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拓宽高产葡聚糖的种质资源,以四川泡菜为分离源从中筛选高产葡聚糖的乳酸菌菌株,采用苯酚硫酸法对筛选菌株进行葡聚糖产量测定,并对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和rpo B看家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鉴定和高产葡聚糖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菌株LM187产葡聚糖能力较强,达到38.24 g/L,进一步鉴定为肠膜状明串珠菌肠膜亚种(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 mesenteroides);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实验优化产葡聚糖发酵条件,得到最优培养条件为发酵时间35 h、发酵温度30℃、蔗糖质量分数21%和接种量3%。在此优化条件下,葡聚糖产量为56.54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48倍。肠膜状明串珠菌肠膜亚种LM187具有高产葡聚糖的能力,可作为开发保健型泡菜的潜在优质功能性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2.
培养基成分对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合成葡聚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一因素法和正交法研究了分离自传统发酵乳中的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DM1-2-2生成葡聚糖的最佳培养基.葡聚糖合成量的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结果表明,酵母粉、20%的蔗糖、柠檬酸钠和醋酸钠不仅能显著提高葡聚糖的生物合成量,而且能明显促进菌体的生长.最佳的培养基组成:酵母粉20 g/L,蔗糖200 g/L,柠檬酸钠3 g/L,醋酸钠1 g/L(均为质量浓度),葡聚糖的生物合成量为(4.21 ±0.15)g/L,产量较原来提高1.4倍.为葡聚糖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辣椒酱发酵菌肠膜明串珠菌C27高密度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辣椒酱发酵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C27的高密度培养,以MRS肉汤培养基为基础,L. mesenteroides C27的菌体密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生长因子进行优化,同时采用响应面法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1 g/L,酵母浸粉22 g/L,土豆汁14 g/L;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38.4 ℃、初始pH值6.2,接种量2.4%。在此优化条件下培养24 h,L. mesenteroides C27的菌体密度(OD600 nm值)达1.034,活菌数为1.30×109 CFU/mL。  相似文献   

4.
右旋糖酐蔗糖酶是一种以蔗糖为底物,催化转移D-葡萄糖基生成α-葡聚糖或低聚糖的葡萄糖基转移酶。对肠膜明串珠菌的产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正交实验得出该菌的最优产酶条件为蔗糖5 g/100 mL、牛肉膏2 g/100 mL、酵母膏1.25 g/100 mL、pH7.0。采用多级中空纤维超滤膜对粗酶液进行浓缩,使粗酶液酶活由2.31 U/mL提高到了8.78 U/mL,为酶法定向合成右旋糖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肠膜明串珠菌发酵产物葡聚糖结构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膜明串珠菌可以发酵甘蔗汁产生葡聚糖。其发酵产物经离心分离后 ,上清液用无水乙醇分步沉淀抽提得到葡聚糖样品 ,然后用气相色谱 (GC)、红外光谱 (IR )、纸层析和化学方法等对葡聚糖样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肠膜明串珠菌的发酵产物葡聚糖是一种由完全甲基化的无水吡喃葡萄糖单体构成的化合物 ,糖苷键的 95 %是α D ( 1,6)键型 ,其余为α D ( 1,3 )和其他键型。  相似文献   

6.
肠膜明串珠菌是一类益生乳酸菌,在其生长代谢过程中,能生成葡聚糖蔗糖酶。葡聚糖蔗糖酶在一定条件下能以蔗糖为唯一底物将其转化为葡聚糖,而当有受体如麦芽糖存在时,则生成低聚糖。综述了肠膜明串珠菌产葡聚糖与低聚糖的合成机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功能性应用,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葡聚糖是蔗糖经肠膜明串珠菌发酵所得产物,经水解纯化处理后具有一定分子量且均一度较高的小分子葡聚糖(又叫右旋糖酐)是国际公认的优质代用血浆。然而现行右旋糖酐制备工艺较难达到医药临床的相关要求,因此,探索能定向合成特定分子量分布右旋糖酐的新途径,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通过HPGPC在线检测固定化肠膜明串珠菌发酵产物——葡聚糖的重均分子量,发现可通过固定化技术实现对肠膜明串珠菌发酵产物的分子量控制;并且发现在相同发酵时间内,固定化菌发酵产生的葡聚糖含量比游离菌发酵略多;固定化菌发酵产生的葡聚糖重均分子量比游离菌发酵产生的葡聚糖重均分子量低。  相似文献   

