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麦麸经过微波与超声处理后,研磨筛分成粗(280~450 μm)、中(154~180 μm)、细(≤71 μm)三种粒径,再将不同粒径麦麸回添至面粉中制成全麦面团,以此探究微波和超声处理以及不同粒径对全麦面团的全质构、动态流变学性质以及游离巯基的影响。麦麸的相对酶活与粒径分布表明,超声处理和微波处理均能较好提升稳定化效果和粉碎效率,且超声处理组的效果更好(P<0.05)。面团的品质显示,随麦麸粒径减小,微波处理组的硬度和胶黏性呈现下降趋势,内聚性呈现上升的趋势,超声处理组的硬度和胶黏性均小于微波处理组(P<0.05);微波组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随着麦麸的粒径减小而减小,同种粒径时,超声处理组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均小于微波处理组;随麦麸粒径减小,各处理组的游离巯基含量逐渐降低,且超声处理组的游离巯基含量降低幅度大于微波处理组(P<0.05)。微波与超声处理及麦麸粒径的减小均能有效改善面团的品质,且超声处理的麦麸对面团品质影响相比微波组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绿茶粉粒径对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绿茶粉内含物丰富,不同粒径的绿茶粉添加到小麦粉中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不同。本文制备3种粒度的绿茶粉,添加到小麦粉中,利用粉质仪、拉伸仪和面筋仪测定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绿茶粉粒径的减小,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均显著增大,面团经过一定时间的醒发后,粒径为20μm的绿茶粉拉伸曲线面积、拉伸比例最大,不同粒径的绿茶粉面团拉伸阻力R50及延伸度变化不大;绿茶粉粒径越小,面团的抗扭力增加,面筋强度增强;综合可以看出绿茶粉的添加有利于改善小麦粉面团的面筋网络结构,优化其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3.
超微粉碎对小麦粉品质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超微粉碎对小麦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提高小麦粉制作面制食品的适宜性,选取优质强筋小麦样品,采用布勒实验磨粉机进行研磨制粉,再利用气流粉碎机对小麦粉进行超微粉碎处理,得到6种不同粒度的超微粉碎小麦粉样品,分析超微粉碎小麦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粉质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小麦粉粒度的减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降落数值均显著降低,破损淀粉含量、沉淀值、吸水量均显著提高(P0.05);淀粉糊化的峰值黏度、面团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当小麦粉颗粒粒径D_(50)由43.07μm减小至25.81μm时,其淀粉糊化的峰值黏度由136 RVU显著增加至149RVU;当小麦粉颗粒粒径D_(50)由43.07μm减小至15.22μm时,其面团稳定时间由10.6 min增加至14.8 min。因此,综合考虑超微粉碎对小麦粉蛋白质品质、淀粉品质和面团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小麦粉进行适度加工,粒度(D_(50))达到25μm左右时,可以显著改善其淀粉糊化特性与面团加工特性。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和淀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筋力不同的小麦粉为材料,利用分离重组方法,在保持小麦粉其他成分不变的情况下,组成不同面筋蛋白和淀粉含量的配粉,研究面筋蛋白和淀粉添加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面筋蛋白添加量的增加,3种筋力小麦粉配粉的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均呈升高趋势,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回生值等总体呈下降趋势。小麦粉添加淀粉后,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回生值等总体呈升高趋势。面筋蛋白和淀粉对小麦面团吸水率和面粉糊化温度的影响均较小。不同筋力小麦粉配粉各品质指标总体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应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动态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液相色谱(LC)研究了葡萄糖氧化酶(GOD)对小麦粉糊化特性、动态流变学性质、面团微结构及面筋中氨基酸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25、50和75 mg/kg葡萄糖氧化酶的面糊的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降低,衰减值增大.添加葡萄糖氧化酶的面团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增加.在给定频率下,面团弹性模量大于黏性模量;添加葡萄糖氧化酶面团面筋网络结构增强,淀粉颗粒镶嵌于面筋网络;面筋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雍雅萍  张婧娟  杨晓清 《食品科学》2012,33(21):141-144
