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内蒙古莜麦粉为原料,在碱水洗涤法的基础上,采用酶解法进行莜麦淀粉的提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对莜麦淀粉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试验得到莜麦淀粉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1.6%,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4 h,酶解pH 9,此条件下莜麦淀粉的总淀粉含量为86.71%。该试验莜麦淀粉品质与相关研究中其它淀粉相比,其溶解度较小,膨润力较低,透明度、冻融稳定性较差,需要进行一定的改性之后才能更好地应用于食品及化工领域。  相似文献   

2.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莜麦淀粉提取工艺条件,并检测了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莜麦淀粉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1.59,提取温度48.84℃,提取时间137.31 min,p H 8.73,该条件下莜麦淀粉的提取率为75.58%。与对照组比,莜麦淀粉溶解度较小,糊化温度较高,莜麦淀粉糊冻融稳定性、热糊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均较差,易发生老化。  相似文献   

3.
调味是白酒生产中的重要工艺环节,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对浓香型白酒调味方案进行优化。选取陈香调味酒、窖香调味酒和翻沙调味酒的使用比例为自变量,试验样品与标准样品感官分数的欧氏距离为响应值,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方案,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拟合性好,3种调味酒比例分别为0.023%、0.021%和0.033%时,与标准样品之间的欧氏距离最小。经鉴评,按照该调味配方得到的酒样与标准样品相符,能够满足生产工艺和产品品质需求。  相似文献   

4.
豌豆淀粉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豌豆淀粉的碱法提取工艺,采用响应面法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和碱液质量分数对淀粉中蛋白残留量及淀粉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黏度速测仪、离子色谱对豌豆淀粉的表面结构、糊化特性及支链淀粉链长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法提取豌豆淀粉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7.26,提取时间18.00 h,NaOH溶液质量分数0.43%,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豌豆淀粉的蛋白残留量为(0.081±0.005)%,淀粉得率为豌豆干基质量的30.5%。豌豆淀粉为表面光滑的椭圆形,与绿豆淀粉、豇豆淀粉和红豆淀粉比较,豌豆淀粉具有较低的峰值黏度和较高的糊化温度。豌豆淀粉的链长主要分布在聚合度9~25,属长链型淀粉,是制备粉丝、粉皮的良好原料。该研究为豌豆淀粉的生产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龙爪粟为原料,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龙爪粟淀粉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进一步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龙爪粟淀粉的结构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爪粟淀粉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6,酶解温度51.55℃,酶解时间4.23 h,pH 9.99,此条件下龙爪粟淀粉提取率为76.41%。龙爪粟淀粉颗粒较玉米淀粉小,平均粒径为7.7μm,属于C型淀粉晶型;其溶解度与膨胀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属于典型的二度膨胀淀粉;凝沉性及冻融稳定性较玉米淀粉差;龙爪粟淀粉的糊化起始温度及糊化焓变均显著高于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6.
以泸糯八号酿酒高粱为原料,利用P-B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及Box-Behnke实验对影响产酒质量的入窖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得到了泸糯八号高粱的最优入窖条件为:投粮量19.7%(占糟醅重量),曲药用量19.6%(占投粮重量),入窖酸度1.89。通过生产验证发现,采用优化后的八窖条件,泸糯八号糟醅己酸乙酯产量比优化前提高了0.2g/L,乳己比(乳酸乙酯与己酸乙酯的比例)比优化前降低了0.2,品评结果良好,且窖香更为浓郁。  相似文献   

7.
黄酒糟蛋白质的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黄酒糟蛋白酶法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木瓜蛋白酶提取黄酒糟蛋白质最佳条件为加酶量1.5%、pH值7.6、液固比13.8∶1、时间4.7h、温度59.5℃。  相似文献   

8.
钟娟  何静  陈晓珍  杨涛 《酿酒》2023,(6):50-56
通过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浓香型白酒酒糟堆积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真菌进行全面的测序分析,从而解析堆积不同时间节点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积过程中,7个时间节点分别检测到125个、34个、72个、52个、30个、35个、47个细菌属,48个、16个、26个、23个、24个、30个、28个真菌属。自然堆积发酵过程中细菌优势菌属是芽孢杆菌,占比最高达到86.22%;此外,Tuberibacillus、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的占比也较高,相对丰度最高分别达到33.46%、15.79%。真菌优势菌属是嗜热菌属,在发酵中后期中稳定存在,占比大于40%;此外,棒孢酵母属(Clavispora)和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的占比也较高,相对丰度最高达到77.40%、83.86%。该结果为深入研究和制备可高效发酵利用浓香型白酒酒糟的功能微生物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桑椹果酒酒糟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勇  李杨  谢晖  祁峰 《中国酿造》2012,31(8):40-44
选用溶剂浸提法从桑椹果酒酒糟中提取花青素.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BBD)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花青素提取量因素的优先次序为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50.3min、料液比1∶20.在该条件下,花色素提取量的理论预测值为1.92264mg/g,实际验证为1.894mg/g,提取得率达到理论预测值的98.5%.  相似文献   