8.
从实验室保存的开菲尔粒中分离筛选高产葡聚糖菌株.经乳酸菌的初筛和胞外多糖产糖量分析,筛选出一株能高产葡聚糖的菌株,命名T-L1,结合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的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24 h、接种量体积分数为5%,培养基起始pH值为6.5.在此优化条件下,葡聚糖的产量为30.12 g/L,比优化前提高了41%.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肠膜明串珠菌CICC-21725生物合成右旋糖酐的产率,对培养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培养基中的蔗糖进行定量分析,以蔗糖转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法确定培养工艺条件的交互作用及最优组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工艺条件为:蔗糖70 g/L、初始pH 7.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肠膜明串珠菌在优化条件下培养12 h后,蔗糖转化率为99.18%。  相似文献   

10.
旨在提高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CICC-23614发酵蔗糖产右旋糖酐的效率。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以蔗糖、细菌蛋白胨、Na2HPO4·12H2O及KH2PO4浓度作为影响因子,以蔗糖转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肠膜明串珠菌培养基中各成分浓度条件进行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发酵液中的蔗糖进行定量分析,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结果显示,经过优化的最佳的培养基为:蔗糖101.31 g/L,细菌蛋白胨5.66 g/L,Na2HPO4·12H2O 1.11 g/L和KH2PO40.15 g/L。以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发酵,重复试验验证,发酵24 h,蔗糖转化率可达91.9%,与预测值误差仅为2.13%,相较于原始培养基发酵结果,蔗糖转化率是原始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的1.6倍。  相似文献   

11.
肠膜明串珠菌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肠膜明串珠菌2个菌株WZ4—3和6055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确定了2个菌株最适宜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肠膜明串珠菌BD1710(L.mesenteroides BD1710,CGMCC NO.6432)以TSM为基料时,接种量、初始p H、番茄汁浓度、蔗糖浓度、发酵温度对多糖产量的影响,同时,比较了肠膜明串珠菌BD1710在最优条件下发酵TSM和CDM的多糖产量,并对所获得的多糖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肠膜明串珠菌BD1710发酵TSM产多糖的最适条件分别为接种量2.0%(体积分数)、初始p H 7.0、番茄汁浓度100%(体积分数)、蔗糖浓度15%、发酵温度28℃。在优化条件下,肠膜明串珠菌BD1710的多糖产量最高可达32.15 g/L,与在CDM中多糖的产量相当。采用乙醇沉淀的方法从BD1710发酵TSM得到的多糖碳水化合物含量为97.54%,蛋白质含量为0.72%。因此,TSM可替代CDM来应用于明串珠菌合成多糖。  相似文献   

13.
以高产胞外多糖的肠膜明串珠菌BD3749为材料,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产糖过程中的蛋白质组。结果表明,在产糖过程中有131个蛋白发生了明显变化(2倍以上),其中25个蛋白有显著改变(10倍以上)。初步的质谱鉴定表明,其中包含GH70家族的糖基转移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以及分子伴侣。肠膜明串珠菌胞外多糖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众多基因在蛋白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肠膜明串珠菌发酵糙米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肠膜明串珠菌进行糙米乳乳酸发酵,研究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在糙米乳中发酵产乳酸,在接菌量为5%、发酵温度为30℃、培养22 h后发酵产乳酸水平可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5.
葡聚糖是蔗糖经肠膜明串珠菌发酵所得产物,经水解纯化处理后具有一定分子量且均一度较高的小分子葡聚糖(又叫右旋糖酐)是国际公认的优质代用血浆。然而现行右旋糖酐制备工艺较难达到医药临床的相关要求,因此,探索能定向合成特定分子量分布右旋糖酐的新途径,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采用固定化肠膜明串珠菌发酵产葡聚糖,以期定向控制其重均分子量,本实验通过HPGPC在线检测碳源、氮源对固定化发酵产物的重均分子量的影响,发现碳源含量和氮源含量越少,可转化生成的葡聚糖的分子量越小,为固定化技术定向合成葡聚糖提供理论依据,适当减少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含量或可定向获得较低分子量或特定分子量的葡聚糖。  相似文献   