将蒙古栎橡子粉与小麦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利用布拉本德粉质仪与拉伸仪测定蒙古栎橡子-小麦混粉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并对混粉中的理化指标与混粉面团流变学参数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蒙古栎橡子粉对小麦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橡子粉含量增加,混粉的吸水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面团的形成时间与稳定时间缩短,弱化度提高;所有样品的拉伸阻力与拉伸比例随醒发时间的增长而增大,而混粉面团的延伸度与能量均呈下降趋势;在相同的醒发时间下,拉伸参数随橡子粉添加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混粉面团流变学特性呈高度正相关的理化指标是混粉面团湿面筋及蛋白质的含量。提示不同比例的蒙古栎橡子粉可以显著影响面团的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添加金针菇粉、茶树菇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添加金针菇粉、茶树菇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为食用菌作为功能基料开发新型的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依据。以金针菇和茶树菇两种食用菌粉为原料,利用混合实验仪(Mixolab)研究添加金针菇粉和茶树菇粉对面团的吸水率指数、揉混指数、面筋筋力指数、黏度指数、淀粉酶活性指数和回生指数等揉混特性的影响,并利用快速黏度仪和质构仪分别测定面团的峰值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等糊化特性和硬度、弹性、黏附性等质构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2.5%~10%的金针菇粉和茶树菇粉能够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破坏面筋蛋白的网络结构,降低面团的稳定性、面筋筋力、抑制老化回生,使形成的面团硬度增加,糊化黏度、黏附性和弹性下降。综合分析两种食用菌粉对面团特性的影响,发现5%的添加量为金针菇粉、茶树菇粉的最佳预测值,以在满足产品加工特性的基础上较大程度地丰富面制品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8.
小麦加工工艺与小麦粉品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工过程中不同系统面粉品质有一定的差别,在生产线上取粉,分别进行蛋白质、面筋、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出粉率影响的测定。结果表明,对于小麦蛋白质,在胚乳中越靠近皮层含量越高,越靠近胚乳内心部分则含量越低,其质量则是接近皮层的次外层胚乳的面粉综合质量较好(面筋指数、面团流变学特性等);对于淀粉,小麦胚乳中不同部位面粉的淀粉总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呈越接近皮层越低的趋势,而糊化特性方面也有越接近皮层黏度值越小的趋势;对于出粉率影响,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有随出粉率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其他参数的测定结果则较为复杂,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麦麸,通过糊化特性、动态流变学、面条质构特性和体外消化等指标来探究固态发酵麦麸对面团以及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麦麸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阿拉伯木聚糖(WEAX)和多酚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未发酵麦麸组相比,发酵麦麸组面团的峰值粘度和谷值粘度增加;弹性模量(G’)和粘性模量(G")增大,tanδ和蠕变柔量(J)减小,面团的粘弹性和结构强度增加;水分分布得到改善,弱结合水的流动性提高,强结合水的含量增加;二级结构中的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β-转角则显著增加(P<0.05),减弱了麦麸对面筋蛋白的解聚作用。与此同时,发酵麦麸显著降低(P<0.05)全麦面条的蒸煮损失率。发酵麦麸组全麦面条的硬度和咀嚼度减小,弹性和粘聚性有所增加。