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蟹壳脱蛋白的方法消耗大量碱液,引起环境污染。为了开发一种可替代的方法,以蟹壳粉为原料,蛋白质脱除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对蛋白酶脱蛋白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较适宜于蟹壳脱蛋白;最优的脱蛋白条件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4 U/mg、蟹壳粉目数160目、反应温度45℃、保温处理时间4 h、p H 10.5,在此条件下,蟹壳粉的蛋白质脱除率为78.54%。因此,碱性蛋白酶处理是一种有效的脱除蟹壳中蛋白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蟹壳为原料,对酶法水解蟹壳蛋白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法对蟹壳中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以蛋白脱除率为指标,从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中筛选出水解蟹壳蛋白较优酶,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最终获得优化酶解工艺条件:料液比1:50、酸性蛋白酶(E)与底物(S)质量比15%、酶解时间4.7 h、酶解温度40℃、pH3.7,在此条件下酶解获得较高的蛋白脱除率(38.4%)。  相似文献   

3.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ZUB-7产中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达到提高菌株产中性蛋白酶酶活力的目的。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分为葡萄糖用量50 g/L、豆粕粉40 g/L、CaCl2添加量0.44 g/L;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40 ℃、初始pH 7.0、接种量6.0%、发酵时间40 h,在此条件下,该菌株产中性蛋白酶酶活力达到192.7 U/mL。  相似文献   

4.
对水解脱钙蟹壳中蛋白质的蛋白酶进行了选择,并探讨了蛋白酶水解的条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采用不同脱除蛋白方法处理后的甲壳素表面状态,分析了蛋白水解液中的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结果表明,Alcalase2.4 L酶比较适于水解蟹壳中的蛋白质,水解度较其他蛋白酶高。Alcalase2.4 L水解蟹壳蛋白的最适条件为:温度60℃,pH8.0,料液比1∶3,酶底物比为3 000 U/g,水解5 h后水解度可达到14%左右。酶法与碱法脱蛋白对甲壳素表面微观状态影响不同,酶法脱蛋白后甲壳素表面较光洁。水解液中的氨基酸组成与FAO/WHO建议的理想模式基本一致,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利用韭菜籽中的蛋白质,本实验研究了黑曲霉液态发酵脱脂韭菜籽粉的不同发酵条件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以发酵液中的蛋白酶活力为指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实验探究了初始p H、接种量、脱脂韭菜籽粉浓度和发酵时间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 H为2.95,接种量10.0%,底物浓度7.00%,发酵时间72.0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蛋白酶活力可达到280U/m L。  相似文献   

6.
为了利用小龙虾壳和降低几丁质脱乙酰酶的生产成本,以小龙虾壳粉作为培养基主要成分,接种红球菌11-3菌株发酵生产几丁质脱乙酰酶。首先对培养基进行蛋白酶水解预处理;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hnken试验,对补充营养成分和环境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9%虾壳粉起始培养基,用5 U/mg添加量的碱性蛋白酶处理4 h,补充1%蔗糖、0.25%硫酸铵和0.75%玉米浆,以3%的接种量接入红球菌,200 r/min振荡培养2.5 d,产酶活力高达2 723 U/mL,比起始培养基提高约53倍。以虾壳粉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可产生高酶活力的几丁质脱乙酰酶,为小龙虾壳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也为未来使用生物法从虾壳中直接提取壳聚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姚刚  程建军  孙鹏  李倪薇 《食品科学》2009,30(23):347-351
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产碱性蛋白酶的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各成分最适宜配比。采用此优化培养基对发酵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培养基成分为:酵母浸粉2%、蔗糖1.0%、吐温-80 0.5%、硫酸镁0.02%;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V/V)、起始pH9,在150ml 的三角瓶中,装液量为25ml,发酵36h。在最佳培养条件下,碱性蛋白酶粗酶活力可达1670U/ml。  相似文献   

8.
中性蛋白酶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文中以豆粕为主要氮源,探讨了枯草芽孢杆菌L1菌株发酵豆粕产中性蛋白酶的酶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枯草芽孢杆菌L1产中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即豆粕粉浓度为2.0%,葡萄糖为1.0%,接种量为7%,发酵温度为36℃,其发酵液的中性蛋白酶活力可达68.7U/m L。  相似文献   

9.
以米糠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中性蛋白酶酶解蛋白质的脱除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影响蛋白质脱除率的加酶量、液固比值、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等进行优化,建立了各因素与蛋白质脱除率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结果表明,酶解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210 U/g、液固比值12.5m L/g、酶解温度52℃、酶解时间61 min。此条件下所得的蛋白质的脱除率为99.2%。  相似文献   

10.
枯草芽孢杆菌高产中性蛋白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10075菌株发酵产中性蛋白酶的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达到提高菌株中性蛋白酶产量的目的。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分:添加麦芽糖8.0%、蛋白胨4.0%、MgSO4 0.08%;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7 ℃、初始pH 7.0、发酵时间42 h,酶活力由最初的98.36 U/mL 提高到353.45 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