16.
以M17蔗糖培养基为筛选模型,从云南泡菜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多糖的菌株Leuco 4,经鉴定为肠膜明串珠菌(CGMCC NO.6432)。对该菌株进行产糖条件优化实验后发现:在脱脂乳浓度10%(质量分数)、蔗糖浓度5%(w/v)、接种量2%(v/w)、发酵温度28℃的条件下,180 r/min摇床培养80 h后发酵液中多糖含量可达到11 g/L以上。  相似文献   

17.
肠膜明串珠菌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肠膜明串珠菌是乳酸菌中的明串珠菌属的重要菌种。研究证实,肠膜明串珠菌能发酵糖类产生多种酸和醇,具有高产酸能力、抗氧化能力和拮抗致病菌等能力。目前肠膜明串珠菌已被广泛应用于风味剂、血浆代用品,还有望成为新型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18.
从东北自然酸菜发酵液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经生理生化试验、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该菌株为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以该菌株为供试菌进行发酵产糖及分离纯化EPS,并采用7种方法测定纯EPS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Leu. pseudomesenteroides能够产生(38.42±2.15)g/L的EPS,且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清除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DPPH·、·OH、O~(2-)·、H_2O_2、和NO_2~-清除率及Fe~(2+)螯合能力分别为(65.34±3.54)%、(78.24±3.52)%、(77.48±2.45)%、(82.78±3.76)%、(38.34±3.28)%和(92.37±2.34)%。  相似文献   

19.
包埋法是固定化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其中的凝胶包埋法以其原料简单、容易操作的特点被广泛采用。在对包埋法固定肠膜明串珠菌的材料选择上,选取了四种海藻酸盐凝胶——海藻酸钙凝胶、海藻酸铝凝胶、海藻酸锰凝胶和经戊二醛处理的海藻酸钙凝胶,设计实验对四种材料的机械性能、吸收性能、释放性能和产糖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四种材料的机械强度大小排序为:海藻酸铝﹥海藻酸锰﹥戊二醛处理海藻酸钙﹥海藻酸钙;吸收性能大小排序为:戊二醛处理海藻酸钙﹥海藻酸锰﹥海藻酸钙﹥海藻酸铝;释放性能大小为:海藻酸锰﹥海藻酸钙﹥海藻酸铝﹥戊二醛处理海藻酸钙;产量高低排序为:海藻酸钙﹥海藻酸锰﹥海藻酸铝﹥戊二醛处理海藻酸钙。通过对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最终选取海藻酸钙凝胶作为固定化肠膜明串珠菌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对肠膜明串珠菌6055代谢生成低聚葡萄糖的适宜发酵条件研究表明,菌株6055的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蔗糖100g/L、麦芽糖50g/L、酵母膏5g/L、磷酸氢二钾3g/L、吐温80 2mL;在此基础上,采用接种量为3.0%,发酵温度25.0℃,pH为7.10的培养条件时,菌株6055生成的低聚葡萄糖量最多,为5.15g/L。在发酵液中接入2%的酿酒酵母,发酵28h后,可除去发酵液中100%的果糖和葡萄糖以及92.8%的麦芽糖,使低聚葡萄糖占总糖的比例由37.5%升高至74.3%,以此建立了酿酒酵母除糖的低聚葡萄糖纯化工艺。对来自菌株6055产生的低聚葡萄糖评价表明,2%的这种低聚葡萄糖可促进嗜酸乳杆菌NCFM和双歧杆菌Bb-02分别增殖37.9%和48.6%,具有明显的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