消化实验表明发酵麦麸面条的葡萄糖释放量均低于普通小麦粉面条以及未发酵麦麸面条,强化了全麦面条淀粉的抗消化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向全麦粉中添加木聚糖酶,研究其不同添加量对全麦面团的混合特性、流变特性、拉伸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木聚糖酶添加量的增加,全麦面团的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降低,面团稳定时间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蛋白弱化度上升,峰值黏度降低;木聚糖酶的添加使得全麦面团延伸性增加,且在添加量为0.10%时,延伸性最好;木聚糖酶添加量为0.03%时,全麦面团的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相比于未添加木聚糖酶的全麦面团均有所提高,且在此添加水平,损耗角正切值(tanδ)最低,得到的全麦面团黏弹特性较好;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木聚糖酶添加量为0.03%,酶反应时间90 min时,面团微观结构更连续,面筋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富含营养的米糠添加到饼干中成为营养饼干开发的重要方向。为评价不同粒径米糠对面团特性及饼干品质的影响,该研究制备了4种不同粒径(50、100、150、200目)米糠原料,探究了其对面粉粉质特性、面团流变特性、饼干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影响,并从面筋蛋白巯基含量、谷蛋白大分子聚合物(Glutenin Macropolymer,GMP)含量和面团微观结构变化等角度初步分析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米糠粒径的减小,面团的稳定时间、形成时间降低,粘弹性模量增大;减小米糠粒径后可提高饼干质构特性,表现为硬度和咀嚼性降低;200目米糠饼干的模糊数学感官评分最高,达77.02分。添加米糠后,面筋蛋白巯基含量随米糠粒径减小而逐渐增大,GMP含量则逐渐降低,面筋网络结构逐渐弱化,表明降低米糠粒径促进了面筋蛋白二硫键的断裂,GMP的解聚,以及面筋网络强度的降低,从而改善了米糠饼干品质。研究结果为推动米糠在饼干等焙烤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麦麸添加量和粒度对发酵面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粉为原料,采用4个添加量(5%、10%、15%、20%)、3个粒度(0.85 mm、0.17 mm、0.10 mm)处理麦麸,研究麦麸对小麦粉粉质特性、糊化特性以及发酵面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麦麸添加量的增加,小麦粉的吸水率、形成时间、粉质指数增大;峰值黏度、低谷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下降;发酵面团弹性模量G'、黏性模量G″上升;弛豫时间T_(21)、T_(22)呈现增加的趋势,质子密度A_(21)、A_(22)和A_(23)增加,面团的各项特性较好。然而,当麦麸含量达到20%,面团的质量变差。0.10 mm麦麸粒径的弱化值较大,0.17 mm和0.85 mm麦麸粒径的粉质特性较好,而麦麸的粒度减小会使G'、G″增大。当麦麸添加量小于15%,粒度为0.85 mm时,发酵面团的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麸皮的深度开发利用及其对面团、面制品品质的不良影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而面团调制是制作面制品一道必不可少的环节,将麦麸添加到面团中后,由于麦麸本身的结构和特性、麦麸粒度和麦麸添加量的差异,会引起面团结构、黏弹性、流变学特性等相关性质的变化。以麦麸为切入点,从3个角度综述了麦麸对全麦面团特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小米粉添加对面团流变特性和馒头制品质构特性的影响,分别选取不同粒径的粳性和糯性小米粉,利用损伤淀粉测定仪、快速黏度分析仪等对不同小米粉的损伤淀粉含量和糊化特性进行分析,通过流变仪测定小米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小米面团微观结构变化,并利用质构仪测定小米馒头的质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小米粉粒径的减小,多数品种小米粉(除冀谷39和汇华金米)损伤淀粉的碘吸收率增加;受直支比的影响,相同目数下,粳性小米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较糯性小米粉大。流变学研究表明,除汇华金米和冀谷39,储能模量与损耗模量随角频率增加总体上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小米粉的添加使面团结构更加松散。小米粉的添加会对馒头质构性质中硬度、咀嚼性和弹性等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馒头咀嚼性、损伤淀粉、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可作为区分粳糯品种和馒头品质特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以板栗全粉和小麦粉为原料,研究板栗-小麦混合粉面团的粉质特性、糊化特性、流变学特性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添加板栗全粉对板栗-小麦混合粉的性质影响显著。随着板栗全粉添加量的增大,混合粉面团的粉质特性和糊化特性降低,糊化温度增加,热焓值减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降低,说明加入板栗全粉使面团筋力减弱,抑制了淀粉的糊化过程,降低了面团的黏弹性。  相似文献   

16.