10.
论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黄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佑信 《酿酒》2009,36(1):37-39
黄水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黄水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其理化特性,论述了黄水的综合利用及窖泥、酒糟间的辨证联系,对提高产品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浓香型白酒酿造中影响蒸煮糊化因素的分析,选择上甑技术好的班组,选取不同润料、蒸粮时间进行试验,结果以润料40~50 min、上甑不少于40 min、蒸粮时间60 min为最适工艺条件。经生产实践证实,生产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酒糟粗提物对人体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首先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分析酒糟粗提物成分,再利用不同浓度的酒糟提取物分别处理HepG2细胞,采用RTCA检测其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对CyclinA、CDK2、Bax、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对9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浓香型白酒酒糟粗提物主要含有43种物质,酒糟粗提物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依赖;酒糟粗提物可以显著下调S期相关周期蛋白CyclinA及其激酶CDK2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使抗凋亡蛋白Bcl-2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减少,促凋亡蛋白Bax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CYTC、Cleaved-Caspase-9及Cleaved-Caspase-3表达量逐渐升高(P<0.05),Caspase-9、Caspase-3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结果表明酒糟粗提物含多种活性物质,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通过激活介导凋亡的线粒体通路诱导肝癌HepG2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3.
对蒸馏前、后的糟醅与蒸馏所得的原酒中各微量香味组分的含量进行比较,从色谱分析的63种香味物质来看:底窖糟醅和面糟糟醅中微量香味组分的蒸馏提取效率分别为8%和11%左右.而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四大酯底糟和面糟的蒸馏提取效率分别为6.62%、3.56%、32.54%、8.24%和9.60%、3.58%、29.39%、10.41%.蒸馏所得的原酒中香味骨架成分的四大酯所占总酯的比例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再论浓香多粮型白酒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浓香多粮型酒的生产工艺特点为:发酵期长,酸高,淀粉高,水分、温度、糠壳适当。浓香多粮白酒充分发挥了各种酿酒原料的优势,为香、浓、甜、净、爽、味觉层次全面地提供了物质基础。以其特制的包包曲作糖化发酵剂,使酒体带有陈味,更加突出了主体香。酒体也更丰满;沸点量水有利于糖化。并可抑制杂菌,这也是乳酸乙酯含量比单粮型低的原因之一。(丹妮)  相似文献   

15.
将1株分离自浓香型白酒糟醅的酵母菌分别接种于装有入窖粮糟和无菌糟醅浸提液中的三角瓶中,发酵后固态糟醅乙醇浓度达到15.0%(V/V,下同),比其空白对照和窖池内正常发酵糟醅分别高8.0%和8.2%;糟醅浸提液中的乙醇浓度也达到了12.3%。经部分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和26S rDNA D1/D2区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为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sp.),最适生长温度为34℃,在28~40℃下都能生长,能够耐受pH 3.5以下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6.
多粮浓香型白酒糟醅中的酵母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瑞平  陈云宗  游玲 《酿酒科技》2010,(3):34-36,39
在多粮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采用改良的YPD培养基,多次取样分离,得到13株酵母菌。对分离得的13株酵母的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表明,13株酵母中的9株为汉逊德巴利酵母,2株为马拉马德酵母,2株为假丝酵母。其生理生化实验结果表明,其可利用的碳源均在7种以上,能够适应厌氧环境,且在pH2.7~3.1的糟醅环境中生长,对营养的需求较低,可能是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优势菌群,与多粮浓香型白酒的酿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浓香型白酒酒醅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所有酒醅样品均出现9~19条较清晰的条带,其中第2、5、8、9、14、17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且优势度较高;所有样品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1.68~2.61之间。发酵前期,多样性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发酵至第21~49天基本保持平稳,第56天时,多样性指数到达最低值,第63天回升之后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发酵至第84天时略有回升;不同发酵时期酒醅真菌DGGE图谱相似性指数较低,表明不同发酵时间酒醅样品真菌群落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CO2连续逆流超临界萃取技术,从浓香型白酒发酵副产物黄水中提取香味物质,并应用于浓香型白酒的勾调。结果表明,采用连续逆流萃取技术相比间歇式萃取,其产出率更高,可达5.5%~6%,且萃取产品质量稳定。该技术应用于浓香型白酒的酿造,能有效提高白酒酒体风味质量,增加白酒香气的浓郁度,提升口感的舒适度,使酒体变得更加浓郁、醇甜、绵软、协调。  相似文献   

19.
小曲酒丢糟中抗氧化剂总酚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法,用乙醇作溶剂对酒糟进行萃取,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小曲酒丢糟提取物中总酚的含量,并对提取物的还原能力进行测定.实验确定了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的最适条件和总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的最适条件为福林酚试剂3.5mL,与10%Na2CO3之比为1:1,常温下显色反应30 min;酒糟中总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2,乙醇浓度100 %vo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0h.  相似文献   

20.
浓香型白酒润粮工艺对蒸馏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不同的润粮水温、用量与粮食的糊化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的润粮水用量与出酒率和酒质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水温在60~80℃时润粮,糊化效果好;拌和后上甑糟醅的水分在50%~51%之间,不仅有利于酒的产量提高,还利于母糟中香味物质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