等可能与桑叶绿茶香气中夹杂的豆腥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纳豆中的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纳豆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55种有机成分,挥发性有机物成分为47种,占总含量的80.49%,主要包括酮类、吡嗪类、醇类、酸类等15类有机挥发物。结论:纳豆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川芎嗪(26.223%)、2,5-二甲基吡嗪(23.835%)、2,3-丁二酮(15.648%)、三甲基吡嗪(13.484%)、三甲基恶唑(4.947%)、2-乙基-3,6-二甲基吡嗪(2.833%)、丙酸2-羟基-1-甲基乙基酯(1.803%)、2,3,5-三甲基-6-川芎嗪(1.758%)、3-羟基-2-丁酮(1.676%)、醋酸乙烯基酯(1.377%)等。  相似文献   

20.
李慧勤  彭见林  赵国华 《食品科学》2012,33(22):167-17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干燥处理(晾晒、热风、微波、真空及真空冷冻干燥)对豆渣香气成分的影响,并结合香气阈值和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不同干燥豆渣的主体豆腥味成分。共检出5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酮、醇、酯类等。晾干豆渣主要香气成分为3-羟基-2-丁酮(18.29%)、己醛(16.30%)和丙酮(11.87%),豆腥味成分最多且相对含量最高;热风干燥豆渣各挥发性组分相对含量均较低;微波干燥豆渣醇及酮类相对含量较高;真空干燥豆渣主要香气成分为苯甲醛(11.18%)和2,3-丁二酮(11.27%),产生仅少于晾干豆渣的豆腥味成分;真空冻干豆渣主要香气成分为乙酸乙酯(46.72%)和丙酮(22.86%),豆腥味成分仅占1.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