将青麦仁制成全粉添加在小麦粉中,并对它的理化性质、糊化特性及流变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青麦仁粉添加量的增大,混合粉的水分、淀粉、湿面筋含量以及面筋指数下降,灰分、蛋白质、膳食纤维、叶绿素、脂肪含量明显升高;粉质特性表现为面团的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下降,吸水率升高,弱化度升高;拉伸特性显示面团的延伸性、能量以及拉伸阻力显著下降;糊化特性呈现出高峰黏度、最终黏度、低谷黏度、回生值以及衰减值整体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研究阿魏酸(feuric acid,FA)对全麦面团结构和热机械特性影响,探讨添加FA对全麦馒头的质构特性和气孔分布影响规律。通过将不同比例(0.5%、1.0%、1.5%)FA添加到全麦面粉中制成面团,并利用Mixolab混合试验仪测定FA对全麦面团中面筋蛋白的弱化程度、淀粉的糊化特性以及酶降解速率等特性。同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面团的微观结构,并通过研究全麦馒头的质构特性和气孔分布等指标评估全麦馒头的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FA显著缩短了全麦面团的形成时间与稳定时间(P<0.05),其中,0.5%FA全麦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较对照组分别缩短21.02%和42.41%,添加FA能够促进面筋蛋白连续、均匀网状结构的形成,显著提高全麦面团的持水能力,有效减缓贮藏期间全麦馒头芯中的水分损失,使全麦馒头比容提高20.26%,从而显著改善全麦馒头微观结构以及弹性、内聚性等质构特性。然而,高添加量的FA(1.0%~1.5%)会导致面筋网络结构的断裂,对全麦面团流变特性和质构品质产生负面影响。该研究为解决传统全麦馒头口感粗糙、质地干硬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并为...  相似文献   

18.
以小麦粉为原料,采用4个添加量(5%、10%、15%、20%)、3个粒度(0.85、0.1 7、O.10mm)处理麦麸,研究麦麸对小麦粉粉质特性、糊化特性以及发酵面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麦麸添加量的增加,小麦粉的吸水率、形成时间、粉质指数增大;峰值黏度、低谷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下降;发酵面团弹性模量G'、黏性模量G〃上升;弛豫时间T_(21)、T_(22)呈现增加的趋势,质子密度A_(21)、A_(22)和A_(23)增加,面团的各项特性较好。然而,当麦麸含量达到20%,面团的质量变差。0.10 mm麦麸粒径的弱化值较大,0.17 mm和0.85 mm麦麸粒径的粉质特性较好,而麦麸的粒度减小会使G'、G〃增大。当麦麸添加量小于15%,粒度为0.85 mm时,发酵面团的特性最好。该研究可为麦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颗粒粒径对马铃薯淀粉糊黏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超细粉碎马铃薯淀粉颗粒粒径对淀粉糊黏度及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研磨作用能够明显地破坏淀粉分子的结晶结构,导致其结晶度降低,而无序化程度增加.淀粉糊的静态黏度随样品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球磨时间的增长而减小,静态弹性也同样随样品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球磨时间的增长而减小;当颗粒粒径为10~30μm,淀粉糊黏度呈现最小值,但是淀粉的弹性不变.  相似文献   

20.
分析麦麸粉及水的含量对面团黏度的影响。以高筋面粉和超微粉碎的麦麸粉为原料,在含量分别为4%,5%和6%的麦麸粉和小麦粉的混合粉中,添加适量的水,使含水量分别为30%,32%和34%,制成不同麦麸粉及水含量的面团,用流变仪测试50℃~100℃时面团的黏度随温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麦麸粉含量的增加,面团黏度增加;随着水含量的增加,面团的黏度降低;且都在70℃左右时发生完全糊化,黏度达到最大值;在100℃时,各面团的黏度差别不大。可为麦麸粉在面制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